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人生隨筆

來源:文萃谷 2.4W
品味人生隨筆1

輕倚在時光的門口,一支素筆,穿越了四季,輕描淡寫的,除了記憶,何嘗不是一種成長的印記。若沒有看過花開的豔麗,怎會知道花落的傷感?若沒有守過一個無言的故事,怎會嚐到年華的苦澀?若沒有經過一場大雨的洗禮,怎會體會到成長的步伐?

品味人生隨筆

——心語

初冬時節,葉紛紛。

葉落,雖傷懷,卻是一種必然;風寒,雖切膚,卻是一季時節;雪舞,雖美麗,卻是一道風景。品盡百味,而無味,因為看透;閱遍千山,而無景,因為看清;歷經滄桑,而無傷,因為看淡。

漸漸懂得:成熟,是無言的微笑,是簡單的情懷,是清淺的心智。

人,要耐得住寂寞。

寂寞,是一片葉,只有凝目,才能體味其靜美,其心語;寂寞,是一抹風,只有聆聽,才可懂得其韻味,其情懷;寂寞,是一場雨,淡淡的來,又淡淡的去,只有悟徹,才可汲取其內涵,其力量。寂寞,其實是人生的風景,是人生的思索,更是人生的起點。耐得住寂寞,守住一顆乾淨的心,用一份靜謐,用一份淡然,用一份無悔,期待著,生活著,盡情的享受著!

人,要看得清自己。

有時候,過不去的不是一個坎,而是心中的執迷。天空的雨,從不曾為任何心情,而感動而灑落;蹉跎歲月,從不會為任何傷痛,而停留而眷顧;生命,也從不因人的脆弱人的不捨,而留戀而啟用。一些心情,適合藏在心底;一些痛苦,適合無聲無息的忘記;一些經歷,不需要別人懂得,只要自己清楚。

人,要學會不在意。

秋霜葉紅,不在意欣賞,那是一種沉澱的韻,內涵的美;靜水流深,不在意炫耀,那是一首雋永的詩,清淡的詞;天高海闊,不在意留戀,那是一抹馳騁的心,美麗的情。不在意,就會超越自我,就會活得瀟灑,就會簡單幸福。不在意,體現的是一種修養,一種人格,一種智慧!

儘管世上有過無數片葉子,還會有無數片葉子,儘管一切葉子終將凋落,我們仍然要抽出自己的嫩芽,微笑著生活!

有些人,有些事,有些風景,是可遇不可求的。

保持一顆溪水般的心,坦然清澈,隨著季節流轉;保持一顆大海般的心,豁然容納,對著陽光微笑;保持一顆無謂般的心,順其自然,與世界一起美麗。學會放下,學會珍惜,學會用一顆心面對一顆心。來者自來,去者自去,留者自留,無愧於人,無悔於心,無憾於世,就是一種自己!

這世界,太多精彩,也太多無奈。

一朵花,就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既脆弱又堅強,它見證了自然,見證了流年;一場雨,就是一次美麗的遇見,既短暫又永遠,它邂逅了緣分,邂逅了無憾;一首歌,就是一片無垠的心海,既平靜又澎湃,它開闊了胸懷,開闊了世界。世界有情,所以有諸多感動,也有諸多眼淚;世界無情,所以要學會承受,更要學會面對。

歲月,是心中的一條河,時而靜默,時而澎湃如歌。成熟的,其實不是歲月,而是經歷。我們,雖然不能擁有整個世界,但是可以擁有自己的世界!

