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程裂縫的因素和防治

來源:文萃谷 1.65W

影響結構裂縫的主要因素有:温差或收縮、線膨脹係數、彈性模量、板厚或牆高、地基對結構的約束程度、結構長度、材質組成和物理力學性質,以及施工工藝和環境影響等。大約80%的建築工程裂縫是由上述因素引起的,總結為9個方面。

建築工程裂縫的因素和防治

  材料不合格引起的裂縫

1水泥不合格或水泥品種使用不當

原因分析

(1)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在水泥水化後凝結硬化過程中,在有害物質作用下,產生了劇烈的不均勻的體積變化,在構件內部會產生破壞應力,導致混凝土強度下降、開裂;

(2)不同品種、不同標號的水泥,其性能完全不同,水化後初凝和終凝的時間不同,收縮率也不同,造成開裂;

(3)施工人員不完全瞭解水泥的性質或不清楚工程的性質,濫用水泥,又沒有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因而造成破壞事故或產生裂縫。

防治措施

(1)砼強度等級低於設計要求,裂縫寬度大於0.3 mm時,需返工處理;

(2)經檢查,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已達到設計要求,且裂縫寬度小於0.3 mm時,可採用化學注漿等方法對裂縫進行封閉處理。

2砂、石集料中含泥量超標,細砂或外加劑選用不當造成構件裂縫

原因分析

(1)採用劣質產品,摻入後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直接影響構件的質量,造成混凝土的強度下降,出現裂縫;

(2)骨料的含泥量控制不嚴,骨料表面附着的黏土、灰塵和有機雜質,影響了水泥的黏結,使泥漿浮在構件表層,當混凝土構件硬化後便產生網狀幹縮裂縫;

(3)配比不準確,造成外加劑的摻量過大,使混凝土拌和物不能硬化,造成混凝土構件破壞。

防治措施

(1)經檢測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低於設計要求時,必須會通有關部門研究加固處理方案;

(2)造成構件的裂縫時,應先檢測構件混凝土的強度。如能滿足設計要求,可根據裂縫實際的寬度、長度、位置等,可採用化學注漿等方法對裂縫進行封閉處理,恢復原有功能和防止鋼筋鏽蝕。

  模板系統造成混凝土構件裂縫1模板支架不規範產生的裂縫

原因分析

(1)模板支設前,沒有根據工程結構形式和上部荷載的大小,計算確定支架的用材規格和間距大小,盲目估計確定,造成施工時承載力、剛度不足的變形,致使新澆混凝土裂縫(如圖1、圖2),嚴重的還會發生坍塌事故;

(2)施工管理不當。支立底層模板之前沒有先夯實基土和鋪設墊層,則基土達不到持力層的標準;或土質乾硬,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基土被澆水、滲水淋濕後軟化,在上部荷載的'壓力下支架沉降變形,造成砼構件產生裂縫。

防治措施

(1)檢查變形構件的實際情況,如樑、板局部彎曲變形最大值小於20mm時,可不做處理,僅需在抹灰時糾正外觀即可;

(2)檢查構件上部裂縫的寬度,及時採用灌漿抹壓密實,並加強濕養護。

2模板支架立在樓板上造成的裂縫

原因分析

(1)多層房屋施工時,上層模板的立柱支在下層新澆築的鋼筋混凝土樓板上,造成樓板變形和裂縫。裂縫的寬度在樓板的底寬、上窄;裂縫是跨中多、四邊少;

(2)若下層新澆築鋼筋砼樓板的底模和支撐已拆除,在上層模板、支架和澆築混凝土的施工荷載大於樓板的彎曲抗壓強度時,會產生變形和裂縫;

(3)有的工程施工速度較快,下層新澆混凝土樓板的混凝土強度還未達到設計值,因上下層模板的支撐立柱沒有對準,在上部集中荷載的作用下,使樓板局部產生變形和裂縫。

防治措施

(1)檢查樓板裂縫處,立即加設支撐進行加固,以防止樓板繼續變形和裂縫的擴大;

(2)檢查裂縫寬度,當裂縫寬度小於0.2mm,彎曲變形小於跨度長的1/1000時,可採用灌漿封閉,恢復原有功能和防止鋼筋鏽蝕;

(3)當裂縫寬度大於0.3mm時,須加強觀測,請相關人員研究加固方案。3早拆底模與支架造成的構件裂縫

原因分析

(1)提前拆除承重樑、板底模,造成構件承載力不足而變形和裂縫;

(2)提前拆除懸挑樑、懸挑板底模,造成砼構件傾覆、斷裂和裂縫;

(3)若懸挑構件錨固端上部尚沒有抗傾覆的磚砌體或荷載時,拆除底模與支架時,會造成懸挑構件傾覆事故;

(4)冬季施工氣温較低時,若使用的水泥品種不當,如採用礦渣硅酸鹽水泥或火山灰硅酸鹽水泥配製混凝土,則該混凝土強度增長緩慢;但工地仍按照常規時間拆除底模與支架,造成構件強度不足而產生變形、裂縫。嚴重時,還會產生斷裂或坍塌事故。

防治措施

(1)檢查裂縫寬度,當裂縫寬度小於0.2mm,彎曲變形小於跨度長的1/1000時,採用灌漿封閉;

(2)當裂縫寬度大於0.3mm時,須加強觀測,及時請相關人員研究加固處理方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