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的計量基礎都有哪些

來源:文萃谷 1.62W

會計計量是指用貨幣或其他量度單位計量各項經濟業務及其結果的過程。會計的計量基礎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會計的計量基礎,希望對你有幫助。

會計的計量基礎都有哪些

  會計的計量基礎

目前,我國的行政單位會計採用收付實現制;事業單位會計除經營業務可以採用權責發生制外,其他大部門業務採用收付實現制。

  會計計量的質量標準

會計計量。應堅持三個基本質量標準:(1)同質性,即會計計量所提示的數量關係(再現體)應與被提示的物品或事項的內在數量關係(客體)保持一致;(2)證實性,即在給定條件相同時,不同的會計人員對同一客體的計量應得出相同的結果,也就是計量結果可以互為證實;(3)一致性、即計量方法的使用要保持前後期的一致性,以免使用者會計資訊產生誤解。

會計計量與會計的旨在提供有關經濟主體數量資訊的基本功能密切相關,是現代會計的'發展動力之一。自19世紀末以來,西方財務會計在諸如成本計算、存貨計價、折舊處理、損益計處、遞延攤銷、稅金處理、盈利分配、投資計算、價格變動調整等方面的實務和理論問題,在很大程式上也是會計計量不同內容和所面臨不同問題的反映。

  會計計量的模式框架

成本計量模式是嫁接在會計賬戶系統上的。80年前,會計師和工程師們將成本記錄與會計賬戶系統結合起來,創立了成本會計方法 。形成了一套規範化、程式化的成本計量模式。它的出現大大提高和改善了 企業經營管理的資訊質量,推動了管理 理論 和方法的進步,也形成了有獨立理論和方法的會計分支學科——成本會計。80年後的今天,資訊時代這股潮流使得企業經營環境發生了種種目不暇接的變化,經營環境的變化推動管理科學的發展 ,管理科學的發展又對成本計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成本計量模式已呈現出諸多方面不足,突破成本記錄與賬戶單一結合體系勢在必行。烽火獵頭公司的專家將在本文中分析傳統成本計量模式侷限性的基礎上,提出新的成本計量模式框架。

  會計計量的侷限性

市場全球化和需求主導化已經成為當代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徵,需求的多樣性和經營環境的多變性,使得企業不得不加強對業務流程的過程管理,以保證企業能及時調整,順應多變的市場要求。傳統的管理成本計量模式依附於財務會計的賬務體系,難以及時、準確和真實地提供用於管理決策的相關成本資訊。

相關成本資訊

(1)成本重心前移,使成本資訊出現時滯。資料表明,製造行業產品的75%的成本因素在產品研發階段已確定,只注重生產過程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成本計量模式易發生失真現象。(2)傳統的成本計量模式“好量疏質”、“忽視核心競爭”等缺陷,與 現代管理思想相牴觸。(3)傳統的成本計量建立的基準點是“短期的”(1個月到1年),反映企業短期的成本資訊,將固定成本短期期間化處理,淹沒了大量戰略資訊,企業績效難以真正體現。(4)間接費用簡單化對待,沒有揭示出業務活動背後真正的成本動因。

三個目標

傳統的成本會計系統由於依賴於賬戶系統,存在著結構性的先天缺陷,無法很好地滿足多目標的要求。H·托馬斯·約翰遜和S.卡普蘭(son & Robert an,1987)指出,目前的成本會計系統試圖滿足三個目標:(1)將部分期間成本分配到產品,以便能及時編制財務報表;(2)為成本中心管理者提供過程控制資訊;(3)為產品和經營管理者提供一個產品成本估計資料。典型的是僅用一種成本系統來實現這三種完全不同的目標。由於財務會計的思想已佔主導地位,只有第一個目標完成得較好。然而,僅滿足外部財務報告需要的成本系統,不能加強成本中心的過程控制,還將導致產品成本的歪曲和錯誤。

總而言之,過程控制、產品成本計算 和財務報告的三種職能,會有不同的報告期間、不同的變化和固定成本分類、不同的軌跡和分配程度、不同的相關成本結構、不同的物件等。這三種系統來自一般的彙總基礎,為不同的職能服務,不是設法設計一個綜合的系統,而是希望設計不同的系統,以便更好地履行每一個職能。可見,傳統的單一的成本計量模式已無法滿足多目標的成本資訊要求。

以1920年成本記錄與會計賬戶一體化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傳統成本計量模式已面臨著“相關性消失”這一嚴峻的挑戰,80年前,英國和美國的會計師們曾為成本記錄是否與會計賬戶體系結合發生過激烈的爭論,今天這個爭論的問題又被提出。成本計量模式突破成本與賬戶單一結合體系勢在必行,這並不是對現行的成本會計計量系統的簡單否定,也不是80年前反對成本與會計賬戶結合的英國和美國會計師們的成功復辟,而是一種新的昇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