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影響教師的教育美文》有感(通用9篇)

來源:文萃谷 3.05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影響教師的教育美文》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影響教師的教育美文》有感(通用9篇)

讀《影響教師的教育美文》有感 篇1

尊重,是一種修養,一種品格,一種對別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種對他人人格與價值的充分肯定。尊重學生,是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是吹拂學生心田的一縷春風。

尊重學生是教師的基本素質,是教育教學的基礎。如果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發至內心的尊重,在學校就讀的學生亦是如此,他們需要得到同齡人、長輩們的尊重,尤其是希望得到教師的尊重。

尊重的力量究竟有多強大,我們一起來看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位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頓生一股憐憫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將10元錢塞到賣鉛筆人的手中,然後頭也不回地走開了。走了沒以幾步,他忽然覺得這樣做不妥,於是連忙返回來,並抱歉地解釋説自己忘了取筆,希望不要介意。最後,他鄭重其事地説:“你和我一樣,都是商人。”

一年之後,在一個商貿雲集、熱烈隆重的社交場合,一位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推銷商迎上這位商人,不無感激地自我介紹道:“您可能早已忘記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遠不會忘記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給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推銷鉛筆的乞丐,直到您親口對我説,我和您一樣都是商人為止。”

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舉動,一句平常的話,讓這位原本衣衫襤褸的他重塑信心,並在自己的事業上有所成就。所有的'這些都是由這位商人的尊重開始,往往尊重別人就是在那一霎那又或者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上。

國中生處於人生中不太成熟的階段,他們有朝氣、有活力,可他們也是脆弱、敏感的,會因為老師的一句言辭而自省甚至自責,可能一句批評也會讓他們感受到嘲諷。所以,這些都提示我們教師,不管在什麼情況下,要始終牢記教師教書育人的使命,始終牢記犯錯是人的天性,更何況這些孩子,始終牢記教育從尊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開始。用尊重學生去感化每位學生,用尊重去觸碰學生內心的最深處,讓學生體會由受尊重而帶來的那份由內而外的信心。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不時會有一些不尊重學生的現象發生,這不得不令人深思。可喜的是,眼下這種不尊重學生的狀況正在逐步得到改變。

比如,學習成績不好又調皮搗蛋的孩子曾被稱作“差生”甚至“雙差生”。後來,改成了“後進生”。“後進生”與“差生”相比,雖無實質變化,但聽起來卻含蓄多了,至少與嘲諷與鄙視撇清了界限。從名稱上不再是強化學生的“差”,而是讓學生感受到一種繼續努力的向上感,這就可以説是一種觀念上的進步。

近年來,隨着素質教育的實施,學校教育在認識上和觀念上都發生了變化,學生的人格也越來越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尊重,叫了多年的“後進生”又被悄無聲息地改成了“學困生”。雖只是片言之差,卻全然隱去了以往的歧視之嫌,且聽起來更富人情味。因為在教師和學生的眼裏,“學困生”只是由於各種原因在學習上暫時存在困難,成績眼下還不夠理想,但是通過師生的幫助和他們自身不懈努力,明天亦或是後天他們可能就是最優秀的學生。

再比如,學校教育對學生的評價擺脱了“唯分論”,更多的是從學生綜合素質的角度出發,充分利用和發揮學生成長記錄袋的作用,讓更多學生意識到除了學業成績的提高外,更需要注重培養自身的綜合能力。

看來,從“差生”到“後進生”,再到“學困生”,不只是一個稱謂的簡單變化;從“唯分論”到綜合素質的評價體系,我們看到了人們對教育內涵深層次的理解和對學生處於教育主體地位的普遍認同。這是尊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的體現,相信這種尊重會讓每位學生都能體會到,並在學生成長成才的逐夢路上起到推進器的作用。

