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銅鼓

來源:文萃谷 9.99K

當我看到世界最大的銅鼓的時候,我想這次不糊又是中國人創造的記錄吧,當我看到內容的時候,果不其然,又是中國人再一次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下面讓小編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廣西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銅鼓

廣西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銅鼓--直徑4.2米重7噸

2016年1月10日,一面直徑4.2米、高2.6米、重達7噸的巨大銅鼓,經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馴樂苗族鄉上朝韋氏民間銅鼓鑄造廠20個工人長達6個多月的日夜奮戰,終於鑄造出爐,作為迎接新年的“賀禮”。

據瞭解,該面銅鼓是目前世界最大銅鼓,將於1月16日在廣西桂林市為銅鼓舉行吉尼斯世界紀錄評審活動。該銅鼓由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壯族銅鼓鑄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韋啟初、韋啟參兄弟倆設計製作。鐵匠出身的兄弟倆,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採用沙模鑄造方法攻克了銅鼓鑄造中的道道難關,經過多年揣摩、反覆試驗,在歷經數不清的失敗之後,終於掌握了一次性成型鑄造技藝和其他核心技藝。多年來,他們鑄造的大小銅鼓已達10多萬面,產品遠銷法國、東南亞等地。

  一、廣西銅鼓文化的地位

銅鼓在廣西境內分佈廣泛。桂東南、桂南和桂西南各縣都有古代銅鼓出土和流傳,出土銅鼓最密集的地區是玉林、貴港、欽州、南寧市境,梧州南部、來賓、柳州等市境也時有出土銅鼓紀錄。桂西北自龍勝、三江沿桂黔、桂滇邊境各縣,晚近時期仍有不少民族使用銅鼓,傳世銅鼓最多的是河池和百色兩市境內,以紅水河流域最集中。

如果將出土銅鼓和流傳銅鼓的地點填入廣西地圖,銅鼓分佈面幾乎覆蓋了整個廣西,若以縣、市為單位計算,曾經出土或使用過銅鼓的縣、市已達79個,佔總數88%以上,只有桂東北角少數幾個縣與銅鼓無緣。

1980年,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對全國銅鼓進行了一次粗略普查,當時收藏在全國各級博物館、文物管理機關和大學、科研機關的銅鼓,總數在1360面以上,其中廣西各級文物單位所藏則是500多面,位居全國第一。廣西民族博物館收藏銅鼓300多面,不但是全國收藏銅鼓最多的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收藏銅鼓最多的博物館,散藏民間的銅鼓還未統計。1991年至1993年河池地區文物管理站對所屬11個縣市的銅鼓進行了專題調查,登記到傳世銅鼓1417面,僅東蘭一縣就有538面,隨後東蘭縣被命名為“銅鼓之鄉”。

  二、廣西銅鼓文化的發展歷程

廣西之有銅鼓,至少有2000多年的歷史,田東縣祥周鎮和林逢鎮戰國時代墓葬中出土的銅鼓就是物證。《後漢書》記載,公元一世紀伏波將軍馬援徵交趾,獲得“駱越銅鼓”,距今也將近2000年。自漢至唐,銅鼓由樂器轉化為民族首領的權力重器和神器,銅鼓文化在廣西發展到登峯造極的地步。宋代以後,中央王朝對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羈縻政策,元明清實行土司制度,銅鼓的權力重器功能逐漸下降和衰微,但其神器和樂器功能仍在提升,時至今日,東蘭、巴馬、鳳山、南丹、大化、都安、田林、隆林、西林、那坡等縣的壯、瑤、苗、彝等民族,逢年過節,婚喪喜慶,還在使用。

從歷史發展過程來分析,戰國時期的銅鼓在廣西境內主要分佈在右江流域,漢代銅鼓則沿南盤江、右江東下,到達鬱江、潯江流域,分佈於西林、隆林、百色、貴港、桂平、藤縣。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是廣西銅鼓大發展時期,銅鼓遍佈廣西各地,形成鬱江——潯江兩岸、雲開大山區、六萬大山區幾個分佈中心,巨型銅鼓競相鼓鑄。宋以後銅鼓文化向西轉移,迴流到河池、百色,積澱於紅水河流域。

三、廣西銅鼓的裝飾藝術

銅鼓不但是一種樂器和重器,而且是一種裝飾圖案豐富多彩的藝術品。銅鼓上的各種圖案,形象地反映了當地民族的社會生活、風俗習慣和宗教意識。因此,有的'人説,銅鼓圖案本身就是一部內容豐富的民族歷史教科書。

銅鼓表面裝飾最普遍的是幾何紋飾,以最單純的點、線以及圓形、方形、三角形等為基本要素,按照美的法則構成各種圖案。有的幾何紋樣,充當主體紋飾,表現一定的主題思想;有的組成豐富多彩的幾何紋帶,作為邊飾,起着陪襯烘托、美化主體紋樣的作用。最常見的幾何紋是雲紋、雷紋、水波紋、席紋、錢紋、櫛紋、三角齒紋、細方格紋、羽狀紋、網格紋、菱形紋、圓圈紋、同心圓圈紋等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