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教師資格面試教案寫作範例(精選11篇)

來源:文萃谷 8.67K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上半年教師資格面試教案寫作範例(精選11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上半年教師資格面試教案寫作範例(精選11篇)

上半年教師資格面試教案寫作 篇1

(一)形式

教案是教學設計的文字體現,有相對的格式與要求。教案的格式主要包括文字敍述式、表格式兩種。

1.文字敍述式

這是一種基本上全部以文字形式呈現出來的教案形式,在日常教學的應用最為廣泛。

2.表格式

這是一種經常出現的教案形式,一般有學校發給教師。

(二)主要內容

上課的重要依據,通常包括:班級、學科、課題、上課時間、課的類型、教學方法、教學目的、教學內容、課的進程和時間分配等。有的還列有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如電影、投影、錄像、錄音等)的使用、作業題、板書設計和課後自我反思與評價等項目。由於學科和教材的性質﹑教學目的和課的類型不同,教學設計不必具有固定的形式。

1.基本內容

(1)課題(説明本課名稱)。

(2)教學目標(或稱教學要求,説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3)課型(説明屬新授課,還是複習課)。

(4)課時(説明屬第幾課時)。

(5)教學重點(説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6)教學難點(説明本課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7)教具(或稱教具準備,説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8)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説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9)作業處理(説明如何佈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10)板書設計(説明上課時準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2.教學過程的步驟

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導入新課

①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②怎樣進行,複習哪些內容?

③提問哪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2)講授新課

①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②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

③教師該怎麼教、學生該怎麼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

(3)鞏固練習

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4)歸納小結

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5)作業安排

①佈置哪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②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三)主要作用:

1.教學活動的依據

教學過程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如果不認真做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必然目標模糊,心中無數,要求不當,隨心所欲,而最終無法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2.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研究教材的知識體系、學生學習教材的狀況(接受水平、心理特點和思維規律),而且要按照課程標準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材特點,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和深廣度,特別是要以整體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點,明確教材的要求,教材的重點難點,分析知識的價值功能,醖釀設計教學過程,確定教學方法。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教材的鑽研。

上半年教師資格面試教案寫作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角的度量單位及量角器,學會利用量角器進行角的度量。

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用量角器測量角的過程,鍛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量角器測量角的步驟。

難點:量角器測量角時內外圈的選擇。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根據遊戲“憤怒的小鳥”,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平時玩遊戲的時候,是調整什麼才能打到小豬呢?讓學生初步對於角度這個概念有一定的認識,並在黑板上畫出在遊戲過程中,發現會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學生提問:對於兩個角來説如何確切的知道它們之間差多少呢?繼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角的度量。

2、新課教學

1)學生根據之前學習過的經驗,會用三角板先測量角的大小,但是會發現這種方法還是不能具體知道兩角之間究竟相差多少。

2)通過多媒體展示出角被平均分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寫作1。從而引出角的度量單位。

3)指導閲讀:讓學生觀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學書本上第18頁下半部分的內容。

提出要求:思考並在小組內交流,關於量角器你知道些什麼?

班級反饋對量角器的認識。(多媒體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圖片供學生交流使用)

提問:量角器上有角嗎?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數的角,並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頂點。

讀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數。

多媒體課件顯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讀內、外圈數的角都有)

4)請學生動手嘗試用量角器量出書上∠1的度數,並在小組裏説説是怎樣量的? 班級交流量角的方法。(學生利用實物投影講解自己量角的過程。)師生共同總結量角的方法。多媒體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動態步驟。(每一步在關鍵部位閃爍提示)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A.量角器的中心點要和角的頂點重合

B.量角器上的0刻度線和角的任意一邊重合

C.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是角的度數

D.量角器上有兩條0刻度線,一條是內圈的,一條是外圈的;0刻度線在內圈,度數就讀內圈;零刻度線在外圈,度數就讀外圈

總結“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它邊看度數,內外要分辨”。

3、鞏固新知

1、測量課後第三題角的大小,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內外圈度數有誤、0刻度線沒有和角的一邊完全重合)

2、遊戲:觀察量角器角度的大小,老師隨便報出一個度數,學生利用胳膊來表現出這個角的大小。(雙臂張開代表180度)

4、小結作業

同桌交流本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説出測量角的步驟是什麼?

