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竹林的作文(5篇)

來源:文萃谷 3.03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描寫竹林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描寫竹林的作文(5篇)

描寫竹林的作文1

老家門前有一條坑坑窪窪的黃土路,沿着這條路走幾分鐘,便到了那片竹林。

竹林面積不大,周圍都是菜地,挺拔的竹子像個守護菜地的衞兵。它們高大、筆直,是孩子們比賽爬高、翻筋斗的天然運動設施。竹竿雖然是空心,但很堅固。在兩根竹竿間拴一根繩,就成了一個簡易的鞦韆,聚集了許多孩子在那兒排隊等候盪鞦韆。竹竿上方長滿了密密層層的竹葉,呈橢圓形,葉梢尖尖的。竹枝上新發了許多竹卷兒,原來是嫩葉太害羞了,把自己捲成一個"小葉包",但它看到哥哥姐姐們個個都穿上嫩綠色的衣裳時,也忍不住舒展身體,盡顯生命的魅力。待到秋冬季節,竹葉凋零,落葉們通過微風那雙温柔的手降到大地,"噝,哈……"落葉們彷彿在説:"春筍寶寶,你一定要飽飽地吸收我給你的養料,到了明年春天快把頭探出來,看看這五彩斑斕的世界吧!"

一到春天,在落葉的培養和春雨的催促下,春筍爭先恐後地從地下探出頭來,如飢似渴地吮吸着春雨的甘露,飛快地生長着,形成一片生機盎然的竹景,這是小竹林最富特色的景觀了。湊近一看,春筍外包裹着一層別有特色的棕色絨毛衣,絨毛長在筍殼上,層層疊疊的筍殼呈階梯狀排列,保護着裏面的嫩筍茁壯成長。奇妙的是,春筍的同胞兄弟——冬筍卻是一生都在土壤裏生活。聽老人説,冬筍是長不大的,若不挖出來吃掉的話,就只能爛在地底下了。冬筍誕生於竹根結節處,經過整整一個冬天的孕育,變成了一個個毛絨絨、胖乎乎的筍娃娃,有嫩黃的筍小弟,也有金黃的筍大哥。它們不甘於土的遮擋,用盡全力使勁拱,拱鬆土塊,在地面形成道道裂紋,啟迪人們挖開土壤找到它們。

這就是那片小竹林,它枝繁葉茂,蚊子成羣,引來了許多美麗的小鳥兒,蜘蛛、甚至野雞都來這裏覓食。竹林成了小動物們的"美食天堂",也是我們觀鳥、掏鳥蛋、戳破蜘蛛網、追趕野雞、捕捉昆蟲的天然樂園。小竹林還是製作竹椅、竹筐、掃帚、竹牀、竹蓆、箢箕、竹篩等許多生產生活用具的材料寶庫。爺爺不知曾用他那靈巧的雙手編制過多少竹製品,為家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平凡的小竹林,與我們的生活是多麼息息相關啊!

我愛家鄉的小竹林,願它長得更茂密,更希望能與它再相會。小竹林,我愛你!

描寫竹林的作文2

深圳的竹子很少,偶爾見到,也只是零零碎碎的,根本不成林。

前幾天在一個公園裏,看到幾棵鬱鬱葱葱的竹子,綠得好像畫家筆下的那種閃亮的綠,鮮豔奪目,直逼人眼。

家鄉最多的應該算是竹子了。那裏的竹子成簇,成叢,成林,全都體態修長,叢生優美,清風翠竹,淡雅迷人。

“竹葉青青不肯黃,枝條楚楚耐寒霜。”“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子的生命是多麼的堅忍不拔!宋朝大學士蘇東坡一生酷愛竹,他説:“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可見這位詩人是多麼喜愛竹子。

童年夏天的中午,驕陽似火,大地都快烤焦了,大人們把我們關在家裏,説外面太曬了,不要出去。但當他們睡着了,我們這些調皮的小孩子就會躡手躡腳地溜出家門,到外面玩去。我們常去的地方是溪邊的那片小竹林,那裏不僅沒有太陽的毒辣,而且還散發着竹子的縷縷清香。地上總有一個個的光斑,斑斑駁駁的,甚是好看。那時的我們不明白為什麼樹上葉子間的空隙那麼奇形怪狀,而地上的卻是圓的呢?長大了,學的知識也多了,才知道這一現象的原因,才發覺那時的我們怎麼就這麼笨,沒想到呢?

