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政信類信託基礎知識

來源:文萃谷 2.57W

政信類信託,是指信託公司與各級政府在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等領域開展的合作業務,這類項目的還款通常會有地方政府或地方財政局做出承諾,或者直接就是以地方政府的債權收益權作為融資標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投資理財政信類信託基礎知識,歡迎大家閲讀瀏覽。

投資理財政信類信託基礎知識

  一、政信類信託簡介

  1、定義

政信類信託,是指信託公司與各級政府在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等領域開展的合作業務,這類項目的還款通常會有地方政府或地方財政局做出承諾,或者直接就是以地方政府的債權收益權作為融資標的。一般的政信類信託產品結構中,都會引入一個城投企業(政府出資成立)做擔保;如果能夠輔以地方財政出具的承諾函,則信託項目的風控措施就更加完備,安全性也更高了。

  2、特點

1、安全性

一般政信類項目隱含政府信用,安全性相對偏高

2、收益性

目前銀行理財收益不到4%,信託平均收益6.38%,具有一定優勢

3、穩定性

相比其他類信託項目,因為政府背書使得項目風險可控,更加穩定

  3、發展

2012-2013年是政信類信託的爆發年。伴隨着國家出台的要求嚴控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規模的政策,政信類信託規模也迅速發展。

2014年國家出台“43號文”要求地方政府應剝離融資功能,不再新增地方融資,政信類信託規模一時受限。但據21世紀報指出,不到半年政信類信託就恢復正常。

  4、現狀

整體來説,政信類信託經歷了之前的瘋狂增長,目前發展勢頭較弱,增量規模較小。

據新浪財經調研顯示,在收益率方面,目前政信類信託項目因為政府融資平台成本低普遍收益率集中在6%附近;在增信方面,目前出具財政承諾函的項目很少,即便出具也大多是縣級政府部門的承諾函,市級以上的非常少有。

  5、趨勢

從當前市場情況來看,政信類信託未來發展勢頭會在監管可控的情況下有所增長。主要是因為:一方面目前實體經濟不景氣,市場上缺少合適的投資項目,而地方政府平台相對來説仍是比較安全的項目來源;另一方面,許多地方政府在穩增長的前提下有正常的融資需求,也希望藉助政信信託平台得以解決部分融資問題。

另外,在新型城鎮化的當下,投資基建類的政信信託受政策推動未來的發展勢頭可能會更加旺盛。

  二、甄選優質政信信託項目

政信類信託項目的發展可謂一波三折,從快速發展到政策限制,不過短短兩年時間。拋開種種限制因素,單從信託這一大類去看的話,政信類信託無疑是投資人喜聞樂見的項目,今天我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聊聊對於投資者來説如何甄選優質政信信託項目:

  項目所投地的經濟狀況

wind數據顯示,截止目前政信信託所投項目所在地以貴州等經濟相對落後的區域為主,僅投資貴州省內的項目就達到36億多,而且大多出具了財政承諾函。而據華東地區財政局人士稱2015年以後他們就很少出承諾函了。對於政信信託項目來説政府承諾函無疑是信託公司和投資人心頭一根最大的保命稻草。為什麼區域間差距如此大?這就引出了我們考察政信信託項目質地的第一步:對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等各方面情況的考量。

首先是區域經濟狀況。除了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外,還應該考察區域發展的成熟度和未來前景等。當然三四線城市以及一些百強縣也由不少質地優良的項目。

其次是地區財政收入情況。據一名信託經理表示,他們的項目選擇標準一般要求省市一級融資平台及百強縣的一般財政收入在20億以上,儘管目前選擇標準因為實際情況在下降。我們可以多少作為選擇項目的一個量化標準進行參考。

  項目融資主體狀況

融資主體是政信信託項目重要的參與方,也是我們項目的還款主體。考察融資主體主要從幾個方面進行考量:一是要考察融資主體的背景及資質,例如是否是國有獨資企業,所投項目是否是政府重點規劃項目等情況;二是考察融資主體的財務情況,具體可以考察總資產、負債、淨資產收益率等指標,主要是看看資本結構是否合理,淨資產是否充足。

  項目擔保方主體狀況

政信項目的擔保方一般情況下是當地的城投公司。對於擔保方而言,一方面投資人要關注城投公司的股東背景,最好是當地財政部門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或政府部門出資為主的政府類平台公司。另一方面,要重點關注主體的評級情況,一般來説主體資質越好,政府注入的`優良資產也越充分,一旦發生風險的話其處置資產變現進行兑付或者履行擔保的能力就越強。AA級以上資質的擔保主體相對來説更加安全放心。

  增信措施

增信措施也就是我們常説的風控措施。其實第三方擔保也屬於增信的一種,只是屬於比較重要也常見的一種,因此我們單獨拿到第三點來説。除了第三方擔保外,最有説服力的增信就是地方出具的擔保函或承諾函。一般而言,擔保函的出具權威程度按照省級(直轄市)>副省級>地區(地級市)>區縣級依次進行。級別越高的權威度越高。但就目前政信信託現狀來看,能夠出具地市級程度的擔保函或承諾函已經是難能可貴的項目了。

除此之外還有以應收賬款和土地做質押的增信措施,這些就要具體去看應收的穩定性和回收難度以及土地資產的規模和質押率等情況,當然這幾項增信措施裏面還是政府出具的擔保函或承諾函更具説服力。

  三、政信信託未來發展思考

政信信託在經歷了2012-2014年的爆發性增長後,沉寂了一段時間,又慢慢的復甦,但目前規模跟之前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主要原因在於政府政策的限制(著名的43號文)以及《國務院關於地方債務管理的指導意見》的推出:一方面43號文的推出限制了地方政府大的舉債行為;另一方面,指導意見的推出又鼓勵並推廣使用PPP即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形式進行投融資,使得傳統政信合作模式受到挑戰。那麼,政信信託的未來發展會如何呢?提幾點思考:

  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改革紅利

新型城鎮化建設是一個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將有7萬億元的內需的社會巨大紅利。帶動的融資需求主要有基礎設施建設、小微企業以及其他醫療、教育、養老等融資需求。國家發改委提出的 “城鎮化將在未來十年拉動40萬億元投資”的預判,更是激發地方政府的衝動。各個地區紛紛出台的城鎮化體系規劃方案也使得新型城鎮化成為當前社會最大的紅利。政信信託在這個大紅利背景下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拉長期限和降低成本雙管齊下

目前政信類信託產品存在的一個顯著問題是相對較短的週期與地方政府長期融資需求不匹配。 一般的信託產品期限為1~3年, 但是地方政府大部分基建類項目期限都很長, 有些甚至長達10~15年,信託產品到期以後還需要償還本息,使得項目週期和融資需求存在巨大出入。未來,政信信託的發展可能更多地會讓各個渠道都參與進來,既解決了項目時間上的問題,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託方的成本。

舉例來説,如果地方政府急於使用資金,而發債平均需要3至6個月的時間,難解燃眉之急。那麼可以先由信託提供資金;後期再由券商為地方政府發債,發債期限通常在7年到10年,綜合起來從時間上拉長,為地方政府提供一攬子的解決方案降低了綜合的資金成本;另外,政信信託未來還可以發展諸如PPP項目的業務已達到拉長期限和降低成本的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