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知識大全學前班

來源:文萃谷 1.21W

從玩耍到要學習,很多學前班小朋友都適應不了,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育兒知識大全學前班,希望大家喜歡。

育兒知識大全學前班

  學前班育兒知識:要善於經常給孩子解壓

蘭姆教授認為,社會上有輿論認為母親應當留在家中照看孩子,其實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真正途徑,父母應當做的是在送孩子上託兒所前和接孩子回家後為孩子“解壓”。

蘭姆教授説,託兒所老師經常無法幫助幼兒調節和轉移壓力,因為兒童護理中心的主要功能是“為了保持羣體的和諧,讓不規矩行為減少到最少”,而這樣做會損害兒童的長期情感發展。

蘭姆説,家長傍晚把孩子接回家後應當通過創造以孩子為中心的友好氣氛、鼓勵孩子早睡等手段為孩子解壓。蘭姆提到,在孩子最初上託兒所的幾周,家長可以爭取到託兒所與孩子共渡難關。他指出,在德國,家長會連續多天陪孩子適應託兒所的新環境;而在英國,“通常是父母把孩子放下後,走得越快越好”。

“我們的孩子沒了真正的童年”

英國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許多英國家長對子女童年環境和遊戲方式的改變憂心忡忡,他們認為孩子們失去了自己小時候擁有的“真正的童年”。

研究人員調查了4000名10歲以下孩子的父母,讓他們列出現在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童年時的哪些樂趣。

超過一半的家長説,過去, 孩子們在課間喜歡玩傳統的遊戲如跳房子、板栗遊戲等,而現在的孩子一有空就玩電腦遊戲。接近半數的家長們説,他們記憶中的户外遊戲,如捉迷藏、壘房子都被現在的一些高科技遊戲所取代。傳統的牀頭故事也有所變化。有一半的家長表示,他們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在英國影響深遠的一些童話故事。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一項調查,英國兒童是發達國家中生活質量最低的。

電腦對兒童心理的巨大影響

渴望別人注意自己,卻未能引起周圍人的關注。對教師和父母的教誨感到厭煩,和同學們談不攏,説話沒人聽,無形中生出自卑感和怨恨感,內心不免產生焦慮、煩躁、壓抑,對周圍的人也生出不滿,甚至敵對情緒,覺得沒啥意思,還不如去玩電腦開心有趣。於是,又回到電腦中去,上網漫遊,做異想天開的白日夢。這樣一來二去便形成了惡性循環,電腦把這些孩子“培養”成為與世隔絕的孤獨者,行為乖戾;遇事驚恐不安或退縮自卑,怕見生人,也不理解他人,缺乏自我表達能力;不願與人相處,無法感受人類美好的情與愛。這些嚴重影響了兒童的身心健康發育,長大後難以適應社會,成為脱離現實世界的“隱者”。

但是父母們千萬莫誤認為不能讓孩子學電腦,阻止孩子去上網。問題的關鍵是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首先要注意培養和塑造孩子的自我健康人格,讓孩子認識到電腦再先進也是為人類服務的,只能做電腦的主宰,而不能成為電腦的俘虜,被電腦所禁閉。和電腦再親熱,也不能代替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情、人際交往和交流。在孩子學電腦用電腦之時,不可讓孩子整天廝守電腦,鑽進去而成為“網蟲”。特別要警惕孩子以電腦為媒介,玩電子遊戲機,看黃色錄像、暴力色情片等,以免誤入歧途。

要將孩子學用電腦與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平時多讓孩子和小朋友玩耍,接觸生人,單獨去購買東西,或去完成某一項任務,從接觸社會中引導和幫助他們學會社交,從人際交往中學習各種技巧,培養和訓練孩子與他人合作的親社會心理。通過與自然和社會的接觸,可使孩子去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完善自我,養成敢於面對現實,承受挫折失敗,謙虛謹慎,勇於進取的性格。父母時常和孩子交流思想,互相學習鼓勵,使孩子從學用電腦中獲得有益的科學文化知識,避免成為孤獨的“電腦人”。

心理有問題的孩子長不高

一、影響生長髮育的心理因素包括:

