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探索期市服務實體新內涵

來源:文萃谷 1.81W

導語: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和實體經濟服務需要銀行、證券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的參與和支持。有想要了解的小夥伴嗎?跟着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金融機構探索期市服務實體新內涵

一直以來,期貨市場以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等市場機制實現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伴隨着新的工具——期權推出,場外期權和場內期權為期市服務實體帶來了新的內涵和機遇。

  銀行成衍生品市場生力軍“新貴”

企業在利用期權工具實現遠期對衝過程中,可以將場內場外衍生品結合起來,不僅可以實現套保,還可以增加一定現金流。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總行金融機構總經理助理林儀橋説,以豆粕期權為例,上到大豆產業種植、下到油廠加工、飼料生產和雞鴨魚用料,產業鏈企業非常多,參與豆粕期貨程度高,為豆粕期權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客户基礎。對於銀行來説,可開發和豆粕期權相結合的品種,為企業提供風險管理工具。具體來看,銀行服務可以做到“三個符合、三個滿足、四個當時”。即最符合套保機理、最符合投資者利益、最符合對期現市場管理者的需求;滿足投資者多樣化需求、滿足投資者便利性要求、也能夠滿足產業鏈精細化對衝需求;四個當時則是創新補貼正當時、保值正當時、開發理財正當時、推進期權正當時。

交通銀行鍼對期貨公司開展了深入合作。交通銀行總行金融機構部副總經理兼同業戰略客户部總裁徐俊婷表示,以大商所“保險+期貨”項目為例,銀行鍼對參與主體給予不同程度的授信額度,給予各類企業主體不同的'融資額度,助力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現貨企業開展此類創新性業務,以資金為紐帶為現貨管理子公司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同時,原油期貨未來上市、鐵礦石國際化發展,都為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帶來了新契機。未來,銀行可以為相關客户提供相應對衝工具,用相對專業的方式在資金劃轉的同時提供配套服務。這也是銀行在近期更好配合期市服務實體經濟的重點。

在大宗商品交易理念方面,中國建設銀行總行金融市場交易中心處長陸怡烽表示,首先是立足於商業銀行自身的傳統優勢,充分發揮融資中介、交易中介和信息中介角色,連接金融和產業。實際工作中則是關注客户的需求,包括資金、風險經營和信息需求。他表示,希望能從產品創新、合約創新開始與交易所建立合作,並貫穿風險管理、資產處置、全流程合作;同時希望期貨市場能進一步放開實物交割限制、推動市場國際化。

  期貨公司大有作為

期貨公司及其下屬的風險管理子公司在服務實體方面展現了專業的一面。華泰期貨總裁助理温俊傑介紹,過去幾年產業客户在參與期貨市場的規模和數量不斷增加,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幫助實體企業從隊伍的建設,套保方案及風控方案的設計等方面做了精細化、定製化的合作。近期,實體企業包括場外期權業務也開始參與進來,期貨公司則為產業企業提供了交割庫服務便利、期貨合約和生產需求之間時間週期的搭配等大量工作。

目前,國內三家商品期貨交易所正在通過大宗商品定價,為行業資產證券化創造基礎,同時通過創新機構延伸到場外,實現場內標準化定價和場外個性化服務。華信物產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輝表示,大商所在豆粕、玉米集團交割上做了很好的探索。這種創新可以實現傳統貿易格局向世界主流格局看齊。

中糧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北京祈德豐商貿總經理方晶則介紹到,企業參與期貨市場以產業背景為主,從2005年開始把所有的營業部進行合併重組,以事業部形式對不同板塊、不同品種進行組合。目前公司基本上把未來方向定為定價和風險管理,目的是針對性地為客户設計出符合需求、能夠落地的產品。當前,公司定位於貿易公司,一方面積極參與大商所“保險+期貨”項目;另一方面也開始針對客户需求,嘗試“基差+保險”模式,目前基差在油脂油料、銅等產業領域應用非常廣泛。

  基金、證券公司另闢蹊徑

  基金公司和證券公司在服務實體產業發展方面具有獨特特點。

前海開源基金產品經理魯力稱,公募基金參與商品市場,基金公司發行產品對商品品種進行定投,現在主要是投資商品期貨指數,需要政策支持,因為此類基金產品主要跟蹤鐵礦石、金屬和農產品價格指數,本身沒有槓桿,可以儘快推出;去年公司已經上報了一批商品ETF基金,有黃金、白銀、銅以及鐵礦石等期貨品種。鐵礦石在指數編制方法上跟公司指數部門做了優化,這些產品正待審批,還上報了大商所農產品的ETF產品。華寶興業基金產品部經理章希介紹,華寶基金在2012年8月份就與相關機構合作開展了期貨CTA業務。長遠來看,商品對於投資來講最大作用還是在於資產配置功能。

在服務實體方面,光大證券衍生品部期權業務部總經理許仕龍介紹,證券公司主要以發行產品的形式幫客户實現商品類投資。對於專業客户,證券公司通過FICC場外業務對專業機構投資者進行服務,提供相關專業報價。目前來講,正在探討的業務是通過實物期權的方式對實體經濟進行服務。同時衍生產品不僅僅作為交易工具,而當做思維模式,是一種大的業務模式,與傳統券商投行業務相融合,可更好為實體服務。

業內人士認為,近期大商所商品指數的推出、期權業務的下一步逐步放開都在預示着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創新大潮來臨,金融機構在拓展衍生品創新業務、服務實體方面將會有更多機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