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

來源:文萃谷 1.38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內容:

課本75頁內容,樹林醫生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實際問題的過程,領悟基本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並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用紙條來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

分析數量之間比多少的關係。

教學準備:

紅色、綠色的紙條,小棒,圓片等。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見口算題卡

二、複習舊知。

昨天學習的'數量關係:多的=少的+相差的,以及

少的=多的相差的。

三、自主練習

1.第3題。

讓學生先説信息,再借助紙條來列算式。集體訂正,説一説自己是怎樣想的。

2.第4題。

遊戲:先看懂圖意,明白小芳説的話(我卡片上的數比你的大65,它是多少?)

3.第5題

練習時先引導學生仔細閲讀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動物種類的資料,從中獲得數學信息,然後提出問題並與同伴交流解決。

4.第6題。

讓學生先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再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準備:

各種食物若干、實物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裏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量不相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探究例1

1、各小組動手操作

各小組彙報情況,教師板書。

2、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觀察彙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現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課題

(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板書課題)

(2)、小朋友再説説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麼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彙報

(三)、教學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有幾種分法?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3)、學生彙報分法。

A把15個橘子先每個盤子放1個,又在每個盤子放1個,再在每個盤子放1個,也就是一個一個地分,每份分得3個橘子。

B先每個盤子放2個,又在每個盤子放放1個,每份分得3個橘子。這樣分快些。

C在每個盤子放3個,剛好分得每份3個橘子,這樣分更快些。

D剛才同學們通過不同的方法,把15個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個橘子。這就是把15個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個。

(4)、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麼?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應是多少根?(學生動手分一分)

2、完成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讓學生圈一圈,並説出自己的分法。)

3、練習三第2題。

(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

(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怎樣做?

(3)、學生交流討論彙報。

4、實踐活動:插花活動

5、列舉生活中平均分的實例。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想法和收穫?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內容

P30-31 長度單位的換算

教學目標

1、探索長度單位間的換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換算;

2、培養目測與估計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探索長度單位的換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長度單位的換算的算理。

教學準備:直尺、米尺、課後延伸的表格、7釐米或20釐米長的紙條。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並讓學生比畫單位的長度。

米 m

分米 dm

釐米 cm

毫米 mm

2、你知道這些長度單位間的關係嗎,填空:

1米=( )分米

10釐米=( )分米

1釐米=( )毫米

二、探索方法

1、教學例題

(每個學生準備一根紙條:長7釐米或2分米)

學生用直尺量一量紙條的長度並彙報,教師板書:

7釐米 70毫米

20釐米 2分米

7釐米 2分米

(1)7釐米與70毫米的紙條,哪個長,為什麼?

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重點講解方法之一:因為1釐米=10毫米,7釐米有7個10毫米,也就是70毫米,所以7釐米=70毫米。(將兩個紙條比較,驗證。)

(2)20釐米和2分米,哪個長,為什麼?

學生討論,並小結:因為10釐米=1分米,20釐米有2個1分米,也就是2分米,所以20釐米=2分米。(將兩個紙條比較,驗證。)

(3)7釐米和2分米,哪個長?

能不能直接比,怎麼辦?

引導學生討論,2分米=20釐米,7釐米小於20釐米,所以7釐米小於2分米。(將兩個紙條比較,驗證。)

並小結:兩個數量的單位不同,不能直接比時,通常把他們統一成相同的單位再進行比較。

2、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單位間的換算。(出示課題)

3、鞏固練習,完成P30兩個例題。

問題出示後,學生直接彙報答案,並説説是怎樣想的。

三、課堂練習

1、想想做做1

學生按要求先用釐米作單位測量圖形中各條邊的長度,並用毫米作單位,説出圖形中各邊的長度。彙報時,引導學生説説長方形和正方形邊的特點。

2、填空:

50毫米=( )釐米

9分米=( )釐米

( )分米=3米

40分米=( )米

3、完成想想做做3

學生彙報時,要讓學生説説是怎樣想的。並小結:當單位不同時,我們通常怎樣比較兩個數量的大小?(單位不同時,通常可以把它們化成一致的單位,再進行比較。)

4、完成想想做做2

學生獨立完成,並彙報。

再讓學生合作測量自己的手掌寬度以及步長,彙報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單位進行描述。

