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袋村素描散文隨筆

來源:文萃谷 1.2W

滔滔的雅礱江水,如一把利劍,把大山劈為兩半,使東西兩山遙相對峙。岸西山的一大片坡地,左為龔家溝,右為磨房溝,背靠太陽灣山,這個地方象一把躺椅放置,此處就叫煙袋村。據《九龍縣地名錄》載:煙袋鄉原駐地在煙袋埔子而得名,煙袋埔子(村)因房舍連成一片,形如裝煙口袋而得名,藏語地名,其意,“陽山埔子”。

煙袋村素描散文隨筆

這個村的小組帶“灣”字的居多。當旭日漸漸東昇的時候,陽光象一大塊紅綢,從太陽灣慢慢鋪下來,先蓋着白龍灣,再蓋着黃連灣,最後蓋着榿木灣時,整個村寨都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了。

莊户人家,一些掩映在濃廕庇日的核桃林中,一些石板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青瓦白牆、磚混平房,樣式各異,相映成趣。縱橫交錯的村道上,趕牛羊的,吆喝騾馬的,拖拉機、摩托車、小車、大車的聲音,熱鬧非常,奏響了又一個晨曲。

挖金溝、筍葉林的銅礦開採,公路把煙袋、爛埔子兩村連起來。這裏居住的藏族、彝族和漢族團結如三兄弟,攜手向前。煙袋村多數農户都有車,或大、小車,或拖拉機、摩托車。以前,交通不便農户的水果栽得少,一般自食,説到賣桃子什麼的.,竟成為笑柄。有了車,核桃、花椒、茶葉運出去也方便。做生意的小夥、姑娘也多起來,也學會了講價銭,不過,如果你在他家中做客,什麼核桃、板栗、葡萄柑橘讓你吃過夠。

煙袋村中心海拔1780半,主產玉米、水稻,以前由於缺水,大部分農田改旱。為解決這一困難,國家扶持,村民踴躍投工投勞,修好了三條水堰,全村六個組架通了自來水,滿足了飲水、灌溉。地裏的莊稼也今非昔比。

裏伍銅礦的建設者們,將蛇皮河攔腰截斷,使放蕩不羈的河水乖乖地從巖壁中穿行,建起了石門坎電站。天時、地利、人和,煙袋鄉全鄉都有了電,煙袋村是,“近水樓台先得月”。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這些家用電器從此在農家落户。

這個陽山埔子的人,觀念在轉變,當然完全國小就在村中心,醫療站也建了起來。村民送子入學的積極性很高,隨着村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對科學種田的興趣也濃厚起來,對果樹的修枝、治蟲,對各類蔬菜的載培,向書本學,向示範户學,在向多樣化發展。

橫卧在雅礱江上的鐵橋,使天塹變通途,雞犬之聲相聞,早晚相互往來,煙袋村越來越鬧熱了。到縣城只需三個小時,到瀘古、西昌進貨一天可達。晝夜可到成都。

煙袋村的公路還築成了水泥路。居住環境每年在變,好多農户修起鋼筋水泥樓房,粉刷一新,就是人的穿着、打扮也在學城裏,在改變陳規陋習,一切在向好發展。這個大山裏的陽山埔子,沐浴着金色的太陽,一天天繁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