讀《影響教師的教育美文》有感 篇2

這學期,利用課餘時間,我拜讀了張仁賢主編的《影響教師的100篇教育美文》一書。本書共有四個篇章,主題分別是:我愛孩子;教室,出錯的地方;教師是靈魂的守望者;牽一隻蝸牛去散步。這本書精選了100篇親情、友情、師生情等情感美文,並將這些珍貴的情感與教師生涯的方方面面進行了結合與類比。書裏面的小故事就像是一個個和我傾訴説話的好朋友,樸實語言中有深厚的愛,給了我富有靈性的啟迪與感悟。

其中讓我觸動最深的一篇美文是李鎮西老師的《罰站任安妮——我永久的痛》。這篇文章讓我感悟到: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也許,就在你冷眼相待的那一瞬間,一顆澄澈而又單純的心靈就此摔碎在地,但願這樣的悲劇不再我們身上重演。

其中還有“牽一隻蝸牛去散步”這一部分內容給我印象非常深刻。當教師面對學習有時如“蝸牛”一樣停步不前或速度太慢的學生時,恨鐵不成鋼的急躁往往會把教師帶進無限的消極情緒中。當學生貪玩落下功課時,當他們對待作業草草了事時,當教師反覆強調一個好習慣而學生仍然無法養成時,當家長不理解教師對待他們孩子的學習成績為何如此苛刻時,教師的無奈,憤怒等消極情緒自然而然地出現了,並且這樣的情緒不但傷害了自己,有可能也傷害了學生。

所以,教師應該有一份從容自信的心態。假如我們學會換個方式,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學會放慢了速度,不是“牽着蝸牛”而是“跟着蝸牛”去散步,那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了。

化為陽光、化作雨露,才能滋潤出一批批破土而出的幼苗。讀完此書後,讓我對我的這份工作又有了新的認識,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教育是情感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只有教師本身的心靈純淨,才能給予學生最深層次的滋養和最有力的'引導。在學生離開學校的時候,我們讓學生帶走的不僅僅是分數,而更多地應該是讓他們感受到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總之,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在教育中情感的重要性,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保持心靈的純淨,用人世間珍貴的情感不斷滋養自己的心靈。講台人生,如果有色彩的話,應是黑白相間的,白的粉筆,黑的黑板。這樣的人生,就像舊時的電影,素樸、安靜,並有膠片所帶來的顆粒的質感。它被校園的松柏簇擁着,寂淡、質樸,趨向於黑白的山水畫,平淡中,顯出真的人生底色。

能夠有幸,一生為師,應當心存感恩。

讀《影響教師的教育美文》有感 篇3

《影響教師的100篇教育美文》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師細細研讀的經典教育著作。本書共有四個章節,分別是:我愛孩子;教室,出錯的地方;教師是靈魂的守望者;牽一隻蝸牛去散步。精選了100篇親情、友情、師生情等經典美文,並將這些情感與教師生涯的方方面面進行了結合、類比,特別是文章後面的感悟板塊,讓讀者與作者在心靈和思想上一次次得以碰撞。

每讀完一個小故事,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思考,如果我是故事中的老師會怎麼處理?如果我是那位學生會是怎樣的心理和狀態?書中的一件小事、一句話語、一首小詩,在帶給我美好閲讀體驗的同時,也帶給我很多教育啟發,使我對教育的真諦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教育是以心交心的事業。”它需要教師以愛為本源,以育人為責任,充分尊重學生,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影響學生,通過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和技能來改變學生。作為教師,我想我們不能休息,否則會“生鏽”,我們得堅持不懈,不繼提升自己,這樣才能不讓祖國的教育事業“生鏽”。

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個章節是《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裏面的.小故事提醒我,不光要對孩子的成長和進步給予足夠的耐心和時間,對教師本身何嘗不是如此呢?其實,無論作為學生還是教師,在學習和工作中難免遇到困難或不如意之事,這不免會使我們的熱情大打折扣。但是生命是一個奮鬥的過程,也是一個等待的過程,如果我們所期待的暫時沒和我們碰面,只需在等待的過程中不斷地積蓄力量。只要我們做到失意不失志,遇挫不氣餒,成功總有一天會如約而至。

