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書交談禮儀

來源:文萃谷 1.97W

交談禮儀是指人們在交談活動中應遵循的禮節和應講究的儀態等。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祕書交談禮儀,一起來看一下吧。

祕書交談禮儀

(一)、寒喧與敬語

音樂始於序曲,交談起於寒喧。寒喧不僅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客套,而且可以為交談作情緒情感的鋪墊。敬語,不僅可以表現使用者的修養、風度,而且可以為交談的友好發展增添催化、促進的因子。

問候寒喧暖人心,問候寒喧是交談的導入階段,是交談的第一禮儀程序。

問候也好,寒暄也罷,本身並無多少實際意義,主要是在交談時具有情感導入色彩。問候寒暄可以打破陌生雙方的界限,縮短熟人之間的情感距離,導出交談者之間的交談話題。因此,有人把它稱作人際關係發生、發展的起點,是頗為準確的。

(1)、中國傳統的問候寒喧用語比較複雜些。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方式:

1.問候語的內容是與吃喝拉撒睡有關的。比如;“你吃了嗎?”您吃好了?”還沒歇着啦?”……等等,一天之中的絕大多數時間都可以使用此類問候語。

2.問候語是與問候對象正在進行的活動有關。例如:“您上班去呀?”“您正在吃飯?”您出去呀?”等等。這類問候語有點“明知故問”的味道。

3.問候語是與瞭解對方的行動目的有關的,如:“您幹什麼去?”對這樣的問候,答話者既可如實相告,也可隨便答上一句“我出去一下”之類的話。

4.問候語是與誇耀對方有關的,如:“小王,你穿這身衣服顯得特別英俊。”

5.問候語是不具體涉及交談雙方的,如:“這天可真好?”,“電影院裏空氣真差。”這樣一些比較具體、複雜、略顯得羅嗦的問候語,在過去人們生活節奏比較緩慢,人際接觸比較單一、穩固的情況下,曾產生過很好的演禮效果,今後也將繼續存在,繼續發揮它們的作用。

隨着時代的發展,各種事物和現象都在發生着迅速而微妙的變化。問候語的發展隨着人們的生活節奏的加快,日益變得簡捷、抽象。現在,公眾場合最常見的問候語和答謝語都只有兩個字“你好!”。它適應於在一切場合,各種情景下,在各色人物之間使用。在文化人中,更有用英美人打招呼時用的“Hi—”以取代“你好”的勢頭。

當然,如果是雙方要停下來交談,問候語也可能比較具體。比如,“好久不見,你近來怎樣?”“你走以後,我們好想你喲。”來這裏多長時間啦?還住得慣嗎?”好久沒來了,你覺得我們這裏有什麼變化?”等等。

寒暄語越是具體,越應考慮交往環境,交往對象與交往目的,使形式能為內容服務。也就是説,不應當將上述寒喧用語到處亂套,對不同的人應使用不同的問候寒暄語。比如,對頭上長有瘡疤來作客的人,就不能用,“你們家的燈光真亮”作為寒喧語。

中國人過去見面,喜歡用“你又長胖了”作為恭維話、問候語。現在恐怕用在小姐們面前就不會有好效果了。同樣,在西方人眼中,只有窮人因無錢長時間參加旅遊,日光浴等健身活動,才會發白、發胖。因此,面對西方人也不應用“你又白又胖”作為問候語。

西方小姐在聽到人家用“你看上去真迷人!”,“你真是太美了!”等向她們問候時,她們會很興奮,並會很禮貌地以“謝謝”作答。但倘若在中國小姐面前使用這句話就應特別慎重了,弄不好有人會覺得你品行不端、心術不正。不過,幾乎無論在世界的任何地方,與男性比起來,女性更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如果男性在寒暄時用誠懇、恰當的語言,讚美女性的風度、儀態、談吐等,她們會受寵若驚。在與女性交談時,切不可貿然打聽對方年齡、體重以及婚姻狀況等。

到不同地方須使用不同的寒暄語,才會有好的'效果。比如,當你進入一間裝有空調,鋪設地毯,四周金碧輝煌的辦公室時,可以説:“你們的辦公室真是富麗堂皇,舒適典雅。”這樣,主人也許會很興奮。但倘若你到一間只有五十年代的木製書桌、水泥地板、白熾吊燈、四壁空空的辦公室也這樣説,主人就會覺得你不是過於虛浮,就是刻意挖苦,因而會很反感的。