教師小結:手掌的寬度、步長都是我們的身體尺,瞭解了自己的身體尺,有利於我們進行估計和測量。

5、想想做做4

按要求完成練習。

6、綜合運用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25頁8題——26頁14題

教學目的:

1、進一步掌握三、四位數大小的比較、估算等,使學生逐步形成萬以內數的概念,掌握有關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發展數感,第四冊認數複習。

2、初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喜歡數學的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

鞏固三位數大小的比較、估算。

教學難點:

感悟數與數之間的聯繫

教具準備:

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0——9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修改意見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通過尋找規律,發展學生數感採取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及獨立思考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通過師生互動,結合遊戲情景創設輕鬆愉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充分感覺生活離不開數學。聯繫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身體能力和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 激趣導入

明明發現0——9這些數字有很多的樂趣和知識,他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樂趣,你有興趣嗎?

明明乘坐火車,他發現列車車廂的編號很奇特,和平時的車廂編號不一樣。媒體演示25頁8題。

919

828

737

646

你能填上其他車廂的編號嗎?

1) 小組討論 找到規律

2) 全班交流彙報 (百位、個位分別為9 、8、7、6,十位1、2、3、4, 所以其它車廂的編號應該為:555、464,373)

3) 獨立解答 第二列火車的編號問題

4) 小組交流彙報 判斷正誤

二、應用拓展 25頁9題

1,試一試:

明明用0、1、2、3、4、5、6、7、8、9、中隨意取出三張卡片為一組,可以組成三位數,如:4、8、5 可以組成845、854 、548、584等等,國小數學教案《第四冊認數複習》。 你試試看,看誰組的多。

什麼情況不能組成三位數?為什麼?

1) 可以組成那些三位數?讀出來

2) 同桌倆人的比一比,誰的大?為什麼?説出理由

3) 百位不同,怎麼比?百位相同怎麼比?

2,看誰最接近 26頁10題

老師報數,請你用卡片擺出來 每組2個數

398、497、306、402、482、395、404、313、400

1)讀數。

2)你認為那些數和400最接近?

4) 請拿400卡片的.同學來到講台。誰接近400青走到前面來,説出理由。互相交流。

3,請你當裁判 26頁11題

明明發現運動場上也有數字。請同學們看田徑場上的運動健兒們的編號

1) 你認為他們的比賽結果是怎樣的?

2) 按照編號排出名次。

3) 你能把他們的編號從大到小寫下來嗎?試試看

4) 彙報交流

4,請你來當家 26頁12題 生活中更離不開數學。明明家的電飯煲295元。媽媽説微波爐比電飯煲貴得多

1) 貴得多是什麼意思?

2) 你認為微波爐可能是多少錢?

3) 300元夠嗎?為什麼?説出理由

三、鞏固深化

1,請你做評委 媒體演示13題

討論:

1)誰家的書多?誰家第二?誰家的書最少?

2)明明家的書與其他三家比,可以怎麼説?

2,看誰最聰明 26頁14題

老師知道有一位同學家的書是212本,你知道是誰家嗎?

1)如果我要在計數器上表示212,該怎樣表示?

2)要用幾顆珠?為什麼?

3)你能用計數器表示其他的三位數嗎?

同桌交流

四 、總結評價

同學們今天和小明一起探索了數字的奧妙,你有收穫嗎?你學到了什麼?你是怎麼想的?

板書設計:

數字樂園

多些 少一些 多的多 少的多

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認識秒,知道1分=60秒,體驗1秒的長短,探索分與秒的關係。培養學生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懂得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秒,知道1分=60秒,體驗1秒的長短,探索分與秒的關係。

教學準備:

電腦、鐘錶

教與學活動過程:

一、複習:

1、鐘面上有_____個大格,_____個小格。

2、時針走一個大格是_____時。

3、分針走一個小格是_____分,走一個大格是_____分。

4、時針走1個大格,分針正好走_____圈,是_____分。

5、1時=_____分。

二、創設情景進行導課。

新千年的鐘聲就要敲響了,仔細看圖,還差幾秒?今天我們來認識秒。

三、學習新課

1、觀察圖畫。

讓學生説説,通過圖畫都知道了些什麼。

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根據圖畫提問。

2、認識秒。(出示鐘錶面)

1秒有多長?

