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護士資格證考試教材輔導

來源:文萃谷 6.47K

知識要靠平時的積累,為了方便大家複習2018年護士資格證考試,下面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2017年護士資格證考試教材輔導,希望對大家備考有所幫助。

2017年護士資格證考試教材輔導

病人飲食的護理

  一、醫院飲食

醫院的飲食通常呵分三大類,即基本飲食、治療飲食、試驗飲食。

(一)基本飲食基本飲食包括:普通飲食、軟質飲食、半流質飲食、流質飲食。

1普通飲食

(1)適用範圍:適用於病情較輕、疾病恢復期,無發熱、無消化道疾患,以及不需限制飲食的病人。

(2)飲食原則:一般易消化、無刺激性的食物均可,要求營養素平衡,美觀可口。對油煎、強烈調味品及易脹氣食物應限制。

(3)用法:每日3次,蛋白質約70~90g,總熱量9.5~11MJ。

2.軟質飲食

(1)適用範圍:適用於老、幼病人,術後恢復期階段,以及咀嚼不便、消化不良和低熱的病人。

(2)飲食原則:在普通飲食的基礎上,要求以軟、爛為主,易於咀嚼消化,如軟飯、麪條,切碎煮爛的菜、肉等。

(3)用法:每日3~4次,蛋白質約60~80g,總熱量8.5—9.5MJ。

3.半流質飲食

(1)適用範圍:適用於體弱、手術後病人,以及發熱、口腔疾患、咀嚼不便、消化不良等病人。

(2)飲食原則:少食多餐,食物要求無刺激性,易於咀嚼、吞嚥,纖維素含量少,營養豐富,呈半流質狀,如粥、麪條、蒸雞蛋、餛飩、肉末、豆腐、碎菜葉等。

(3)用法:每日5~6次,蛋白質約50~~70g,總熱量65~8.5MJ。

4.流質飲食

(1)適用範圍:適用於病情危重、高熱和各種大手術後的病人,以及吞嚥困難、口腔疾患和急性消化道疾患等病人。

(2)飲食原則:食物呈液狀,易吞嚥、易消化,如乳類、豆漿、稀藕粉、米湯、肉汁、菜汁、果汁等。須注意的是所含熱量及營養素不足,故只能短期使用。

1.高熱量飲食

2.高蛋白飲食

3.低蛋白飲食

4.低脂肪飲食

5.低鹽飲食

6.無鹽低鈉飲食

7.少渣飲食

8.高膳食纖維飲食

9.低膽固醇飲食

 二、飲食護理

(一)影響飲食的因素

1.生理因素

(1)年齡:年齡的不同階段對營養的需求不同,食物的喜好不同,飲食自理能力也不同。

嬰幼兒期、青春期、孕期、哺乳期對營養的需求增加,老年人新陳代謝減慢,對營養的需求相對減少。在食物的喜好方面,嬰幼兒咀嚼、消化功能尚未完善,而老年人咀嚼、消化功能減退,應給予柔軟、易消化的食物。在飲食自理能力方面,嬰幼兒、老年人也偏低。

(2)活動:從事不同的職業,活動量不同,對營養的需求也不同,活動量大的人對營養的需求高於活動量小的.人。

(3)身高和體重:一般身材高大、體格強壯的人需要更多的營養素。

2.心理因素輕鬆、愉快的心理狀態,能促進食慾,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而焦慮、恐懼、抑鬱、煩躁及過度興奮等不良的情緒,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抑制消化功能,使病人食慾缺乏,進食減少。

3.社會文化因素

(1)飲食習慣:一般自幼養成j常受到家庭、種族、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經濟狀況等的影響。

(2)營養知識:對營養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影響對食物的選擇,當營養知識缺乏時,食物的搭配不合理,可導致不同程度的營養障礙。

4.病理因素

(1)疾病:危重病人因自理能力下降導致食物攝人困難;口腔黏膜、牙齒病變可造成咀嚼困難,影響食物攝人;胃腸道疾病可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創傷、發熱、惡性腫瘤等代謝率增高的疾病需要更多營養素。

(2)。治療因素:有些藥物可刺激食慾,而有些藥物可降低食慾,引起噁心、嘔吐,從而影響食物的攝人及營養物質的吸收。

(二)飲食護理措施

1促進病人食慾

(1)祛除干擾性因素:解除疼痛,必要時於餐前30分鐘給予止痛劑;高熱病人及時降温;疲勞時,幫助病人更換卧位,必要時作背部按摩;餐前對非急需的治療、檢查應暫停;注重心理護理,以減輕病人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