課後作業:回去講量角器的組成部分介紹給家長,並測量生活中見到的角的大小。

四、板書設計:

一、角的度量單位:1度或1。

二、量角器的組成

三、測量角的步驟

上半年教師資格面試教案寫作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瞭解跳長繩的技術要領,80%的學生可以掌握穿梭跳長繩的技術。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跳躍練習,發展學生跳躍能力、下肢爆發力、靈敏等身體素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合作意識,積極樂觀、進取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跑入時機合理,路線正確。

【難點】

搖繩人與跳繩人配合默契。

三、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課堂常規:1.體委整隊,報告人數;2.師生問好;3檢查着裝.;4簡單宣佈本節課的內容,強調安全注意事項.;5.安排見習生。

(二)準備部分

1.熱身活動:穿越叢林大比拼

方法:每小組一名同學單腿跳躍至20米標誌物處,往返跑回與第二名同學擊掌,第二名同學出發,直到最後一名同學跑回,先完成的小組為勝利的小組。

教學組織:四列縱隊,分成四個小組。

2.熱身海豚操:

(1)海豚搖搖頭;

(2)海豚伸伸腰;

(3)海豚出水跳 ;

(4)海豚擺手腳。

教學組織:四列橫隊,體操隊形散開。

(三)基本部分

1.導入:同學們,今天森林裏着火了,熊大熊二都在忙着救火,我們要不要去幫忙呢?消防員叔叔都很厲害,能穿越各種障礙,穿越火線到達起火點,你們想不想像消防員叔叔一樣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消防員叔叔的本領—跳長繩,以後可以幫助熊大熊二救火保衞森林。

2.示範:創設情境,同學們我們在火場中四周都有火焰,那我們如何穿越火線呢?今天老師教給大家一個穿越火線的技能。兩名同學幫助老師搖繩,老師進行跳長繩的跳躍演示。

教學組織:雙列式隊伍站於搖繩者的左右兩側。

3.講解:當繩子從地面往上走時,進入繩中的起跳區域,在繩快要打地面時迅速雙腳起跳,當繩到達頭頂時迅速從一側跑出。

口訣:看繩準,抓時機,兩步快跑繩中跳,離開及時不拖沓

4.練習:

(1)原地跳繩:

站在繩外側,搖繩同學慢速腰繩,學生站在左側觀察繩運動,並且做出跳起的動作。重點在於感受跳起的時機。

(2)單側跳繩:

搖繩者慢速搖繩,學生嘗試跳入跳出。

教學組織:分成四組。

糾錯:教師巡視,對於學生問題進行個體糾錯,並且觀察學生存在問題,練習結束後進行集體糾錯。

(3)分組練習:

搖繩者搖繩速度加快,學生跳入跳出練習。

(4)穿越火線實戰演練:

分成1、2兩隊,各站成一路縱隊分別站在繩子同側的兩端。正搖繩,甲隊第一人跑入跳一次後,從反面跑出繞到異測搖繩人後站在乙隊排尾;乙隊第一人在甲隊第一人跑出後,立即跑入跳一次,從反面跑出,繞過異側搖繩人後站在甲隊排尾,依次輪流跑完。

輔教材:推小車遊戲,距離10米處設立標誌物,小組組內兩人一組依次出發,先跑完小組為勝利,失敗的小組需要幫助老師與體委共同整理器材。

教學組織:四列縱隊分成四個小組。

(四)結束部分

1.教師組織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做放鬆練習。主要活動手臂肌肉和腿部的肌肉。

2.教師集合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情況,以鼓勵為主,培養運動參與意識。

四、場地器材

田徑場、長繩4條、錄音機1台等

五、負荷預計

上半年教師資格面試教案寫作 篇4

一、課程標題:

《夜鶯的歌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呻吟、宛轉”等詞語,鞏固“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訓練要點。