泰戈爾有一句詩我很喜歡:“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但我更喜歡這樣説: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我想,人生若有如此豁達的態度,任何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讀《影響教師的教育美文》有感 篇4

假期中,我認真閲讀了《影響教師的100篇教育美文》。這本書精選了100篇深刻雋永、意味深長的教育美文,能夠影響教師心靈世界的教育美文,分為“我愛孩子”、“教室,出錯的地方”、“教師是靈魂守望者”、“牽一隻蝸牛去散步”4輯,其中不乏國內外名家的精品力作,這些文章娓娓道來、真情流露、感人至深。一件小事、一句話語、一首小詩,無不帶給教師美好的閲讀體驗,讓教師感受到純真的教育境界。這套書從提高教師人文素質入手,力求在心靈情感、育人智慧、教育藝術等方面,對千萬教師進行由表及裏、層層深入的滋養和澆灌。

“最初的思維課不應在教室中、黑板前進行,而應在大自然中進行。”教師們根據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選擇“通向兒童心靈的最好途徑”----故事來組織教學。學生們講他們在自然界中搜集來的有趣故事配上圖畫編入故事集,一些有趣的作品還會被排成短劇,在每年舉辦的故事節上演出。這給我們很多啟示:怎樣讓學生喜歡上自己的課堂,那就是教師必須瞭解學生的認知規律,是自己的課堂與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有必要時我們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向大自然,去呼吸新鮮的空氣,去接觸更多的信息。

《善於傾聽是一種修養》善於傾聽往往不僅僅需要一種技術,更需要尊重別人的修養和虛懷若谷的心態。“教師何嘗不是如此需要傾聽的修養和藝術?師生之間的溝通是雙向的,既需要教師的言語指點,更需要學生的主動傾訴。因此,善於傾聽,是打開學生心門的必備鑰匙,也是取得良好溝通效果的必要前提。

同時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老師,這個最讓人敬畏的稱呼”的含義。每個人都有過無憂的童年,老師也不例外。那些單純快樂的時光,常常就頑皮地跳躍出來,讓成長的你我,興味盎然地,再做一次小孩。或許你的學生,依然是個孩子,或許他正值青春,又或許,他已成人;但無論如何,他在老師的眼中,都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他需要一雙手的指引與攙扶,亦需要你,能夠理解他的種種頑劣。只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擁有犯錯誤的'權利。讓我們每天都做一次小孩。

這100篇美文是我們教師的心裏雞湯,讀着這本書裏面的文字,讓自己感到温暖,滋潤。心靈真的被淨化了。我要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素質,讓自己變得美好,讓美好的事件一件件發生在自己的身上,讓我的學生賞心悦目,讓自己成為一名成功的教師!

讀《影響教師的教育美文》有感 篇5

剛拿到這本書,看到題目“影響教師的100篇教育美文”,想着:“這本書真有這麼大的力量,通過閲讀100篇文章就能影響一個人?”帶着疑惑翻看此書,竟不知不覺對它着了迷,幾度因為上課不得不放下書籍而不捨,幾度手拿面紙擦掉因為感動而不經意流下的激動淚珠,我深深地喜歡上了這本書,這是一本好書,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師細細研讀,一讀再讀的經典教育文章。本書共有四個篇章,分別是:我愛孩子;教室,出錯的地方;教師是靈魂的守望者;牽一隻蝸牛去散步。精選了100篇親情、友情、師生情等經典美文,並將這些珍貴的情感與教師生涯的方方面面進行了類比。書裏面的小故事像是一個個和我傾訴説話的好朋友,樸實語言中有深厚的愛,讓我的心靈不斷地淨化着,給了我富有靈性的啟迪與感悟。看不厭,讀不膩。每篇文章後面還編著感悟版塊,讓讀者與作者在心靈上又一次得以碰撞。

閲讀每一篇文章,不論是題目還是文章內容,我都覺得是經典。每閲讀完一篇,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思考,如果我是那位老師會怎麼處理?如果我是那位學生我會是怎樣的狀態?心理上會有哪些變化?從這則教育故事我得到了哪些啟發?並對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進行梳理,在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問題該怎麼處理最恰當……可見閲讀這些美文對我的影響有多大。它給我啟迪與引領,讓我不斷思考,明白閲讀的重要性,提升自我的迫切性。

