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左手練琴基本功作用

來源:文萃谷 1.8W

在基本功的練習中,方法固然重要,但潛在的意識要求也是不容忽視的。特別針對程度低的學琴人羣,正確積極的意識對於練習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甚至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下面是由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提琴左手練琴基本功作用,歡迎大家閲讀瀏覽。

大提琴左手練琴基本功作用

  (一)觸弦時的休息意識

手指在指板上的按弦即觸弦,它包括了按下弦和鬆開弦,是抬起和按下手指的過程組合。在我們的快字練習過程中,把技術性的困難片斷進行集中訓練是常用的方法,而強力度的集中練習往往會導致手指發酸,僵硬等,從而使得指序混亂,音符模糊不清。出現這種情況後如果再繼續強力度的練習會很容易導致肌肉勞損(即職業病)。這時候,如果只是通過停止練習來緩解手指疲勞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我的解決辦法是利用在練習中形成"勞逸結合"的意識來,善於利用完成按絃動作後的間隙時間來讓手指得到休息, 可以使手指得到緩解,這種休息不等於休止,而是有意識的放鬆手指。這種手指休息意識的形成對於左手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它不僅可以提高練習效率,保證練習時間而且還使快字在聽覺和視覺上具備鬆弛.,更保證了再次按弦的力度。很多時候我們只懂得用力,而不懂得放鬆,為了緩解手指的疲勞,除了正確的方法之外,利用意識來控制力的運用也是非常有效的。

  (二)快速音符的慢練意識

  1.準確性的慢練

在演奏大提琴技術片斷中做到清晰均勻的顆粒感是每個演奏者的追求。而它往往是通過速度來更好地展現顆粒性,同樣的,速度也會反作用於顆粒感.通過練習和觀察發現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那就是大家往往忽略慢練過程,或者是慢速練習所用的時間遠沒有快速練習所用的時間長。而沒有通過慢練的過程,必定會影響到準確性(即音準)。以古典時期作品為例,這個時期的快字往往通過上、下行音階或琶音形式而體現出來,聽覺慣性使得我們不難將樂譜演奏下來(因為音階和琶音是最基礎的訓練,聽覺早已有了慣性),當視奏下來之後,常用的練習方法就是一遍遍的快速練習,一味的追求速度,對音準和技術死角視而不見,在許多遍的快速練習中的確有那麼幾遍是成功的,但那只是"偶然"現象。在考試和演出中卻很少出現這種"偶然"現象,造成一些遺憾。所以對於快字的練習建立慢練意識是很有必要的,把速度放慢幾倍,慢慢的去找準確性,包括音程、指法、弓法等,只有將所有準確的因素結合到一起,才是準確的音樂,同時,也為快速練習打下好的基礎。這與蓋房子打地基是一個道理,只有地基打的牢固,房子才不會出現安全隱患。所以在快字練習中,慢練意識是速度的基礎。

  2、手指獨立性

在慢練過程中,左手可以按弦之後加上撥絃的動作,第一可以增加慢練的練習內容,使練習不至於枯燥,第二左手的撥絃動作對於左手的力量訓練極為有益。通過慢練的勾弦練習,在加速練習中也會使左手的顆粒性加強。

  3、換把動作的意識

(1)換把的耳測、目測、手測意識

換把是左手技術訓練的另一項基本內容。它有靈活、及時、連續、合拍等要求。而音準是極為重要的也是換把的最終目的。特別在高難度樂曲中高潮前的鋪墊往往伴隨着遠距離的大跳換把,漂亮的音準音色往往成為一個亮點。這時候就需要有很好的"跳前準備"意識,在練習中,我總結出了三個換把"跳前準備"即耳測、目測、和手測。耳測,就是在演奏過程中始終把音響裝在耳朵中,並且伴隨提前的內心聽覺。在琴發聲之前對即將演奏的音符做出音準的測量。目測,就是運用眼睛在指板上進行的距離測量,這只是一個不確定性測量,它是耳測和手測的一箇中介,但也不可缺少。手測,就是手指在指板上的音程測量,即對手指之間音程關係的.把握,這是對琴性的掌握。在三個測量意識中,它們的先後順序應是:耳測、目測、手測。耳朵裏的音響需要通過手指按弦表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要通過眼睛這個中介來完成最終的目的。通過這三個"跳前準備",可以提高換把的準確性,並且在聽覺上可以做到準確、清晰、不含糊,在視覺上可以讓觀眾感受到演奏者的胸有成竹,增添舞台視覺效果。