(1)學生獨立思考。

(2)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參與小組活動,掌握情況。

(3)班級集體交流

問聲“你好”的時間大約時1秒;我跑5米的時間時1秒;鬧鐘嘀噠一聲的時間是1秒

3、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多少?學生獨立思考,然後交流。(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60小格正好是一圈;秒針走1小格是1秒;1分和60秒一樣長)

1分=60秒

進行實踐操作。教師演示,學生來回答大約幾秒。

三、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第1題。

學生自己體會10秒能做那些事情。然後交流。

第2題。學生仔細看鐘表説説差幾秒到幾時

第3題,學生獨立計算後再填空。

第4題。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對時、分、秒一一的理解自己填寫,交流時説明自己的理由。

第5題。學生自己閲讀找出其中的'幾條信息。説説自己的感受,體會時間的寶貴。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數學知識?你能指着鐘錶説給爸爸媽媽聽嗎?

作業設計:

結合實際説説自己的作息時間

板書設計:

認識秒

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60小格正好是一圈

秒針走1小格是1秒;1分和60秒一樣長

1時=60分

課後反思: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 目標

1.通過“過河”的情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

3.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後進行計算的習慣。

教學 重難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

教學準備

課件課時

安排1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

生:春天。

師:是啊,陽春三月,這麼好的`天氣,你們最想幹什麼呢?

生:春遊、植樹……

師:我們的好朋友笑笑所在的班級正準備去一個美麗的地方春遊呢!

課件出示過河情境圖

師:同學們快來看看,他們現在在哪兒?

生:河邊。

師:遇到了什麼問題?

生:他們想要過河。

師: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過河》(板書課題)

二、新課傳授

出示過河情境圖

師:請大家仔細看圖,從圖中可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回答

師:剛才同學們都説得很好,“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們想要過河,每條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幾條船?”現在請同學們動動腦,想一想,幫助笑笑他們解決問題。

學生動手列式:29+25=54(人)54÷9=6(條)

師:如果用我們前面學過的知識列成綜合算式,誰來試一試?

學:29+28÷9

師:這樣列式行不行呢?為什麼?小組進行討論

學生彙報結果:這樣列式不行,因為這算式是把女生人數去除以9,而不是用總人數去除以9。

師:那我們該怎麼辦?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表示這部分應該先算呢?學生探究:實物台上展示——用小括號(29+25)÷9

師: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板書)

那麼這個帶小括號的算式該怎麼讀呢?

師範讀,學生跟讀

師:相信同學們知道了帶小括號的算式該怎麼算,請快速準確的在書上寫出來。

指名完成:(29+25)÷9

=54÷9

=6(條)

三、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在你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幫助笑笑他們解決了”過河“問題,現在坐着6條船來到了河岸,這時,來了幾隻小動物,他們想考笑笑他們,你們願意參加嗎?

課件出示:

1、比一比,誰的眼力好。(説出運算順序)

30+8×4(30+8)×4

5×2+35×(2+3)

80-64+880-(64+8)

5×9-5(26-20)×8

2、比一比,誰判斷的最準確。

(1)(10+3)×5與10+3×5都要先算乘法。

(2)在一個算式裏,如果有括號,要先算括號裏面的。

(3)81減去6乘6的積,列式為(81-6)×6。

3、比一比,誰算的又對有又快。

5×(36-29)(83-35)÷894-(25+19)

4、生活應用

師:在同學們的幫助下,笑笑班級順利地到達了目的地。(出示森林圖)他們在這玩得可開心了,臨走時,笑笑想買一些土特產帶回去,於是他來到森林特產店。(出示購物圖)野菜4元,木耳5元,葉帖畫3元,竹筍2元,根雕6元,枴杖7元。

笑笑買了些什麼?

生:她想買一袋野菜和三袋木耳。

師:淘氣呢?

生:野菜和木耳各買三袋。

師:那他們要付多少錢呢?請你們幫忙算一算。

學生計算後展示不同計算方法

四、歸納

師:同學們,今天有什麼收穫?