折一隻簡單的飛機

放飛在夢的滄海

看著它掠過年華

點點滴滴銘刻心崖

再折一隻飛機

望著它帶走淚的浮誇

似水生涯

依舊有你笑靨如花

散了風,白了發

品味人生隨筆2

所謂人生悠閒之事,會友品茗、把盞小憩,高談闊論、指點江山。人生如茶,品味幾番,正所謂“閒散生活筆數枝,逍遙歲月茶一壺”。姑且不說光怪陸離、良莠不齊的文化文藝怪圈,難得會有幾位“真人隱士”執著與書林文海,不聞世事。單說現代社會,商業氣息瀰漫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包括文化也或多或少地滲入了,商業文化的興起帶著其必然的色彩而興起。走進都市繁華的街道,讓人感受最深的是遍佈街頭巷尾的一座座酒樓茶坊。作為一個流浪的行者,走南闖北,看過了無數道陌生與熟悉的風景,每一座城市都各有其特色,而我獨獨鍾情於茶館茶樓茶社茶坊等清心寡慾的場所。“子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這是我故鄉一家茶館門前的一幅對聯,如今憶起仍能引起自己對茶的無限的懷想與思索!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南方人,祖籍江蘇揚州,而母親的家在安徽蕪湖,那是一個一直有著“小上海”之稱古老的城市,是過去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蕪湖的茶館林林總總、遍地開花!江南的小城茶香撲鼻。掛那幅對聯的是蕪湖一家名叫吉祥的茶坊,走進這家茶樓,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張巨幅的鐵畫“雄鷹展翅”,鐵畫是江城蕪湖特有的最具代表特色的藝術風格之一,鐵的風骨,鷹的氣質似乎都暗示著茶主的雄心與凌雲之志……我要了一壺果茶,先聞後品,茶香純正,幾碟小菜,也清絲絲的,香辣片脆生生,臭乾子餘香繞舌,意猶未盡。再看牆頭的幾幀山水墨跡,靜穆舒朗的章法,行雲流水的氣脈,主人的匠心,從佈局到氛圍到茶,無一不折射出令人陶醉的文人情趣……江南的茶文化是融合了琴棋書畫的獨特的氛圍與韻味!

真正的南方人,喝茶最講究,喝茶時自有自己的一套精緻茶具,小巧玲瓏的杯盞與茶壺,細細把玩,講究一個“吃”的功夫。中國閩南、老廣一帶的功夫茶讓許多初品者偶感不適,吃它需要真的有點功夫才行,我曾有幸於一位南方的朋友家中得以細品,醉裡見功夫,真的有了幾分醉意!功夫茶是用半發酵的茶炮製的,我一直以來以為功夫茶是用紅茶泡製的,直到有一位老茶客點醒,我才知道並學到了一些關於茶的知識,我把他的這段話引上也讓大家長長見識,“功夫茶所沏的非紅茶,乃半發酵茶。紅茶是全發酵,綠茶是不發酵。功夫茶的功夫早在採茶和炮製時就已體現。好的茶王需靠茶師雙臂反覆搖動上萬次而出品。而綠茶主要靠手掌在溫火的茶鍋中炒出,各有千秋,殊非凡品。”我知道的南方茶有鐵觀音、凍頂烏龍與臺灣隙縫金瑩等等,在福建、臺灣、廣東的一些地方出產並流行。我有一次跟旅行團出遊時還學到一些茶道的講究與新名詞,只記得有一個倒茶的過程與方式叫“韓信點兵”還有什麼“走馬觀花”“鳳凰三點頭”等等的說法,每個地方的稱呼都不盡相同!真是一種歷史、文化與茶道的交融!

而四川的蓋碗茶別具特色,邊飲邊吃邊聊,擺龍門陣,喝蓋碗茶是絕對正宗的川味茶道。川茶、川情,一把二尺多長的細壺嘴,只要你的蓋未合,細長滾熱的水束,就從你的眼前驚落,準確無誤地注滿茶碗。這就是四川茶館“茶博士”的拿手絕活,對襟黑褂一穿,此乃真“博士”名不虛傳!此外在海口的一家茶坊還有一首七碗茶歌為證:“一碗喉初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帷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液習習清風生”初聞此歌,已覺心醉,而入其內,當時我就被茶館裡古色古香的擺設與佈局所吸引!樓下是古樸的桌椅,一尺見高的竹桶擱在桌的正中,服務小姐稱其為“菸缸”,這真是我見過的最可愛的最大最高的菸缸!樓上脫鞋而上,席地而坐,雕花長桌橫立其中,兩人或四友相對而坐,開懷暢談,頻頻小飲。幾色茶點,一壺月色般的清茶,身臨其境,一些凡塵俗氣頓時卸下了許多,人也清雅了許多!