2.過程與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讀懂課文,懂得“夜鶯的歌聲”的真正含義,體會文章所表現出的小夜鶯的機智勇敢以及與敵人鬥爭到底的愛國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瞭解課文1-3自然段和最後2個自然段的相互照應。

難點:懂得“夜鶯的歌聲”真正含義,領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生字卡片等

四、學生準備:

1.收看有關戰爭題材的電影、電視。

2.蒐集戰爭給人類帶來災難的有關材料。

3.瞭解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地方還瀰漫着戰爭硝煙,那裏的人們生活情況是怎樣的。

五.教學方法:

啟發法,講授法等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傾聽錄音,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夜鶯嗎?你們聽過它們的歌聲嗎?(板書:夜鶯。)

2.播放夜鶯歌唱的錄音。

3.過渡語:夜鶯體態小巧玲瓏,叫聲清脆宛轉。每當月上高樓,它就會放開歌喉縱情歌唱。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時光隧道,一起走進1941年的蘇聯衞國戰爭,走近一隻勇敢的夜鶯,去聆聽他神奇、機智的歌聲吧!

4.板書課題──夜鶯的歌聲。(補充)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檢測預學情況,這個故事發生在蘇聯的衞國戰爭時期,關於衞國戰爭你瞭解多少?

2.自由讀課文,出示朗讀提示。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想想課文圍繞“夜鶯的歌聲”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課文是按什麼順序記敍的?

(3)這篇課文在結構上有什麼與以往課文不同的地方嗎?全完共有幾部分?四個部分分別講什麼?能不能分別用幾個詞語概括下作為小標題?

3.交流歸納。

(1)戰爭期間,“小夜鶯”巧妙地和敵人周旋,利用夜鶯的歌聲傳送情報,幫助游擊隊消滅敵人。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敍的。

(2)這篇課文每個部分以空行隔開。

全文共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唱歌巧周旋。

第二部分:歌聲傳情報。

第三部分:森林滅敵人。

第四部分:唱歌站崗哨。

(三)合作探究、交流感悟

1.這個故事很精彩,請大家分小組學習,組內同學一起合作分角色讀課文,把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句子畫下來。

2.各組就課文的四部分,分別進行自學,畫精彩句子。

3.交流精彩句子,讀句子,各小組簡單説説自己的理解。

重點句子:

(1)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

(2)有時候學夜鶯 ,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

(3)夜鶯的歌聲越來越響了。

從孩子的嘴裏飛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這歌聲,即使是聽慣了鳥叫的人也覺察不出跟真夜鶯的有什麼兩樣。

(四)課堂反饋:

教師提出問題,請學生回答,並且請學生回答其他學生提出的疑問。

(五)課堂小結:

教師請學生總結這節課主要學習的內容

(六)作業設計,強化積累

1.摘錄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推薦閲讀:《紅紅的雨花石》。

七、板書附錄:

夜鶯的歌聲(宛轉)

巧周旋

傳情報機智

滅敵人勇敢

站崗哨熱愛祖國

八、教學反思

關注求學快遞網教師資格證專題帶您瞭解20xx年教師資格證國小説課稿、20xx年教師資格證國小説課輔導、20xx年教師資格證國小説課稿範文、20xx年教師資格證認定國小説課稿等資訊,讓您輕鬆備考教師證考試!

求學快遞網教師資格證專題的小編們根據網民搜索習慣第一時間公佈了20xx年教師證考試報名時間、20xx年教師證報考條件、20xx年教師證考試歷年真題、20xx年教師證面試指導、20xx年普通話考試歷年真題及模擬試題等最新的考試資訊,為方便您隨時瞭解教師證相關考試信息,請收藏求學快遞網教師資格證專題。

上半年教師資格面試教案寫作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在上一節我們已經學習了用圖、表來組織樣本數據,並且學習瞭如何通過圖、表所提供的信息,用樣本的頻率分佈估計總體的分佈情況。本節課是在前面所學內 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如何通過樣本的情況來估計總體,從而使我們能從整體上更好地把握總體的規律,為現實問題的解決提供更多的幫助。

2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⑴能利用頻率頒佈直方圖估計總體的眾數,中位數,平均數.

