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園和庭院別墅

來源:文萃谷 1.33W

在地產顧問工作中,最初碰到“庭院別墅”這一課題時,“庭院”這個富有詩意的詞一下子促動了心底的弦,驀然便想起了先生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也想起了自己在鄉下度過的童年:百草園裏有着絢麗多彩的自然風物,菜畦是碧綠的,石井欄是光滑的,皂莢樹高大,桑椹紫紅,何首烏根牽連不斷,履盆子又酸又甜。百草園裏還有惹人注目的鳴禽飛蟲,夏蟬在樹葉里長吟,黃蜂嬌憨地伏在菜花上,輕捷的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雲雀何等地輕靈自由,少年的先生是何等地羨慕陶醉。“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高牆之內的四角天空下,孕育着天真無邪的童心、純真自由的人性,我一直認為這是先生之所以成為文學大家的根本所在,因為藝術世界不可或缺的是赤誠和純真,詩心從來和童心脈絡一貫,息息相通。

百草園和庭院別墅

現在想來我們地產界一味追隨歐風美雨,誇侈鬥富,但惟獨淡忘了我們記憶中最感幸福的時光和先生一樣是在庭院中度過的。從古到今,我們似乎總是離不開庭院, 因為它寄託着中國人對“家”的眷戀。我們每個人賴以維繫的家庭,從字源上分析其實是“家”與“庭”的結合,家與庭是分不開的,所謂“人宅相扶,感通天地”。但隨着住宅形態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庭的概念在我們的生活居住中淡化了,我們曾一度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暫時迷失了這種與生俱來的庭院情節。隨着時間的流逝,城市化日益發展,都市的冷漠,但人們始終也割捨不了對庭院的眷戀。

不獨中國人如此,世界各地,不同的種族,不同的膚色,都有共同的童年記憶,我們先看看與我們鄰近的日本有着怎樣的庭院生活,由於島國的地緣因素,日本的庭院大多以枯山水庭院為主,對再現自然風致方面顯示出一種高度概括、精煉的意境。園內的極端“寫意”和富於哲理的趨向乃是日本庭園不同於中國庭園的最主要的特點。許多現代的日式庭園所吸引的大多是禪宗充滿沉思冥想的枯山水設計思想(旨在觀賞而不在實用)。這種設計所包含的一個基本思想就是象徵自然――在一個土丘上面堆幾塊大巖石就象徵一座山;幾棵小樹就代表着一片樹林;在空曠的礫石堆裏開闢一條彎彎曲曲的不規則的石徑則喻示着艱難的人生之路。正如佛謁中所云: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地。

此外,鋪地的維護費用低,是日式庭院的一大特徵。天然的苔蘚是個典型。讓各種各樣的苔蘚(或蕨類植物或低矮的地被植物)在巖石或石塊的周圍和樹底下盡情生長。如果不適合苔蘚的生長,一般考慮使用其他的地被植物來代替,日本人是很少使用草坪的,他們愛極了中國古詩中“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樣的意境。從照明上來説,日式庭院裏最寶貴的光源是月光,樹木的枝條(通常用木杆撐着)都排列得疏密有致,以便讓月光直瀉而入。

比起日式庭院的禪宗意境,印度庭院則更富有宗教色彩,古代印度是一個眾多外部民族嚮往的樂土,來自非洲、歐洲和亞洲的各種膚色人種均落户於此。每個不同的部落和民族有着各自的宗教信仰、文化傳統和語言,從而導致了現今印度文化呈現出的宗教性、多樣性、包容性的和諧統一。印度文化從各個方面滲透、融合進了印度建築,而在建築中尤以其獨具特色的庭院設計為代表。庭院中和諧的整體設計、眾多的細部設計都與其深厚的文化、特有的氣候有着相當大的關聯性。

曼荼羅與佛陀是印度建築中最具特色的一景。曼荼羅原意是佛教按一定禮儀制度建立的修法壇場,在方形或圓形的土壇上,安置諸佛、菩薩,加以供奉的場所;可見佛教對宇宙真理的理解和表達,同樣對印度的建築藝術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