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學古詩作文三篇

來源:文萃谷 1.04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那麼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古詩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必備】學古詩作文三篇

學古詩作文 篇1

五歲的宸宸迷上了拉丁舞,央求我給她報個拉丁舞班。那天,上完課,她興致勃勃地從舞蹈教室裏出來,對我説:“媽媽,我可喜歡崔老師了。”“為什麼?”我問道。宸宸説:“因為崔老師好看。”怪不得報名那天,宸宸一直盯着崔老師看呢!崔老師的確漂亮,高鼻樑,大眼睛,滿臉的笑意。

我問宸宸:“你説崔老師好看,你能用什麼詞語形容她呢?”宸宸歪着小腦袋想了會兒説:“完美!”我立刻表揚她:“小宸宸這個詞真好!”這個詞得到了我的肯定,她挺得意,又跑到崔老師面前,大聲説道:“崔老師 ,你真完美!”崔老師衝宸宸笑了,宸宸開心地和崔老師説再見,離開了舞蹈班。

回家的路上,我説:“宸宸,我來教你一首詩,好嗎?”

“恩,你教吧!”

我念着:“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宸宸跟着我讀了兩遍,説:“沒意思,我不想背了。”

我沒接她的話茬,而是和她談起那天下暴雨的情形,突然之間,暴雨如注,對那場雨宸宸印象很深刻。我問她:“那天下大雨,我們差點被淋,你喜歡那樣的雨嗎?”

宸宸説:“不喜歡。我喜歡小雨。小雨一點點,滴到臉上很舒服。”

我説:“花啊,草啊,和你一樣,都喜歡春天裏的小雨,大家就給這樣的雨起了個好聽的名字。”

“叫什麼?”宸宸迫不及待地問道。

“叫杏花雨。”我説。

宸宸一幅恍然大悟的樣子。“因為春天下了小雨,花開了,所以叫杏花雨。”

“對啊,這就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啊!”話題又繞到了這首詩上。

“那可不可以説是‘沾衣欲濕桃花雨’,因為下小雨時桃花也會開。”

“宸宸真棒,給雨又起了這麼好聽的名字。”我立刻表揚她。

我又問她:“宸宸,現在的風吹到你身上冷不冷?”

“不冷。”

“風吹得你難受不難受?”

“不難受。”

“你喜歡這風嗎?”

“喜歡。”

“那人們會給這風起什麼名字呢?”

“杏花風。”宸宸脱口而出。

我笑了,説:“你看,柳樹在風中跳舞呢,這風就叫楊柳風。”

“吹面不寒楊柳風。”話題又繞到了這首詩上。

宸宸被“杏花雨”“楊柳風”這倆詞吸引住了,一遍一遍地跟我讀着詩句。

正讀着,宸宸突然喊道:“媽媽,我手疼。”

前天玩耍時劃破了手,我説:“現在你把手伸出來,讓楊柳風親一下,就不疼了。”

宸宸伸出手,讓風拂過。一會兒,她又叫起來:“楊柳風親了我的手,我的手不疼了 。”

正説着話,風把我的帽子吹到了地上,宸宸笑起來,説:“媽媽,楊柳風想要你漂亮的帽子啊!”

學古詩作文 篇2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如果要説起我最熟悉的古詩,那莫過於就是李白的《靜夜思》了。這首詩歌寫的是詩人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詩歌的前兩句是寫在詩人作客他鄉的一個夜晚突然間產生的一種惆悵的感受。深夜裏,詩人仰首看到那一輪懸掛空中的明月,不由得心情感傷,思念故鄉與親友。

我從國小習了不少古詩,會背會默寫的也不少,但是我對於許多古詩還僅僅停留在背誦的基礎上,要説意思還是不太理解,總有種“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感覺。比如“疑是銀河落九天”究竟是怎麼樣一種景象,比如“只緣身在此山中”到底是怎麼樣一種感受。在學習故事的過程中,我的小腦瓜裏面充滿了對故事無數的問好。

記得我一年級的時候,語文老師讓我們去買一本古詩集冊,她要求我們每天背誦一首。在一開始,我有點不樂意,心想這古詩都是幾百上千年之前的東西了,這麼陳舊我們還需要去背它們嗎?於是帶着這個問題,我去找了語文老師。老師聽到我的困惑,耐心地告訴我:“古詩是中國文化中非常燦爛的一部分,其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只要你多讀多背,領會詩意,就會明白其中包含的文學底藴了。時間長了,你的肚子裏有墨水了,就能成為一個內心飽滿的人。”聽了老師的解釋,我豁然開朗。於是我繼續捧起手邊的書本,背了起來。

當讀到唐朝著名詩人孟郊的《遊子吟》時,我非常感動。“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讓我知道一位偉大母親對兒子的慈愛,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替兒子縫衣服,那一針一線是母親對兒子多少的愛和惦記啊。這也讓我感受到了世界上沒有再比母親的愛更深沉的了。

古詩詞太美了。那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精華,是現代人已經不可再重新創造的瑰寶,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格調。

我喜歡詩,因為詩能讓我有美的感受。讀詩,是快樂的體驗;讀詩,是美好的暢想。

學古詩作文 篇3

“誦古詩,學作文”是將誦讀古詩與國小生作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古詩作為材料提供給學生做作文,運用古詩的寫作技巧,指導學生作文,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綜合能力的目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一定範圍內可解決學生不知道寫什麼和怎麼寫的難題。