⑵體會樣本數字特徵具有隨機性

難點:能應用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 能利用頻率頒佈直方圖估計總體的眾數,中位數,平均數.

(2) 能用樣本的眾數,中位數,平均數估計總體的眾數,中位數,平均數,並結合實際,對問題作出合理判斷,制定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本節課知識的學習,初步體會、領悟“用數據説話”的統計思想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有關數據的蒐集、整理、分析、判斷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分析

1、教學方法: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教法上,我採用“問答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層層深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2。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四、教學過程分析

1.複習回顧,問題引入

「屏幕顯示」

〈問題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並不需要了解總體的分佈形態,而是更關心總體的某一數字特徵,例如:買燈泡時,我們希望知道燈泡的平均使用壽命,我們怎 樣瞭解燈泡的的使用壽命呢?當然不能把所有燈泡一一測試,因為測試後燈泡則報廢了。於是,需要通過隨機抽樣,把這批燈泡的壽命看作總體,從中隨機取出若干 個個體作為樣本,算出樣本的數字特徵,用樣本的數字特徵來估計總體的數字特徵。

提出問題:什麼是平均數,眾數,中位數?

(教師提問,鋪墊複習,學生思考、積極回答。根據學生回答,給出補充總結,藉助用多媒體分別給出他們的定義)

「設計意圖」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做好知識準備。

(進一步提出實例、導入新課。)

「屏幕顯示」

〈問題2〉選擇薪水高的職業是人之常情,假如你大學畢業有兩個工作相當的單位可供選擇,現各從甲乙兩單位分別隨機抽取了50名員工的月工資資料如下(單位:元)

分組計算這兩組50名員工的月工資平均數,眾數,中位數並估計這兩個公司員工的平均工資。你選擇哪一個公司,並説明你的理由。

(學生分組分別求兩組數據的平均工資。

學生:甲、乙平均工資分別為:甲:1320元,乙:1530元。

所以我選乙公司。

學生乙:甲、乙兩公司的眾數分別為甲:1200,乙:1000,所以我選擇甲公司。

學生丙:我要根據我的能力選擇。)

上半年教師資格面試教案寫作 篇6

一、教材位置及單元環境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過許多傑出人物,他們中有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他們的對社會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的事蹟生動感人,廣為流傳。探尋他們的足跡,學習他們的精神,有利於學生的成長。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所選的就是這類題材的課文,它們依次是《鄧稼先》、《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音樂巨人貝多芬》、《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孫權勸學》。這些文章人文內涵豐富,都各有側重地寫出了名人的品格、氣質和生活道路,頌揚了他們對人類的貢獻。《鄧稼先》一文以幾千年的文化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為情結,以50年朋友的深情為基調,用飽含感情的語言介紹了一位卓越的科學家、愛國者,是一篇可讀性極強的文章。品讀本文,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對名人的敬仰之情。

二、教學目標分析

依據新課標精神,結合七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認知閲讀能力,教學這篇課文,應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三個方面確定教學目標。因此確定的目標是:

1、知識目標:

⑴理解積累“宰割、籌劃、彷徨”等12個詞語的讀音、字形、詞義,並學會運用。

⑵瞭解楊振寧、鄧稼先兩位科學家的有關情況及一些相關的背景材料,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⑶抓住重點句段,理解文章豐富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標:

⑴掌握本文以小標題連綴,自成一體、相對獨立而又彼此關聯的行文特徵,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⑵瞭解本文語言句式多變,情感真摯的特點,體會課文恰當的運用語言技巧表達思想感情的寫法,積累語言,增強語感。

3、德育目標:

學習鄧稼先把一切獻給科學、獻給祖國、不計個人名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爭做一個大寫的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⑴理解作者將鄧稼先的生平、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寫、評論及精選橫斷面表現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經歷和對民族的偉大貢獻。

⑵揣摩語言,把握句式特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裏行間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記敍、議論基礎上抒情的好處。