生:認識了小括號。

生:幫助笑笑解決了問題

生:知道了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

……

師:其實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同學們做生活的有心人,把今天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以後的生活中去!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直觀地認識平行四邊形。

過程與方法:觀察、操作,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

認識平行四邊形。

教學準備:

長方形框架、七巧板

教學方法:

講解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二)探索新知

1、做一做

(1)教師演示:出示長方形框架

這是什麼圖形,然後拉動,變成新形狀。提示學生認真觀察。

(2)學生動手操作,做一做。

(3)認識平行四邊形

A、認識平行四邊形實物(觀察新圖形)

B、認識平行四邊形平面圖

2、想一想

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聯繫:對邊相等,四個角不是直角,有的.是鋭角,有的是直角。

3、説一説

説一説平時見到的平行四邊形

4、畫一畫

5、拼一拼(用七巧板)

(三)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用什麼方法認識平行四邊形。

(作業設計;在現實中尋找平行四邊形

作業設計隨堂練習

板書設計: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聯繫:對邊相等,四個角不是直角,有的是鋭角,有的是直角。

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冊數:二年級下冊

教師姓名:

任教班級:

二年級數學教學進度

教學計劃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據收集整理、表內除法、圖形的運動、混合運算、有餘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數學廣角——推理、總複習等。

三、教學目標

1、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3、認識軸對稱、平移和旋轉,剪一剪等。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5、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經歷數數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與分解。

6、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秤。在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體有多重,瞭解克、千克的實際意義及1千克=1000克。

7、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

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四、情感態度

1、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創新精神。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3、通過觀察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4、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增強學生學好數學家的信心。5、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和敢於探索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6、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經歷與他人交流活動,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教學措施

1、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看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有的內容,都不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不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思考過程。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6、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第一單元數據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生主要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掌握統計數據的記錄方法,並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瞭解統計的基本思想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逐步形成統計觀念,進而養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説話的態度。

學情分析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地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時不會感到太困難,其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根據統計表解決問題。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本單元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生活場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的校服、講故事比賽、春遊的人數情況統計等,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使學生明確統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教學內容更加註重對統計數據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並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利用統計表的數據提出問題並回答問題。

數學思考:瞭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問題解決: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內容:

平均分(一)。

教學目標:

1、經歷把小數目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初步體會

平均分的意義。

2、通過活動操作,培養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形成認真

觀察,獨立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經歷平均分的操作過程,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這是一片大森林,森林裏住着光頭強、熊大、熊二,光頭強現在不砍樹木了,他和熊大、熊二成了好朋友。光頭強好多天沒見到熊大、熊二了,怪想他們,於是就買了些糖果,打電話邀請熊大、熊二來吃糖。可是隻有6塊糖,怎麼分呢?

今天就請同學們一起來幫他們分一分。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出示例1:把6塊糖分成3份,分一分。

1、自由分糖果。

(1)、仔細觀察,明確要求。(把6塊糖分成3份,有幾種分法。)(2)、各小組動手操作。(讓學生拿出學具6個圓片代替糖果動手分一分,分完以後小組內交流分的方法,看哪個小組的分法多。)

(3)、各小組彙報情況。

分法一:第一份和第二份都是1塊,第三份是4塊。

分法二:第一份是1塊,第二份是2塊,第三份是3塊。

分法三:三份都是2塊。

2、理解平均分。

(1)、仔細觀察,引導學生了解分法的多樣化。

(2)、引導學生對比這三種分法,明確哪一種更公平,並説明理由。

(第三種分法更公平。因為第三種分法每份都同樣多,不會出現爭議。)

(3)教師小結: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板書課題)

(4)、反饋練習。

①、引導學生獨立完成教材8頁1題,説一説自己是怎麼判斷的。

預設第一種分法和第四種分法是平均分,因為第一種分法的每份都是3塊,第四種分法的每份都是4塊,所以是平均分。其他的分法不是每份都同樣多,所以不是平均分。

②、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教材8頁2題,然後把這句話補充完整,並説一説你是怎麼知道結果的。

預設一共有16片楓葉,每4片一份,平均分成了4份。

(5)、説説我們的生活中遇到過平均分。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發現平均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造性。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問題的引申幫助學生認識平均分。

(二)、出示例2:把18個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幾個呢?

1、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1)、組織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18根小棒代替橘子,動手分一分,然後説一説你是怎麼分的。

(2)、彙報分法。

分法一:先每份分1個棒,然後每份再分1根,直到把18根小棒分完,每份分了3根。

分法二:每份先分2根,然後每份再分1根,正好分完,每份分了3根。

分法三:每份分3根,正好一次就平均分成了6份。

(3)、學習表述平均分。

出示例2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小朋友是怎樣分的,再看看圖中是怎樣表述分的結果的,然後引導學生按“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的形式説一説分的結果。

(4)、反饋嘗試:完成教材9頁“做一做”,鞏固平均分的方法,然後彙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經歷平均分的過程,體會分法的多樣化,學會平均分的方法。同時讓學生學會用語言表述平均分的結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有效結合,加深對平均分含義的理解。

三、總結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什麼收穫呢?