不安分的我們在竹林裏利用沙子做城堡,躲在竹子後面捉迷藏……竹林裏經常回蕩着我們的笑聲。有時在小溪的岸邊,光着腳丫,在細緻柔軟的沙子上漫步,覺得就像電視裏在海邊的沙灘上漫步一樣浪漫。對岸的夕陽即將落下,紅紅的日光並不刺眼,反而有些温和,圓圓的落日就像一個漂漂亮亮的皮球,可惜“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秋天的傍晚,幾個人在岸邊比賽扔小石子,看誰扔得遠。小小的石子在平靜的水面上盪開一圈圈的漣漪,由裏到外,慢慢地盪開。有時石子的落水還伴隨美妙的聲響,像蘋果落地的聲音。夕陽下,我們的背影被拉得好長,好長……

巧手的老人總能用竹子變花樣,編成各樣的東西,有的小巧玲瓏,有的賞心悦目……

在深圳這個喧囂的大都市裏,要找到清高的竹子是很難的。常常想念兒時的那片竹林總希望可以找回那一點童真。

描寫竹林的作文3

深圳的竹子很少,偶爾也能看見,但只是零零碎碎的,根本不成竹林。

前幾天在爬山回來的路上,看見一整條街道的牆邊種着鬱鬱葱葱的竹子,在太陽的照耀下,綠得好像畫家筆下的那種閃亮的綠,鮮豔奪目,直逼我眼。這勾起我那時在家鄉的回憶。

家鄉在那時最多的應該是竹子了。那裏的竹子成簇,成叢,成林,全都清風翠竹,體態修長,叢生優美,淡雅迷人。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竹子的生命是多麼堅韌不拔!宋朝的蘇東坡一生酷愛竹子,他説:“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可見竹子在這位大學士蘇東坡的心裏是多麼重要呀!

童年夏天的中午,驕陽似火,大地都快烤焦了,大人們都把我們關在家裏,説:“外面太熱了,不要出去,要不然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烤乳豬。”但等他們都睡着,我們這羣準備變成烤乳豬的小孩子們就躡手躡腳地溜出家門,到外面玩。我們常去的地方就是溪邊的竹林,那裏不但沒有毒辣的太陽,且還不時散發着竹子的縷縷清香。不安分的我們在竹林裏的沙子做沙堡,躲在竹子後面玩捉迷藏……竹林裏經常回蕩着我們的歡笑聲。有時,在小溪的岸邊,光着小腳丫,在細緻柔軟的細沙上漫步。不久,來了一位老人,撿了一堆竹子,架起了小招牌,拿出小板凳,坐下編竹子,這位巧手的老人用竹子編出了各種花樣,有的`小巧玲瓏,有的小、賞心悦目……對岸的夕陽即將落下。紅紅的日光並不是很刺眼,反而很温和,圓圓的落日像一個漂亮的紅球,可惜:“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們就一起光着小腳丫嘻嘻哈哈地走回了家裏。

到了夜晚七八點鐘的時候,大人們和我們一起到了一個地方,説是有一個有趣的東西要讓我們看。我們走着走着,走到了一的熟悉的地方,但夜晚的夜光讓我看的不那麼清楚,大人們開了手電筒,想了一想——哦!竹林。原來是帶我們來這裏,我問了一句:“來這裏做什麼?”大人們説:“等一等你就知道啦!”接着,他們截了幾段竹子,拿了一個礦泉水瓶,切掉了他頭,把它倒着放,幾個大人也接着這樣做,大同小異,最後就拿回了家。到了第二天,礦泉水瓶裏裝滿了露水,我才知道,原來這裏的水可以喝,我喝了一口,甘甜可口。不禁讓我感歎:“竹子的作用真大呀!”

在深圳這個喧鬧的大城市裏,要找到清高的竹林是很難的。常常想念那兒時的那片竹林,總想從哪裏找回一點童真。

描寫竹林的作文4

有一片竹林,在我的記憶中每天都是那麼生機勃勃,那麼翠綠欲滴。就在竹林的綠蔭下面站着一位慈祥的老人,她總是在等,在等……

那一位老人,臉上被無情的歲月刻滿飽經滄桑的皺紋,她的笑都深深的印在了兒孫們的心中,每當想起那和藹的笑容時,兒孫們心裏都會湧起一陣心酸。

那位老人,她就是我的外婆!

