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製作我們的小樂器》的教學設計(精選6篇)

來源:文萃谷 3.05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製作我們的小樂器》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製作我們的小樂器》的教學設計(精選6篇)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製作我們的小樂器》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根據研究的成果自己製作一個能夠發聲且具有一定音調的小樂器。

2.通過製作小樂器,加深對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等問題的理解。

教學重點:怎樣利用身邊的材料進行製作小樂器。

教學難點:能找出自己製作的樂器的優缺點。

教學準備:

師備:

各種樂器的實物或圖片,各種樂器聲音的錄音帶。

生備:

雞蛋殼、瓶子、橡皮筋、樹葉、紙張、鉛筆、硬質管子、貝殼等材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我們研究了聲音是怎樣產生和傳播的,也探究了怎樣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我們能不能自己製作一個能發出美妙聲音的小樂器呢?”

二、探究內容:

1. 研究樂器的發生方式。

聽聽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

説説樂器分為幾部分,各部分起什麼作用。

2. 收集身邊的材料自制小樂器。

説説自己打算怎樣用準備的材料製作小樂器,打算做成一個什麼樣的樂器,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學生自己或小組製作小樂器。

介紹自己製作的小樂器。

3. 怎樣使樂器發出不同的音調?

瞭解什麼是音調。

説説為什麼樂器會發出不同的音調。

做實驗研究怎樣使發出的聲音高、怎樣使發出的聲音低。

調試自己製作的小樂器。

4. 研究怎樣放大樂器發出的聲音。

説説樂器的音箱有什麼作用。

説説各種樂器的音箱在哪裏。

5. 召開自制小樂器演奏會。

用自制樂器獨奏或合奏一段簡單的樂曲。

大家一起評選最佳演奏獎,最佳樂器製作獎。

6. 評價小樂器。

自己評價或小組評價自制小樂器,可以從樂器發出的音調、樂器的外觀和性能方面進行評價。

找出自己製作的小樂器的不足。

説説與自己製作的小樂器相比,真正的樂器的優點是什麼。

三、全課總結。

四、課外拓展:

針對自己找出的自制樂器的不足,利用課餘時間進行修改和進一步加工。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製作我們的小樂器》的教學設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敲打小樂器,知道不同樂器會發出不同的音色,並讓幼兒辯聽音色。

2、學會為畫面配音響。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能跟着節奏打節拍。

活動準備:

三幅畫面、小樂器。

活動流程

認識小樂器→聽辯音色→為畫面配音響

活動過程:

1、認識小樂器。

師出示各種小樂器,讓幼兒説説小樂器的名稱及特徵。

小鈴、三角鐵、串鈴一組;木魚、圓舞板一組;沙球、鈴鼓、大鼓一組。

2、引導幼兒聽辯不同樂器的不同音色。

請幼兒逐一探索小樂器的敲擊方法,並請幼兒説説小樂器的聲音,請幼兒閉上眼睛猜一猜是哪種小樂器發出的聲音。

3、引導幼兒為畫面配音響。

師出示三幅畫面:一幅是旭日東昇,一幅是電閃雷鳴,另一幅是小雨沙沙,引導幼兒選擇適合畫面的打擊樂器配上音響。

活動反思:

打擊樂器演奏是具有很強操作性的活動。由於幼兒好奇心強,自制力差,拿起樂器就喜歡敲敲搖搖,因此打擊樂器演奏活動比舞蹈、唱歌等其它教學活動更難組織。幼兒注意力的養成,對其形成具有專注品質的人具有重要的意義,幼兒有集中的注意力,促其感知更清晰,理解更深刻,記憶更牢固,在求學做事方面,成功就更有保障。因此,從小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嘗試在幼兒喜愛的音樂教育活動中,從打擊樂活動入手,培養幼兒的注意力。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製作我們的小樂器》的教學設計 篇3

一、課程目標

知識與目標

1.認識一些樂器,並自己動手製作一些簡單的小樂器。

2.會改變樂器聲音的大小高低。

能力與過程

1.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2.練習的比較選擇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鍛鍊學生勤於動手,敢於創新的科學品質。

二、教學重點

選擇材料,製作小樂器。

三、教學難點

改變樂器聲音的大小高低。

四、教學用具

一些常見的小樂器、一些製作樂器使用的材料。

五、教學方法

教師指導學生動手製作小樂器和學生嘗試自己設計製作。

六、教學過程

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瞭解了各種各樣的聲音,有的聲音是噪音,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的;有的聲音是優美動聽,我們都非常喜歡聽,大家説這種聲音叫什麼呢?