四、鞏固練習。

1、課件出示鞏固練習。

2、學生獨立完成。

3、師生一起小結。

板書設計:

平均分

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把18個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個。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釐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釐米。

能力點: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釐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釐米。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米尺、軟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提問學生自己的哪個手指的寬是1釐米。

2、讓學生在尺上指出2釐米、4釐米、5釐米、8釐米、10釐米的實際長度。

3、用學生尺量數學教科書的長和寬,並回答量的結果。

4、一名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一名學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長。發現了什麼?引出米尺。讓學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要量幾次,量完後,提問:“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場的長用哪種尺方便些?”

教師説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釐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釐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場的長用釐米作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釐米大的長度單位來量。今天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板書課題:認識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並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或1米長的小棍,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將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2、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兩人一組量出1米、2米、3米的長度給大家看。

4、量出1米長的繩子,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瞭解這根繩子有多少釐米。教師提問:“1米里有多少釐米?”“也就是1米等於多少釐米?”學生回答後,

教師板書:1米=100釐米。並讓學生齊讀兩遍。

三、拓展運用:

1、教師出示1盤捲尺,告訴學生這是1盤捲尺,用它可以量比較長的距離。量跳遠的距離。

2、找一找你身邊有什麼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1米=()釐米

100釐米=( )米

5米=()釐米

200釐米=( )米

實踐活動:試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度。

量跳遠的距離。

(指導學生:要先確定兩個點,一個是跳的起點,另一個是跳完後腳後跟所在的點(終點)。量的時候,尺子要從起點拉到終點,尺子要放平拉直,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一:指導思想:

本期數學教學仍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注重有創新、開放精神的主動學習,同時,努力培養學生嚴謹、塌實的優良習慣,從而達到二年級應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學生67人,總體來看,學生在10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的計算方面基本達到教學要求,但少數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仍需提高。在數學知識的應用方面,學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但一部分學生欠仔細、靈活。在數學的學習習慣上,聽課習慣、作業習慣都有一定進步,但學生在學會審題上還需要培養和訓練。

三:本期教學內容:

以人教版(新課標)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為教材。

(一)教學要求: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鋭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建立學好數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12、口算的分階段要求:

┌────┬────────────——┬─────────────——┐

│ │ 單元結束時 │ 期末 │

│ ├─────┬──────——┼──────┬──────——┤

│ │平均錯誤率│ 速度 │平均錯誤率 │ 速度 │

├────┼─────┼──────——┼──────┼──────——┤

│ │ │絕大多數達到 ││絕大多數達到 │

│表內除法│ 6%│ │ 4%以內 │ │

│ │ │每分鐘做8題 ││每分鐘做10題│

└────┴─────┴──────——┴──────┴──────——┘

(二)教學重點:

1、表內除法。

3、用數學解決問題。

(三)教學難點:

培養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

四:培優補差措施:

1、認真備好課,夯實基礎知識,確保每一個學生紮實掌握新知,鞏固舊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多給關注,多給發言機會,激發其參與熱情。

2、在課堂教學中確保雙基的基礎上,注意適時發展優生的思維,培養優生的能力,從而也帶動中差生的發展。培優主要體現在兩個途徑上:

(1)、在每堂課的新知教學後,安排適量發展練習題。

(2)、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每個知識點上,適時引導,相機點撥,給學生“摘桃”的機會。

(3)、利用每週的思維訓練時間,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組織愉快的思維訓練。

五:減負提質措施:

1、鑽研好《新課標》,精心備好課,確保課堂教學質量。

2、教學任務在課內完成,課外儘量不留作業,或只留興趣性、發展性作業。

3、對學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個學生的優點,不用一個刻度要求每一個學生,作業佈置分層進行,避免部分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心理負擔。

