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一體化職業生涯規劃書2017

來源:文萃谷 2.74W

職業規劃,是職業生涯規劃的簡稱,就是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的計劃的過程,它包括職業定位、目標設定、通道設計三部份內容。下面小編準備了機電一體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書,提供給大家參考!

機電一體化職業生涯規劃書2017

  一:自我分析

1. 職業興趣----設計類、製圖類、管理

2. 職業個性----自信、敢闖

3. 職業價值觀----綜合選擇,結合當前形勢、家庭因素和個人理想

4. 我的人才素質測評報告結果顯示我的職業價值觀排在前三的是追求關係(8分),追求成就(7分),支持滿足(5分)

5. 勝任能力

優勢能力:分辨力、織能力、個人演講能力、自控能力

劣勢能力:應變能力、人際交往能力

  二:職業分析

外部環境分析

1家庭環境分析

爸爸媽媽均是農民出身,文化程度不高。小時爸爸外出闖蕩,在工地承包工程,留媽媽在家照料,媽媽時常出去打短工,所以小時基本有奶奶帶大。後媽媽不幸離我而去。爸爸再娶繼母,和繼母一起生活,繼母對我很好。民叔叔大伯,他們教我咋樣做人,也有小老闆。有一小我7歲的小妹,很少在一起。家人對我最大的期望是走出農村,有出息!

2學校環境分析

我就讀於中國第一所電力學校(東北電力大學),學校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改革促發展,形成了“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良好校風和突出“一實兩創”(實踐 能力、創新意識、創業精神)的人才培養特色,為國家電力工業特別是東北電力工業和吉林省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專業剛獨立成為機械工程學院,可見咱專業在學校的地位日益提升,對我們擇業大有幫助。

3社會外部環境

機械專業剛畢業的本科生,現在一般行情在1800元/月左右。至於具體多少看個人能力,像廣本是年薪8W,中廣核是10W(而且這都是第一年)。有很多行業,外人看起來不夠體面,但當你做到專家的水準時,待遇確實很誘人。比如設備維護、數控維修、環保設備的設計等,這些方面的工程師收入非常高,比如有些工程師年薪超過30萬。還有一些行業,需要多方面的知識,涉及到學科交叉,待遇也驚人。而且,中國加入WTO後,機械方面的人才需求復甦是早晚的事情】

4目標地域分析

機械專業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有基礎,這裏重工業工廠多,但這方面的人才卻無法滿足需求,在東北就業前景很好。其次是江浙一帶水利發電新起,也同樣需要機械類人才。深圳、廣州等發達城市制造業公司也需要這樣的人才。我的職業生涯發展可能會在江浙或在東北。

目標職業分析

製圖員,一般也從事一些設計工作,主要是跟着師傅,要天天改圖,輸圖,比較累.但如果學好pro/e或UG,大有可為;

設計員,當然也要畫圖,不過可以學到很多設計知識,有前途;

機械維修,現場工作,可以學到不少東西,但比以上兩種差遠了,且需要長年的工作經驗;

設備,儀表等方向的測試和檢驗工作,多在液壓,汽車等行業,或安檢所等.

機械銷售代表,需要了解產品知識 ,要口才了得,會處事.

一線操作人員,如果你技術夠好,且操作數控機牀類,相當不錯;

生產調度,很多人到工廠就是先乾的這個,很簡單;

儲備幹部,許多台商用的一個名詞,就是要懂技術,會管理,還是不錯

機械類專業的就業方向,除了教學、營銷等等外,常見的有:生產總監(生產主管)、物流管理、設備管理、質量管理、項目管理、機電產品開發、機械產品開發、液壓產品開發、儀器儀表開發、武器開發、汽車工業、環保設備開發、礦業設備設計、模具設計製造、機械製造工藝師、CNC工程師等等,因為機械滲透到很多行業,所以要在這裏把所有的具體方向一網打盡難度就太大了

  三:職業定位

高新技術產業化的要求、機械製造業結構調整提高素質的要求、機械工程師業務向廣大服務領域擴展的要求以及適應全球化競爭和國際性合作的要求。我得出本人的職業定位的SWOT分析如下