這已是多年前的一些經歷與感受,現在海口的茶舍茶樓更是一家比一家富有特色,我與一個十多年的好友偶遇於海口,讓我再次曾走進了茶館,那是一家名為中國茶道與唐朝的什麼茶樓。我在離開海南兩年後再次回來,仍能感到海南人那種悠然自得的'飲茶習慣,也反映了海南人性格中淡然平和的心態。茶是最能代表中國特色的文化之一,體現了中國人飄逸、清心的氣質。茶特有的清香、醇厚、樸實無華正如一種龍的民族獨特的人格力量,滲透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歷史中,茶文化與茶一樣源遠流長。

中國的茶有上百種之多,南北各異而茶館、茶道也各異,正如南北方人的性格一般,有的濃烈;有的清淡;有的香醇;有的苦澀,不管是南方的功夫茶,還是北方的花茶,江南的綠茶等,今日之茶樓都有一共性,就是以茶會友,品味人生!“飲茶一族”的在各地的湧現,不足為奇,已不是什麼新鮮的名詞。茶館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各個階層、各種職業的人士!工薪族偶而品嚐,也能負擔的起,而一些嗜茶的好飲者,更是三朋四友相聚,呼兒喚妻一往……“茶文觀色”,茶文不言而明,所謂觀色,色為風景,看這邊風景獨好,茶館樂此不倦一家接一家的開著,紅紅火火,風景獨好!品茗者品味人生正應了一種超然出世的人生態度與處世風格。外國人要了解中國,唯有走進茶館,才能從某一個側面真正體會到中國文化的精髓與詩人的氣質!商業文化的滲入並能改變中國人傳統的民俗文趣,茶館只是其中一斑而已!

品味人生隨筆3

不知為什麼,日子過得久了,心情突然變得淡淡的了。少了許多的新鮮和欣喜,也少了幾許的期盼和執著。不知不覺中,日子如太息般逝去......

花開開落又一年,年年景色皆不同。人世滄桑,物換星移,逝去的是時光,變化的是心境。

冥冥中一切皆有安排麼?上蒼將給我們一個什麼樣的未來?如果一切皆是宿命,為何芸芸眾生還要奮鬥掙扎呢?是不甘嗎?

如果人生本平淡,活著的樂趣是什麼呢?難道不應該有快樂嗎?有的,只是我們的心漸漸老了,感覺越來越遲鈍了或者越來越麻木了吧。就好象同樣的一件事,有的人覺得好笑,有的人卻會覺得無趣。也許生活仍是它原來的面目,而我們的心境卻變了。不再對什麼都抱著好奇之心,不再有興趣去聊天,不再有興趣去看一場電影,甚至不再有興趣陪著朋友把酒言歡,共訴衷腸!

為什麼呢?我想不明白,只知道快樂漸漸離我而去,只知道日子越過越淡然,心境也越來越平和,平和得不再有興趣跟任何人爭論和多說一句話。於是我學會了沉默。

有人說沉默是金。是的,有時候沉默比饒舌要好上許多倍,起碼沉默不會讓人生厭。但是,太多的沉默也並非好事,連說話的興趣也沒有了,就意味著連帶失去好些表達開心也讓人開心的機會。曾經是一個比較情緒化的人,而如今變得已沒有了情緒,無喜無悲也無怒。風平浪靜、波瀾不驚。如一泓靜靜的湖水,把心沉入海底,笑談風雲、坐看雲起。這是不是一種水在瓶、雲在天的境界呢?

