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持股的優缺點

來源:文萃谷 1.81W

現實中許多沒有做過股東的經理人也許都期盼着能夠持股,當上真正的股東,但是你真正的瞭解經理人持股的好與壞嗎?一起來看看吧!

經理人持股的優缺點

  經理人緣何夢追股份?

經理人所要的股份大概主要有期股、分紅股、管理股、真正工商註冊的股份等。那麼,經理人為什麼要股份呢?回答是不職業。

儘管這幾年我國經理人隊伍在成長,然而職業經理人卻很少,也就10%左右的經理人做到了職業化。其根本原因,是我國目前市場程度還很低。

從經理人獲取股權的動機來看,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總想做老闆,提高自己的身份,增強自己決策的權力,自己辛苦努力後希望能有所收穫,總覺得有股份後自己好像就有了產業,未來不幹活也可以得到分紅,自己早晚有所掛念等,而這些正是經理人不職業的一種表現。

  什麼叫“職業”經理人?

什麼叫完全職業化?“我讀了MBA後就甘心一輩子做職業經理人,而不做老闆。”其實做職業經理人只是一種職業,做老闆也是一種職業,這完全是兩個行當,與掙錢多少沒有關係。

而既做經理人,又做老闆,是很難把兩種角色同時扮演好的。完全職業化的經理人,至少從心態上講就應該心甘情願地踏踏實實地去做職業經理人,忠誠於職業經理人的職業,並且以做職業經理人而自豪。

  成為股東反而不幸福?

成為小股東——角色的兩難

有個經理人曾對我講述了自己得到股份前後的故事:

他在一個企業工作兩年後業績不錯,老闆為了兑現承諾,贈送他8%的股份,而且是做了工商註冊變更的真股。而股權變更後,自己的心理髮生了很大變化。

自己雖然和以前一樣仍擔任總經理職務,但已然今非昔比:以前自己就是一個職業經理人,無論是思考問題、做決策、發佈指示、執行制度、處理員工關係等等都是處在經理人的角色來思考、處理一切,變成股東後,雙重身份和角色反而導致自己左右為難,角色混亂。

比如:過去給下屬發佈命令時,脱口就會説出“咱們都是打工的,應該站在老闆的角度想想,你要是老闆你會怎麼想。”這樣很容易和員工拉近距離,員工很容易接受。

可自從有了股份之後,這話就無法説出口,而且員工還會半開玩笑地説“您現在是老闆了”等酸溜溜的話,有些過去和自己談的話現在都不談了,於是自己得到的真實信息逐漸減少,與員工的溝通效果逐漸在下降,説話的力量逐漸在衰弱,工作成績反比單純做職業經理人時要差。

老闆有時會不高興,以為他成了股東後不賣力,有時還會直截了當地説“你思考和處理問題,應該轉變角色,你現在是股東了”等等。可真正到關鍵時候,一點股東的權力也沒有,還是老闆説了算,因為這股份是老闆贈的,自己並沒有真正出錢,説話也不硬氣。

自從做了股東以後,不僅沒有真正行使股東的權力,更由於老闆和員工的雙向逼壓,加上自己的心理作用,反而比較嚴重地影響到他做職業經理人的權力,搞得他很苦惱,心想還不如不要股權。

像這位經理人的遭遇就是因為股權帶來了角色的變化,導致職業經理人權杖的軟化。經理人在得到了股權後,遇到的首要問題就是“叛徒”和“內奸”的兩難選擇:要麼完全站在老闆的立場上,員工會把你看成“叛徒”;要麼完全站在員工的立場上,老闆會説你是“內奸”,吃裏爬外。

如果還像過去做純粹職業經理人那樣兩方面兼顧,那麼你同時就擔綱了“叛徒”和“內奸”的雙重罵名。因此,職業經理人一旦被老闆贈送的股份“套住”,將會很尷尬。

股權就像軟化劑一樣,使職業經理人手中的權杖疲軟下來,職業經理人的業績也自然會打折扣。

  成為大股東——自掘的陷阱

職業經理人成為小股東會遇到上面的尷尬,那麼是否成為大股東就好辦了呢?還是用事實來説話吧。

一位老闆想投資某一新興服務行業,剛好遇到了行業內一位經理人A。兩人一拍即合,於是就註冊了一間公司,註冊資本500萬,現金完全到位。

因為此前A經理已經做了詳細的商業計劃書,500萬元就能完全啟動,實現正現金流。老闆説我不懂這行當,我只派財務人員,其他完全由你來經管,法人代表是你,你佔55%股份,我佔45%股份。前提是不發工資,但報銷業務產生的費用。於是A經理欣然上任,正兒八經地做起了老闆,大刀闊斧地幹起來。