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內容課時

1解決問題5

2—5表內除法(一)16

6—7圖形與變換6

7—8表內除法(二)6

8—9萬以內數的認識7

11克和千克3

11—14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13

15統計4

16找規律4

17—18複習8

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單元要點分析

教材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學習兩步應用題的開始,先通過圖文應用題來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係,主要以加減複合的應用題為主,適當的再出現乘加、乘減複合的應用題。在教學中可以從一步應用題出發,再慢慢的`使它轉變成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以便使學生更好的認識兩步應用題的結構以及它與一步應用題的聯繫與區別。向學生介紹小括號,並能夠正確的使用小括號,會利用小括號列出兩步應用題的解答算式。

重、難點:

1.會分析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找出中間問題,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能夠正確的使用小括號,利用小括號列出兩步應用題的綜合算式,而且能進行計算。

關鍵:會分析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正確列式解答應用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初步學會口述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會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會用分步和綜合兩種方法來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並學會正確的使用小括號。

1、加減、連減應用題

第一課時:加減兩步應用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具、學具準備:教科書第1~3頁遊樂園情境放大圖片或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

1.師: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麼?

2.出示遊樂園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把畫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戲場景中(見課本圖)。

師: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板書: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觀察比較兩種方法的聯繫。

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該怎麼辦?

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7.小結。

三、鞏固應用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説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説一説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4題,選取了中國國家足球隊參加20xx年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十強賽的內容,通過計算總分,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教師不必強求學生必須利用多種方法,只要解決問題就可以了。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解答後讓學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啟發,加深理解。彙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3.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四、全課總結

1.請同學們説一説,這節課有哪些收穫。

2.教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反思: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圍繞問題的解決採取與之相關的信息,創設開放性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數學信息,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解題的思路,初步學習解決兩步計算應用題的解題步驟與方法。課堂上老師採用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從而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自覺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第二課時:連減應用題

教學內容:教學連減應用題,教科書第5頁的例題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兩步連減應用題的結構,學會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並會列綜合算式。

2.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並瞭解小括號的作用。

教具準備:教科書第5頁的掛圖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

1.教師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讓學生快速口算。

15+6= 25-8= 30+7= 6+24=

27-9= 14+6=20-7= 19-9=

2.一輛空調車上有42人,中途下車8人,又上來16人,現在車上有多少人?

要求學生自己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列式計算並説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義。

二、新授課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兩步應用題”(出示課題:兩步應用題)

1.教學例2。

出示教科書第5頁的掛圖,讓學生認真觀察畫面。

(1)提問:用自己的話説一説畫面的內容。

根據畫面的內容編一道應用題。

可先讓學生自由編題,然後出示:麪包房一共做了54個麪包,第一隊小朋友買了8個,第二隊小朋友買了22個,現在剩下多少個?

(2)全班同學讀題後提問: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麼?根據“一共做了54個麪包,第一隊小朋友買了8個”這兩個條件可以求什麼?

(第一隊買後還剩多少個)怎樣列式?[54—8=46(個)]

那要求還剩下多少個?又該怎樣列式?[(46—22=24(個))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複習。

複習課不好上,提起做練習,同學就苦悶的不得了。有沒有方法讓同學在複習課中也感受到快樂呢?心中有了這個想法,我就將課定位為“快樂除法。”

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系列活動,讓同學自主參與除法練習,體驗除法計算的意義和價值;

2.在做練習的過程中,提高同學的計算能力和區分能力;

3.通過整理《除法表》培養同學的歸納整理與應用能力。

定下了教學目標,我進行了第一次公開課教案,過程為:

1.情境引入:引出除法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讓同學瞭解學好除法的意義;

2.除法接龍:讓同學進行除法計算能力的初步檢測,並交流提高能力的方法,使同學發生向上的動力;

3.合作計算:4人小組合作完成81道表內除法算式題。

4.合作整理:4人小組合作整理81道算式,形成《除法表》。

5.應用提高:結合同學的學習,為同學提供應用的時空。

自我感覺預設得很完美。當我做好教學準備興沖沖的走進教室,卻是灰溜溜的走出來。一堂課足足花了51分鐘,同學仍停留在整理除法表這個環節上。他們忙亂而不得法,個個喜笑顏開,何來快樂可言?“問題究竟出在哪?”冷靜的考慮一下,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我的'設計脱離了同學的實際水平,要4人合作整理81道表內除法算式,要求太高了,簡直是為求同學的活動而活動,假!

