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變壓器的應用分析

來源:文萃谷 1.28W

音頻變壓器是工作在音頻範圍的變壓器,又稱低頻變壓器。工作頻率範圍一般從 10~20000Hz。常用於變換電壓或變換負載的阻抗。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分享音頻變壓器的應用分析,歡迎大家參考學習。

音頻變壓器的應用分析

  一、使用音頻牛的意義探討

很久以前就知道音頻牛這東西存在,但一直覺得沒什麼意義,因為再好的牛,各項參數也不如電容,更不如直通,除非是膽機這類因為喇叭阻抗匹配的問題不得不用,平時可以用電容耦合的為什麼要用牛。

從原理來説,音頻變壓器和普通電源變壓器沒什麼兩樣,而且作為電感來説,電流頻率越高,呈現的感抗也越大,對音頻的高頻會有一定的影響。無論如何,用音頻信號通過牛以後,參數指標來説肯定是變差的。

在音響(包括專業音頻設備)上使用音頻牛,我想到的理由有以下幾個:

1、阻抗和電壓變換,這個原因和膽機用輸出牛一樣,當然阻抗變化的同時必然伴隨電壓的變化;

2、平衡——非平衡之間的轉換。 曾經見到很多人探討怎樣把平衡轉單端,或者單端怎樣轉平衡,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直接把平衡口的冷端懸空,也可以用專用IC或普通運放做轉換電路,也可以用音頻牛進行轉換,以上三種方法都各自有利弊,但我個人的喜好當然是用音頻牛轉換了,最大的優點就是不用供電,信號波形沒有明顯損失(相對直接捨棄冷端的做法);

3、音頻信號耦合。可以取代電容耦合,因為牛輸出也是不會有直流的;

4、音染用,使音色更厚實、高頻更順滑。

  二、實際體驗

去年瞭解了一些專業的音頻設備,包括一些NEVE、SSL、STUDER這類的線路放大還是話筒放大,雖然核心也是運放或者三極管放大,但萬元級以上的話放普遍用上了輸入牛,有的還用了輸出牛。這些廠家不可能不知道用牛做耦合的指標會比電容差,但為何還普遍使用?

經過對比其他錄音愛好者用不同的版本錄音(比如SSL4000有帶牛輸入和不帶牛輸入的版本),發現有牛的高頻沒這麼亮,但是感覺厚度更好,温暖而有密度感。不帶牛的版本解析度更高,但是聲音偏向單薄。

我的結論就是客觀來説牛會讓指標變差,但主觀會讓不少(未做實際調查,當然不會是100%,所以才叫各有所愛)發燒友聽着更舒服。

至於HIFI設備,用牛的例子就數不勝數了,比如很久以前樂林LM3886並聯的功放MODEL 10,很多發燒友也仿製過,但這麼多仿製的發燒友作品中,一個關鍵的核心卻沒有仿,就是MODEL 10使用了JENSEN JT-10KB-DPC輸入牛,仿製作品中卻幾乎沒有人仿了這個關鍵部分。難怪説零件、電路結構甚至佈線都仿了原版,聲音風格卻差別很大。

  三、關於JENSEN音頻牛的分類和選擇

今年主要玩了一些JENSEN的音頻牛,所以在這裏就以這個品牌的音頻牛分類及選擇談談自己的看法,而其他品牌的音頻牛,分類和運用是大同小異的。我們看牛的參數,主要有輸入輸出阻抗、頻響、失真度、信號增益(可能是正可能是負)。

JENSEN牛主要分三個系列,一是LINE IN-線路輸入牛,二是LINE OUT-線路輸出牛,三是MIC IN-話筒輸入牛。 下面一一講解:

1、LINE IN線路輸入牛

在JENSEN裏又分為“標準”和“高性能”系列,照我看來,這兩個系列在參數上,主要是頻響和失真後者要好一些,但這個“好”也已經是小數點後兩位數的差別了,或者説已經超過人耳的分辨範圍了,而價格差距一般在30、40美元一個,這個看需求選用即可。

最大的區別,就是“高性能”系列信號衰減十分大,比如JT-6110K-B這個型號,牛輸出的電平比輸入時小12dB,換來的好處就是,輸入阻抗高,輸出阻抗低,低至80歐左右,可以説和運放的輸出驅動力基本相當了。

這種牛,適合驅動輸入阻抗低的放大電路,比如很多功放為了減少噪音,使用的音量電位器只用到10k。或者驅動多個輸入端並聯的放大電路。而為了彌補輸入牛衰減的信號,需要在功放的增益上適當提高,否則整機出來的最大功率會明顯變小,直觀感受就是音量電位器調到接近最大音量才足夠。

“標準”系列的JENSEN輸入牛信號衰減就不大了,一般在3dB左右,甚至無需在功放增益上特地去修改,也不會影響正常的使用,但其輸出阻抗較高,一般在幾K的幅度,適配輸入阻抗較高的功放電路。

2、LINE OUT線路輸出牛

輸出牛就沒那麼講究了,大多數輸出牛都是1:1輸出的,就是電平不變,當然這個是理論值,任何變壓器都會有損耗,比如JT-123S輸出電平就會衰減1dB左右,而輸入阻抗是680歐,輸出阻抗是80歐,驅動力和一般運放輸出相當。