四、教法與學法

1、教法:教學過程中力求轉向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研究性學習,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師生互動等活動,強化學習效果,努力營造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學習氛圍,使他們有所感、有所思,從而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具體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⑴文獻法。本文涉及的背景資料較多,例如我國近一百多年的歷史、我國的核武器研製史、“兩彈一星”研製者的相關情況鄧稼先的生平資料、作者楊振寧的有關情況等等。教師應該指導學生自主蒐集、整理、交流課文的相關背景資料,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

⑵五步閲讀法。

①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②思讀課文,理清思路。

③悟讀課文,深層探究。

④美讀課文,品味賞析。

⑤頌讀課文,體會深情。將“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的思路體現在這個教學方法中,使學生能全面深刻透徹地理解課文。

⑶發現閲讀法。在閲讀過程中,發現課文中自己認為很精妙貼切的美點,然後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品析,以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表達能力;鼓勵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培養學生質疑解難的能力。這種閲讀方法要求學生在較為充分的預習和閲讀的基礎上學習,以達到深刻領會課文的閲讀目的。這種教法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輔之以教師的點撥,雙邊活動熱烈,能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探索態度,使他們體驗到發現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⑷多媒體教學法。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教與學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識學習、技能訓練、智力開發於生動活潑的形象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同時又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有以下幾處要用課件:展示鄧稼先的照片導入新課;介紹相關的背景資料;播放記錄片《讓歷史來告訴未來》。

⑸討論法。

2、學法:引導學生使用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此文。

⑴朗讀法。因為此文飽含深情,我們可以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朗讀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的手段。因此,朗讀一直貫穿在整個學習過程中。

⑵自主合作探究法。從課外的`資料蒐集到課內的質疑解難,從導入新課到最後的總結課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

五、教學程序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由鄧稼先與楊振寧的照片導入本課。

2、資料彙總,瞭解背景:學生將蒐集的資料展示,教師可作適當的補充,用課件的形式展示出來。

(設計理由:由於學生們對這位科學家瞭解不多,因此課前讓學生查找有關資料,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瞭解,然後在教師由感性到理性的引導下,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其偉岸的人格魅力。)

3、閲讀課文,走近英雄(分五步完成)

⑴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弄清文章各部分的側重,交流感受。

⑵思讀課文,理清思路

討論:六部分之間有着怎樣的聯繫。

⑶悟讀課文,深層探究

質疑問難,引導學生髮現問題。

⑷美讀課文,品味賞析

品味語言,引導學生髮現文章的美點

⑸頌讀課文,體會深情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

4、延伸拓展,深情告白

⑴任選一個角度對這位科學家説點什麼。

⑵學過此文,你對人生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5、觀看影片,結束新課

觀看記錄片《讓歷史告訴未來》片段,用一首小詩結束本課。

上半年教師資格面試教案寫作 篇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會本課 6 個生字,正確讀寫“鍛鍊、枯萎、插秧”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覆閲讀,體會文中“不確定”等含義,理解種樹人隔三差五澆水的原因,瞭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所要闡釋的:只有經歷磨練才能更好地適應生活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知道並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對於我們成長的作用。

教學難點

領會作者所要闡釋的道理,並能夠將這些道理和生活實際相聯繫。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探究討論法

四、教學手段

PPT 展示關於桃花新木的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師展示關於桃花心木的圖片導入語:

同學們,大屏幕上展示出這樣一棵樹,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繪一下這棵樹的外形特點。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嗎?結合學生回答,引出課題——桃花心木過渡語:大家對於這棵樹的外形特點總結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學在課前已經做了充分的預習工作。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聽聽發生在這棵樹上的故事。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師強調易錯字:“鍛、萎”。

2.學生簡要概述文中講了怎樣的一件事——種樹人是怎樣種樹的?過渡語,同學們,通過閲讀課文以及剛才我們這兩位同學的簡要概述,大家知道種樹人是如何種樹的嗎?他與別的種樹人有什麼不同之處呢?(板書:隔三差五、不規律)

(三)研讀詞句,深入體會

1.請同學們在文中找一找,在剛看到種樹人總是隔三差五的來澆水時,“我”是怎麼想的?