淡淡的花香,伴著淡淡的心情,也蠻不錯。激烈的事物最容易讓人倦累,無論是感情還是生活。是的,到了一定時候,人就會感到倦,覺著累,只想靜靜的品一杯香茶,淡淡的聽一段音樂,在夜色中好好歇息了。明天的早晨,還有忙不完的事等我去做,不能停息,永無盡頭,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品味人生隨筆4

昨晚應老同學之邀,到河東家家福大酒店赴宴,席間有兩年未曾謀面的美女同學胡江平和她的一中同事語文權威彭震球及妙齡美眉三四位。本市農業局田煥福局長做東,鋼琴家鄧湘輝,舜德花園總經理彭榮石與我一塊作陪。酒肉穿腸而過,佛祖心中自留,儒道釋三學在此融合。宴罷,老同學請茶,那是一家專售大紅袍的茶樓,進屋,上樓。只見吧檯旁,兩條長凳,一塊門板,板上鋪一白色床單,儼然擺著一具屍體。眾人不覺心中一驚,恍然大悟:此乃當頭棒喝!看情正濃,花正好,也許無常就要來到!人生苦短,應該及早醒悟:“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二百三十元,點一包大紅袍,田、鄧、彭、何四人賓主坐定,主人泡茶。一邊說禪,一邊閱讀佛門典籍,頗多妙語,大快人心。記憶最深刻的是同學所言陽明山主持高僧經典名句:“泡茶如泡尼姑!”我想尼姑是最難泡的,非方丈住持所不能為。至於泡尼姑此等高深之語,非凡人可以領悟的,佛門妙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茶几上分外乾淨,茶壺瓷杯閃著樸素而呈亮的光。几旁一榻,上有竹枕,可躺可眠,牆上很多禪語,楷隸行草,各體皆備,還有幾幅寫意畫,只是略顯擁擠。此刻,寧靜安然,遠離塵囂。靜心沉思,回首半生,各有領悟。大紅袍,溫而含蓄。老同學亦是謙和溫雅,淡泊明性。無喧囂之形,無激揚之態,一盞淺注,清氣馥郁。

此刻,人和茶一樣不分貴賤。茶道亦是人道,喝的是生活的苦與甜,品的是生命的平等和感悟。好茶多是久經考驗而成,人生境界亦是久經磨練的彌高。

無事的我神怡心閒,悠然自得,無牽無掛,無憂無慮,無慾無求。“心無紅塵,神離三界”,功名利祿聲色犬馬於我如浮雲。老同學說定要找那佛學院研究生畢業住持禪師與我切磋。並善意相勸,只可淺嘗,不可陷得太深。想來也是,誰又塵緣已盡,跳出三界,不在五行?從茶裡品出白開水的味道,經歷一半人生還能初心不變,誰能呢?

茶室環境清幽雅靜,內心清靜。心為“天地之鑑,萬物之鏡”,明察秋毫。此刻卻心有俗念,顯然是少了“佳客”。那知己高士又在何方?“會心”一笑,不用言語,卻是無緣得見。分別心湮滅,才能見佛,可明明心底如此分別,自是六根不淨。世界是自己的一面鏡子,我眼中的紅塵,就是我心中的紅塵啊!罷了,罷了。

相傳佛祖在靈鷲山為眾弟子說法,有大梵天王獻金色波羅花表示敬意。佛祖拈花示眾,眾弟子不知何意,只有迦葉尊者當下破顏微笑。於是佛祖高興地宣佈:我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於摩訶迦葉。摩訶迦葉輕輕一笑,即是悟心,心領神會,而不可說,不可說破。非不能說,而是隻有心境、人境通透,才能貫通。拈花一笑者,至淨至純,至真至美。花是心花,禪是無禪。心無邪,花無影。

品茶,品味人生,亦是無茶可品,無人生可禪。一念不生,一念不滅,一無所悟,一無所得。

品味人生隨筆5

人生短短數十載,風風雨雨幾十年,像流水不可逆,猶如曇花一現般短暫。正因為人生的不可逆性與短暫性促使我們要好好的珍惜。曾經幾度的想,人生應該怎麼樣才算是完美的。可是這似乎沒有確切的答案,所以任憑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卻讓我恍然大悟。

