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大學英語聽力的障礙與排除

來源:文萃谷 2.56W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交際語言教學法誕生,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取代了之前統治外語教學領域數百年的語法—翻譯教學法成為了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採納的外語教學法。兩者最顯著的差異在於教學的核心不同:語法—翻譯教學法以語法教學為核心,而交際語言教學法則以交際教學為核心,即前者強調語言的知識性,後者強調語言的功能性。隨着交際語言教學法的盛行,外語教學的重點也從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轉為培養其語言實際應用能力,聽、説、讀、寫四大基本技能成為了測試外語教學成績的標準。從四種技能的排序就可以看出來,“聽”是放在第一位的,因為交際語言教學法強調以交際為核心,而最常見的交際方式便是對話,對話中只有先聽懂了對方語言要表達的意思才能正確的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意思,因此,一旦在“聽”的環節中出現問題,就很難完成交流的任務。從我國的英語教育改革也可以看出我國培養策略的轉變。首先,國小開設了英語課,其主要內容便是聽力和口語,以培養學生對英語的直觀認識和語言意識;第二,會考和大學聯考中的聽力測試從無到有;第三,大學英語四、六級測試中聽力的比重不斷增加。然而儘管做出了這種種嘗試和努力,我國現在面臨的狀況卻是學生的聽力能力仍然普遍較弱,因此我們不得不思考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如何才能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

探討大學英語聽力的障礙與排除

影響學習者聽力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很多,但總地來説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英語語音知識和技能的缺乏

學習者對於英語語音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其聽力水平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要實現英語作為交流工具的作用,英語發音是首先要克服的障礙。因為交流是雙方共同的行為,包含信息輸入與輸出兩個方面,而不正確或不規則的語音語調會影響到信息輸入與輸出的質量,因此,學習者不僅要掌握英語語言的標準發音,對於英語發音中的一些特點也應有很透徹的瞭解才能實現英語聽力能力的突破。

首先,要能夠區分相似的發音。這裏相似的發音指的是在發音器官和發音部位上非常接近的容易混淆的發音,比如輕輔音與濁輔音、長元音與短元音等。在我國的英語學習者中,這個現象是普遍存在的,比如把“live”錯聽成“leave”,“simple”錯聽成“symbol”,如此一來,要能正確地理解所聽到的內容就變得異常困難了。

其次,要能夠掌握英語中連讀的基本規律。連讀是英語發音的難點之一,主要原因是在漢語當中沒有連讀現象,所以學生會感到很不適應。連讀是指在説話過程中如果相鄰的兩個詞前者以輔音音素結尾,後者以元音音素開頭,就要自然地將輔音和元音相拼,構成一個音節。由於連讀涉及的兩個音素分屬兩個不同的單詞,但聽起來卻像是在同一個單詞中,因此造成誤聽的可能性非常大。比如一個簡單的句子:We will meet at eight tomorrow morning. 如果讓學生看這樣一個句子,意思會非常明確,但如果是聽到這樣一個句子,由於連讀,學生聽到的句子就成了這樣:We will mee(t)-a(t)-eight tomorrow morning. 如此一來,很多學生就理解不了所聽到的這個簡單的句子了,因為他們聽到的不是“at”,而是“t-at”,不是“eight”,而是“t-eight”。英語中的連讀現象非常普遍,要克服這個難點,除了教師要講解連讀的基本規則之外,學生多聽和多模仿是最有效的方法,當學生對連讀現象感到很熟悉,而且自身也養成連讀的習慣之後,連讀就不再是什麼障礙了。

第三,瞭解英語語調的作用和重讀、弱讀的特點。其實這一點對中國學生來説並不是太難掌握,因為語調和重讀弱讀現象在幾乎所有的語言中都存在,包括我們的漢語。這些現象的作用大都是為了強調,或者是強調整個句子所藴含的感情因素,或者是強調句子中某個或某幾個重要的成分。同樣一個句子,語調或重讀的部分不同,所表達的意思就不同,有時候甚至會表達出完全相反的意思。