2.當“我”瞭解到種樹人如此種樹的原因之後,“我”為什麼會感動?(小組討論,代表發言)。

3.文中的“不確定”是什麼意思?(學生討論,自由發言,師總結)。

4.請同學自由討論“桃花心木為什麼不枯萎了呢”。並請代表發言。(師總結:因為它已經學會適應不同的環境了)。

(四)有感情朗讀,談感受

過渡語,現在文中“我”的疑惑終於解開了,種樹人如此種樹的目的是為讓樹木更健康、更堅強的成長。那麼,同學們,你們通過種樹人種樹這個故事得到了什麼啟示呢?

師引導,分小組討論,組內代表發言。

預設:⑴我們要正確看待生活學習中的坎坷;⑵應該理解父母和老師對我們的教育;⑶我們要向桃花心木一樣,在磨練中養成無論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夠存活的堅強品質。

(五)遷移拓展

説説這篇文章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手法?(借物喻人)

(六)作業小結寫一篇有關植物文章,運用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不限字數。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上半年教師資格面試教案寫作 篇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説出竹竿舞的節奏特點,能夠完成一段簡單的竹竿舞。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組教學,發展腿部力量、協調性、靈敏性等身體素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自主學練和思考中體驗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快樂,培養良好的與人交往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掌握基本竹竿舞的動作,能順利完成一段竹竿舞。

【難點】

動作協調優美,具有美感。

三、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課堂常規:體委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複習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所學習的項目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而且還需要我們大家互相合作才能做好,大家想不想知道?我馬上揭曉謎底,我們大家一起看一段視頻,答案就在視頻之中,視頻播放完了,相信大家都有知道了對吧,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項目就是—竹竿舞。

(二)準備部分

1.遊戲“螃蟹賽跑”

方法:兩人一組背對夾球,通過20米的賽道,先到達終點的為獲勝者,途中不允許用手扶球,掉球者必須在原地將球撿起繼續比賽。

2.配樂韻律操: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全身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教師邊做示範,邊提示動作要領,語言激勵學生,及時表揚鼓勵。

要求:拍節準確,動作到位,節奏感強。

3.專項準備活動:跑跳步。

組織教學:練習前確定起點和終點,四列橫隊依次進行跑跳步練習,老師統一指揮,強調在練習中注意動作的協調用力。

(三)基本部分

1.節奏感的培養。

(1)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原地擊掌;聽音樂、口令進行擊掌或比劃打竿動作;聽音樂並伴有跺腳和跳躍動作,從而為掌握打竿和跳竿節奏打下基礎。

(2)打竿練習:打竿者一般為8人,分兩排蹲着或坐着,按要求打相應的節奏,其他學生站在一旁跟着節奏擊掌或跳躍。

2.下肢動作練習。

(1)在地面上畫若干相距50釐米的平行線,或者將每根竹竿相距50釐米平行擺在地上,根據口令、擊掌聲和節奏明快的音樂節奏等在平行線或平行竹竿之間進行各種跳躍,如:彈踢腿跳、後踢腿跳、分腿跳、單雙腿交換跳、單腳連跳等。

(2)將每根竹竿相距50釐米平行分開,在規定節奏下打原地不開合的竹竿,學生在不開合的竹竿中有節奏的進行以上各種跳躍練習,提高竿間感覺。

(3)教師示範並講解跳開合竿的時機把握:在閉合的兩竹竿即將分開的一剎那,腳跳進,並在其間跳相應的節拍,以下按同樣的方法繼續跳躍。切不可把腳跳進已分開的並即將閉合的兩竿間,否則腳將被兩竿“咬”住而終止。

