深度揭祕税務師事務所收入差距大的原因

來源:文萃谷 2.3W

行業對比

深度揭祕税務師事務所收入差距大的原因

  注税發展尚存多方面短板

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6月21日發佈的《2013年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前百家信息》公示稿顯示,排行前10的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的業務收入均超過10億元,其中收入最高的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的收入約為32.2億元。然而,即使是排在注税百強榜第一位的中匯税務師事務所,其2012年的業務收入僅有約3.2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歷史因素及人才儲備等方面的因素是註冊税務師行業和註冊會計師行業存在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從歷史角度看,兩個行業在立法水平上存在巨大差距。

據瞭解,注會行業自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在我國發展起來,現在已經逐漸跟國際接軌,相對而言,注税行業起步就比較晚。在發展初期這注會與注税兩個行業是“打架”的,到目前為止兩個行業在法律意義上仍理不清。

“注會的法律體系包括《公司法》、《會計法》、《註冊會計師法》,這些奠定了注會的法律地位,它要對企業的整個財務狀況是否得到公允表述、是否符合會計準則出具意見,需要對企業整體財務狀況做出表述。而企業是否依法、依規、準確計算各項納税調整事項,是否依法完整納税,則由注税要表述意見,是注税的職責。注税的剛性更強。但註冊税務師領域的涉税鑑證等業務的法規、準則,初期都是由註冊會計師領域的從業者制定的,使得這些法規、準則偏離了註冊税務師從事鑑證業務的實質及具體的業務要求。”眾環海華專業服務集團副董事長兼執行總裁、眾環海華税務師事務所董事長兼首席合夥人宋瑋向本報記者表示。

目前法律仍沒有對註冊税務師從事的鑑證業務等方面的職責或權利作出規定。國家税務總局前不久公佈的《税收徵收管理法修正案(徵求意見稿)》第九十條指出,“納税人、扣繳義務人有權委託税務師事務所辦理税務事宜。税務師事務所,由符合條件的註冊税務師出資設立,是註冊税務師的執業機構。”業內人士認為,此規定意味着税務師事務所的法律地位將由此坐實。

對於這個現狀,畢馬威中國華東華西區税務主管合夥人盧奕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法律上應對註冊税務是從事的税務鑑證等業務的權威性做出規定,同時讓註冊税務師在與納税人以及税務機關的關係上予以明確。第一,目前法律對於註冊税務師從事鑑證業務的規範和要求尚處在指導性意見的層面,需要進一步細化。對於納税人經過註冊税務師鑑證之後,應具體規定税務機關進一步審閲或審計的要求。第二,註冊税務師的在執業過程中發現了納税人的某些問題,應該明確規定相應的保密原則或向税務機關反映的要求。《税收徵管法修正案(徵求意見稿)》的立法是一個起步,對於如何處理上述的利害關係,尚待明確。”

“只有當經濟活動發展到一定的規模,才會出現立法需求。眼下這些與註冊税務師行業相關的立法活動,在某種程度上説明了社會正意識到註冊税務師在經濟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同時,為註冊税務師行業立法也能對行業進行一定的規範,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能進一步明確註冊税務師執業規範和操作規程,並對企業需要進行的涉税業務出台更加具體的規定,註冊税務師行業發展將有一個較好的前景。”盧奕表示。

  另一方面,高端專業人員匱乏既是注税行業不受法律和政策青睞的結果也是行業發展緩慢的掣肘。

東日税務師事務所所長潘繼傑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年齡結構偏大、學歷結構偏低、知識結構單一是注税人才隊伍的特點。而最早與國際接軌注會行業,人才相對更多,更年青化。洪希娜也指出從事税務專業服務的人員較為稀缺,也是造成行業發展較慢的主要原因。

潘繼傑補充道:“從事金融和證券業務會給會計師事務所帶來收入上的高附加值。經過多年的發展,注會行業中已經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會計師事務所。而目前我國税務師事務所規模普遍較小、業務範圍較窄,主要是一些低端的業務,技術含量不高,產生的業務收入自然不高。”