(2)尊重病人的飲食習慣:在不違反醫療原則的情況下,儘量照顧病人的口味,提供多樣化的食物,並注意烹調方法,做到色、香、味俱全。

(3)提供良好就餐環境:提供進餐時舒適的環境,病室安靜、整潔、空氣流通,及温、濕度適宜等,均可提高病人的食慾,增強消化功能。、必要時以屏風遮擋,有條件的可在病室餐廳共同進餐,使病人能夠分享進餐時的樂趣,輕鬆愉快地進餐。

2“協助病人進餐.根據病情,依據飲食醫囑,合理地安排病人進餐。

(1)進食前

1)督促並協助病人漱口或作口腔護理,對卧牀病人按需要給予便器,用後撤去協助洗手。

2)協助病人取舒適卧位,病情允許可協助其下牀進餐,不能下牀可協助病人坐起或用牀上小桌,卧牀病人取側卧位,或側卧位頭偏向一側,給予適當支託。病人允許,可將治療巾伺於胸前,以保持清潔。

3)護士應衣帽整潔,戴好口罩,洗淨雙手。根據飲食單上的飲食種類,掌握當日需要禁食、限量及延遲進食等要求,仔細核對,防止差錯。

4)檢查探視者帶來的食物,符合病人的治療原則方可食用。

(2)進食時

I)護士督促和協助配餐員,及時將熱飯菜正確地送給每位病人,並放在病人易取到的位置。對需禁食的病人應告知原因,以取得配合,在牀頭(尾)止掛標記。

2)對不能自行進餐者應耐心餵食;每匙量不可過多,以1/3即可;注意速度適中;温度適宜,以便於咀嚼和吞嚥;順序依據病人的飲食習慣。病人飲水或進流質飲食,可用飲水管吸吮,注意温度適宜,以防燙傷,使用後衝淨備用。

3)對雙目失明或雙眼被遮蓋的病人,應告知食物名稱,如病人自行進餐,可按鐘面圖放置食物:並告訴病人方位及食物種類,以方便病人順序取食

4)護士應巡視病室,觀察病人的進餐情況,鼓勵病人進食,檢查、督促治療飲食和試驗飲

食的落實情況,徵求病人意見。

(3)進食後

1)清理餐具,協助病人洗手、漱口或作口腔護理,整理牀單位。

2)根據需要做好記錄。

3)對需禁食或限食的病人應做好交班。

 三、鼻飼法

(一)概念和目的

1,概念將胃管經一側鼻腔插入胃內,經管灌注流質食物、水分及藥物的方法。

2.目的供給不能經口進食的病人流質食物、水分及藥物。適用於昏迷、口腔疾患、食管狹窄、食管氣管瘻、拒絕進食的病人,以及早產兒、病情危重的嬰幼兒和某些手術後或腫瘤病人。

(二)操作方法

1.插入胃管的方法

(1)在評估的基礎上,準備用物。

治療盤內備:①鼻飼包:內放治療碗1個,鑷子l把,壓舌板1個,彎盤1個,胃管1條,30—50ml注射器l副,治療巾l塊,紗布2塊,止血鉗1把,液態石蠟;②彎盤1個,棉籤,膠布,夾子,聽診器,温開水,流質飲食200ml(温度38—40℃)。

(2)備齊用物攜至牀邊,核對病人,向病人解釋操作目的、過程及配合方法,以取得病人合作。

(3)病人取半坐卧位、坐位或仰卧位,頜F鋪治療巾,酌情取義齒。

(4)選擇通氣側鼻腔,清潔鼻腔。

(5)打開鼻飼包,取出胃管,測量插管長度並作標記。測量方法有兩種:①從髮際到劍突的距離;②從鼻尖至耳垂再到劍突的距離。成人插入胃內的長度約45~55em。

(6)潤滑胃管前段,沿一側鼻孔輕輕插入。

1)當導管插至咽喉部(10~15cm處),囑病人做吞嚥動作,可順利將導管插入,直至所標記處。

2)如病人出現噁心,應暫停插管,囑病人做深呼吸或吞嚥動作;如插入不暢,應檢查口腔,觀察胃管是否盤在口中;如出現嗆咳、呼吸困難、發紺等現象,表示誤人氣管,應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後,重新插入胃管。

