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設計中文化元素的作用

來源:文萃谷 2.33W

影視動畫片設計工作中,必須充分運用文化與影視知識,這是動畫設計中文化內涵的一種視覺表現形式。下面是YJBYS小編搜索整理的關於動畫設計中文化元素的作用,歡迎參考閲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動畫設計中文化元素的作用

中國某動漫企業負責人顧偉曾在接受採訪時説到:“中國動漫行業從業者多急功近利,導致原創內容缺乏。”探究這一問題的根源,我們不難看出:文化元素的欠缺是這一現象出現的根本誘因。

當下時代,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全速提高,品質化精神生活再度被人們廣泛關注起來。在此契機之下,作為文化一份子的動畫產業也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如果僅以數量為依據的話,我國憑藉《喜洋洋和灰太狼》、《大耳朵圖圖》、《熊大和熊二》、《咪咪鼠和豆豆鼠》和《小胖妞》等數百部動畫片,以及《大鬧天宮》、《花木蘭》、《梁山伯與祝英台》和《寶蓮燈》等多部動畫電影,也可被界定為“動漫大國”。然而,當讓人們悉數自己所熟悉的動畫人物時,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的是“機器貓”、“藍精靈”、“阿童木”、“傑瑞鼠”和“湯姆貓”等形象,而忘卻了“葫蘆娃”、“舒克與貝塔”等中國優秀動漫形象。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境遇,有人曾給出這樣一個分析結果,即:中國動漫產業不僅缺乏技術創新,而且在衍生產品的開發上也存有明顯紕漏。於是,諸如《喜洋洋和灰太狼》等年輕團隊充分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在衍生品開發上下起了功夫。儘管是這樣,該片還是由於缺乏文化元素被不少觀眾所詬病。由此可見,中國動漫產業不僅缺乏的是技術和營銷手段,更大的問題在於缺乏文化元素的充分注入。

  一、動畫設計中文化元素的視覺表現及作用

從劇本、故事劇情、角色、情境、動畫、畫面等角度,涵蓋藝術、技術、文學、美學、哲學等方面知識,這些都能表現出動畫作品的文化因素及內涵。通常來講,動畫設計同文化元素之間存在如下一種關聯:第一,從很大程度上講,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了影視動畫設計的變化,推動了製作技術的進一步提高;第二,動畫片設計工作趨向於向藝術、商業價值方面發展;第三,設計不同的影片時,文化類型可能會參考多個作品,有多種思維角度,這對電影的創作思維及觀念都有很大影響,與此同時,電影新技術等的進一步提高及運用,拓寬了動畫藝術家的想象空間及思維,在他們的作品中,融入了各民族的特色文化,並深入分析了其與動畫藝術的之間的關聯,吸取了先進科學及文化的內涵,所設計的影視動畫作品也更加優秀。

例如:美國動畫《冰河世紀》、《怪物史萊克》和《功夫熊貓》等影視動畫作品,它們之所以會得到廣泛讚譽,就是由於這些作品充分將科學思想、藝術、技術及文化融合起來,同時也體現出了最新科技的文化理念。由此可知,影視設計文化元素雖然有所不同,不過在新設計的動畫作品中,原作品的社會屬性始終保持一致,不僅如此,這種設計文化元素的增加,不僅可在原作品的基礎上體現出新的文化特點及內涵,更會使其具有更高的商業附加值。

  二、文化元素對動畫設計的影響

所謂文化,就是“人類在長久的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之中,所創造出的一切文明成果”。在動畫設計中,設計師應用文化元素的主要着力點是劇情和人物造型設計。因此,這兩點也成為了文化元素對動漫設計最有影響力的地方。

  1、文化元素影響動畫設計劇情

動畫的劇情設計,是動畫創作中的重點,假如故事情節打動不了觀眾,觀眾對該題材不感興趣,那麼即便動畫作品已經完成,創作也就失去了其最終目標與意義,因此在選題上必須有相應的目標與實際意義,故事情節夠完美,這部動畫作品才能稱得上是優秀。怎樣才能選擇好的題材,這是創作一部動畫片前必須考慮的。

