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O寫給同行的話:寫多一張記賬憑證

來源:文萃谷 1.69W

前言:本文作者在他非常豐富的財務管理經驗的基礎上,講述了他遇到的最平常的一個會計基礎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觀點,值得引起大家的思考。小編就借鑑了一下發給大家一起看看。

CFO寫給同行的話:寫多一張記賬憑證

  這件事發生我剛剛參加工作的第一週:

我第一個會計崗位是材料成本會計,工作內容是定期到材料倉庫收取出入庫單據,整理入賬、辦理貨款結算,登記存貨二級分類賬、應付賬款明細賬等等。

剛一工作,我就發現那裏有一個奇怪的財務手續安排:倉單、發票單據收齊後,不直接安排付款的,填制轉賬憑證,登記應付賬款、存貨,這符合正常要求,不怪;直接付款的,也要先做一張轉賬憑證登記應付賬款、存貨,同時再做一份付款憑證登記應付賬款、銀行存款。這就奇怪了。

這不是寫多了一份記賬憑證嗎?上學時考試時、會計教材的示例會計分錄,直接付款採購業務都是要求直接編制一個付款憑證,借:存貨,貸:銀行存款。難道這裏的會計安排錯了?難道是他們故意多寫一張憑證自己給自己找事做?

看到這一工作方式,我當時是滿腹疑惑。但是,因為剛剛參加工作不敢莽撞,因為相信別人都不是傻瓜,自己就沒有傻瓜一樣直接去提問,而是惦記在心裏。又過兩天,一個供應商交來對賬單要求對賬,我一處理,立刻明白了多寫一張轉賬憑證的安排,有多麼實用,多麼英明!

因為不論是直接付款,還是延後付款,全部採購入賬事項都在應付賬款户頭登記過,所有付款都是從應付賬款户頭付出的,應付賬款賬頁直接就是對賬單,不需要做任何整理。如果不是這樣,如果按照教材去工作,直接付款的事項在現金、銀行存款户頭去查找,不直接付款的事項通過應付賬款來查,整理對賬單就會是一件非常麻煩、費時的工作。

平時的舉手之勞,多寫一張憑證,卻避免了一項麻煩的數據整理工作,這還不是英明,什麼是英明?

  進一步思考後,我理解這一安排有以下好處:

1、保持應付賬款信息的完整性,方便對賬,避免對賬數據整理工作量;

2、保證單據處理手續的統一性:延後付款的,記賬憑證後邊主要是倉庫單據、發票;如果直接付款的.用一張憑證處理,除了倉庫單據、發票外,支票、付款申請單也要附在憑證後邊。分開兩張憑證處理,則所有轉賬憑證後邊的附件是統一的,所有付款憑證後的附件也是統一的。

也曾思考過:多寫一張記賬憑證違反會計原則嗎?我的結論是不違反:一位哲人説過: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因為時空、水是時刻變化的;貨物總是先進倉,再付款的,有嚴格意義上的立即付款採購事項嗎?沒有!所以,所謂直接付款,只是掛賬的時間短而已,這一環節是客觀存在的,轉賬憑證是客觀記載了入庫這樣一個環節,一點也不多。

  通過這件事,在以後更長的工作經歷裏,我逐漸體會和總結出更多關於結算賬户使用的原則和體會:

1、記賬是為了用賬,不是為了記賬而記賬。賬簿的數據應該方便使用,賬簿要為日常工作歸集所需要的數據、信息。

2、保持完整性是結算賬户使用的重要原則。比如針對某一供應商,根據付款時的狀態,分別登記預付賬款、應付賬款雖然可以準確反映款項的發生性質,但是這樣會讓結算信息分階段分散反映在多個賬户中,也是違反了結算信息完整性的,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預付款時我是直接登記到應付賬款借方的。

3、合理分拆單據,讓單據反映的內容更單一,讓後附單據、手續更統一,往往比混合、彙總編寫記賬憑證更划算。

……

以上這些,具體去説是一個會計工作方法。但是,推廣去想,卻與許多道理相通。生活中,少與多,簡與繁,永遠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很多時候,追求簡單,得到的結果卻是繁瑣,前邊的投入少,後邊的麻煩就多。比如,活動前的準備工作做少了,活動中的麻煩就會多;月初的工作不及時解決,月末就會忙得手忙腳亂。工作中,不要有怕麻煩的想法,你今天多做了一些看似麻煩的事,將來就可以少一些麻煩。

工作如此,人生何嘗不是一樣的道理。年輕時多一些努力、多一些積累,才可能多一份實力、少一份障礙,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寬,越走越踏實。反之,幻想不勞而獲,幻想投機取巧可以成功,看是捷徑,其實是懸崖絕壁。人生沒有捷徑,腳下鋪墊有足夠高,你的高度才會自然顯現出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