(學生)音樂。

(教師)音樂是由各種樂器所發出來的。今天老師也帶來一些樂器,你們認識這些樂器嗎?

(展示)一些樂器。在展示的同時可以讓有能力的學生進行演奏。

(學生)活動。

(導入)大家都感受到了,樂器可以演奏出我們喜歡的美妙音樂,這些音樂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多彩。那麼,大家有沒有興趣自己來製作一件屬於自己的樂器呢?我想,自己做出來的樂器演奏出的音樂肯定別有一番情趣。

(講授新課)

活動1:做小鼓

1.先拿出一個鼓給學生看,並問:做一個小鼓需要什麼材料?

2.討論:桌子上的材料能否製成一個小鼓?

3.能行,請同學試着做一做,把老師準備的鼓面材料都試一試,比較不同材料鼓面產生的效果,找出最合適的材料。

4.討論:敲擊不同材料的鼓面發出的聲音一樣嗎?哪種材料更適合做鼓面,為什麼?並説出自己的理由。通過討論讓學生説一説,用身邊的什麼材料可以製作什麼樂器、為下次活動做準備。

5.教師講解:製作樂器一般分為三步進行:

根據樂器的特徵選擇合適的材料,如鼓的形狀大小各異,但它們都由鼓體和鼓面兩部分構成,鼓面都是圓形的並且有彈性。從這一特徵出發來準備製作小鼓的材料。

根據樂器的構造進行製作,重點組裝好發聲部位的材料。如小鼓的鼓面一定要繃緊。

敲擊小鼓,比較不同材料製成的鼓面發出的聲音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6.演示、改進提高質量。

活動2:製作自己的小樂器

活動目標:

1.能與小組其他同學制定設計製作小樂器的計劃。

2.能按計劃製作自己的小樂器。

3.能説出聲音的大小、高低與物體的振動有關係。

4.能説出本組和其他組製作的小樂器的優缺點,並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小樂器。

實施過程:

1.以小組為單位,活動時間為一課時。

2.教師指導學生以小組形式設計製作小樂器的計劃,提示設計有困難的學生參考教材中的內容。

3.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計劃用事先準備好的材料製作一件或幾件小樂器。

4.試一試,讓小樂器發出大小、高低不同的聲音。引導學生鞏固前面所學的有關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內容,幫助學生認識聲音有大小、高低之分。

5.通過演奏會的形式,一方面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製作成果,交流讓樂器發出不同聲音的做法;另一方面讓學生對本組或其他組製作的小樂器進行評價。

評價:

從以下幾方面對自己的小樂器進行評價:

1.用來製作樂器的材料:

2.樂器的外觀和性能:

3.如果重新樂器會有什麼變化:

4.如果可得到一件真樂器,它與你製作的相比,有什麼不同:

5.對自己製作的樂器的自我評價:

三、拓展

1.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教材P16上的關於聲音的擴展知識。

2.依據擴展知識,學生嘗試改變自己製作的樂器的聲音的高低大小。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製作我們的小樂器》的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通過實驗探究哪種材料適合做鼓面。

2、能按照書上的要求制定出製作小樂器的小組計劃。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製作簡單的小樂器。

4、能對自己和別人設計、製作的小樂器進行客觀評議。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制定小組製作計劃的過程中願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願意與小組其他成員分工完成小樂器的製作任務。

(三)、科學知識目標:

能説出聲音的大小、高低與物體的振動有什麼關係。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能用自制的小樂器演奏兒童歌曲。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製作簡單小樂器。

難點:知道聲音的大小、高低與物體的振動關係。

三、教具學具:

塑料杯3個、牛皮紙1張、塑料布1張、氣球薄膜1張、橡筋3根、小鼓、排蕭、飲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個、塑料固定架2個、剪刀。

四、教學課時: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 引入

1、播放一段音樂,問:這是什麼聲音?是用什麼奏出來的?(樂器)。

2、板書課題:

(二)探索研究

1、指導學生認識各種各樣的樂器。

(1)、什麼是樂器?