“師愛是一種等待。”等待需要耐心、等待需要智慧、等待需要堅持、等待需要寬容。師愛是一種等待,有着這樣的教育信念的時候,你就能貼近孩子的心靈,你就會贏得孩子,贏得明天。一字一句深深地觸動着我,因為深有感觸。今年新接手的二(3)班有位小朋友叫蔡陽,剛開始也沒怎麼注意他,個頭小,前幾次作業平平,碰巧一年級時的任課老師在一桌吃飯,班主任在隔壁桌,聊到二(3)班的情況,才得知這位小朋友其實非常不聽話,叫他做作業什麼的都不理你,還介紹了另外幾個有類似情況的同學,因為今年教他們,我也就細細地聽,就當瞭解一下班級“行情”。於是在以後的'課堂上我特別留意蔡陽,觀察他的一舉一動,發現他其實並不像他們説的那樣,相反他上我的課非常認真,開學到現在只有一次忘記帶材料,而且也會向我主動説明情況,同一組的同學經常告他狀,我都會先了解情況然後處理;有時他也會告狀,説同一組的小朋友欺負他,最後的結論是欺負他的情況多。前段時間一直關注他,並有意識地保護他,不説怎麼有智慧地等待,但我堅持着,耐心地,寬容地愛護着他,每次上課都能見到他燦爛的笑容,下課時他的桌上總是整理地非常乾淨。快樂地和我説再見,非常有禮貌,心想要是每位同學都像蔡陽小朋友那樣,我該多開心多幸福啊。可是事情哪有那麼簡單呢,對於蔡陽我能等待,對於其他表現不是很好的同學,我又是怎麼做的?反思自己的言行,真覺得慚愧。

同樣是二(3)班的學生,他叫馬業專,開學到現在也沒見他帶過幾次材料,可能連一次都沒有,由於教的班級多,有時關注的不是很到位。但是不管怎樣開學前三週我都會關注材料的準備。二年級的學生還小,有時回去忘記跟爸媽説要買材料啦,爸媽常年不在家啦,爺爺奶奶不太上街啦,爸媽總是忘記啦,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有。我要考慮到,要預留時間讓他們準備。其實基本上在第二週都能準備好,不全的再慢慢補齊,只有個別同學還沒準備好,例如馬業專同學。我的耐心、堅持、寬容在等待中慢慢消失,以至於每次上他們班的課看見他兩手空空就一肚子的火,甚至會説一些傷人的話語,就差沒動手了。碰到這樣的同學我也就多橫他兩眼算數,沒有再理會。等待需要智慧,從這件事情上,我沒有使用任何智慧,像這樣的情況每個班都有,我教9個班,總是認為班級太多,課太多,太忙顧不過來。看了“師愛是一種等待”,我怎麼還能坐的住呢,一直自認為是很有愛心的我應該想盡一切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無視問題。怎麼解決?初步設想:把每個班級有情況的學生都記錄下來,分類;每次上課找這些同學交流、溝通,瞭解情況,再針對不同的情況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如何班主任溝通,讓班主任和學生家長溝通,或者我再和家長溝通。溝通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

閲讀這本書的感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説完的,每一篇文章給我的感悟都不一樣,因為它們給我的觸動是深層次、多方面的。每一篇文章我都喜歡,我會一遍一遍去讀,不厭其煩。如“罰站任安妮——我永久的痛”三年前在李鎮西老師的著作中就讀到過,每一次閲讀心境不同,感觸也不同。這真是一本好書。

讀《影響教師的教育美文》有感 篇6

假期裏,讀了《影響教師的100篇教育美文》一書,我認為裏面每一篇都富有智慧、充滿深情、藴含哲理,不帶一絲束縛,娓娓道來而又清新流暢,淺顯易懂而又耐人尋味,陶冶情操、放鬆心情,然後能有所得,尤其讀了裏面的小故事,讓我的眼睛一次又一次的濕潤了。裏面的故事讓我的心靈不斷地淨化着。