有了一次失敗的教訓,我在選擇教法和學法時,更多地考慮同學學習中的體驗,更多地引進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和交流。既然81道算式對於小朋友來説很多很多,我就讓他們感受到多,問同學又什麼好方法來把這麼多的算式進行有效的整理。把主動權交給同學,相信他們能想到好方法來達到最優的效果。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內容:

教材76頁1-2

教學目的:

1、在活動中,體會千米的含義

2、會選擇恰當的單位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實際,引出新知

1、請幾位同學 寫出自己記錄的里程記錄

重慶——合川 88km 重慶——成都340公里 ………………

2、看了同學門的展示,你想知道什麼?

學生提問題

3、根據學生提的問題,引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一) 學習例1,理解1千米=1000米

1、回憶小組測量的`一段距離

幾個這樣長的距離是1000米

2、學生彙報

3、教師小結: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有時候也説為1公里

(二) 估計1千米有多長

1、回憶自己生活環境中哪兩處是1千米

2、學生彙報

3、小結

1千米(公里)=1000米 字母表示1000m=1km

(三) 學習例2

1、學生設計體驗1千米有多長的方案

2、教師整理活動方案

400米的跑道,走兩圈半,1千米走( )分鐘

400米的跑道。跑兩圈半,1千米跑( )分鐘

用皮尺量100米,記錄:我走100米用( 0分鐘,估計1000米用( )分鐘

我跑100米,用( )分鐘,估計1000米用( )分鐘

3、學生選擇活動方法

4、學生實踐體驗1千米

5、學生彙報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充分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對含有小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進行脱式計算。

2.理解和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3.引導學生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規範脱式計算的格式。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規律。

教學難點

運用運算規律進行脱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小括號的知識。

你還記得58-(14+6)它的運算順序嗎?

58-(14+6)

=58-20

=38

學生在進行脱式計算時,提醒學生注意,用橫線標出第一步的計算內容。把不參與運算計算的部分落下來。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也與小括號有關。(含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

二、探究新知

(一)獨立嘗試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7×(7-5)(77-42)÷7

(二)根據學生板演,進行集體講解。

總結運算規律。

這兩道算式有什麼相同之處?

1都有小括號;都是兩級運算;有乘除法,也有減法。

2含有括號的算式,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計算的呢?

算式裏含有小括號的,我們一定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再計算括號外面的。

在脱式計算時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落下沒有參加計算的數和運算符號,在第二行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等號要對齊。

三、鞏固練習

1.對比練習,發現小括號的作用。

課件出示練習題。

7×5-2 7×(5-2)

=35-2 =7×3

=33 =21

(1):左、右兩題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2)小括號在這裏起到什麼作用?

講解:左面的算式沒有括號先算乘法,再算減法;右面的算式有括號,先算小括號裏面的減法,再算括號外面的乘法。

小結算式裏含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通過比較發現小括號的作用可以改變計算結果不同,小括號還能改變運算的順序。

2、先填空,再列綜合算式。

在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基礎上,設計有層次性的練習。在練習中不僅凸顯小括號的作用,而且訓練學生列綜合算式的能力。這樣既鞏固了新知,也為下一節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數的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本學期將認數的範圍擴展到萬以內。在這一階段,學生將認識更大的自然數。它不僅是大數計算的基礎,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必須讓學生切實學好。

一.本單元教材內容

本單元內容包括數數、讀數、寫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近似數以及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教材將上述內容合成以下邏輯結構。

二.教學總目標:

根據教材的內容,確立了本單元的總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產生和作用。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能説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2.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材87頁例3、4和課堂活動

教學內容:

1、知道1小時有多長

2、知道1秒有多長

3、簡單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時針走1大格是多少?分針走小格呢

2、1小時是 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麼?

二、新課

1、教學例3

1小時是60分,那有多長?

我門一節課有多少分鐘》課間休息多久?有多少分鐘了?那在休息10分鐘就是60分,也就是1時

1小時能做些什麼你知道嗎?

學生舉例

學生看書

2、教學例4

你的脈搏1分鐘跳多少次?那條一次是多少時間?

有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嗎?

那1秒有多長?

學生回答

觀察鐘面,認識秒針,秒針走1小格就是1秒,那秒針走一圈是多少秒?

觀察秒針走一圈後分針走了多少

得出1分=60秒

三、課堂活動

1、10秒你能 派多少個球?

學生活動

2、完成4題

課後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