(7)昏迷病人,由於吞嚥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應注意:①在插管前,應協助病人去枕,將頭後仰;②當胃管插至14~16cm時,用左手將病人頭部托起,使下頜儘量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於胃管沿後壁滑行,順利通過食管口。

(8)胃管插至所標記處,先證實胃管在胃內,方法有三種:

1)將胃管末端接無菌注射器回抽,可抽出胃液。

2)將導管末端放入盛有水的碗中,無氣泡逸出。如有大量氣泡,證明已誤入氣管。

3)將聽診器放在病人胃部,用無菌注射器迅速注入l0ml空氣,聽到有氣過水聲。

(9)用膠布固定胃管於鼻翼及面頰部。

(10)灌注食物及藥物,方法是:先注入少量温開水,再緩慢注入流質食物或藥物,注入後再注入適量温開水沖洗胃管,以避免食物存積管腔中變質,造成胃腸炎或堵塞管腔。

(11)將胃管末端反折,用紗布包好,夾緊後用別針固定於病人枕旁。

(12)安置病人,整理牀單位,清理用物,鼻飼用物每餐後清洗,每日消毒一次。

(13)洗手,記錄插管時間、病人的反應、鼻飼液的種類及每餐飲食量。

2.拔出胃管的方法病人停止鼻飼或長期鼻飼需要換胃管時,應拔出胃管。

(1)將彎盤置於病人頜下,用夾子夾緊胃管末端(避免拔管時,液體反流人呼吸道),放人彎盤內,輕輕揭去固定的膠布。

(2)用紗布包裹近鼻孔處的胃管,囑病人做深呼吸,在病人呼氣時拔管,邊拔邊擦,到咽喉部時迅速拔出。

(3)全部拔出後,將胃管放人彎盤內,清潔病人口、鼻及面部,擦拭膠布痕跡。

(4)協助病人漱口,取舒適卧位,整理牀單位。

(5)洗手,記錄拔管時間、病人的反應。

3注意事項

(1)插入胃管會給病人帶來很大心理壓力,因此插管前應進行有效溝通,取得病人及家屬的理解,使其願意合作。

(2)插管時,動作應輕、穩,當胃管通過食管的三個狹窄處,即環狀軟骨水平處、平氣管分叉處、食管通過膈肌處時,更應輕、慢,以免損傷食管黏膜。

(3)插管後,必須先證實胃管在胃內,方可灌注食物。

(4)通過鼻飼管給藥時,應先核對藥物,將藥片研碎、溶解後,再灌人。

(5)鼻飼量每次不應超過200ml,間隔時間不少於2小時。

(6)長期鼻飼的病人,應每日進行口腔護理,胃管每週更換。方法是:晚上最後一次鼻飼後,拔出胃管,第二天早晨再由另一側鼻孔插入。

(7)凡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靜脈曲張或梗阻,以及鼻腔、食管手術後的病人禁用鼻飼法。

 四、出入液量的記錄

(一)目的正常人每晝夜的液體攝入量和排出量保持動態平衡。記錄病人24小時出入液量,可以瞭解病情,為明確診斷、確定治療方案、制訂護理計劃提供依據。適用於休克、大面積燒傷、大手術後,以及心臟病、腎病、肝硬化伴腹水等病人。

{二)記錄的內容和要求

1.每日攝入量

(1)內容:包括每日飲水量、輸液量、輸血量、食物中的含水量等。

(2)要求:病人飲水容器應固定,以便準確記錄;固體食物應記錄其單位數目及所含水量。如饅頭一個(50g),含水量25m1等。

2每日排出量

(1)內容:包括尿量、糞便量,以及其他排出液,如胃腸減壓吸出液、胸腹腔吸出液、痰液、嘔吐液、傷口滲出液、膽汁引流液等。

(2)要求:測量應準確,記錄應及時。能自行排尿的病人,可記錄每次尿量,24小時總計,也可將尿液集中倒在一個容器內,定時測量記錄;對尿失禁的病人應採取接尿措施,必要時採取留置導尿,以保證計量準確。

(三)記錄方法

1.出人液量可先記錄在出入液量記錄單上,晨7時至晚7時,用藍筆;晚7時至次晨7時,用紅筆。

2.晚7時,作12小時的小結;次晨7時,作24小時總結,並記錄在體温單相應欄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