如讀到 李鎮西老師的《罰站任安妮——我永久的痛》一文,淚水止不住溢出眼眶。任安妮是李老師班上的一名女孩,自幼患了白血病。由於身體衰弱,經常頭昏,做事慢騰騰的,説話細聲細語。李老師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在任安妮一次遲到時罰站他15分鐘,後來由於病情加重,任安妮休學,復學後留級了。這樣李老師多少有些慶幸——沒有任安妮,平均分會提高不少名次呢!沒多久,竟傳來任安妮去世的消息。這樣李老師深感慚愧和後悔,他為自己的行為深深自責。為了彌補自己的這一過失,他帶學生親自去為任安妮送行。而任安妮母親的哭訴,更讓作者內疚與不安。因為任安妮臨終還在念念不忘要回到李老師的班,最後的日子還在想念李老師。這讓李老師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因愧對學生而嚎啕大哭 ,這件事,給作者上了深深的一課。作者説“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應該以學生尊嚴的傷害為代價,去換取所謂的教育效果!” “教育,絕不能為了目的而不擇手段。” “但剝奪了學生的尊嚴,就剝奪了教育的全部!” “教育,一刻也不能沒有人情、人道和人性!”李老師的反思是多麼深刻啊!這正如他自己所説“真正的教育者,也不是沒有失誤,只是他總會從失誤中汲取新的前進力量。”

李老師是多少人敬仰的教育家,是多少教育人學習的楷模,卻敢於坦言自己罰站過學生;坦言聽到安妮要休學回家時請她母親轉告給安妮的話是言不由衷的客套,內心裏卻為甩掉了一個包袱暗自慶幸;坦言曾為她將到另一個班而暗暗高興。 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師敢於將“皮袍下面的‘小’”亮出來給大家看,又慚愧於我自己不敢直面靈魂裏虛榮和懦弱。

從教接近十六年,我罰站過學生,因為學生不努力、調皮發火,責備他們不理解老師的苦心,甚至煞費苦心地將不愛學習影響他人的.學生勸退,等等。可我很少記得我對他們的不好,只記得我付出的努力,以為學生的進步自己功勞很大,哪裏意識到學生的不好也有我的責任!

我慶幸我的痛還有機會彌補,我比李老師幸運。我更慶幸今天從李老師身上我懂得了如何愛我現在和將來的學生。兒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學生又何嘗不是老師思想、精神的傳承呢?我將牢牢記住:善待學生,就是善待自己;愛今天的學生,就是為明天的自己積累豐厚的精神財富。

讀《影響教師的教育美文》有感 篇7

教師作為教育的引導者,身上的擔子很重。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學生,遇到一些調皮的孩子,我經常會説,換個角度會有不一樣的風景。換個角度去看問題是近期在讀到石東生老師的《誇誇你討厭的人》給我的啟示,這就是提醒我,學會多角度、全方位看待學生。而不僅僅是根據學生的學業成績獲平時表現高低將學生分類,這將嚴重影響學生的發展。

如石東生老師的實踐案例一樣,即使是學生們討厭的人,只要細細思考,是可以看到討厭的人身上存在的優點的。這種思考可以讓學生感悟到遇事需謙讓,同時,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友情。同樣的,對於教育工作者當然更是義不容辭的需要學會這樣的技巧,多角度、全方位看待那些孩子們,他們是會犯這樣亦或者那樣的錯,可這就是孩子的天性,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犯錯、知錯、改錯,這就是孩子成長的外顯行為。

每位教師處於愛學生的角度,在看見學生犯錯的時候,都會出現不滿或些許的憤怒。如班級裏總歸會有一兩個調皮的孩子,他們調皮搗蛋,甚至有時擾亂課堂氣氛,這時,作為老師的我們要懂得利用教育心理學原理來分析該生,他是因為缺少別人的關注而故意藉此贏得同學、老師的目光,還是存在其他的因素。即使他就是單純的惡作劇,老師應該學會海納百川之胸懷,包容他,使用冷處理,避免強化此行為。但如果觸及校紀校規、班規的原則性問題,那就需要適當適量的懲罰,以減少同類行為的發生。