1、因夫妻情感不和而產生家庭壓抑氣氛;

2、夫妻吵鬧而引起分居或離婚的單親生活;

3、父母失業或下崗出現低落的情緒;

4、對孩子期望過高而產生的壓力;

5、孩子管教太嚴而失去自信;

6、父母在吃飯時數落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二、心理因素對孩子生長髮育的影響,一般通過孩子的身體健康來反映:

1、家庭的壓抑感潛移默化地發生在孩子身上,孩子情緒不穩定;

2、孩子食慾不振;

3、孩子睡眠不佳,忽驚忽醒;

4、孩子消化道失調,有時拉稀,有時便祕,產生腸胃紊亂;

5、抵抗力低下,大病沒有,小病不斷。

三、父母如何調整孩子的情緒:

1、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輕鬆愉快的氛圍,不要因夫妻的矛盾讓孩子感到壓抑;

2、即使夫妻分居或離異,仍要一如既往地愛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感到安全、幸福和自信;

3、在教育孩子上不要因孩子淘氣和不聽話,動轍就打罵孩子,懲罰孩子,而要多講道理,多鼓勵;

4、父母要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來發展他,不要因過高期望而給孩子加壓力。

5、關注孩子的飲食,注意營養搭配,不要養成偏食習慣,決不能在吃飯時批評孩子或嚴斥孩子,影響孩子的食慾;

6、留心孩子的大便,若出現消化道失調,腸胃紊亂,就要及時就醫,不要拖延。

  學前班育兒知識:秋季育兒知識

多給孩子喝水

秋季皮膚乾燥,口乾舌燥,即秋燥,肺功能受影響,容易出現燥咳,媽媽一定要給孩子多喝水,補充身體水分,要慢慢喝,不能一下子喝太多,少量多次,最好喝白開水。

多給孩子吃水果蔬菜

多給孩子攝取具有滋陰養肺功效的蔬菜和水果,如甘蔗、梨,但不宜吃得過多,以免傷脾胃,引起胃部不適,一定要選擇新鮮的蔬果,這些果蔬可以幫助小朋友驅走身體裏的秋燥。

多給孩子進食防秋燥粥

秋燥可引起小寶貝體內津液不足,粥能夠有助於清火、養胃、健脾,如果在煮粥時,適當加些梨、蘿蔔、芝麻等能夠生津養肺的食物一同煮,可以有效地改善秋燥給小寶貝帶來的不適。

秋冬適宜養陰,進入秋季媽咪可給小寶貝補一些防燥養陰的食物,如山藥、蓮藕,山藥可健脾補肺益腎精、滋潤五臟,具有很好的滋補功效,而藕具有開胃健脾的補益功效。

孩子脱穿衣問題

對於孩子穿脱衣服問題,我們一定要不怕麻煩,幼兒早晚應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我們會提醒並幫助孩子根據氣温的變化及時的穿脱衣服和增減衣服,家長也可以在家對孩子進行訓練。也不要給孩子穿太多的衣服,例如有不少人早早就添加許多衣服,唯恐傷風感冒,卻不知這樣反而易患“熱傷風”。常言説“春捂秋凍”、“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飢和寒”,這是因為人體體温調節是皮下毛細血管的收縮與擴張來實現的,如果不急於多加衣服,讓機體逐漸適應環境,就能減少傷風感冒的發生。但這並不是説不要加衣服,而一味地去追求“涼”,問題是要加得適當。而幼兒園每天都有必要的活動,如果穿衣太多,稍微運動就容易出汗,引起幼兒感冒等等;對好動、易出汗的幼兒,在其玩耍時可在其背後墊一塊毛巾或玩後及時給他更換衣服。同時幼兒的鞋子應以輕便的運動鞋為主,少穿皮鞋。

  學前班育兒知識:學前教育

1、在自信中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要讓幼兒社會性能力得到充分發展,首先家長們要尊敬、信任幼兒,充分培養、鍛鍊其能力,使之在自信中發展自身的基本能力。幼兒無論每學做一件事情,家長們要讓他們感到自己行,特別對於大多數能力平平或發展稍落後的孩子來説,獲得成功的機會較少,這就需要家長們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對能力弱的孩子安排其能勝任的活動任務,讓他們通過努力獲得成功,體驗自己力量和成就,在成功的喜悦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