(4)跳一組(兩根)慢節奏開合的竹竿,待熟練後,再逐漸加快節奏和竹竿組數(一般最多為四組8根)。教師可帶領學生一起跳,從而提高學生自信心和練習的積極性。

3.增加上肢動作。

等跳躍嫻熟後,再結合上肢動作進行練習。

4.練習

教師帶領基礎比較好的學生開始嘗試完整練習,並鼓勵大家積極的參與。

5.學生實踐

學生自由結組,嘗試完成一段竹竿舞的練習,其他的學生為他們打節奏,每組依次完成練習。

6.優生展示。

(四)結束部分

1.放鬆活動—配樂放鬆操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

要求:放鬆活動,身心充分放鬆。

2.課堂小結:教師總結學練情況,表揚先進,激勵全體學生。

3.宣佈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四、場地器材

錄音機1台、磁帶1盒、田徑場、竹竿若干。

五、負荷

練習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30次/分;運動強度:中等。

六、課後反思

中公講師解析

上半年教師資格面試教案寫作 篇9

一. 出題方向

生物學科的題目來自教材的各個模塊,多數情況下教師會拿模型或圖片作展示來進行講解。

二. 精選試講課題

國中

1. 生物的特徵

2. 動物細胞

3. 光合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

4. 消化和吸收

5. 神經系統的組成

高中

1. 基因突變

2.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3.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4.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5. 呼吸作用

6. 光合作用

三. 生物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模板

1. 導入(1.5分鐘)

同學們,上課!然後開始導入的設計。

(1)圖片

(2)動畫

(3)模型

2. 新授課程(6分鐘)

(1)觀看圖片或者模型,向學生提出與講課內容相關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增加對本節課的興趣。(這個過程注意師生的互動性)

(2)帶着問題閲讀教材,尋找答案。

(3)教材內容講解(老師用問題或者模型引導,講解本節課知識點)。

(4)答疑解惑。解答學生的重、難點問題以及不理解的知識。

3. 小結(1分鐘)

小結的過程注意要讓學生來説。

4. 作業的佈置(1分鐘)

(1)完成課後練習題。

(2)思考本節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上半年教師資格面試教案寫作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識記:聯繫的含義、聯繫的特點及其方法論要求。

理解:聯繫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通過聯繫概念的學習,體會哲學概念的形成和抽象過程,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和運用聯繫的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收集、分析、篩選、歸納信息的過程中,掌握分析與處理信息、獲得知識的方法,提高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在與生生、師生合作探究過程中,獲得合作、交往的方法與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會把握聯繫的普遍性、客觀性和多樣性,會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自覺地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引導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哲學觀點去分析和解決一些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在情感上相信,在行動上願用、會用。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世界是普遍聯繫的(聯繫的含義、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

2.難點: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聯繫與“人為事物”的聯繫。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聯繫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總特徵。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周圍的其他事物聯繫着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繫的有機整體。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就要把握聯繫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

二、進行新課

(一)聯繫的普遍性

1.聯繫是普遍的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着這樣或那樣的聯繫。從宏觀天體到微觀粒子,從無機界到有機界,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繫之中。

(2)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繫的。

(3)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繫的有機整體,是一幅由種種聯繫交織起來的豐富多彩的畫面,其中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閲讀課本第54頁“相關鏈接”以及“名言”內容,並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閲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繫的有機整體,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沒有的。

2.什麼是聯繫?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綜合上面所學內容,思考什麼是聯繫?

學生活動:閲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所謂聯繫,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

學生可能會覺得概念中“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這三個詞用得重複,教師要視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點評。

(二)聯繫的客觀性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閲讀課本第55頁探究案例的內容,並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閲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我們可以看到氣候的惡化和各種自然災害的增加,人與生態環境有密切關係,破壞生態不利於人的生存。

1.為什麼説聯繫是客觀的?

(1)聯繫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2)事物的聯繫就其與實踐的關係來説,可以分為自在事物的聯繫和人為事物的聯繫。

自在事物中的種種聯繫(如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聯繫)在人類產生以前就存在了,它們當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人為事物的聯繫是人類實踐的產物,儘管它們呈現着“人化”的特點,但仍然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為人為事物的聯繫只有通過實踐這一客觀的物質活動才能夠形成,形成之後便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閲讀課本第55頁“相關鏈接”內容,並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閲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人類早就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並利用這種聯繫為人類服務。