我很小的時候在外婆那兒生活過一段日子。那些天,我的日子過得十分快活,整天在院子舞刀弄槍的,而外婆則在一旁微笑着,看着自己那虎頭虎腦的外孫兒。時間過得很快,媽媽把我帶走時,心裏十分不捨,大哭大鬧,可還是被媽媽帶走了。臨走時,外婆站在那蒼翠的竹林下,用手揮舞着,含淚送走了我,我走後,頭不時的向後探,走了許久,那一片竹林下的影越來越小,終於被那一片田地吞沒。

現在的外婆,身體也大不如前了,我們也時常打電話叫她別出來吹風,怕外婆感冒,可是她還是每天都會去竹林,看着遠方,好似在等待着什麼……

有一次,我不小心感冒發燒,頭燙得特別厲害,外婆知道了,不辭辛勞,大老遠的來看我。媽媽知道後,責怪似的口氣説:媽,孩子只是點感冒,沒事的,幹嘛要您親自來看他,何苦呀!外婆站在那兒久久的不説話!過了一兩天,外婆見我病好了,打算回去了,我和媽媽便把外婆送到船上,目送着船開走。

時隔一年,外婆的腸炎病又犯了,趁節假日我就去看外婆。走着快到外婆家那片竹林了,我遠遠看見外婆在那片竹林下站着,神情比較激動的把我們領進院子,這片竹林是那麼的熟悉,那麼的親切,而在竹叢中多了幾隻小雞,東邊那幾排竹子長高了許多,下面還有幾根竹筍……

半路上,不時的拉着外婆的手問:“外婆,你怎麼在竹林下向遠處望呢?”“在等你們呢!”外婆説。一下子我怔住了,是啊,這幾年我和媽媽一直沒怎麼回來,而外婆卻在竹林下守望了多少年,我的鼻子酸酸的,雖然時常打電話回家問候外婆,可殊不知,我們回家和外婆團聚才是她最想要的!此時,我心中陣陣湧動,您不要守望了,我和媽媽以後會常回家看看的!

風在輕輕的吹,竹林也在微微搖擺,好似在對外婆説:“老婆婆,您不要再來陪我,兒女們會常回來陪你的!”

描寫竹林的作文5

春天的陽光終於照進了竹林,稀稀散散的陽光卻顯得十分温和。不是夏天的驕陽,也不是冬日無力的光眼,春天的陽光在此氾濫,還帶着一種風的感覺。

竹林的風?如果説春季的風是一種清涼,那麼竹林的風亦是一種幽靜。竹林的仙境人之嚮往,讓我在乾枯的竹葉上小睡。倚着的是古老蒼勁的毛竹,呼吸的是竹林深處的空氣,無論是城市裏的繁華小屋,還是小屋中的高檔沙發,哪能比得上竹林裏的一竹一葉?

竹林深處,光在閃爍。無論站在竹林何處,都能感受到陽光的温暖。陽光在閃爍,它在泛濫,當喜怒哀樂束縛你全身時,竹林的陽光卻能夠消除你心中的苦悶,讓你在迷途中不徘徊。相傳古時有個失戀者,憂鬱到想去自殺,幾經波折來到了竹林上吊,當竹林的一束陽光照在他身上,頓時一種温暖氾濫的氣息彌灌了全身。完全了當時的那種憂鬱,心中充滿了信心,不僅使自己重新振作,還讓許許多多的人感受到了竹林的氣息,挽救了很多人。這個故事已經傳了好幾代,但美麗的竹林陽光,卻感動了很多人。

竹林深處,風在流動。竹林深處,讓你切切實實感受到竹林美麗的,亦是竹林風。人生徘徊,身邊的風最重要。酷熱的風會使你惱怒,寒冷的風會使你變得悲哀。自從獨行者從5000年前走到了現在,身邊的風愈加變得冷酷。而竹林風帶給你的是一種自信,一種美麗,一種沒有悲哀的世外桃源。有什麼從你身邊逝去,亦有什麼從遠方來到你身邊。竹林風,點燃了心中的希望,熄滅了心中的怒火,再現了5000年前的文明,抹去了往日的悲傷。

竹林深處,蟈蟈在歌唱。還記得達爾文在《昆蟲記》中有一篇蟈蟈的文章,寫的就是蟈蟈的美妙的音樂。迷失者何曾沒有聽過流行音樂,那是用嗓音與擴音器組合而成的,是失去了音樂人自己的獨特藝術。而大自然的音樂是"純"的,我們不必去説黃鸝的美妙,但是蟈蟈的演奏,也可以讓我們陶醉。雖然沒有很多人去關注,但他以自己的獨特,贏得了世人的贊同。竹林深處,蟈蟈在歌唱,沒有時間的束縛,沒有空間的束縛,盡情地歡快得唱着。

我在竹林停留,在竹林風中,在陽光中,在歌聲中,我懂得很多。

竹林深處,我愛竹林,我在微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