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澱-語文教案

來源:文萃谷 5.15K

教學目標:

荷花澱-語文教案

知識目標:

1、瞭解作者孫犁及其作品的基本特點和風格。

2、學習運用生動傳神的對話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能力目標:

1、通過具體的語言分析,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敏感能力和表達能力。

2、體會文章景物描寫對展開情節、刻畫人物性格、表達主題的作用。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愛生活、愛家鄉、愛祖國的偉大情懷,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1、分析水生嫂及其他女人的性格特點,品味作品清新質樸、秀雅雋永的語言風格。

2、分析小說的景物描寫,體會它在刻畫人物,表達主題方面的作用。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戰火硝煙中的夫妻之情、家國之愛,找準作品中人、景、情三者的契合點,歸納主題。

教學方法:

1、分角色朗讀,體會對話描寫。

2、用討論—點撥法研習人物形象及作品主題。

3、用比較法分析水生嫂及祥林嫂的時代意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教時

教學重點:

解題;講析景物描寫和情節結構特色。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戰爭是殘忍的、恐怖的,一提起戰爭,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硝煙瀰漫、血肉橫飛,屍陳荒野的景象。但也有作家用其他的方式來寫戰爭的,孫犁便是其中的一個,今天我們學習的《荷花澱》(板書)就是這樣的一篇描寫戰爭的優秀作品。

本文寫於1945年春天,是孫犁“在延安的窯洞裡一盞油燈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紙寫成”的,最初發表在《解放日報》副刊上,反響很大。孫犁自己還說“這篇小說引起延安讀者的注意,我想是因為同志們長年在西北高原工作,習慣於那裡的大風沙的氣候,忽然見到關於白洋澱水鄉的描寫,刮來的是帶有荷花香味的風,於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鮮吧。當然,這不是最主要的,是獻身於抗日的戰士們,看到我們的抗日根據地不斷擴大,群眾的抗日決心日益堅決,而婦女們的抗日情緒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對這篇小說發生了喜愛之心。”

二、作家作品:

孫犁(1913――1996),原名孫樹勳,河北安平縣人,現代作家。年輕時就讀於保定育德中學,中學畢業後流浪北京,當過店員。1936年在白洋澱邊的安新縣同口鎮做國小教員。抗日戰爭爆發後,在晉察冀根據地從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工作。解放後,在《天津日報》工作,注重發現和培養文學新人,並堅持寫作。曾任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短篇小說集《白洋澱》、《荷花澱》、《採蒲臺》、《囑咐》,小說散文集《白洋澱紀事》等。

孫犁小說語言清新自然、樸素洗練,被稱為“詩體小說”。他和作家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房樹民等,在創作風格上有共同的特點:如荷花一樣根植於水鄉泥土,帶著自然的清新純樸,充滿詩情畫意。被稱之為“荷花澱”派。

三、分析景物描寫特色:

1、提問:這篇文章沒有驚險的戰鬥故事,也沒有纏綿的愛情情節,甚至沒有留下一兩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卻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藝術感染力呢?它給人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麼呢?

學生討論回答。

明確:給人們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滿生機、充滿活力、象徵著人的美好追求、美好願望的荷花荷葉組成的美麗坦蕩的荷花澱。這是一副純美的畫面,荷花荷葉是畫面的主體,人物只是融入畫面並融入荷花荷葉的精魂,這正是《荷花澱》的真正藝術魅力所在,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藝術化、審美化的結晶。

2、提問:作者為故事情節的展開提供了一個什麼樣的典型環境呢?

讓學生找出描寫段落:

明確:首先,描寫月色下的水鄉景色。第1段和第3段。

第1段開頭3句點明瞭時間、空間和勞動物件,語言簡練、動聽

、優美,不僅寫了環境,還反襯出環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

第3段通過水生嫂眼光的引示,展示了院內院外的基本色調:潔白、銀白、透明。水生嫂身子下面編成了一大片席,在皎潔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這兩個充滿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勞動場面詩化了。

這兩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①。描寫了蘆葦、荷花,這與後文的荷花澱伏擊戰的環境有密切關係。②。正因為白洋澱如此美麗可愛,所以人民熱愛她,決不容許日寇來侵犯。這都為以後小說情節的發展埋下伏筆。

