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可持續發展的人文建築

來源:文萃谷 1.72W

改革開放以來, 人類的“現代”社區生活方式,伴隨着高污染、高能耗,甚至已經到了無法持續發展生態的境地了。下面是YJBYS小編整理的可持續發展的人文建築相關文章,歡迎閲讀!

淺談可持續發展的人文建築

高層住宅的建設在經濟發達地區發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城市土地緊張和不斷增長的居住面積之間的矛盾,在節約市政設施投資,營造大都市氣氛方面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中,高層住區的外部環境包含自然環境、人工環境和社會環境,是高層住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是他們稱之為“永續社區”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能源與環境的危機,讓許多國家興起了一股的“綠色建築設計與可持續發展”的社區風潮,其目的是要緩和日益惡化的地球環境。

(1)原有的環境不斷被新的建築所淹沒,即便倖存也顯得支離破碎.新與舊、現實與將來之間存在着眾多的矛盾,使人們身邊大量的住區外環境處於不和諧的狀態之中.大規模的居住區開發和舊城改造,令原有的街區和環境完全被各種不同類型的高層住區所取代,新舊之間存在巨大的、難以磨合的差異。

(2)在高層住區外環境的設計和建造過程中,人們習慣於將人工因素放在第一位,強調以高度人工化來滿足人的生存需求,忽略了對外環境中自然因素的考慮和綜合利用.

(3)在高層住區外環境創造過程中,忽視了人們對於精神方面的需求,忽視了地域性和人文因素,表面物質空間的膨脹未能滿足深層次人類精神的要求.

綠色建築設計是可持續發展策略中的必要環節,然而,如果僅專注於建築與能源問題,而忽略“人”這個最終本質目標的結果,真正的'可持續發展就不夠全面,“居民參與”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過程,“人”、“文化”與“環境”的和諧才是真正的高品質生活,而“居民參與”的實現,介於官方與私人之間的非政府組織的運作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從而使樹木在建設過程中儘可能少遭受破壞,在設計過程中首先將古樹集中的區域加以標註,儘可能把它設在小區的集中綠化區、幼兒園活動區及學校區範圍內;其次對無法避開的古樹進行就近遷移,從而使絕大部分珍貴樹木得以保留,令廠區原有的自然環境得到保存,同時極大地減少了將來的綠化投資和種植時間。

當一個國家在經濟實力、民主化程度與人民素質達到一定水平之後,如果想讓社區生活品質再往上提升,居民參與社區的可持續發展的設計過程就是絕對必要的。就像高層住區的發展不可避免地破壞了自然,但通過可持續發展的外環境設計可以把破壞降至最低程度,並通過利用和改造自然,尋求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和諧共生.這樣一來,人類的建設就不再是對自然的剝奪,而是促使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擁有綠色,能源,自潔和自淨的積極過程,使外環境中的自然景觀、人工景觀、人文景觀和物質精神要素達到和諧共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