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象棋的規則培訓知識

來源:文萃谷 1.83W

  概述

國際象棋的規則培訓知識

國際象(又稱西洋棋,舊稱萬國象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搏鬥遊戲之一,和中國的圍棋、象棋和日本的將棋同享盛名。在所有棋盤遊戲中,國際象棋是一種把戰略戰術和純技術融為一體的理想遊戲。和西洋雙陸相比,勝負決定於骰子一擲,誠然是不由自己作主;和國際跳棋相比,棋子的規模化控制了技術上的勝負。和國際象棋在思想性上、科學性上和深度上可以相比的只有日本將棋和中國的圍棋、象棋。

國際象棋幾乎就是融藝術、科學、知識和靈感為一爐的一種遊戲。分析對局時是一種邏輯的實驗使用,而在攻王的戰鬥中和戰略問題的運籌的時候,就需要有一種創造性的靈感。不過,國際象棋不是像縱橫字謎那樣單純是一種文字智力的測試。國際象棋的競爭使雙方投入一場不流血的戰鬥,是雙方思想和意志的一場激烈尖鋭的戰鬥以及體力上的堅韌不拔的較量。

國際象棋着法多變,趣味橫溢,對於開發少年兒童的智力,更具有極好的效果。因此,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國家把國際象棋列入國小課程。

  歷史起源

①根據歷史傳説記載,國際象棋起源於古印度,至今見諸於文獻最早的記錄是在薩珊王朝時期用波斯文寫的.據説,有位印度教宗師見國王自負虛浮,決定給他一個教訓.他向國王推薦了一種在當時尚無人知曉的遊戲.國王當時整天被一羣溜鬚拍馬的大臣們包圍,百無聊賴,很需要通過遊戲方式來排遣鬱悶的心情.

國王對這種新奇的遊戲很快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高興之餘,他便問那位宗師,作為對他忠心的獎賞,他需要得到什麼賞賜.宗師開口説道:請您在棋盤上的第一個格子上放1粒麥子,第二個格子上放2粒,第三個格子上放4粒,第四個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個次序在後的格子中放的麥粒都必須是前一個格子麥粒數目的倍數,直到最後一個格子第64格放滿為止,這樣我就十分滿足了. “好吧!”國王哈哈大笑,慷慨地答應了宗師的這個謙卑的請求.

然而等到麥子成熟時,國王才發現,按照與宗師的約定,全印度的麥子竟然連棋盤一半的格子數目都不夠.這位宗師索要的麥粒數目實際上是天文數字.

許多學國際象棋的人都以為,國際象棋起源於印度。這源於英國人威廉·瓊斯1790發表在《亞洲研究》上的“印度象棋”一文。西方學者大多贊成他的觀點。因為那時候的世界文化就是英國文化。

關於國際象棋的產生,國際上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據説2000年以前,印度有一個非常殘暴的國王。自己獨斷專行,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國王有個親信大臣,他想拿“君王不能離開臣民而存在”的道理來勸告國王,但又不敢公開提出自己的意見。他想出了一個暗示的辦法:在木製棋盤上,用骨制的棋子組成兩支軍隊進行戰鬥;每一方面有一個首腦——王,另有車、馬、象、兵四個兵種,組合成一個陣容的整體,王是最主要的棋子,王一死,戰鬥便結束;王同時又是很弱的一環,他只能依靠戰友——即別的更有力的棋子保護,這些棋子必須在整個戰鬥過程中同心協力來保衞王。棋子裏面比王還要弱的,要算是兵了。但如果善於指揮,使兵深入敵壘,走到對方的底格時,兵就可以變成最強的棋子。這就是第一盤象棋的產生,並很快就傳播開了。它一方面往西傳到波斯、阿拉伯和歐洲,經過改變,形成現代的國際象棋;另一方面往東傳到緬甸、東南亞和中國。

②直到20世紀70年代以後情況才發生了變化。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國科學文化史》中明確提出,象棋是中國人的創造。他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古代遊戲——六博與天文、象術、數學的關係,他説:“只有在中國,陰陽理論的盛行促使象棋雛形的產生,帶有天文性質的占卜術得以發明,繼而發展成帶有軍事含義的一種遊戲。”接着陸續有蘇聯學者發表文章,批駁印度起源説。1972年南斯拉夫歷史學家比吉夫的專著《象棋——宇宙的象徵》斷定象棋首先出現在公元569年的中國(象戲),然後才逐漸傳播開來。