在面對這類學生的`時候,老師們更應該換個角度去看,我們的學生需要學業成績作為一定的衡量標準,但是,這個學生身上也存在着自己的閃光點,只要老師願意發現,比方説他的勇敢和敢於表達等。

古人説得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當別人做錯事,或者説了不順耳的話令你厭煩時,請你多想想他的優點,如果還心存厭煩,就不妨像今天這樣把他的優點寫在紙上,有意識地多讀幾遍。你就會驚奇地發現,其實他沒那麼令人討厭,説不定你還會覺得他有些可愛,也説不定他最後成了你的朋友呢。

讀《影響教師的教育美文》有感 篇8

讀過這本《影響教師的100篇教育美文》後,感想頗多。本着剛剛踏入教師行列中,多多學習的態度來讀這本書,讀後真的讓我感受到教育的偉大與不易。教育是以心交心、以愛育愛的事業、是個良心活!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影響着學生,改變着學生。一件小事,可能會讓學生感動一生,並從此求真向善;一句不該説的話,也可能會使學生一蹶不振,並從此走向人生歧路。教師心中如果沒有愛與感動,就不會有無私的奉獻,就不會有對職業的堅定信念,就不會有追求卓越的理想!

這本書分為 “我愛孩子”、“教室,出錯的地方”、“教師是靈魂守望者”、“牽一隻蝸牛去散步”4輯。每一輯思想中都不同,但是卻也是緊密相連的。每每看到感動之處,內心總有一種感觸。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即便他們有過錯,責罰是不行的,要用正確的方法來處理問題,他們是孩子,不能讓我們一時的衝動傷了他們那顆澄澈且單純的心。孩子有着最純真、最無邪的情感,所以我們要好好的去呵護,讓他們把這份純真一直保留在內心深處。我們要以平等的心態、平常的心情、平靜的心境來面對學生們,打動他們,撫平他們心中的疑慮和創傷。尊重學生,也是老師對自己最大的尊重。我們在教學中要善於利用孩子的思維、興趣及需求特徵,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剛接觸高一(20)班,班內有一個學生,每天上課都在説話,亂動,做些影響課堂的動作和事情,我知道後,批評了他,讓他寫了檢查,寫了保證,但後面我發現,他一點改變都沒有,週末的下午我找他談了近兩個小時,打開了他內心的窗户,他就是管不住自己,自己也想學,我就讓他擔任班內紀律委員,讓大家監督他,從現在來看,效果還不錯。

在平時,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因為,也許就在我們的某個舉手投足的瞬間,就將改變學生一生的命運。我們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句鼓勵的話,對弱小的心靈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而我們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粒金子,沒有哪個孩子是壞孩子,只有在時間和心血的精心打磨下,才能讓我們看到他們其實都在閃閃發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舉動,使他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充裕的.陽光下。我們要學着善於利用生活小事,尤其是學生的錯誤,將其轉化為一次富有樂趣或哲理的教育活動。平時也要有着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別具一格的教學方法往往能取得超乎計劃的優異效果,更能帶動學生的注意力與積極性。在教育中,教師更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徵,採用委婉而又其樂融融的另類方式,以增強教育的效果。教育,不僅僅是閲讀、寫作、算術等知識的傳授,而分數也無非是個冰冷的數字,教育成功的真正體現,在於學生本質上的飛躍,讓學生學會以樂觀向上的正確心態面對和接納生活的點滴與挫折。