一、提供材料,進行練筆

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寶貴遺產,它們大多內容豐富,語言凝練,意境優美,感情真摯。詩人根據表達的需要,語言高度濃縮、概括,情節跨度較大,具有很強的跳躍性。這就使詩中存在許多“空白”之處,為學生留下了想像的餘地。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空白之處,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合理的想像,把跳躍過的情節補充出來,把濃縮概括的語言具體化,就是很好的練筆。

1.拓展外延,練寫全文。

有些古詩,內容充實,結構完整,人物個性鮮明,可以作為學生作文的有機補充。練筆時,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教師應將詩的出處、背景、詩人的情感等詳盡地介紹給學生。在學生領悟了詩的內涵之後,讓學生從多種角度進行練筆,或擴寫,或改寫,或寫讀後感,或寫由一首詩想到的等。給學生以發揮想像的自由,學生就會放飛想像,趣味盎然,人詩境,悟詩情,寫出精美的文章來。如:我在教唐代詩人賈島的詩作《題李凝幽居》時,學生了解了詩的由來後,仿照當時正在上演的'電視劇《戲説乾隆》,寫出了《戲説賈島》一文。

還有許多詩作,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筆。如: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讓學生以《瞧這一家子》為題進行擴寫練習;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以《啊,朋友再見》為題,敍述出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盧給的《塞下曲》讓學生以《飛將軍李廣》為題進行寫人文章的訓練。類似這些可以進行練筆的古詩還有很多,如:《石灰吟》、《回鄉偶書》、《七步詩》、《贈汪倫》等。只要悉心鑽研,許多古詩都可以拿來讓學生進行整篇文章的練筆。

2.根據需要,練寫片斷。

學生的作文水平是不一致的,存在一定的差異,也具有一定的共性。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這裏所説的寫作訓練是根據需要,有選擇地進行片斷訓練。如:《江畔獨步尋花》要求學生根據詩作,描繪出一幅鮮花盛開、彩蝶翩翩、草歌燕舞的春日江邊美景,對學生寫景進行片斷訓練。再如:《小兒垂釣》要求學生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一個頭發蓬亂,手持釣竿,掩映在河邊草叢中,行人問路,急忙擺手,但卻不應聲的天真兒童自由自在、憨態可掬的可愛情態。古詩中可以作為片斷訓練的詩作也有很多,像《宿新市徐公店》、《春夜喜雨》、《小池》、《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教師選擇合適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片斷訓練,可以使學生的語感不斷加強,詞彙不斷豐富,句子更加通順,條理更加清晰,最終達到熟能生巧,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目的。

二、吟誦理解,促進感悟

作文本質上的主觀性、形象性、人文性決定了作文必然是感悟的、品味的、揣摩的、咀嚼的。因為在作文中有許多東西,學生已經領悟了其中的意思,卻説不出來,然而從學生的作文中卻可體現出來。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注重通過吟誦,促進學生對詩作意境的理解和寫作方法的感悟,潛移默化地指導學生作文。

如人教版小語六年制教材第十冊第七單元的作文,要求學生寫一篇記敍文,誇誇自己的爸爸或媽媽,選擇一兩件能表現爸爸或媽媽關心愛護自己、讓自己深受感動的事來寫。這類題材可以説是一個寫了千百遍的老題材了。遇到這類題目,學生的選材不外乎是媽媽送自己上醫院,爸爸幫自己補功課之類老生常談的材料,既無新意,也沒有真情實感。其實,最能體現父母之愛的往往是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甚至説是一幕場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怎樣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新穎的事例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敬意是本次作文的關鍵。這些,教師心裏是明白的,但教師如果只一味地強調要選小事,找細節,在學生沒有感悟,只知其表,不知其裏,對究竟選什麼樣的小事,找什麼樣的細節不理解的情況下,恐怕是難以在選材上有所突破的。為促進學生感悟,我在這兒引入了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一詩。通過引導吟誦理解,使學生明白這是一首讚頌母愛的千古佳作,語句樸實自然,親切感人。這裏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但一片母愛的純情卻從普通的場景中衝溢出來,撥人心絃,催人淚下。通過誦讀,學生一臉肅穆,很容易地領悟了本次作文選材應做到“小處落筆,大處着眼”,也選出了精彩鮮活的材料:父母為了接送自己上學在風雪中成了一個雪人的情景;因自己暈船,不能進船艙睡覺,母親不顧帶病的身體抱着自己在甲板上坐了一夜;父親因自己考試不好,失手打了自己,後悔得淚流滿面;由於自己的頑皮,不安生,將腳伸入了自行車輻條處被絞傷,而父親卻一個勁地自責,説是他的不小心等等。在後來彙報材料時,許多學生因為激動,在敍述時流下了幸福激動的淚水,學生之所以有這些表現,與學生的感悟和理解是不無關係的。情動而辭發,作文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誦古詩,學作文”是一個內涵豐富的體系,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探究。只要我們去發掘其中的寶藏,踏實地進行訓練,相信學生作文水平與語文素養一定會有一個較大的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