我習慣了晚上在校園裡散步,因為喜歡那種寧靜與孤獨。那是一個月色朦朧的晚上,月光伴著路燈,校園的景色若隱若現。我抬起頭尋找那少的可憐的星星,突然路旁大樹的一片葉子飄落下來,輕輕的從我的臉頰劃過。最後,它卻奇蹟般的飄落到靠近大樹的草地上。頓時,我震驚了,彷彿看到了人生的整個過程。那是一種自我享受,自我飛躍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樹枝是它的起源,它在樹枝上奮力成長。到了一定時機就自我飛躍,展翅飛翔。而我是它人生的匆匆過客。落葉歸根,在地上慢慢的腐爛,是它在享受人生的安逸,化為泥土,是它人生最好的歸宿!這與我們的人生竟是與此的想象。原來人生竟是如此的簡單,或許可以說這就是完美。

我的生命已經流逝掉了七千多個日夜,但自認為這七千多個日夜沒有白活,至少我明白了這個簡單卻不易懂的道理。在人生剩下的一兩萬個日子(或許會比這少很多),我還有什麼可畏懼呢?

品味人生隨筆6

在一本雜誌上看到的一個故事:文革時,都在上山下鄉,一個文弱的上海女知青獨自一人去了一個偏僻的鄉村,那裡人很窮沒有地方給她住,讓女知青自己住在一個很破的房子裡。這是一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年代,可是這裡的人們發現每到有太陽的午後,女知青都會用樹葉煮一杯濃濃黑黑的汁水,就著烤過的玉米麵坨坨,坐在院子裡的樹棟上,好像很愜意的樣子,好奇的女子們問女知青,那是什麼?女知青笑笑的對著女子們壓低聲音說是咖啡,好奇的女子們要嘗一口,喝了一口就吐了“什麼咖啡,明明是樹葉煮的苦水”,女子們都哭了“你想家了嗎?”從家裡偷出來糖塊塞給女知青,女知青笑笑收下了,空閒的時候交給女子們識字,依舊每到有太陽的午後,煮一杯苦苦的樹汁,就著玉米麵坨坨 ,依然很愜意的樣子,斑駁的陽光撒在女知青的身上。卻是另一種境界。

以後幾十年後,人們提起那個女知青,依然的想不明白,為什麼要喝苦苦的汁水,而且喝得那麼怡然自得,直到這裡走出大山的第一個人去了上海後回來說,已經是中年的女子們才明白,那是一種飲料,是用一種豆磨成的粉煮成的,就的是土司麵包或是曲奇餅乾。

這是品味人生,我只是想這樣說。這是一個人生的境界,人生苦短,去意苦多,苦中作樂需要多大的勇氣,多大的氣量?在當前的日子裡,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勇氣和態度,苦味人生,是一種考驗,只有自己品味了才知道。

品味人生隨筆7

喝著可樂,心情卻並不可樂,坐在小店的門口看世界,眼睛是豐滿的,大腦是空空的,藍藍的大海就像此時的心情,波瀾不驚,偶爾蕩起的漣漪也迅速彌散。

生活存在太多的可笑,昨天,我們還拎著沉沉的希望,今天宛如一場春夢做盡;你讓我感覺到無奈,又讓我更多了些不捨,反反覆覆傾訴了繁華,懵懵懂懂走回了現實。

昨天,我們展翅在明媚的藍天白雲下,舉杯共飲,暢想未來,在希望的道路上一起夢的飛翔;今天,我們躊躇著未知,猶豫著困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裹足不前。

我給你描繪了太多的陽光,卻不能完全融化你的心,你在想象的冰天雪地中徘徊不前;我給了你熾熱的雙手,要拉你走上那希望的高坡,你卻要在這陰冷的谷底繼續冬眠。

我用幸福把你編織起來,讓你和我一起去經歷風雨,共同迎接那道美麗的彩虹;你擔心我的小船不能承載太多的沉重,把你帶上不歸路。

我們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卻要一起走完後半生的路;在以後的風雨同路中,只要你願意,我會小心的把你呵護。

