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在民歌教學中的作用

來源:文萃谷 2.56W

民族舞蹈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集體創造、集體傳播並不斷積累發展形成的。其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經濟狀況和社會生活習慣,內容涉及不同民族的歷史、生產、生活、宗教、習俗、道德及審美情趣等。下面是YJBYS小編搜索整理的關於民族舞蹈在民歌教學中的作用,供參考閲讀,希望你喜歡!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民族舞蹈在民歌教學中的作用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以及各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與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每個民族都產生了獨具本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舞蹈。雖然中國每個民族的舞蹈各不相同,但是各個民族的舞蹈都反映了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審美情趣、風俗習慣、居住環境及經濟狀況等文化現象。各族人民羣眾在長期社會實踐中精心創造並廣泛流傳的舞蹈形式,一般表現為自娛性與表演性、舞蹈性與歌唱性的統一。民族舞蹈對民間音樂作品的傳承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民間歌舞的具體表現形式具有多元化特點,但各種形式都體現出了載歌載舞的藝術特色。音樂和舞蹈是相輔相成的。民族舞蹈是傳承我國優秀民族音樂文化藝術的載體。

在國小階段,學生所學的民歌有着極其豐富的內涵和多樣的.表現形式。那麼,如何藉助民族舞蹈這一載體有效地開展民歌教學,激發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提高他們學習民歌的積極性呢?筆者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藉助舞蹈把握歌曲節奏,感悟歌曲風格

載歌載舞是民族舞蹈的一大特點,歌曲的節奏與舞蹈的韻律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我在教唱少數民族歌曲時,首先,引導學生根據歌曲節奏打拍子。然後,教與歌曲節奏相吻合的舞蹈動作。如,《我愛雪蓮花》是一首維吾爾族民歌,其特點是前十六分節奏,我着重示範兩個典型動作,即“託帽手”和“三位翻手腕”。學生通過膝關節有規律的屈伸,跟着旋律進行律動,很快就掌握了歌曲節奏,併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最後,我趁熱打鐵,讓學生跟隨音樂起舞,用靈活的形體動作充分地表現歌曲的情緒,同時把自身對舞蹈韻律的感覺遷移到演唱歌曲中。這樣則使學生感受到了維吾爾族兒童載歌載舞的歡快心情。其間,我還介紹了維吾爾族所處的地理環境、生活習慣及手鼓在歌曲中的作用,幫助學生分析音樂形象,把握歌曲節奏特點及創作動機。他們無論是從理性層面還是感性層面都提高了認識,唱有所得,舞有所獲。

  二、藉助舞蹈激發學習興趣,體會歌曲韻味

藉助民族舞蹈開展民歌教學,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編創學習,不斷拓展其對音樂內涵的理解,是發展學生個性、培養他們多方面能力的需要。教師教給學生一些民族舞蹈的基本動作,這會給他們在編創時提供創作的依據。如,在欣賞歌曲《我是人民小騎兵》時,為了讓學生感同身受,我要求他們用蒙古舞騎馬的動作來表現。由於教室內的活動範圍小,加之腳下的動作不能變,這就需要學生在手臂擺動的幅度和身體活動的角度上做文章。學生髮揮想象,隨着音樂節奏的變化,不斷改變手臂擺動的幅度,身體時而前傾,時而後仰,完全進入角色,彷彿騎馬奔馳在遼闊的大草原上。又如,在教學傣族歌曲《金孔雀輕輕地跳》時,我要求學生在“三道彎”基本體態不變的基礎上,自己編創“孔雀喝水”、“孔雀展翅”及“孔雀跳舞”等動作,讓表演能力強與弱的學生合作進行編創,編創好後上台進行表演,教師予以逐一點評。當學生看到自己的創作成果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認可後,會有一種成就感,從而激發了他們再創作的慾望,同時也使其對歌曲的內涵和所表達的音樂形象有了更深的認識。

總之,民族舞蹈與民歌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利用民族舞蹈開展民歌教學,能夠讓學生通過音樂、舞蹈這兩個窗口瞭解我國各個民族的風土人情,使其學會熱愛生活,熱愛祖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