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公眾參與環保新途徑的看法

來源:文萃谷 1.26W

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深化和社會公眾對環境質量的日益關注,公眾參與環保制度已成為依法治國,實現環境法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理解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制度,通過何種途徑實現公眾參與,筆者結合具體工作實踐,對此談點粗淺看法。

建立公眾參與環保新途徑的看法

一、公眾參與環保制度的概念

公眾參與環保制度是公眾及其代表根據國家環保法律賦予的權力和義務,參與環境保護的制度。公眾參與環保制度是政府或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靠公眾的智慧和力量,制定環境政策、法規、辦法和規劃,確定開發建設專案的環境可行性,監督環境政策的實施,調處汙染事故,保護生態環境的制度。公眾參與環保制度是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環境決策行為、經濟環境行為以及環保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管工作,聽取公眾意見,取得公眾認可及提倡公眾自我保護環境的制度。

公眾參與環境保護,除末端參與外,還應包括預案參與、過程參與和行為參與,只有這四個參與有機結合,同時運作,才能真正實現完整的公眾參與,才能達到加強環保監督管理力度和改善環境質量的目的。

二、建立公眾參與環保制度的執行機制

機制是保證制度實施的規定性,執行公眾參與的環境保護制度必須建立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制度的執行機制。必須對預案參與、過程參與、末端參與和行為參與的聯絡及各自的過程和方式做出明確的規定。

預案參與是公眾參與環保的前提、足深、高層次的參與。綜合決策部門或環保主管部門在制定環境政策、法規、辦法、規劃或確定開發建設專案可行性時,要徵詢公眾意見。可採取問卷調查、專家諮詢、公眾代表座談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決策出臺前的論證會要請公眾代表參加,決策出臺時要以適當方式公佈於眾,公眾不認可的環境決策不能出臺。

過程參與是公眾參與環保的關鍵,是監督性參與。在各項環境政策、法規、辦法、規劃及建設專案、區域開發等決策的實施過程中,要隨時聽取群眾意見,接受輿論監督。

末端參與是公眾參與環保的保障,是把關性參與。一是對“三同時”和限期治理專案驗收,要請公眾代表參加;二是對有關環境汙染案和環境經濟糾紛的處理,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和要求,處理意見要以聽證會的方式與群眾見面,公眾不認可的處理不能做出決定。

行為參與是公眾參與的根本,是自為性參與。一是面向社會、面向公眾進行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環境意識、法制觀念,提高公眾自我保護環境的自覺性;二是街道、居委會、鄉村要制定環保鄉規民約,明確公眾自身的環保責任和義務,實現監督參與和自我約束的有機結合。

三、建立公眾參與環保的有效途徑

我區環保部門在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工作中最全面的範文參考寫作網站,通過採取政務公開、網上公示、開通“120369”環境投訴熱線,認真處理信訪,聘請義務監督員等多種形式,暢通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渠道,為切實保護公眾參與權和監督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真正落實公眾參與環保制度實現環境法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應當繼續廣泛開闢公眾參與渠道。

第一,要轉變思想觀念,明確認識公眾參與環保是法律賦予群眾的權利,政府和部門有義務來回應和保護,從而在制定具體行政措施、經濟政策和發展規劃時,把環保內容和要求擺在重要位置。認真解決環保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第二,明確公眾參與是環境決策的必經程式。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上要設公眾意見欄,對公眾的意見或建議要作認真研究,吸取其合理部分。對不宜採納的意見或建議要有理有據地說明理由。

第三,要實施政務公開制度。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向公眾公開執法依據、環境政策、辦事程式、環境標準、收費專案和標準等公務內容,範文TOP100增加工作透明度,此外,環保部門還要注重回訪,多方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

第四,要建立環境資訊公開制度,公開環境資訊,讓公眾瞭解轄區環境質量狀況、重大汙染治理專案、政府新出臺的環保經濟政策、環境信訪熱點、清潔生產企業、綠色學校、綠色社群建立、有機食品基地環境質量狀況等百姓關心的環境資訊,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第五,召開環境汙染案例聽證會。環境汙染案例是最好的教材,吸收公眾代表參加環保部門的汙染案例聽證會,讓公眾更好地把握參與環保的關鍵和重點。

第六,建立公眾參與會議制度。每年召開一次環保監督員或公眾代表“參政議政”會議,介紹國家環境政策和本地區環保工作、環境問題,請公眾代表獻計獻策。

第七,完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督檢查制度。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本地區主要環境問題或重大建設專案進行監督檢查,對重大環境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向當地政府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第八,建立環境保護問卷調查制度。每年向社會各界發放調查問卷,瞭解群眾對環境決策、環境管理和環境問題的要求、情緒和意見,及時反饋給決策部門和有關單位。

第九,完善代表提案和群眾信訪的辦理制度。設定環境信箱、開通、規定領導接待日,建立“受理-查處-答覆-徵求意見-再處理”工作程式。

第十範文寫作,加強環保宣傳教育。利用新聞媒體宣傳環保法規政策;中國小開設環境保護課程;黨校把環保政策法規及有關知識作為幹部必修課程,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和法律觀念,提高公眾參與環保的自覺性。

第十一,部分發揮新聞記者的輿論監督作用。聘請他們為環保監督輿論員,通過開展典型調查、專題採訪等形式,公開曝光違法行為,大力弘揚先進典型。

第十二,建立組織領導機構,保證公眾參與機制的順利實施。建立環保局、宣傳部、團委、婦聯等部門組成的公眾參與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設立專門的辦公室負責公眾參與環保工作的組織、協調和落實,把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納入行政執法責任制進行考核,對各部門、各單位工作落實情況進行定期檢查,並把檢查結果及時通報,保證公眾參與環保機制的正常執行。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暢通公眾參與環保渠道,建設環境法治政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