(二)英語詞彙量的欠缺

這裏所説的學生詞彙量的欠缺包含兩個方面的意思:首先指的是詞彙量絕對數量的欠缺,就是完全不認識的詞彙過多,尤其是一些常用詞彙,例如英語四、六級詞彙;另一方面指的是即積極詞彙量的欠缺。所謂積極詞彙就是學生不僅認識,而且在口語和寫作中能夠熟練靈活使用的詞彙。現在我國英語學習者對大多數詞彙掌握的程度僅停留在認識的層面上,由於自身在平時不使用某些詞彙,甚至都不明確它們的使用方法,當在聽力材料中聽到這類詞彙時,當然就很難理解或者至少需要一段較長的反應時間,這樣一來就嚴重影響的聽力的'效果。鑑於這種情況,教師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不僅要教給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讓學生記住更多的詞彙,更要教會他們使用這些詞彙的方法,通過適當的練習使他們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此外,教師可以通過聽寫來鍛鍊學生對詞彙的反應能力,這一點也是能夠極大提高學生聽力水平的途徑。 "

關於詞彙量對於聽力的影響還有兩點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關於英語詞彙的一詞多義現象,雖然在漢語當中也有一詞多義,但在英語當中卻更為普遍,而且一些常用詞的意義往往多達幾十項,而且項與項之間經常沒有任何的關聯,這就加大了聽力的難度。因為當學習者聽到一個詞的時候,首先反應出來的是自己對這個詞所唯一知道的意思或是最熟悉的意思,一旦聽力中採用的是這個詞另外的意思,那麼就難免產生錯誤的理解了。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使學生掌握所學詞彙的儘可能多的意義,其次是要根據所聽內容的上下文來快速反應選擇該詞最合適的意思。另外一點是關於聽力過程中關鍵詞的掌握。

(三)文化背景知識的缺乏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語言不能脱離產生它的文化而獨立存在,又由於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作為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在中國的文化氛圍中學習英語語言,自然要遇到相當的文化障礙。文化障礙反映在英語聽力中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中西風俗習慣和思維方式的不同。當身處同一種場合,在中國和在西方所應做出的反應和所應説的話往往是不同的,不能想當然地把自己民族的風俗套用到其它民族中去。其次是對習語的理解。很多英語中的習語與其字面意思是大相徑庭的,究其原因往往是因為這些習語通常與其民族的一些傳説或典故相關,不瞭解相應的傳説或典故,就很難理解這些習語在聽力材料中所要表達的意思。第三是地理歷史知識的欠缺,在聽力中往往會涉及到一些地名和人名,而這些地名和人名往往與其本民族的歷史相關,一提及這些內容在本族人腦中會立即產生某種特定的鏈接,但在我們外語學習者中卻不會有這樣的聯想,這也直接導致了理解的偏差。

要解決文化差異導致的聽力障礙,最主要的途徑就是廣泛地閲讀,儘可能地拓寬自身的知識面。教師在教授英語的過程中也應刻意地把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介紹給學生,以求對所聽內容達到更透徹的理解。

(四)主觀心理因素的影響

除了英語語言本身的特點、語言學習者各方面知識的欠缺這些因素對英語聽力的影響之外,學習者自身的心理因素在聽力理解的過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能夠影響其聽力理解。興趣是學習者學習動機之中最重要的方面,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有興趣與沒有興趣的差別就是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的差別,一旦學生的狀態是沒有興趣的被動學習,那麼其效果就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聽力理解也是如此。要在聽力理解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興趣,主要有以下兩條途徑:一是選擇有趣味的符合大多數學生興趣愛好的聽力材料,如英語故事、英語歌曲、影視片斷等;二是在進行聽力練習前務必要把這次練習的目的和任務告知學生,當學生抱着明確的目的來進行聽力練習的時候,他們的注意力和慾望都會變得更為強烈。

其次,學習者的情緒能夠影響其聽力理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在做聽力練習的時候其內心的情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到其聽力的效果。一旦學生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就很可能滋生出諸如畏懼、反感等負面的心理狀態,從而直接影響其正常水平的發揮。因此,在進行聽力練習的時候,教師一定要緩解學生心裏的緊張情緒,選擇難度適當的聽力材料,創造合適的聽力環境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其正常甚至超常水平的發揮。

英語聽力是一個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的複雜的過程,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明確學生在聽力理解中感到困難的一些主要的原因,並且提供了一些可行的解決辦法。但值得注意的是,聽力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只有通過長期的、刻意的練習和積累才能最終實現飛躍,而這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