愛是教育的前提,如果教師有十足的愛,就不會輕而易舉地冷漠,呵斥,失望,放棄。愛有多深,付出就有多大,等待的時間就有多長。在處理學生問題時,我們教師同樣需要足夠的耐心,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擦亮雙眼,看清事實真相,也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鼓足勇氣,反省悔悟。只有和緩的處理方式,才能爭取到學生及他人的配合,實現教育的目的。愛是可以傳遞的,只要心與心之間得以相知、相惜與相伴。師生的情誼正是傳遞愛的橋樑,正因為擁有愛的傳遞,教育事業才多出了一份神聖和温情。因此,我們應儘自己的努力,讓學生在充滿安寧、讚美、寬容的舒適環境中,練就平安、耐心和自信等高尚素質。 作為教師,我們需要耐心,學會等待,教育本身就是一門等待的藝術。作為教師,失敗和跌倒自然在所難免,每一次失敗,都為最終的成功埋下紮實的石基,無數次失敗的經驗總結,終將聯結為成功的項鍊。我們更應該以身作則,讓學生看到一個堅強無畏、勇於擔當的教師形象。

這本書中每篇文章都是短小精悍、娓娓道來、真情流露、感人至深。一件小事、一句話語、一首小詩,無不帶給教師美好的閲讀體驗,讓教師感受到純真的教育境界。這些文章篇幅雖短,卻啟人深思,在潛移默化中感動教師、影響教師!

讀《影響教師的教育美文》有感 篇9

《影響教師的100篇教育美文》精選了100篇意味深長的教育美文,分為“我愛孩子”、“教室,出錯的地方”、“教師是靈魂守望者”、“牽一隻蝸牛去散步”4輯。這些文章娓娓道來、真情流露、感人至深。一件小事、一句話語、一首小詩,無不帶給教師美好的閲讀體驗,讓教師感受到純真的教育境界。這些文章篇幅雖短,卻啟人深思,在潛移默化中感動教師、影響教師。準確把握教育邊界,熟練掌握言行禁忌,認真修煉教育藝術!

其中“牽一隻蝸牛去散步”這輯給我印象最深刻。 當教師面對學習有時如“蝸牛”一樣停步不前或速度太慢的學生時,恨鐵不成鋼的急躁往往會把教師帶進無限的消極情緒中。 當學生貪玩落下功課時,當他們對待作業草草了事時,當教師反覆強調一個好習慣而學生仍然無法養成時,當家長不理解教師對待他們孩子的學習成績為何如此苛刻時,教師的無奈,憤怒等消極情緒自然而然地出現了,並且這樣的情緒不但傷害了自己,有可能也傷害了學生,還違反了師德規範。

所以,優良師德從教師的積極心態開始。假如我們學會換個方式,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學會放慢了速度,不是“牽着蝸牛”而是“跟着蝸牛”去散步,那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了。

“教室,出錯的地方”這輯是對傳統教室和教學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是對現代教室和教學功能的重新認識和提升,是對教師最實在、最嚴厲的挑戰。其一,教室,出錯的地方,是因為學習是從問題開始的,甚至是從錯誤開始的。沒有錯,也就無所謂正確、無所謂比較、無所謂研究,也就無所謂發展。出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讓出錯,不讓出錯,就是不讓發展和成功。其二,教室,出錯的地方,是因為學生們還不成熟,容易出錯,出錯是正常的,不出錯是不正常的。因為出錯,才會有點撥、引導、解惑,才會有教育的敏感、機智和智慧,才會有對學生巨大的寬容、樂觀的期待,以及真正的愛護和保護。其三,教室,出錯的地方,説到底是對人的'價值和精神生活的關懷和尊重,並且是一種超越。對於學生來説,好奇心是第一要素。允許學生出錯,實際上是讓學生永遠有“神聖的好奇心”(愛因斯坦語),進而去創造。而“神聖的好奇心”有兩大敵人,一是習慣,二是功利心。突破舊習慣的束縛,摒棄功利之心,讓好奇心在“出錯”中發出神聖的光彩,那麼,人文精神、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才能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和體現,那麼,學生才會有神聖的創新。

既然如此,我們的教學不要刻意去求順、求純、求完美。其實,出錯了,課程才能生成。就是在“出錯”和“改錯”的探究過程中,課堂才是最活的,教學才是最美的,學生的生命才是最有價值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