(2)把位概念與框架意識

在大提琴練習中,把位的概念是很重要的,正確的把位概念對音準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特別在換把中,把位概念和框架意識對於準確性也起到重要作用。一般情況下,在低把位時,一個自然把位(即一指到四指的音程關係)是小三度或者大三度關係。而每個手指之間的關係則是:一指到二指之間的音程一般為小二度或大二度關係。二指到三指一般為小二度關係,三指到四指為小二度關係。在拇指把位時,拇指與三指的音程為八度關係,即八度框架。而每個手指之間的音程關係為:拇指與一指是大二度或小二度音程關係,一指與二指為小二度或大二度關係,二指與三指則不同於低把位,在這裏可以是小二度也可以是大二度,三指於四指為小二度關係。換把整體意識就是,換把時,四個手指即四度關係框架作為一個整體,或略加改動處於新的位置之上,或者是姆指與三指即八度框架換把到一個新的位置之上就是換把的整體意識。把位的框架關係可以把音準鎖定在換把後的八度框架之內。這樣,換把後的音符準確性和把握性就會提高。並且,框架之內的指法排列也更有規律。所以,在練習換把過程中,把位概念的清晰及換把的整體意識是極為重要的,同時也是不可分割的。

  4 、意識對於揉弦的作用

(1)揉弦中的手感意識

揉弦也叫做顫指,是絃樂音樂的重要表現手段之一。不同風格的絃樂作品也是通過靈活運用和調整揉弦技術來詮釋其音樂內容的,使音樂更具感染力。手感意識,就是左手手指接觸琴絃時,思維意識通過這種接觸的不同程度將手指的各種強弱、速率等因素與琴聲相聯繫並調整手指的狀態所形成的。揉弦是手指在琴絃上停留時間最長的技術,所以手感對於揉弦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好的手感應是手指接觸琴絃時的最佳位置,這個位置應是最有力,揉弦頻率調整最敏感的部位。特別在慢樂曲或慢樂章時,對於音樂的處理要求會更為細膩,而這種細膩表現在揉弦上,更多的是手指與琴絃接觸的一種感覺(即手感意識),並以音符作為中介傳達出來。所以在揉弦的過程中,機械的顫動手指是不可能達到應有的音樂效果的,更多的要從感覺中找到揉弦的最佳狀態,而這時的手感意識就會發揮出一定的作用,能夠使樂曲更具感染力。

(2)揉弦中的整體意識

在揉弦的練習中,經常出現擺動幅度很大,但實際的揉弦效果並不明顯,音波窄小,沒有力度及不連貫,生硬等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前臂,手背及手腕沒有形成一個整體感,並且小臂和肘部沒有積極主動的加以配合,只靠手指的力量在顫動,這樣自然不能滿足實際的力度和振幅的要求,特別是在樂曲高潮時這樣的揉弦聽起來總是不那麼盡興。所以在練習時,不能只是單純的練習揉絃動作,要做到使大臂帶動小臂、肘部、手腕和手指這一個整體來做上下揉弦的動作,將力量集中在指尖之上,並且要從慢到快的練習,即要保證在統一的速度中做先一弓揉兩下······八下·····十六下······直到能夠達到與音樂相吻合的均勻的律動和速度的標準。並且始終在速度中感受整體的發力,只有這樣,當揉弦成為慣性時,才會更加生動,均勻有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