樂器是一種可以發出樂音,供演奏音樂使用的器具。

(2)、出示各種各樣的樂器樣圖,問:你認識這些樂器嗎?會彈奏嗎?

(鋼琴、笛子、板鼓、古箏、小提琴、二胡、音叉等)

(3)、老師出示幾個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並演示,講解制作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2、指導學生製作小鼓活動。

(1)、製作材料:牛皮紙1張,塑料布1張、氣球薄膜1張,橡筋圈3根,紙杯或塑料杯3個(自備)

(2)、製作方法:

①、分別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並用橡皮圈繃緊固定。②、試試敲擊不同材料的鼓面,仔細聽聽發出的聲音有什麼不同。

3、討論:

①、敲擊不同材料的鼓面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②、哪種材料更適合做鼓面,為什麼?(彈性好的材料)

4、課堂小結。

(三)、板書設計

牛皮紙

鼓面 塑料布 發出聲音不同

氣球薄膜

第2課時

(一)、引入

1、出示幾種同學做的小樂器:盒做的琴絃,玻璃杯小樂器,瓶搖小樂器,排蕭小樂器等。告訴他們這些都是同學們自制的小樂器。

2、板書課題:

(二)、探索研究

1、指導學生以小組形式設計製作小樂器的計劃。

2、指導學生運用配套材料製作排蕭樂器。

(1)、排蕭製作材料:

塑料固定架2只,飲料吸管4根,塑料堵塞8只。

(2)、製作方法:

①、把兩個塑料固定架對插扣住。

②、把4根吸管分別按下列數據截成兩段:125和36、110和43、95和58、88和73。

③、每段吸管的一端用堵塞堵住,並不能漏氣,把8根及管開口向上,由長到短整齊排列插入固定架中,這樣排蕭就做好了。

(3)、使用方法:

用嘴分別在吸管開口旁向內吹氣,看看能不能吹出1、2、3、4……7、i八個不同的音階,你能用排蕭吹出簡單的樂曲嗎?

3、同學們討論交流:

讓樂器發出不出的聲音的做法:試一試,怎樣讓自己製作的小樂器發出聲音?怎樣讓小樂器發出高低大小不同的音?

聲音的大小與物體振動的強弱有關;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4、組織學生對各組製作小樂器進行評價。

5、課堂小結。

(二)、板書設計

5、自制小樂器

聲音大小:與物體振動的強弱有關

聲音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製作我們的小樂器》的教學設計 篇5

課程分析

這是一節實踐課,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鞏固、應用和拓展。利於學生檢驗所學知識,提高動手技能,啟發應用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小樂器的製作鞏固前面所學聲學知識,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啟發學生的應用意識。過程與方法;通過認識、演奏一些樂器,使學生感知到不同樂器發出的不同聲音,再通過自制小樂器的過程,使學生對樂器的不同聲音產生更豐富的感性認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願意與小組其他成員分工合作,完成小樂器的製作任務。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小樂器的製作。教學難點:小樂器的製作。

教具

多媒體、鼓、交響樂和音樂資料。

學具:

碗、、飲料筒每人一個,20cm*20cm牛皮紙、塑料薄膜、橡膠薄膜各一張、橡皮筋數條、膠帶、啤酒瓶數個、玻璃杯數個、硬紙盒等學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曲優美的音樂片段。

問:你認識這些音樂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嗎?你會彈奏嗎?再讓學生認識圖中有哪些樂器,並簡要説出一下這些樂器怎樣演奏,那部分發聲,其他部分有什麼作用。(也可以用帶來的樂器進行簡短的即興演奏)營造氛圍,引起注意、激發嘗試動機。探究新知

1、嘗試活動:做小鼓。

師:剛才播放的一段音樂很美,你想聽自己製作的樂器演奏的音樂嗎?我們先試着做一個小鼓吧,你能説一下做小鼓需要那些材料嗎?簡單交流製作方案,然後演示方法圖片。

2、小組製作,用圓形的容器(碗)做鼓身,選擇一種材料(如:橡膠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紙)做鼓面,用橡皮筋(或膠帶、膠水)將它繃緊在鼓身上,教師指導學生將鼓面繃緊。鼓就做成了。敲擊鼓面,仔細聽聽發出的聲音。

3、小組討論:敲擊不同材料的鼓面發出的聲音一樣嗎?那種材料更適合做鼓面,為什麼?