其次,描寫日光下的水鄉風光(28頁:“他們奔著那不知道……是監視白洋澱的哨兵吧。)

作者運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詩意地描寫密密層層的大荷葉像“銅牆鐵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是“監視白洋澱的哨兵”,嚴陣以待。這威武雄壯的景色,不僅突出了水鄉游擊戰的特點,暗示出在這清香四溢的荷花澱裡即將發生一場激烈的伏擊戰,而且寫出根據地人民同仇敵愾的心裡和克敵致勝的信心,洋溢著歌頌人民戰爭的思想感情。

到此,全部畫面融為一體,由朦朧逐漸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現,前後畫面遞進,具有流動感,又層次分明,顯得意境縱深而高遠。概括起來說,荷花澱的景物是美麗的,水和天,荷和葦,無一不美,明麗清純,讓人心醉。這麼美的家園,誰人不愛!怎麼肯讓敵人蹂躪!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點。這麼美麗的一方水土,當然會養育一方英雄兒女,他們美麗的身心不容玷汙,他們平時有多少溫情,戰時就會有多少勇氣,這是景和人的契合點。

四.分析情節結構:

提問:作者淡化了傳統的小說模式,以抒情見長,不以情節取勝,他精選三個生活片斷來抒寫對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婦女的讚美之情。請快速概括這三個生活片段的內容。

明確:

夫妻話別探夫遇險助夫殺敵(板書)

五、佈置作業:

體會文中對話描寫的特點。

第二教時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性格,歸結主題。

教學步驟: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讀6――30段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領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

體會人物對話所包含的細膩複雜的感情。

問:“今天回來得這麼晚”,這句話對描寫人物、展開情節有什麼作用?

明:它承應上文:“大門還沒有關,丈夫還沒有回來。”“很晚丈夫才回來”。還表現了水生嫂久候親人心焦的心理。同時又暗寫了水生以工作為重的品質。這句話又可說是情節的開端,說明“今天”非同往常,回來得晚是事出有因。

問:水生嫂既然十分關心水生,為什麼不直接問明情況,卻問“他們幾個呢”?

明:水生沒有說明晚歸的原因,只是說吃過飯了。但是,他異常的神情(臉上紅脹,說話氣喘),水生嫂很快就察覺到了。她並沒有直接追問,因為她知道水生是遊擊組長,黨的負責人,有些事是不便細問的。於是,她機敏地轉換話題,問“他們幾個呢?”水生回答她:“還在區上。”水生露出了一點口風之後,又把話語岔開,反問她:“爹哩?”、“小華哩?”這樣寫,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員以及水生對他們的關心,另一方面寫出了水生對參軍一事欲言又止,不願立即讓妻子知道的心理。

問:“怎麼了,你?”這是什麼句式,水生為什麼會這樣說?

明:這是主謂倒裝的`句式。由於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這短促問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於對丈夫的關心,她急於要知道底細。表現了中國女性傳統的溫柔、賢淑、羞怯、質樸的品性。

再看另外的對話:女人說“你總是很積極的”“你走,我不攔你”“囑咐囑咐我吧”。行動:女人“打點好一個小小的包裹”,裡面是新單衣、新毛巾、新鞋子,這種“送郎上戰場”的言行,證明水生嫂並非一心當好妻子,她知道自己還有另一個身份:中國人。

這樣就可以解釋水生嫂豐富的內心世界了。她愛丈夫,愛家鄉,愛祖國。丈夫參軍看似使她陷入了優先愛丈夫還是優先愛祖國的矛盾,也許她真的為此困惑過,但是,很快她就明白這並不矛盾。她必須愛一個“值得”愛的丈夫,而愛不愛家鄉和祖國是衡量他“值得”愛與否的主要指標。如果丈夫為了他臨陣退縮,她會因失望最終失去丈夫,相反,丈夫“總是積極”的決定才贏得她的敬重和愛慕。所以,她愈是有個心愛的丈夫,就愈是會支援他報國殺敵。

為了更好地認識水生嫂的柔情似水的性格特徵,可指導學生做改寫練習,有意改變水生嫂的性格特徵,不歪曲人物,寫一段臨別對話。

出示投影或事先打印發給學生:

(很晚丈夫才回來……)

女人抬頭瞪著他說:“死到哪裡去了,這麼晚回來!沒你的飯了。”說著,拍拍手站起來要往灶間走。

水生坐在臺階上說:“吃過飯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著丈夫的臉,她看出丈夫的臉有些紅漲,說話有些氣喘。她問:“有事快說。我知道,回來晚了一準沒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盡瞎猜。”四下看了看又說:“爹呢?”