2.聯繫客觀性的要求

聯繫的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繫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離開事物的真實聯繫,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處,主觀臆造並不存在的聯繫,是詭辯論的一個重要特徵。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閲讀課本第56頁“相關鏈接”內容,並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閲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

①客觀聯繫面前人有所作為:聯繫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人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繫,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聯繫,為人類造福。

②不能主觀臆造出實際上不存在的聯繫。

(三)聯繫的多樣性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閲讀課本第56頁探究案例內容,並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閲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時空變化,聯繫形式隨着變化。事物的聯繫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時間、地點、條件下,會有不同的聯繫。

1.聯繫多樣性的表現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繫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直接聯繫和間接聯繫、內部聯繫和外部聯繫、本質聯繫和非本質聯繫、必然聯繫和偶然聯繫等。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閲讀課本第56頁探究案例內容,並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閲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警告我們:不要做“享祖先的餘德,斷子孫的後路”的事,要真正的實踐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2.聯繫多樣性的意義

聯繫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有條件的,即使人們改變條件、創造條件的活動,也是有條件的。因此,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自身的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

總之,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閲讀教材第57頁“相關鏈接”內容,並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自主閲讀,積極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恩格斯説:“不要陶醉於我們對大自然的勝利,對於這樣的勝利,大自然都進行了報復”。

【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使我們對事物聯繫的普遍性有了一定的瞭解,即: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於普遍聯繫之中,其中沒有任何一個事物孤立地存在,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繫的統一整體;事物的聯繫是客觀的,人們要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真實聯繫;聯繫又是多樣的,就必須具體地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繫,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本節課程需多結合實例進行講解,教師可多從學生角度出發,根據實際情況舉例進行講解,讓學生充分理解掌握本節政治課程。

上半年教師資格面試教案寫作 篇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角的度量單位及量角器,學會利用量角器進行角的度量。

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用量角器測量角的過程,鍛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量角器測量角的步驟。

難點:量角器測量角時內外圈的選擇。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根據遊戲“憤怒的小鳥”,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平時玩遊戲的時候,是調整什麼才能打到小豬呢?讓學生初步對於角度這個概念有一定的認識,並在黑板上畫出在遊戲過程中,發現會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學生提問:對於兩個角來説如何確切的知道它們之間差多少呢?繼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角的度量。

2、新課教學

1)學生根據之前學習過的經驗,會用三角板先測量角的大小,但是會發現這種方法還是不能具體知道兩角之間究竟相差多少。

2)通過多媒體展示出角被平均分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寫作1。從而引出角的度量單位。

3)指導閲讀:讓學生觀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學書本上第18頁下半部分的內容。

提出要求:思考並在小組內交流,關於量角器你知道些什麼?

班級反饋對量角器的認識。(多媒體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圖片供學生交流使用)

提問:量角器上有角嗎?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數的角,並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頂點。

讀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數。

多媒體課件顯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讀內、外圈數的角都有)

4)請學生動手嘗試用量角器量出書上∠1的度數,並在小組裏説説是怎樣量的? 班級交流量角的方法。(學生利用實物投影講解自己量角的過程。)師生共同總結量角的方法。多媒體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動態步驟。(每一步在關鍵部位閃爍提示)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A.量角器的中心點要和角的頂點重合

B.量角器上的0刻度線和角的任意一邊重合

C.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是角的度數

D.量角器上有兩條0刻度線,一條是內圈的,一條是外圈的;0刻度線在內圈,度數就讀內圈;零刻度線在外圈,度數就讀外圈

總結“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它邊看度數,內外要分辨”。

3、鞏固新知

1、測量課後第三題角的大小,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內外圈度數有誤、0刻度線沒有和角的一邊完全重合)

2、遊戲:觀察量角器角度的大小,老師隨便報出一個度數,學生利用胳膊來表現出這個角的大小。(雙臂張開代表180度)

4、小結作業

同桌交流本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説出測量角的步驟是什麼?

課後作業:回去講量角器的組成部分介紹給家長,並測量生活中見到的角的大小。

四、板書設計:

一、角的度量單位:1度或1。

二、量角器的組成

三、測量角的步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