4、交流完畢,給每個小組一份簡單的鼓譜,指導演奏一下。教師巡視指導儘量讓所有學生體驗成功,獲得經驗,充滿信心。製作自己的小樂器。

剛才我們製作了小鼓,同學們製作的很用心,很成功。你還會製作別的樂器嗎?先讓學生設想自己準備製作什麼樂器,學生小組討論製作什麼樂器(引學生進行可行性分析如材料來源、技術難度、樂器質量、需要時間)。演示教材中學生製作的小樂器供學生參考。

小組討論製作計劃,給每個小組發一份計劃格式紙,引導學生學習制定簡單的工作計劃。格式如:

第( )組製作計劃

1、樂器名稱:

2、打算選用材料:

3、製作方法:

4、預計完成時間:

鼓勵學生髮揮想象,設計出新穎的獨特的樂器,並指導他們製作成功。

師:試一試,怎樣讓自己製作的小樂器發出聲音?怎樣讓小樂器發出高低大小不同的聲音?讓學生演奏自己的樂器體驗出問題的答案。即聲音的大小與物體振動的強弱有關;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交流製作樂器的收穫,學生演示自己的樂器,也可演奏學生喜歡的熟悉的童謠,師生共同評價。多鼓勵,給製作演奏成功的同學小紀念品。

用自己製作的小樂器組織一次演奏會吧。教師根據學生製作的樂器給予建議,支持學生演奏取得成功。

五、課外拓展

生活中的許多材料都可以用來製作樂器。請同學們尋找生活中的材料來製作一件小樂器吧!

六、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學習,我們知道了各自美妙的音樂都是由樂器演奏出來的,不同的樂器會發出不同的聲音。還自己親手製作了小鼓,願同學們每天都有新的收穫。

七、板書設計製作小樂器

活動:製作自己的小樂器。

自制小樂器:計劃——製作——試用。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製作我們的小樂器》的教學設計 篇6

設計思路:

竹是自然界的一種植物,但它卻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中班區域活動鄉音坊中各種各樣的竹製音樂器具已經成為孩子眼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為幼兒的學習帶來了樂趣。每次區域活動時鄉音坊總是熱鬧非凡,在那裏幼兒們會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竹製樂器朋友感受聲響,敲打出節奏,因此我設計了中班音樂活動——竹樂飄飄。整個活動我通過歌曲讓他們藉助身體動作、鄉土器材感知節奏,再進行合作演奏,從而促進幼兒聽音樂、看指揮、合作演奏等多方面的發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肢體動作感知歌曲的節奏和旋律,體驗表達的快樂。

2、嘗試用不同竹樂器對歌曲進行分段演奏,初步學會聽音樂,看指揮演奏。

活動準備:

1、利用鄉土材料,自制竹樂器:“雙響筒”、“三角鐵”、“搖鈴”;

2、錄音磁帶,節奏譜,一名伴奏的老師。

活動重難點:

學會聽音樂,嘗試用不同竹樂器看指揮演奏。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做律動進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複習歌曲,感知歌曲的節奏和旋律。1、感知旋律,複習歌曲。

2、再次感受音樂,聽音樂邊拍手邊演唱歌曲。

3、幼兒嘗試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歌曲。

4、初步感知節奏圖,進行徒手合奏。

三、嘗試用不同竹樂器,初步學習聽音樂、看指揮演奏。

1、看圖譜,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樂器拍打歌曲的節奏。

2、幼兒邊唱歌歌曲邊用竹樂器敲打節奏。

3、幼兒嘗試看指揮、用竹樂器完整輪奏音樂。

4、交換樂器再次演奏。

四、給不同的歌曲伴奏,將興趣延伸到區域。

1、彈奏旋律、出示圖譜,嘗試給其他歌曲伴奏。

2、我們的鄉音坊裏還有許多竹樂器,讓他們也來給我們會唱的歌曲伴奏。幼兒邊聽熟悉的歌曲音樂邊敲打手中的竹樂器出活動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