內部環境因素優勢因素(S)弱勢因素(W)

工作認真負責,做事小心細緻,有耐心。沒有很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外部環境因素機會因素(O)威脅因素(T)

在一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有多種的職業應聘。目前就業形勢嚴峻。

結論:

我希望將來從事管理類或機械設計方面工作,進入國家企業或好一些的外企,並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和學習來實現自己的目標,成為一名合格的機械工程設計師

職業目標將來從事管理類或機械設計方面工作

職業發展策略

職業發展路徑打好基礎,循序漸進

具體路徑

要了解未來的機械工程師需要掌握什麼,必須分析製造活動的實質內涵。有一種關於製造活動的三座標分析,對理解制造活動的實質具有參考意義。這種理論認為:

X軸-轉變軸,對應各種冷熱加工過程,體現實際生產加工;

Y軸-移動軸,對應物料移動、搬運、裝配、倉儲,體現為物流;

Z軸-信息軸或時間軸,對應數據獲得、儲存、處理和分析、應用,體現信息功能和自動化。

按照這樣三個座標的分析,傳統的初級製造活動大體上體現為X和Y的組合,改進物流和改進加工技術同樣重要,即X、Y方向都大,面積才能大,此時再加大Z軸(如CNC、CAD、CAPP、CAM,機器人、自動生產線、ERP),會有最好的效果。而如果X及Y很小,只是一味在Z軸方向加大,效果不可能好。也就是在加工過程和物流過程很不完善(工藝落後、管理混亂、物流不順)時,單靠自動化、靠信息要素難以發揮效果。

20世紀80年代日本在製造業上超過美國,靠的是生產技術強,加上完善的物流,而在自動化方面投入並不很多,這中間JIT起了主要的作用;後來美國回過頭來加強制造技術和質量控制,使傳統制造業提高到先進生產水平,加上美國原有的完善的物流系統和信息技術上無可置疑的優勢,以三個座標的共同增強構成了當今最強大的製造業。

發展中國家追趕發達國家不能盲目照搬,一味追求信息化手段最先進、買自動生產線、買全套ERP系統管理軟件,想繞過紮紮實實地抓製造工藝和基礎管理,繞過改進物流和提高生產和管理效率,必將不能獲得成功。

同樣有參考價值的是關於製造技術五個組分的學説。這五個組分是:產品與過程設計技術、生產製造技術、信息溝通技術、組織管理技術和材料技術。

產品與過程設計技術、生產製造技術和材料技術是傳統制造技術的組成部分。與機械工程師打交道的材料迅速地從鋼鐵擴展到輕金屬、非金屬、高分子材料、半導體材料、稀有材料以至納米材料,在分子層次創造新材料的方法將使同一零件內材料組成可以不同,大大增加設計變化的空間。機械工程師當然須要及時補充相關新知識。

信息技術在製造過程中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機電一體化技術、微電子技術改造製造業、CAD/CAM技術、數控數顯技術、智能製造、虛擬製造、電子商務等。新時期的製造業必然是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和集成化的製造業。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是當今機械工程師最須要加強的新能力。

管理技術在機械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和舉足輕重。由於以往組織管理被排除在技術之外,長期以來成為一般機械工程師的弱項。在技術不斷高速發展、而管理越來越跟不上的情況下,大量傳統制造企業中的問題更多地出現在管理上,形成所謂“三分技術,七分管理”的'局面。

把管理技術視為製造技術的當然組成部分,是未來製造業順利發展的必要的理論基礎。對此,五組分學説中“Orgaware”的提法是一個有用的工具。

這個OrgawareTechnology,組織管理技術,在製造過程中應該包括所有為實現製造活動所需的組織支撐系統,如行政管理、通信交流、信息溝通、工作協調、組織結構、規章制度、標準規範等。而與組織管理技術密切相關的要素則是機制、體制和制度,管理體系,激勵制度,以及人際聯繫、領導能力、協調能力、綜合能力、判斷能力、決策能力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