“你還有爹呀?早睡了。”

“小華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麼事?給我痛快點。”

水生小聲說:“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

女人停下手裡的活兒,怔了一下,站起來,並不看水生的臉。“不就是這麼點事嘛,還又是問爹又是問小華的,婆婆媽媽不直說。我給你弄點飯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過了。今天在縣裡開會,會上決定成立一個地區隊。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發光:“你要是不積極,爹和我都不依你。”

(摘自《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2、幾個青年婦女商量探夫的對話也寫得個性鮮明,生動有趣,分別展示了她們怎樣不同的個性呢?

明確:

學生甲:第一個說:“聽說他們還在這裡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活畫出這個女人含蓄、聰明伶俐。

學生乙:第二個說:“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則表現出該女人直爽開朗的特點。

學生丙:第三句話“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這是水生嫂的話,提醒她們途中不安全,為下文伏筆,顯示了她謹慎、穩重的性格,考慮問題比較周密。

學生丁:“哪裡就碰得那麼巧?我們快去快回來。”可見她探夫心切,不顧一切,有點冒冒失失。

學生戊:這是一個新媳婦。“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這位大嫂羞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假話裡寓有真情。

短短几段對話,幾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至於水生嫂的謹慎周密,顯然跟丈夫走前的囑咐有關。

3、讓一個女生朗讀課文,從“幾個青年婦女划著她們的小船趕緊回家”至結尾。然後思考下列問題:

①從女人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她們性格的哪一面?說說她們成立隊伍的動機。②剛當上小兵就小看我們,過二年,更把我們看得一錢不值了。誰比誰落後多少呢!這句話是誰說的?③小說的結尾一段可否刪去?為什麼?

明確:

①從她們的對話中,可看出白洋澱女人性格中豪邁、樂觀、自信的一面,這些都是配合子弟兵的基礎。她們成立隊伍的動機是不願被敵人困死家中,不願被丈夫看作是落後。②這句話可能是水生嫂說的,因為前面水生曾說:“不是她們是誰,一群落後分子。”也可能是第二個女人說的,她心直口快,要求水生嫂成立隊伍。③不可刪去,末尾一段對小說影響頗大,如沒有這一段,僅寫出了她們深明大義和丈夫的人性美,有了這一段,使文章的主題得到了深華,反映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在戰鬥中的成長與壯大。

二、學生研討:試以水生嫂和祥林嫂為例,說說時代變遷對婦女命運的影響

明確:同樣作為中國普通的農村婦女,但是二人的人生道路卻完全不同。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時代末期,現代文明之風吹不進封閉、保守的魯鎮,祥林嫂只能被冷漠、黑暗的社會現實所毀滅;而水生嫂生活在全民抗戰時期,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根據地,婦女解放已開始深入人心,所以水生嫂能從一個賢慧、溫順的農村婦女成長為一個抗戰的巾幗戰士。

三、歸結主題:

荷花澱的景物是美麗的,水和天,荷和葦,無一不美,明麗清純,讓人心醉。這麼美的家園,誰能不愛!怎麼肯讓敵人蹂躪!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點。這麼美麗的一方水土,當然會養育一方英雄兒女,他們美麗的身心不容玷汙,他們平時有多少溫情,戰時就有多少勇氣,這是景和人的契合點。

孫犁就是這樣用他獨特的筆法,構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畫卷,表達了他對美麗的中華河山、中華兒女、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禮讚。

四、佈置作業

1、寫一段對話描寫。要求:

(1)圍繞一個話題;

(2)對話人數不少於四人;

(3)字數不得少於200字。

2、課外閱讀孫犁的其他作品,進一步體會其藝術風格。

3、完成“思考練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