因為輸出牛的輸入阻抗相對比較低,通常都在600歐前後,因此JENSEN原廠是推薦用分立運放來驅動的,以至於自己還開發了一個JE990運放做驅動輸出牛專用。

當然用普通運放直推輸出牛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從阻抗來説是可以驅動的,但實際聽起來用普通運放和分立運放推音色差別還是比較明顯的,普通運放聽感較單薄。

3、MIC IN話筒輸入牛

MIC IN自然主要用途就是在話筒放大器的輸入上了。常見的專業錄音話筒基本都是150~200歐左右的輸出阻抗,而一般推薦話放的輸入阻抗是10倍的話筒輸出阻抗,因此多數話筒輸入牛的輸入阻抗都設計在1.5K。

最大區別的地方就是增益比,話筒輸入牛隻有極少數是設計無增益的,多數型號都是有增益的,比如JT-150K-E為10倍放大,20dB。輸入牛帶增益目的是為了減少後面放大電路的增益負擔,放大電路的增益越小,自然電路的指標就越好。但是還是那個道理,牛本身只會自身損耗能量,也不可能創造能量,所以1:10的放大代價就是輸出阻抗高達17K,因此官方建議此型號的牛適合用在電子管話放上,就是因為考慮電子管的輸入阻抗較高,容易匹配。

晶體管類型的話放,輸出阻抗就應該要低一些,與此同時增益倍數自然就下降了。比如1:8、1:5、1:2的話筒輸入牛都是常見的。當然話筒輸入牛帶電壓增益的特性也使它們適用於LP唱頭放大。

  四、牛的參數解讀和對實際應用的影響

通常來説,正規廠家的牛,每個型號都會有對應的DATASHEET詳細説明牛的外形尺寸和參數。外形就不多説了,我們以JENSEN常見的JT-11P-1HPC這個輸入牛的官方資料做解讀。重點解讀對於我們DIY來説需要考量的指標:

1、“Input impedance, Zi”一項是指輸入阻抗,典型值為14.1K,中間是測試的條件(測試時使用的信號頻率和電平)和線路。

這個輸入阻抗説明,前端如果是普通運放或者常見的`晶體管輸出電路的話,比如DAC等,是可以輕易驅動這個牛的。

2、“Voltage gain”則是電壓增益的意思,就是説經過這個牛之後,電平增加了多少,表中典型值是-3dB,意味着經過牛之後,電平會被衰減3dB。這個值不是很大,無需改變原來放大電路的增益倍數。

有的牛對信號衰減達到12dB以上,這就要注意調整原來電路計劃的放大倍數了,否則很可能做出來的功放、耳放電位器調到頂,音量也不能滿足。

3、“Magnitude response”則是指牛對20HZ和20KHZ的響應,對於幾個着名品牌的音頻信號牛來説,這個指標都是很好的,基本不用擔心在人耳的頻段內有問題。

4、“Distortion (THD)”是指失真度,在1KHZ和20HZ下分別測試的指標,通常也是比較高的,足以滿足HIFI要求。

5、“Output impedance, Zo”指的是輸出阻抗,典型值為3.2K。

6、“DC resistances”顯示的是初級和次級繞組的直流電阻。

其他關於電容量、存儲温度、擊穿電壓等參數,通常使用中較少用到,就不再一一解讀。

解讀完參數,我們再以用輸入牛做一台前級為例。既然用牛輸入,就沒有必要隔直電容了!

首先確定是牛應該在電位器前還是在電位器後,這個在實際運用中很少看到探討,沒有經驗可取。我個人運用會放在電位器前面,因為牛的輸入阻抗比放大電路部分低,而電位器的輸入輸出阻抗又是變動的。

如果使用上述的JT-11P-1HPC這個型號的輸入牛,前端17K左右是輸入阻抗對DAC來説完全沒問題,輸出3.2K的阻抗,驅動50K的電位器也綽綽有餘,但如果用10K的電位器,則對牛輸出的負擔略重。再參考牛的電平衰減,只有3dB,無需考慮刻意增加電路的放大倍數。

作為前級輸入,通常要設置2組以上的輸入口,這裏為了説明,設計了一組平衡輸入一組單端輸入的接法,如果需要多組平衡或者多組單端的,可以此接法作為參考:

平衡輸入口時,牛還兼顧了平衡——單端的轉換,而且是無源轉換,這點也是用牛的一個好處,比簡單將冷端接地的粗暴轉換方式更科學合理。

需要説明的是,圖中打*號的接地點是平衡輸入口1腳,因為通過仿真得知,平衡輸入的1腳是否和電路的地相連,對電路工作無影響,如果共地造成了環路噪音,可以不接。而單端的輸入,則是可以完全做到物理連接的隔離,對提高電路信噪比很有好處。

再以我自己DIY的話放為例,這裏使用了JENSEN JT-115K-E這個輸入牛,這個輸入牛的放大比例為10倍,輸入阻抗為適應多數話筒的1.5K,輸出阻抗達到37K,這樣的牛驅動能力很弱,好在還可以驅動後面的運放。

好處是,自身有了電壓增益,可以在保證整機增益的情況下,減小運放放大部分的增益,對放大電路的信噪比和失真有利。

最後,作為信號輸出牛,大體原則和輸入牛一樣,只是輸出牛的阻抗更低,比如這個JE-123S,輸入阻抗為680歐,多數運放和小功率晶體管電路均可以驅動,輸出阻抗為80歐,可以驅動後級,甚至高阻耳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