總之,只有適度的問候與寒暄才能引起交際雙方的交談興趣與慾望,才能活躍交談氣氛,使交談友好、親切地進行下去。

(2)、常用敬語顯風度

人際感情能否溝通,關鍵取決於交際者的談吐,取決於交際者用什麼方式、什麼感情交談。美國前哈佛大學校長伊立特曾經説過:“在造就一個有教養的人的教育中,有一種訓練必不可少。那就是,優美、高雅的談吐。”敬語是構成文雅談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展示談話人風度與魅力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使用敬語,是尊人與尊己相統一的重要手段。

敬語,特別是常用敬語,主要在以下幾個場景使用:

1.相見道好。人們彼此相見時,開口問候:“您好!”“早上好”。在這裏一個詞至少向對方傳達了三個意思:表示尊重,顯示親切,給予友情。同時也顯示了自己三個特點:有教養、有風度、有禮貌。

2.偏勞道謝。在對方給與幫助、支持、關照,尊重、誇獎之後,最簡潔、及時而有效的迴應就是由衷地説一聲“謝謝”。

3.託事道請。人生在世,不可能“萬事不求人”。有求於他人時,言語中冠以“請”字,會贏得對方理解、支持。

4.失禮致歉。現代社會,人際接觸日益頻繁,無論你多麼謹慎,也難免有失禮於你的親友、鄰里、同事或其他人的時候。但倘若你在這類事情發生之後能及時真誠地説一聲“對不起”,“打擾您了”,就會使對方趨怒的情緒得到緩解,化干戈為玉帛。

除了以上四大類外,生活中還有許多敬語可展現社交人員的風度與魅力。如,拜託語言:“請多關照”、“承蒙關照”、“拜託”等;慰問語言:“辛苦了”、“您受累了”等;讚賞語言:“太好了!”、“真讓我高興”;同情語言:“真難為你了”、“您太苦了”等;掛念語言:“你現在還好嗎?生活愉快嗎?”;祝福語言:“上帝保佑”、“阿彌陀佛”、“一路順風”等。

又如:與人初次見面時可説“久仰”;很久未見可用“久違”;等侯客人用“恭侯”;請人勿送説“留步”;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請人批評用“指教”;求人原諒用“包涵”;請給方便用“借光”;求人指教用“賜教”;向人道賀用“恭喜”;看望別人用“拜訪”;賓客來訪用“光臨”;讚賞見解用“高見”;歡迎消費用“光顧”;老人年歲用“高壽”;小姐年齡用“芳齡”;他人來信稱“惠書”等等,都可以歸為敬語範圍。

(二)、談話技巧

語言是雙方信息溝通的橋樑,是雙方思想感情交流的渠道,語言交流在人際交往中佔據着最重要的位置,作為一種表達方式,語言交流首先隨時間、場合、對象的不同,而表達出各種各樣的信息和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

(1)、選擇適當的內容

1.話題應量避開一些不宜在友好交談中出現的事情,也應該避免涉及個人隱私等方面的問題。

2.話題應儘量符合交談雙方的年齡、職業、性格、心理特徵。

3.交談中對方顯得無禮時要寬容克制,不能以眼對眼,以牙還牙,出言不遜,惡語傷人;也不可斥責、譏諷對方。可能時可以好言相勸,使對方冷靜;或者轉移話題,討論一些輕鬆的東西;也可暫時中止一下説話,待對方情緒穩定後再尋找新的話題。

4.注意在已有的話題中尋找大家有興趣的細節作為新話題,使談話更具創新和吸引力,能保持談話始終在趣味盎然的氛圍中進行。此外,説話中一般不要使用對方不懂的語言,如方言、土語或外語。由於使用什麼樣的語言也是一種情感信息,因此,應儘量用與對方一致的語言交談,如果對方講普通話,就儘量使用普通話與之交談。

還有,交談中應注意根據對象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例如:對待普通市民適宜用通俗易懂、用最接近生活的日常語言與之交談,而不宜用深刻的哲理性的語言,或者枯燥生硬的邏輯推理;對待學問較高深的人適宜用提綱挈領、邏輯嚴密的方式進行交談,而不宜用簡單無聊、雜亂無章的語言進行交談。

(2)、語氣忌生冷

以下的A和B表達的其實是一種意思,但讓人聽起來,感受卻有天淵之別。

A:就這麼決定!你説什麼也不能動搖我的想法!

B:你所説的固然也有道理,但我真的已經決定了。

A:你覺得這樣不好!那你説出更好的來!説呀!

B:這樣也許不是最好,但我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也許你有?