蘇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研究員切列夫考博士在1984年1月號的《蘇聯棋藝》上發表文章,根據他的研究,國際象棋起源於易經的思想:64格,對應八八、六十四卦,黑白對應陰陽。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見到專家學者的反駁文章。可以認為,切列夫考博士“國際象棋起源於易經思想”的觀點,在世界上已經站住了腳。

大約至少在公元前五千年以前,在中國出現了8x8的線圖(甘肅永昌鴛鴦池遺址出土彩陶繪圖)。在公元前10世紀以前可以斷定已經有了“六博”這種古棋。公元前5世紀六博經過改革而成“塞戲”。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6年在世)曰:“不有博弈者乎”(《論語》)這句話裏,博弈即指六博和圍棋。史料記載公元6世紀(南北朝後期)北周武帝發明的“象戲”(公元569年)和唐代於地下發現的“百寶象棋”基本相同:8×8盤(64格),立體子,棋子擺在格子上面,也就是現代國際象棋的格局。

至遲於公元6世紀末、7世紀初,象戲進入印度(不排除更早一些的“六博、塞戲”和“類象戲”進入印度的可能性),形成了“恰圖朗茲”,進入中東形成了“沙特蘭茲”。恰圖朗茲和沙特蘭茲譯成中文都是“四色棋”(或“四方棋”)。考古的實物根據是8世紀以後印度才有四色棋的存在。最早的關於“四色棋”的文字記載是公元九世紀的克什米爾史詩《拉特納卡爾》。“沙特蘭茲”後來演變成“波斯象棋”並傳入歐洲。大約在15世紀木定型為今天的現代國際象棋。

“印度起源説”產生於英國人,最好也是由英國人來否定“印度起源説”。198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書上,關於國際象棋的起源,還説是印度或中國,而且重點介紹印度起源説。但是,2003年在英國出版《國際象棋中國學派》英文版時,在英國最大出版集團編輯撰寫的簡介中,一上來就已經有了這樣一句話:“雖然一些最早形式的國際象棋是在遠古的中國被發現”。要讓英國學者改變觀點可不是簡單的事情啊。

今天人們探討國際象棋的起源,是通過傳説、假説、考古和邏輯這四種方式,來作出各種各樣的結論。假説指明考古論證之方向,傳説補充考古邏輯之不足。畢竟國際象棋產生的年代太古老了,象最古老的歷史一樣,真實的再現要經過極為漫長的過程。不過,從整體方面看,關於起源問題,有兩點得到世界的公認:1、國際象棋起源於亞洲,後來傳入歐洲。2、最初的規則是擲骰子來決定誰走棋。

此外,專家學者在起源邏輯上有幾點似乎已經達到共識:第一,國際象棋是人造物。本質上是模型。第二,國際象棋是人類思想、意識的物化。本質上是模擬。第三,現代國際象棋是古代棋不斷演變的結果。第四,演變的影響來自各個方面(包括各種棋相互之間的影響)。第五,演變的模式是漸變和突變。第六,演變和連續性共存。第七,起源的研究應從國際象棋結構三要素——棋盤、棋子、棋規——入手。第八,對於國際象棋的起源、演變和定型來説,棋盤、棋子、棋規擔當不同的角色。第九,棋盤、棋子、棋規這三者未必是同時出現的。第十,沒有“最初的發明者”。對此可以這樣來解釋:在現實世界中,時間是不可逆的。因此,時間可以創造歷史,時間也可以消滅歷史。從這種邏輯出發,我們永遠不可能找到“最初的發明者”。只好無奈地滿足於“社會的產物,智慧的結晶。”實際上,從許多方面看,國際象棋更象電影。

關於國際象棋起源,還有一種説法是,國際象棋是由阿拉伯人發明的。因為人們今天熟悉的國際象棋是在波斯發展起來的。國際象棋裏“戰車”一詞就源自波斯語。

比賽規則國際象棋由黑白兩棋組成,執白先行,國際象棋的對局目的是把對方的王將死。

  比賽規定:

