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園水體主景的運用

來源:文萃谷 1.73W

大面積的自然駁岸式水池設置主要觀賞性人造山體,形成山水合一的景觀效果;掩映于山水之間的亭台和木質釣台既自成一景又滿足了人們置身於景和觀景的需要;緩緩的步道沿坡而上,池面微波粼粼的淡淡水色,水中清雅的睡蓮,隱約于山水林間的亭台,一片透着木質芳香的釣台,一葉扁舟,一縷情感。

城市公園水體主景的運用

園中的親水平台數量很多,不單要欣賞到水,還要能親近水。 親水平台就為接觸水生動植物、瞭解水環境提供一個良好的平台行走在波光粼粼的水面、逗玩水中活蹦亂跳的魚類、欣賞沿岸秀麗的山水風光。滿足遊客的需要。湖中小島的設計豐富了水體,以拱橋與周邊連接,島的面積雖然不大,但組成豐富,環形的小徑內部設有草地和灌木的組成,設施完善。環形小徑中間大理石鋪裝兩邊以按摩石點綴,滿足不同需要。濱水部分以散石堆砌,別具一格。作為一個半公共空間,適宜遊客登島休息、聊天,亭閣設置於南向,朝向極好,可盡賞全湖風光。

  1.大水面的集中運用

《園冶》中講“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它常以在寬闊的水面中,設堤橋、島嶼、佈置建築、形成離心、擴散的空間特性。後湖公園內層水面較為開闊,視野通透,故造園者設置了湖心島,祈風閣,以及水上汀步等一系列水上景觀,以增加水景的層次感。其中,湖心島偏於一側,利用視線的變化,加強了水面的'寬闊和深遠,而大水面的遼闊開朗與小水面的曲折幽靜,形成鮮明的對比。

  2.水面的光影效果

水面波光粼粼,利用池塘水面的倒影借作景,能豐富景物的層次,擴大視覺空間,能增強空間的韻味,從而產生一種朦朧虛幻的美感。後湖公園祈風閣西側有大面積開闊水域,加之祈風閣較高,夜晚登閣可以充分享受那“月到天心,風來水面”,的情趣。而沿湖岸種植的各種樹木亦可獲得良好的光影效果,配合大片荷花,情趣無限。

  3.駁岸

駁岸是一面臨水的擋土牆,是支持和防止坍塌的水工構築物。當岸邊土地狹窄或景觀的需要,多采用駁岸形式護岸。在園林中常用塊石駁岸。如虎皮石、條石駁岸,假山石駁岸,有時小池也用鋼筋混凝土駁岸。後湖公園駁岸為混凝土駁岸,這種駁岸整體性好,牢固。但是岸壁呆板,景觀效果不理想,生態效益較差,建議改為親水的草地駁岸。

  4.園橋

橋在園林中不僅是路在水中的延伸,而且還參與組織遊覽路線,也是水面的風景點,並自成一景。園橋主要有平橋、曲橋、拱橋、汀步(跳橋)。後湖公園大量運用了拱橋,小部分運用了曲橋、平橋、汀步。拱橋應置於大水面,將橋面抬高,豐富水面的立體景觀,而後湖公園在水面狹小地帶也多運用拱橋,不僅增加工程量,而且沒有起到很好的景觀效果,個人認為改為平橋效果更好。平橋簡樸雅緻,緊貼水面,既增加風景層次,又便於觀賞水中倒影,池裏游魚,或平中有險,別有一番樂趣。後湖公園祈風閣下的曲橋運用起到了很好的景觀效果,整個曲橋起伏多姿,為遊客提供了各種不同角度的觀賞點,橋本身有為水面增添了景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