2、在平等中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幼兒的興趣在於遊戲之中,尤其是自由選擇的遊戲。針對這一點,家長們設計了各種遊戲活動,讓幼兒以一種和大人平等的地位參與遊戲。在活動中,家長們不將自己的意識強加於幼兒,不事告訴幼兒幹什麼,而讓幼兒在活動前學會事先計劃,家長們要引導、鼓勵幼兒多判斷,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陳述自己的觀點。

3、在鼓勵中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能力: 幼兒有上進心,表現欲強,希望得到家長們的表揚。家長們應正確引導,恰當鼓勵,讓幼兒良好的表現慾望得以充分發揮,鞏固已具有的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克服缺點,為自己,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成為培養其做事能力的強大支力。幼兒有些微進步,我就及時給予具體的表揚,投以讚許的目光。幼兒園與國小是兩個不同的生活與學習環境。孩子在幼兒園得到家長們和保育員的精心照料,而到了國小,許多方面都要求孩子自我管理了。如在幼兒園孩子們是以遊戲為主要活動形式,是寓學於玩的,而到了國小則是以課堂學習為主要活動形式了;在幼兒園一般都能保證充足的午睡時間,而到了國小可能就沒有午睡時間或只有短暫的午休。還有,孩子每天早晨入園時間往往不是限制得很死,但到了國小則必須在規定時間到校。

(1)嚮往上國小的心理準備。為了讓孩子高高興興地進入國小,家長要使孩子內心產生想上國小當個國小生的願望。

(2)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大班家長要注意讓孩子自己整理圖書、玩具,收拾小書包和生活用品等,以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3)有意注意。培養孩子有意注意很重要。家長可以多與孩子玩棋類遊、拼圖遊戲,這對培養有意往意很有益。

(4)生活規律化。從現在開始,家長應培養孩子早起、早睡,生活有規律,使孩子將來能適應國小的生活節律。

家長對孩子進行入學準備教育,不是指提前教拼音、識字等,也無須把家的玩具收起來,更不需要讓孩子進學前班,而應從上述這些方面對孩子進行培養和教育。

教育孩子你能幽默點嗎

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大都嚴肅多於寬容,從一些俗話便可見一斑,如“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棍棒底下出孝子”。在這種教育思想影響下,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往往弄得非常對立。殊不知,最好的家教應該是略帶一些幽默。

朋友4歲的孩子因為痴迷於武俠電視劇,天天沖沖殺殺的,朋友很是擔心。一天,孩子又在商店裏看中了一支新式玩具步槍,纏着要買,而家中的武器玩具早就堆積如山。朋友説:“兒子,你的軍費開支也太大了,現在是和平時期,咱們裁減點軍費如何?”兒子撲哧一聲笑了,從此,再也沒有要父親買過武器玩具。

家庭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但總的説來,不外乎疾言厲色、心平氣和、風趣幽默三種。家庭教育的本質在“教育”二字,無論哪一種教育方式,都離不開生活理念的灌輸,但是不同的灌輸形式產生的效果大不相同。疾言厲色的教育可以威懾孩子,但它容易讓孩子產生對抗心理,是一種不得要領的教育方式。心平氣和式的教育能使孩子體會到自己與父母在人格上的平等。但由於語言平淡,不疼不癢,無法產生持久的效果。風趣幽默的教育觸動的是孩子活潑的天性,因而更能在他們的心靈中留下不滅的印跡,使他們時刻以此警示自己。

幽默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有效方式。世界上有人拒絕痛苦,有人拒絕憂傷,但決不會有人拒絕笑聲。在教育孩子時,一個父母如果經常能想到“寓教於樂”,再頑皮、再固執的孩子也會轉變的。幽默表面上只是一種教育手段,實際上它貫穿的是一種樂觀精神,一種堅信“明天會更好”的執著,反映了教育的人文本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