中國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歷史題材如神話、童話、傳説、詩歌等作品,他們均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真正的動畫研究者,必須認真學習和探索中國的歷史文化,為接下來的動畫創作注入歷史元素,使動畫作品更加生動。中國動畫片中,有很多優秀作品的取材都是以歷史文化為基礎的。如:動畫片《大鬧天宮》等,它就極大的融入了傳統優秀歷史文化的精髓,最終能成功無可置疑。當上海的`萬籟鳴和李克弱先生在觀察《西遊記》時,看到了《西遊記》雖是神話故事為主題,但孫悟空和玉皇大帝抗衡的過程中,實質上體現出了壓迫者同被壓迫者之間存在的激烈矛盾;孫悟空是被壓迫者,而玉帝則是統治者,他們之間矛盾很大,而在鬥爭中,孫悟空的勇敢機靈的特點也表現的淋漓盡致。改編故事後,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沒有直接在《西遊記》的故事情節上去創作,而是在其四回中做出一些改編,將其融入新作品中去。

人們對歷史文化及民眾意識的認識不盡相同,儘管社會上大多數藝術創作者都支持和提倡創新,不過如果創新脱離了歷史的真實性,那麼新作品中得劇情及其故事情節的發展,很有可能不被人理解。如《花木蘭》這部動畫,花木蘭作為國人盡知的巾幗英雄,她代替父親從軍的經歷讓人敬畏。動畫影片《花木蘭》在詩歌的基礎上做出改編,從其上映情況分析,其好評度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中國人在潛意識裏,深信花木蘭就是女英雄,但該動畫片中卻沒有將其這一形象表現出來。第二,從劇情角度分析,動畫片《花木蘭》中雖然在情節上有不少創新,但實質上與中國傳統文化是不相適應的,不少觀眾都理解不來,傳統文化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真實性。

我們列舉該動畫片中的一個場景:也就是皇上走下龍椅擁抱木蘭這一動作,對中國觀眾來講,就很難理解和接受。可能劇組這麼設計的目的只是希望將戰爭勝利的愉悦表現的更加明顯點,再或者是為了體現出男女平等的思想,不過這一創新與當時傳統文化的實際是不符合的,因此也很容易給觀眾一種不真實、做作的感覺。所以,在改編或重新創作民族文化故事時,我們必須充分考慮民族文化存在的傳統內涵,如:要將各個時代或是地域的價值理念、思維、民間風俗等,將其合理的融入動畫劇情,特別是在改編傳統文化劇情時,我們還必須分析其他方面因素,要做到合情合理、合乎時宜,使動畫作品更受歡迎。

  2、文化元素影響動畫設計造型

繪畫、建築、雕塑、服飾、戲曲、皮影戲、年畫等,他們都藴含着深厚的中國藝術文化,這些都值得我們所借鑑。譬如: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和《山水情》等作品就是傳承了歷史風格的代表作,因而深受大眾的歡迎與好評。我國的民族傳統文化歷史悠久,作為一門藝術,將其融入動畫設計中,便可創造出更優秀的影視動畫作品。設計動畫時,我們必須重視以下兩種情況:首先是不做任何創新,全部模仿作品的設計風格及元素;第二種是徹底否認傳統作品及其元素,認為設計動畫時不應該吸取。

2006年深圳環球數碼公司研製推出的動畫短片《桃花源記》,贏得了日本TBS動畫數字作品大賽的優秀獎。該動畫的故事情節是在陶淵明《桃花源記》這部作品的基礎上設計的,可以説這部作品是非常有借鑑意義的傳統題材,因此設計動畫時,也不必做很多加工與創新。在視覺表現上,《桃花源記》中的人物形象通過皮影來表現,電影中設計的情境,用到的是水墨畫與工筆畫這兩種相結合。在表現手法上,該動畫短片既有傳統的造型手,也有新時期電腦設計的手法。觀眾在欣賞時,既能感受到傳統動畫的魅力,同時做出的創新也能給他們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我們認真研究這部作品後,發現在設計人物造型的過程中,該片的造型設計採取的是“影造型手法”。通常,皮影戲表演,受到材料與表演形式的制約,設計人物時通常只可體現人物形象的某一面。而假如我們設計動畫時不做任何改進或創新,則動畫作品也就會失去其應有的科技性。《桃花源記》這部作品採用的是三維動畫軟件,即:從多個角度展現動畫角色中人物形象的特點,這種創作方式既保留了傳統造型(指皮影戲)的優點,同時也將動畫的特色完美的展現出來。由於該影片一味強調皮影造型的側面效果,全篇並未有一個正面人物形象。從這一角度分析,不難發現:採用全盤拿來主義之前,還必須要進行“有取有舍”的斟酌。此外,在場景設計上,該作品主要體現的是國畫風格。然而,在部分場景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整部影片在處理國畫風格上並不統一,每幅場景的時間風格各不相同,因此,筆者認為:如果創作時始終將繪畫風格保持一致,那麼影片的效果還會更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