“此外,主管部門的定位也很重要。注會行業的發展有財政部的鼎力支持,注税行業由國家税務總局主管,相對在行業管理上比較弱化。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是財政部下屬的一個在編事業單位,而中國註冊税務師協會屬於行業組織性質,人員構成上基本上是外聘人員,由税務部門退休老領導管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政府管理部門。”宋瑋表示。

發展模式

  多數大型税務師事務所選擇集團化發展

綜合2010~2012年的信息可以看到,在注税百強榜排名前十的税務師事務所中,僅有成立於2009年的尤尼泰税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注税專業服務為主的税務師事務所,而其餘中匯、立信、德勤、畢馬威、眾環海華等事務所都是從事審計、税務、諮詢等複合業務的集團化税務師事務所。

從行業角度看,由於注會、注税兩個行業有很密切的聯繫,其市場、客户都是相同的,與此同時,兩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業務重疊、人才爭奪、政策傾斜等矛盾。然而在選擇税務師事務所的發展模式時,大部分税務師事務所卻不約而同地指向了集團化發展的方向。

在盧奕看來,提供單一税務服務的税務師事務所可能出於歷史原因或是資源的制約,無法從事複合型業務。不過,也不排除有規模較小的事務所,不做“大而全”,而專注於特定領域的專業服務。

宋瑋認為兩個行業優勢互補是未來的一種發展趨勢。宋瑋説:“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業務是週期性的,客户相對較穩定,穩定的週期性客户就成為註冊税務師的市場資源。尤其是對從事諮詢的税務師事務所而言,諮詢業務完成之後的客户可能就不會再找税務師事務所了,意味着税務師事務所得不斷開闢新市場,這樣的市場並不具有剛性。而會計師事務所的價值是做審計,發揮‘經濟警察’的作用來給企業‘挑毛病’,這項業務並不會給企業帶來實質性的好處,納入税務服務之後則放大了注會在審計和財務諮詢等方面的服務價值,補充了對客户服務的價值提升。可見,税務師事務所與會計師事務所合併之後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這應該是未來的一種發展趨勢。”

盧奕認為:“從事務所發展來説,集會計、審計、税務、諮詢機構為一體的全方位大型會計師和税務師事務所集團更具有優勢。第一,從資源來説,税務專業服務離不開會計、審計等專業服務提供的資源的支持。第二,從業務來説,税務團隊和會計、諮詢等團隊可以起到互相推薦業務的互補作用。同時,税務團隊要增加和諮詢、審計等團隊的互動,或參考其他團隊的工作模式,從而能做得更好。因此,大型事務所集團的專業服務涵蓋各個方向更有優勢。”

據悉,廣東省《“十二五”期間注税行業指導意見的通知》明確提出,“大型事務所做強做優,客户目標是境內外上市公司、集團公司和產業龍頭;中型事務所做精做專,客户目標是中型企事業單位;小型事務所有序發展,客户目標是小型企事業單位、小規模納税人”的發展方向。“可見,事務所的規模與客户的規模是匹配的”潘繼傑説。這位來自廣東東莞的税務師事務所合夥人還從品牌的角度談事務所集團化發展。他認為在市場規則下,品牌出效益。然而品牌的培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產業化達到一定程度,然而小型事務所很難實現這種產業化。

宋瑋告訴本報記者,追趕“四大”或許是眾環海華未來一代人的目標,但樹立品牌化經營的戰略需要他們這一代合夥人做奠基人。“注税行業發展的初期都是圍繞一個人或幾個人為核心去開展業務,這不是一種很正常的專業服務運行模式,有很強的個人烙印,沒有品牌化理念。目前國際‘四大’之所以卓越,正在於其一百多年曆史的品牌打造,品牌背後是人才、運行機制等方面的良好支撐。”宋瑋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