除按計劃購置常規的辦公用品外,招聘技術人員、行政辦公人員、籌建網站、印製宣傳品等這些基本到位以後,A經理開始高薪大量招聘行業資深人士作業務代表。一時間行業人才雲集,勢頭非常兇猛。

A經理由於絕對控股,且是法人代表,自然是全力以赴,同時也把自己家中的許多資源都投在了公司上,真可謂是鉚足了勁。作為背後投資人的真正老闆儘管也在公司留了一間大辦公室,但由於忙其他事務,很少到公司來。

由於A經理過去是業務老總,剛開始公司業務啟動很快。但隨着公司業務的快速發展,許多管理問題便凸顯出來,尤其是業務代表的管理問題。

而且A經理過去一直是做經理人,一旦做了老闆,處理起問題來能力顯得捉襟見肘,於是便勸説夫人辭職一塊加盟,替自己打理內部事務。夫妻倆為了公司,可謂披星戴月,但誰想妻子的加盟反而讓管理問題更加複雜化了,公司上下都有意見。

沒過多久,許多員工便知道真正的投資人是誰,於是一些有意見的員工便不怎麼把A經理放在眼裏了,認為你是打工的,還開夫妻店——於是就有人開始找“真老闆”告狀,於是背後的投資人出現在公司的概率高了,而A經理的身份便尷尬起來——雖然在員工面前仍是以老闆自居,但只要真老闆在場,説話也不得不看人眼色,而這些大家當然心領神會——就這樣,A經理的權杖一點點地開始軟化。

當然,公司業務自然比最初的計劃速度要慢許多;八九個月之後,現金流開始吃緊;熬過嚴冬時,已是賬面虧空,開始拖欠員工工資;等到五月份,賬面虧損接近200萬,同時一些被欠薪兩三個月的員工開始找A經理鬧,有些員工熬不住已經離開了。

A經理好生煩惱,期間找投資人商量了幾次,當實在不能強求投資人繼續投資時,投資人提出了兩個解決方案:一是兩人先按股份比例把虧損的額度補上,二是公司破產關門。A經理夫妻倆一商量只能是同意公司破產。就這樣,A經理無奈、傷心、灰溜溜地離開了公司。

其實,這位A經理在本案例中佔據了絕對大股東的位置,並出任法人代表,可謂是雙保險,但是為什麼還出問題了呢?其根本原因在於:A經理就是一位職業經理人,不論他是以什麼身份出現都改變不了這一特性。

作為職業經理人,雖然佔據了絕對大股東的地位,可他沒有能量履行大股東的責任和義務,所以他作為大股東的權力自然無法兑現。

但他名義上畢竟又承擔着這些責任和義務,所以這勢必影響到他作為經理人的權力。更要命的是他還出任法人代表,這更讓他作為經理人沒有迴旋的餘地。所以他敗得很慘,而且敗得名不正言不順。可見股權對經理人權杖更多是起制約作用,甚至是毒害作用。

  股權何時能強化權杖?

上面講的是真實股權對職業經理人權杖的軟化作用。

同樣起軟化作用的還有管理股。管理股不是真正的股份,更多是針對管理層的分紅股,在擔任管理職務期間享有股份的'表決權和分紅權。這種股份對經理人有雙重作用,可能會在董事會裏爭取一部分主動性,但是對下發揮權杖產生的仍是制約作用。事實上,管理股就是鏡中的燒餅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分紅股對權杖的作用應區別對待。如果分紅股只是針對主要高層,其他員工沒有,那麼這樣的股份也會軟化權杖;如果是針對大多數員工的,那麼對經理人的權杖則有積極作用。因為此時的分紅股是一種激勵手段,而且也是一種把現貨轉變為期貨的分配方式,不僅是激勵了經理人,更是激勵了全員,經理人可以較好地運用權杖的作用來激勵全員奮鬥。

期股本身就是期貨,是現貨延期支付的一種方式,是一種分配形式,也是一種用未來激勵經理人和員工奮鬥的方式,同時也是企業降低風險的一種方式。

期股如果是針對少數經理人的,那麼其對權杖的影響是不明顯的;如果期股是針對大多數員工的,那麼期股就變成有效的激勵方式,對經理人的權杖起到積極的作用。

但期股的缺陷是一旦目標實現,激勵作用將會大大降低,此時對經理人的權杖起到消極的作用。這個消極作用可能來自經理人自身,也可能來自那些成為富翁的員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