一方的王受到對方棋子攻擊時,成為王被照將,攻擊方稱為"將軍",此時被攻擊方必須立即"應將",如果無法避開將軍,王即被將死。除"將死"外,還有"超時判負"與"和局"。出現以下情況,算和局:

一方輪走時,提議作和,對方同意;

雙方都無法將死對方王時,判和;

一方連續不斷將軍,對方王卻無法避開將軍時,成為"長將和";

輪到一方走棋,王沒有被將軍,但卻無路可走,成為"逼和";

對局中同一局面出現三次,而且每次都是同一方走的,判為和局。

  棋盤和棋子

國際象棋棋盤是個正方形,由橫縱各8格、顏色一深一淺交錯排列的64個小方格組成。深色格稱黑格,淺色格稱白格,棋子就放在這些格子中移動。棋子共三十二個,分為黑白兩組,各十六個,由對弈雙方各執一組,兵種是一樣的,分為六種:王(1)、後(1)、車(2)、象(2)、馬(2)、兵(8)。

中文全稱國王皇后城堡主教騎士兵卒

英文全稱King Queen Rook Bishop Knight Pawn

中文簡稱王 後車 象馬 兵

英文簡稱K Q R B N P

在正式比賽中,國際象棋棋子採用立體棋子,非正式比賽中可以採用平面圖案的棋子。

  布子規則:

對於初學者,擺棋時記住:王對王,後對後;白後站白格,黑後站黑格。黑王站白格,白王站黑格。

注意:比賽時為了便於記憶和記錄,佈置棋盤時總是讓自己的右下角是白色格。

  走子規則:

·王:橫、直、斜都可以走,但每着限走一步。

(1)除易位時外,王可走到未被對方棋子攻擊的任何相鄰格子.

(2)易位是由王已方任何一個車一起進行仍被視作王的一着的走法,其進行方式如下:王從原始位置向任何一圍的方向橫移兩格,然後那人橫越過王而置於王剛經過的格子.

(3)如果一方先觸摸車一起然後再觸摸王,那麼他不能用那個車進行易位,這種情況須按以下A和B條處理

A:除上述上,如果行棋方有意識地觸摸了同一方的一個或更多的棋子,他觸動或吃掉所觸措的第一個可以走動或可以被吃的棋子;或者一個已方的棋子和個對方的棋子,他用前者吃掉後者;如果這種吃法不合規則,如果無法確定先觸摸哪一個棋子,則以已方棋子作為已被觸摸的棋子.

B:如果所觸摸的已方棋子均沒有合乎規則的着法(或者對所觸摸的對方棋子均沒有合乎規則的吃法),行棋方有權走任何合乎規則的着法.

(4)如果一方在準備易位時觸摸了王,或者同時觸摸了王和車,然後發現易位不合規則,他可以選擇走王或者向另一翼易位,前提是向那一翼易位是合乎規則的,如果王沒有合乎規則的走法,該方有權造反走任何規則的着法.

(5)不符合規則的易位:王已經移動過,或者用來易位的車已經移動過.

(6)下列情況暫不能易位:王的原始格子或者將要越過的格子或者將要佔據的格子正受到對方棋子的攻擊,或者王和用來易位的車之間尚有別的棋子

·後:橫、直、斜都可以走,步數不受限制,但不能越子。它是國際象棋中威力最大的子。

·車:橫、豎均可以走,步數不受限制,不能斜走。一般情況下不能越子。

·象:只能斜走。格數不限,不能越子。每方有兩象,一個佔白格,一個佔黑格。

·馬:每步棋先橫走或直走一格,然後再斜走一格(每次斜走六個正方格子),可以越子,沒有"中國象棋"中"蹩馬腿"的限制。

·兵:只能向前直走,每着只能走一格。但走第一步時,可以最多直進兩格。兵的吃子方法與行棋方向不一樣,它是直進斜吃,即如果兵的斜進一格內有對方棋子,就可以吃掉它而佔據該格。

特殊着法:

  除了上面所有棋子的一般着法外,國際象棋中存在下面三種特殊着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