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寶寶風疹的原因有哪些

來源:文萃谷 9.04K

一、寶寶風疹症狀有哪些

導致寶寶風疹的原因有哪些

1.潛伏期14~21天。

2.前驅期1~2天,幼兒患者前驅期症狀常較輕微,或無前驅期症狀;在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則較顯着,可持續5~6天,表現有低熱、或中度發熱、頭痛、食慾減退、疲倦、乏力及咳嗽、打噴嚏、流涕、咽痛、結膜充血等輕微上呼吸道症狀,偶有嘔吐、腹瀉、鼻出血、齒齦腫脹等,部分患者咽部及軟齶可見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但無頰黏膜粗糙、充血及黏膜斑等。

3.出疹期。通常於發熱1~2天后出現皮疹,皮疹初見於面頸部,迅速擴展軀幹四肢,1天內佈滿全身,但手掌、足底大都無疹。皮疹初起呈細點狀淡紅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徑2~3mm。面部、四肢遠端皮疹較稀疏,部分融合類似麻疹。軀幹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又類似猩紅熱。皮疹一般持續3天(1~4天)消退,亦有稱“三日麻疹”。面部有疹為風疹之特徵,個別患者出疹呈出血性,伴全身出血,主要由於血小板減少和毛細血管增高所致。出疹期常有低熱、輕度上呼吸道炎、脾腫大及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尤以耳後、枕部、頸後淋巴結腫大最為明顯。腫大淋巴結有輕度壓痛,不融合,不化膿。有時風疹患者脾臟及淋巴結腫大可在出疹前4~10天已發生腫大,消退較慢,常持續3~4周。疹退不留色素,無脱屑。僅少數重症患者可有細小糠麩樣脱屑,大塊脱皮則極少見。疹退時體温下降,上呼吸道症狀消退,腫大的淋巴結也逐漸恢復,但完全恢復正常需數週後。

二、引發寶寶風疹的原因有哪些

1.傳染源。患者是風疹惟一的傳染源,包括亞臨牀型或隱型感染者,其實際數目比發病者高,因此是易被忽略的重要傳染源。傳染期在發病前5~7天和發病後3~5天,起病當天和前一天傳染性最強。患者口、鼻、咽部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等中均可分離出病毒。

2.傳播途徑。一般兒童與成人風疹主要由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人與人之間密切接觸也可經接觸傳染。胎內被感染的新生兒,特別咽部可排病毒數週、數月甚至1年以上,因此通過污染的奶瓶、奶頭、衣被尿布及直接接觸等感染缺乏抗體的'醫務、家庭成員,或引起嬰兒室中傳播。胎兒被感染後可引起流產、死產、早產或有多種先天畸形的先天性風疹。

3.易感人羣。風疹一般多見於5~9歲的兒童,流行期中青年、成人和老人中發病也不少見。風疹較多見於冬、春季。近年來春夏發病較多,可流行於幼兒園、學校、軍隊等聚集羣體中。

三、寶寶風疹的檢查有哪些

1.實驗室檢查。外周血象白細胞總數減少,淋巴細胞增多,並出現異形淋巴細胞及漿細胞。

2.病毒分離。風疹患者取鼻咽分泌物,先天性風疹患者取尿、腦脊液、血液、骨髓等培養於RK-13、非洲綠猴腎異倍體細胞或正常兔角膜異倍體細胞系等傳代細胞,可分離出風疹病毒,再用免疫熒光法鑑定。

3.血清抗體測定。如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中和試驗、補體結合試驗和免疫熒光,雙份血清抗體效價增高4倍以上為陽性。血凝抑制試驗最適用,具有快速、簡便、可靠的優點。此抗體在出疹時即出現,1~2周迅速上升,4~12個月後降至開始時的水平,並可維持終生,用以測風疹特異性抗體。局部分泌型抗體於鼻咽部分泌物可查得,有助診斷。也有用斑點雜交法檢測風疹病毒RNA。風疹視網膜炎往往為診斷先天性風疹的重要體徵。視網膜上常出現棕褐或黑褐色的大小不一的,點狀或斑紋狀色素斑點,重症患者除斑點粗大外並伴有黃色晶狀體。視網膜血管常較正常窄細。

3.輔助檢查。併發心肌炎的患者心電圖及心酶譜均有改變。

四、寶寶風疹的治療有哪些

1.一般療法,風疹患者一般症狀輕微,不需要特殊治療。症狀較顯著者,應卧牀休息,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對高熱、頭痛、咳嗽、結膜炎者可予對症處理。

2.併發症治療,腦炎高熱、嗜睡、昏迷、驚厥者,應按流行性乙型腦炎的原則治療。出血傾向嚴重者,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必要時輸新鮮全血。

3.先天性風疹,自幼即應有良好的護理、教養,醫護人員應與病兒父母、託兒所保育員、學校教師密切配合,共同觀察病兒生長髮育情況,測聽力,矯治畸形,必要時採用手術治療青光眼、白內障、先天性心臟病等。幫助學習生活知識,培養勞動能力,以便使其克服先天缺陷。

4.藥物治療,除對症治療外,干擾素、利巴韋林等似有助於減輕病情。

5.主要是支持療法,對症治療,可酌情給予退熱劑,止咳劑及鎮痛劑,喉痛用複方硼砂液漱口,皮膚瘙癢可用爐甘石洗劑或生油塗拭,結膜炎用o.25%氧黴素滴眼液或10%醋酸磺胺液滴眼數日。

6.病人應隔離至出疹後5天。但本病症狀輕微,隱性感染者多,故易被忽略,不易做到全部隔離。一般接觸者可不進行檢疫,但妊娠期、特別妊娠早期的婦女在風疹流行期間應儘量避免接觸風疹病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