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行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2.2W

原文:

曉行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曉行

清代:張問陶

人語夢頻驚,轅鈴動曉徵。

飛沙沉露氣,殘月帶雞聲。

客路逾千里,歸心折五更。

回憐江上宅,星漢近平明。

譯文

人語夢頻驚,轅鈴動曉徵。

暮宿客店時總是被人語喧鬧聲頻頻驚醒,轅鈴叮呤準備即將早行。

飛沙沉露氣,殘月帶雞聲。

清晨溼潤的露氣夾帶著塵土飛沙,天邊的殘月伴隨著雞鳴。

客路逾千里,歸心折五更。

旅途漫漫,遠隔家鄉千里之遙,歸心迢迢,縈繞他鄉夜半五更。

回憐江上宅,星漢近平明。

回首憐望江上曾經棲身的住宅,正是星移斗轉天色泛明的時分。

註釋:

人語夢頻驚,轅(yuán)鈴動曉徵。

轅鈴:駕馬的車轅,馬頸上的鈴聲;曉徵:早行。

飛沙沉露氣,殘月帶雞聲。

客路逾千里,歸心折五更。

折:縈繞。

回憐江上宅,星漢近平明。

江上宅:家人所在的漢陽草堂。

賞析:

全詩充分運用對偶、比喻、擬人等藝術表現手法,形象真切地描繪出曉行途中的景色。詩的上半首以寫景為主,描寫了“飛沙”、“露氣”、“殘月”、“鳴聲”等景物,下半首以抒情為主,情景交融,以景寄情,寄託了詩人對故鄉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詩清警空靈,意境幽切深遠,語言清新。

“人語夢頻驚,轅鈴動曉徵。”兩句,是為全詩引子。暮宿客店,一夜數驚,曉夢何以難圓,是因為詩人時時惦念著一早行期在即。猶帶著未曾散盡的夢,推門而出,那備好的車馬已等候在拂曉的夜色中了。上路了,車輪動處,寂靜的黎明中拋下一串分外清脆而有節奏的鈴聲;這悅耳鈴聲似在宣告:漫漫長旅又開始了——次句中一個“動”字,兼有啟動、催動、響動三義,同時又似傳達出一種早起曉行的興奮,用得非常巧妙熨帖。

首聯由第一句人語驚夢到次句鈴催曉徵,如同運用“蒙太奇”節奏,取鏡由睡榻之上一下搖向戶外,緊接著的畫面已在行程之中了。就中省去了一系列動作過程,卻不給人以突兀之感。首聯緊扣“曉行”詩題,用語十分洗練。

“飛沙沉露氣,殘月帶雞聲。”兩句寫曉行所見與所聞。呼吸著黎明溼潤的露氣,便道輕車,馬蹄後,輪輻下,霜跡猶新,塵沙不飛。遠遠地,幾處雞鳴高低;天際,一彎褪了色的殘月正漸漸下行。“露氣”與“飛沙”間接一“沉”字,是驛道上塵沙不飛的原因。“殘月”與“雞聲”間著一“帶”字,更道出月漸下帶起雞鳴聲的.奇妙關係。“飛沙”兩句連在一起讀,即十分傳神地寫出早行人眼中黎明的獨特景觀。

句法上,頷聯用的是倒裝句,正常語序應作“露氣沉飛沙,雞聲帶殘月”。所以如此,不僅是由於全詩韻腳應和的需要,同時也為更著意突出一種語言警策的效果。

“客路逾千里,歸心折五更。”兩句轉入詩人內心感受。從漢陽到京都,其間需要路經很多山水。迢遞陌路,此行一去,欲問歸期未有期,詩人因此頓生百般思緒,真可謂離家愈遠而思鄉之心愈切。一個“折”字,便寫盡了那種愁腸百結的感情。愈是遠去,離情愈是在這未央夜、五更天曲曲折折百般縈繞。

頸聯兩句由“景”入“情”,刻意托出詩人那種辭家初征、客路懷鄉的心情,是為全詩重心所在。

“回憐江上宅,星漢近平明。”緊承上聯,續寫詩人五步一太息,十步一回首的情形,漸行漸遠的驛車已經走出幾程了。掉首復回望,那江畔曾經投宿暫居過的客舍,遠遠看去就如同隱隱綽綽浮在煙波浩渺的江面上,讓人依依留戀。而此時的天際,晨星闌珊;遠處那一片朝霞正漸漸擴充套件,天就要放亮了。

尾聯“回憐”一句,既是頸聯懷鄉思緒進一步訴諸動作化的表現,同時又於暗中對首聯起句所寫的客店夜宿作出了照應,而末句所表現的天近平明的情形,實際上也暗寓了詩人天即曉、且振作精神抖擻上路的自我勸慰。

“曉行”一詩,前半首重在寫動態,寫景色,筆觸生動清警,白描中且能翻出新意。後半首重在寫心態,寫鄉思,所敘低迴曲折、沉鬱悱惻又不失含蓄,整首詩特別表現出一種對詞語的敏感,如首聯中的“動”,次聯中的“帶”,頸聯中的“折”等字,都反映了詩人於鑄詞的刻意鍛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