這樣的例子實在是舉不勝舉。沒有人喜歡聽到A組的談話方式,那種咄咄逼人的語氣只會令人感到厭惡。但捫心自問,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沒有常對身邊人和工作同事用這樣一種語氣説過話呢?當然有!即使我們自己當時不察覺或過後已忘記,但對方一定會深深記得,因為,這種逼人之語,是一種“傷害性語言”。被這種語言刺傷過的人,是不會輕易忘記的。

有位企業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過這樣一件事:我的成功得自於一位素不相識的人。當時,20歲的我摸進一家大企業想應聘推銷員一職,主考的人將我上下打量一遍,漫不經心地説:這位置不適合你!看你的樣子就知道你不行。我據理力爭,他又説:你説你可以,那好!説出你可以的根據來。説啊!你怎麼不説啊!之後,是幾聲冷笑。我覺得他的話像一把刀插入我的心臟。從那一刻,我發誓,我遲早要“吃”掉這個公司!這位企業家在10年後成功收購了當年令他蒙受恥辱的公司。他特地將那個羞辱他的主考官叫到跟前,可惜的是,那個人根本不記得曾有過這樣一件事!這充分可以説明言者無心,而聽者有意的道理。

因此,我們應時時檢討自己的談話方式及語氣,萬不能得罪了人自己還不知道。當我們惱怒時,心緒不寧時,失望時……切勿將心情注人語言,否則,一定會得不償失。

(3)、不要用把握不準的辭句

在一家大企業的來年工作計劃決策會議上,一位中級職務的管理者引起了高層注意。但見他舉止端正,措辭得當,尤其是他的幾點“補充建議”更是令到會者心悦誠服。大家給他以熱烈的掌聲,他謙恭地説:“拋磚引玉之談,謝謝大家厚愛。不過最後幾點建議確實有一定的可行性,尤其是其中關於……,我覺得這同三十六計中的“掩耳盜鈴”之計有異曲同工之妙……”會場死一般地沉默,接着傳出幾聲竊笑。決策者的臉上露出失望,很顯然,這個發言者的“掩耳盜鈴”四個字完全用錯了地方!他在根本拿不準三十六計及掩耳盜鈴這個成語的情況下而“冒險”使用,當然會令別人覺得他淺薄無知而發出竊笑。一般來説,使用拿不準的辭句是一種“冒險”,僥倖撞對了,當然好得很;若用錯地方,則只會貽笑大方。

其實,漢文化浩如煙海,漢語中有太多太多的辭句可供選擇。我們實在沒有必要去冒險使用自己拿不準的辭句。如果實在喜歡某句話,不妨回家查閲辭典,拿準了再用也不遲。對那些自己覺得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辭句,千萬不要隨便在社交場合“拋出”,弄不好,會讓人當成笑柄呢。

(4)、加強文學素養

談話,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一項主要內容。每個人都要與人談話,談人生、談理想、談生老病死、談世事百態, ……活着,就要説話。在社交場合,那些談吐得體、斯文大方的人士往往倍受歡迎;而那些辭不達意,期期艾艾半天也説不出一句“妙語”之人則常遭冷落。那麼,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字字珠璣,句句錦繡呢?這其中有什麼“訣竅”呢?其實,歸根到底一句話:腹有詩書言自妙。一個學識深厚,修養良好的人,必然一舉一動都透着種“書卷氣”,他的語言也自然是幽默風趣而又不失哲理的。相反,那些胸無點墨的人,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出口成章,妙語如珠的。

因此,一個人談話水平的高低取決於他的文化素養。文化素養高,談話水平當然高;文化素養低,那當然説不出什麼“東西”了。所以,一個人若想在社交場所中出口成章,大放異彩,首先要做的是:加強和提高文化素養。

除了多抽出些時間看書外,還應多注意收聽廣播,觀看影視劇,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談話“擋次”。書籍,是最基本的“語言營養”,所謂“開卷有益”,不管是什麼書,只要你用心去讀去體會,一定能從中汲取到有益的東西,這對提高一個人的談話水平,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5)、恭維的方法

在與人交往中,適當地恭維與讚美可令對方無限喜悦。所以有人説:恭維是談話的潤滑劑。這話十分傳神貼切。説恭維話,最根本的一點是要真誠。真誠而恰到好處的恭維,一定可以打動對方的心。若是毫無誠意地胡亂恭維,則只會令人尷尬和反感。

恭維還要有“尺度”,在切合實際的情況下小小地誇張一些不妨;若是天花亂墜,硬要將一個花甲老人説成“矯健青年”,或者將一個工作平平者説成“業績傑出”,那所產生的,只能是反效果。因此,恭維要適可而止,恰到好處。多用濫用只會令其流於形式、流於虛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