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考古代文學考點彙總

來源:文萃谷 1.1W

桐城派:是清中葉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劉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稱為“桐城派”。其散文理論的基本特徵是:以程朱理學國思想基礎,以為清王朝政權服務為目的,以先秦兩漢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為楷模,在文章體制和作法上有細緻規則的系統散文理論。方苞是桐城派的創始人,其散文理論的核心是“義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論更加完整和系統化,提出了義理、考證、文章三者兼備的理論,並在自己周圍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作家隊伍。

2014年自考古代文學考點彙總

唐宋派:是出現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間,以反撥李夢陽、何景明為代表的前七子的復古理論為主要目標的文學派別,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順之、茅坤和歸有光。他們的基本觀點是反對以文采取代道統,主張恢復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傳統,倡導文道統一。

蘇州派:是明末清初之際活動在蘇州一帶的重要戲劇流派。它以李玉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朝佐、畢巍、葉時章、陳二白等。他們彼此交往密切、經常合作寫劇,以至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傾向和藝術風格。他們都來自社會的中下層,大多畢生從事戲劇創作,多寫關注現實的政治劇和時事劇,他們既精通音律,又熟悉演藝優人,其劇作適合搬上舞台演出,具有較強的市民色彩

湘鄉派:曾國藩是鹹同時期桐城文派的中興締造者,他對桐城文派的承續和改造,可謂適逢其時、因勢利導、深中肯綮。桐城派的中興既表現於曾國藩本人的創作中,也體現於曾門弟子對其古文理論的實踐。曾文大體以學識宏能、持論堅勁、入情切理、駢散雜廁、聲採炳煥、雄奇瑰偉為特色,在當時騰播人口,為其門弟子所膺服,其古文理論也成為衡文標準,造就一時風氣。桐城派衰而復振,又因曾氏文自成一家而列籍湘鄉,故有“湘鄉派”之稱。張裕釗、黎庶昌、薛福成和吳汝綸為主力。

小説是相對於“舊小説”而言的,專門指擁護“小説界革命”的作者創作的各種類型、各種面貌的小説作品。其涵義有二:一是“使小説新”,即刷新小説,一新小説之面貌,一;一是指新面貌的、新樣式的新質小。前者是“小説界革命”的任務之一,後者即是小説界革命的直接產物和主要結果。“新小説”五花八門,品類繁多,文白雜陳,雅俗共存,風格各異,顯示了一代文人空前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其中以政治小説、譴責小説和科學小説最為引人注目。

陽湖派:嘉慶年間,當桐城派極盛之際,惲敬和張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論影響,又對桐城派的理論作了一些修正,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他們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隨者都是陽湖人,故被稱為“陽湖派”。他們有散文理論方面有兩點不同:一是取法六經語孟和唐宋八大家之外,兼取子史百家;二是把駢文筆法引入古文,使散文具有博雅工麗之特點。

晚明小品:“小品”一詞原為佛教用語,明代後期開始用來指一般文章,以區別於以往那些關於國家政典、理學精義的“高文大冊”,而提倡一種靈活便利、抒發真情的新體散文。它不專指某種文體,尺牘、遊記、雜記、隨筆、書信、日記、傳記、序跋等均可包括在內。晚明時期,這種文章風格正好適應了當時人們抒張個性、追求自由的社會心理和公安派“獨抒性靈”的文學主張,於是便在社會上普遍流行起來。公安三袁、陳繼儒、王思任、祁彪佳、張岱等均為著名的`小品文作家,其中以袁宏道和張岱成就最高。

西昆詩派:是北宋初年一個影響極大的詩歌流派。當時一批文人奉命編撰《冊府元龜》,他們在祕閣裏吟詩唱和,切磋詩體。後由楊億將這些詩作編為《西昆酬唱集》一書,共收楊億、錢惟演、劉筠等十七人的詩作二百五十首,全為近體律詩。他們以李商隱為宗,講究聲律文采、藻飾、用典,人們稱這個詩歌流派為西昆詩派。

王荊公體:王安石曾封荊國公,故世稱王荊公。王安石晚年居住在江寧之半山,寫詩主要用七絕體。這一時期的詩歌被編定為《半山集》,詩風由早年的奇險勁峭而變為閒淡沉鬱,人稱“半山詩”或“半山絕句”。嚴羽《滄浪詩話?詩體》中,在宋代詩體中列有“王荊公體”,實則指王安石晚年的詩歌創作。亦即“半山詩”或 “半山絕句”。

永嘉四靈:指的是南宋後期永嘉的四位詩人,即徐璣,號靈淵;徐照,安靈暉;翁卷,字靈舒;趙師秀,字靈秀。他們都是永嘉人,字號中又都有一個“靈”字,詩風又極為相近,故謂之“永嘉四靈”。他們都是由葉適的鼓吹而聞名於世,視為同一詩派,謂之四靈詩派。

小説界革命:是晚清文學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1902年,梁啟超創辦《新小説》雜誌,並發表了《論小説與羣治之關係》一文,正式提出了小説界革命的口號,重點論述了小説界革命之必要,指明小説界革命的中心意圖是“改良羣治”,認為“欲新民,必自新小説始”。它適應了晚清社會文化與文學求新求變的內在要求,促進了新小説的誕生和興盛,取得了比詩界革命、文界革命更大的成功。

宋末元初四大家:張炎、王沂孫、周密和蔣捷,都是由南宋入元代的詞人。張炎、王沂孫、周密均為南宋中後期清雅詞派的作家,蔣捷詞雖較少束縛,有自然之趣,且時有豪放,風格多樣,但在煉字、求聲律及追求雋婉方面,仍不脱姜夔、吳文英的影響。由於他們詞風有相近之處,又都是宋末元初詞壇上的佼佼者,故清人稱他們為“宋末元初四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