品味人生隨筆8

清晨一杯茶,美好的一天就揭開了序幕。

煮水,泡茶。幾分鐘過後,揭蓋,紫砂壺裡冒出縷縷熱氣,時光便在寧靜的晨光裡氤氳出它的芬芳。開啟房門,走進陽臺,一邊欣賞田野裡的美景,一邊細細品味杯中的芳茗。山光,水色,雞鳴,鳥語,花香,碧綠的菜畦,墨綠的稻田,都在曼妙的晨光裡浮動,與杯中的茶水,胸中的心情,融為一體。壺中乾坤大,杯裡日月長,分不出哪是身外世界,哪是心內世界。樹影、房舍、奔跑的小狗、勞作的農人,五月朝陽的柔光,給靜謐的田野帶來鮮活的生命的力。

喜歡這種寧靜而悠閒的生活,喜歡這種心中無事的自在感覺,不需要早早起床與時間賽跑,不需要拼命工作掙取糧食。日日都是好日,時時都是好時,說的真好!

生是一場修行,且行且珍惜,且行且悟。每日裡參禪論道,清心寡慾,簡樸生活,樂在其中。上午是沒有課的,洗漱之後,出去吃一碗湯粉,或者幾個饅頭一碗稀飯,然後悠閒的在花園和樟樹、桂樹林裡散步一圈,便回家喝茶、寫毛筆字。品一口香茗,臨寫幾字,心是寂靜的,字也是寂靜的,沒有半點菸火的味道。禪味、茶味皆入字中,筆筆皆佛。我喜歡在寫字和走路時念佛,休閒修行兩不誤。每一字都是阿彌陀佛,每一步都是阿彌陀佛,用佛攝住心念,只覺神清氣爽,超然物外,整個身心都充滿了正能量。

青青翠竹皆是真如,鬱郁黃花莫非般若。山水田園,雜草花叢,亂石沙土,雲飛蝶舞,在我眼裡無不清靜。佛說:萬法唯心造。外面的世界就是心中的世界,這就是宇宙的奇妙之處。沒有參悟的人,是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的。

第一泡水,茶香濃郁,味澀。我常常把把茶壺蓋拿下來,留出些許縫隙,茶就不那麼澀了。讓茶葉出來透口氣,芳香加倍。讓心情出來透口氣呢?一樣的道理。一個人不要總是悶著,應該常常把小我的心拿出來,融入無邊的宇宙,就會得到一顆佛心。

第二泡水,茶香氤氳,味甘。那甘,是品味苦澀後覺察的甘甜,人生經歷諸多痛苦,後來慢慢發現:活著,就是痛並快樂著;生活,就是苦中有甜。不吃苦,就不會感覺到不苦就是甜。佛說: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沒有生活的諸多遺憾,就不會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第三泡水,茶香淡了,茶味也淡了。心淡了,一切都會淡,心淨了,一切都會淨。其實,靜靜地喝白開水,也會品味到水中淡淡的甜味。就是吃白米飯,黑饅頭,並無魚肉下飯,細細咀嚼,也有甜味。只要把攀比的心靜下來,就會感覺平淡的生活才是我們真正要過的日子,粗茶淡飯,輕車簡從,比呼風喚雨,叱吒風雲更能長久。淡淡的情,淡淡的歲月,就是我們要的細水長流。

喝茶兩個動作,拿起,放下。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心境;但拿起放下,是一樣的,禪境是一樣的。

蘇州寒山寺,有一味佛茶。茶水是淡而無味的,不過比清水多一份竹葉淡淡的清香。一壺碧綠的竹葉,懸而不沉,又浮浮沉沉。既是禪,又是茶。人生無定,時浮時沉。心是壺,也是宇宙,滄海桑田,雲起雲落,花開花謝,也如如不動,堅如磐石;心是瓷杯,也是慈悲,風雨如晦,日升月落,山河變色,亦不改初心,潔白如玉。心無掛礙,一切都無掛礙;心無旁騖,一切都在定中。寒山禪師雲: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心淨,一切都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