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太極內氣運行的訓練方法

來源:文萃谷 7.87K

正確掌握練習太極拳的方法,能起到很好的養生作用。但是修煉養生太極,欲追求理想效果,必須從一般盤架訓練轉入內氣遊走訓練。太極養生名家李兆生先生説:“太極操練法,貴在養氣,以養氣為根本。” 那麼太極拳的內氣遊走如何訓練呢?下面一起看看吧!

養生太極內氣運行的訓練方法


  一、內氣遊走訓練注意事項

1、明理。內氣遊走的主要規律是:由無極而陰陽分、由混元而開合生、由中定而動靜變、由渾沌而虛實明。為適應這一規律,實現清靜拳境是基礎。內氣訓練宜慢、緩、柔、輕、和,不宜快、急、僵、重、滯。

2、不躐等。第一階段成熟或基礎充分紮實後,再過渡到第二階段的`訓練,切忌貪快求速,切忌“超前”訓練,以免刻意追求突變而墜入誤區。

3、體悟。體悟是心神意氣形的綜合,是練拳中的高層次體驗。在內氣遊走訓練中,每一階段均應有其共同的與不同的體悟,內氣遊走訓練隨體悟的逐步細、真、明而愈加成熟。在內氣遊走訓練中既要注意階段性體悟,又要注意整體性、虛無性體悟,既要注意“有為”體悟,更要注意“無為”體悟。

4、形式。內氣遊走訓練可單獨以站樁形式訓練,還可直接隨盤架套路訓練,也可站樁與盤架結合訓練。內氣遊走訓練形式多樣,但目的是一致的,即按階段調整自我、參悟玄機、循經走脈、養己元氣。

5、神韻。訓練較長時間後,內氣自然遊走,拳架柔中有剛、軟中隱靈,拳勢裏必有雅真、淡定、清虛的韻律,有法度而不拘泥,灑脱而不失質樸,全身皆舒坦,其意趣、甜美非親歷者難以體會。

  二、內氣遊走訓練的幾個階段

初練階段:在畫弧走圈、姿勢基本正確後,意想內氣從掌沿達掌心達掌指。起初感覺隱隱約約、似有似無,手心似乎有一團氣,呈圓形,手指端亦有一小團氣,亦呈圓形,抑或感覺指端有一顆潤而圓之小珍珠。訓練一段時間後,感覺必定明顯,舒服之感由此而生。這完全合於“形於手指”及“掌指為第二賓輔”的古典拳理。

提高階段:在“掌沿——掌心——掌指”的內氣遊走比較明顯後,則以“腳心——腳掌——腳趾”的內氣遊走相配合,用心靈去體味,訓練幾個月後(有的需一年以上)感覺增強,舒適度又進一層。這正好符合古典拳論“根於腳”,也符合現代拳家提出的“太極功夫在腳下”的理念。

深入階段:手腳的配合度提高、內氣感增強後,心意應關注於手心、腳心的內氣同步灌於腰腎(即下丹田),以養元精、元氣。待腰腎內氣有所感知(這一階段訓練時間較長,或許2年左右)後,將其腎氣分為兩股。一股走會陰穴經大腿內側重返湧泉、腳掌達腳趾,再走腳背經大腿外側經命門匯於腰腎;一股經中脈(即會陰穴與百會穴之直連線),通過百會轉手臂外側運達指梢,然後又自然和諧地從指梢經手、臂內側運達百會,沿中脈匯於腰腎。兩股氣的運行形成一個循經合脈的內氣迴環系統。起初,以意識導引,待通達脈道、宣和氣血後,意識也變得微弱乃至全無,內氣自然遊走,進入綿綿乎若存、恍惚乎若無之境,其愉悦甜美之感油然而生。這正合於古典拳論“腰為軸”、“腰脊為第一主宰”的太極理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