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捲相機有哪些入門知識

來源:文萃谷 2.45W

膠片照片色彩奇特,中、大畫幅相機玩膠片機更實惠,使用更顯文青,所以還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膠捲相機怎麼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膠捲相機的一些入門知識,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膠捲相機有哪些入門知識

  膠捲相機入門知識

膠捲是用來記錄光的,因此它們是見不得光的!而相機本身,就是一個“暗盒”。膠捲在其中是一點光都見不到的。當我們需要拍東西時,我讓膠捲去見光,這就是“拍照”最基本的原理。

因此,相機就是“捕捉光的機器”。(無論數碼還是膠捲,都是如此)

那麼相機要如何捕捉光呢?這就需要兩個東西:鏡頭和快門。這也涉及到傳統相機的兩大核心技術:光學和機械。

鏡頭把我們需要捕捉的光,投射到機器裏,這個過程就叫做“對焦”,這涉及很複雜的光學知識,以後再説。簡單來説,鏡頭讓圖像呈現到相機裏。

接下來就是捕捉了,相機打開快門,讓膠捲感受到光,然後關上。由鏡頭捕捉到的光就在電光火石之間,記錄在膠捲上了。

這樣,一張照片就拍好了。

曝光 快門速度與光圈

我們上面説的這一系列過程,就叫做“曝光”,也就是讓膠片感受光,記錄光。

數碼相機也是一樣,只不過他們用來感受光,記錄光的東西換成了傳感器,而不再是膠捲。

但是,並不是曝光我們就能得到滿意的照片,因為光是有數量的,有多少的。如果我們捕捉得太多,那麼照片就亮了,而如果我們捕捉得太少,照片又會變暗。我們如何控制“光的捕捉量”呢?

這裏就涉及兩個部件:鏡頭上的光圈和機身上的快門。

任何相機鏡頭的原理都是“小孔成像”,但是這個孔的大小是可以調節的,孔越大,能夠獲得的光就越多,反之越少。然而孔又和清晰度有關,孔越小,越清晰,景深越大,孔越大,越模糊,景深越小。

而快門的速度是可以調節的,快門越慢,也就是説打開的時間越長,膠捲捕捉光的時間就越長,那麼自然能夠捕捉到更多的光,反之亦然。

於是,光圈和快門形成一種合適的比例時,我們就能夠得到最合適的“光捕捉量”。

測光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要拍照,我們又怎麼能知道什麼是合適的“光捕捉量”呢?我們要怎麼調節快門速度和光圈呢?人眼能不能測?能,但是需要長期的經驗,而且肯定不準。因此,我們需要“測光”。

有的膠捲相機自帶測光功能,而有些則沒有這個功能,比如徠卡M3之類的。這時,就需要測光表來輔助測光了。當然,你也可以用數碼相機,或者有測光功能的相機來測光。

裝片,過片,倒片

膠捲相機需要裝膠捲,然後拍完一張,需要拉一下,讓下一段沒有曝光過的膠片來感光,這叫做“過片”,一卷全部拍完,要把膠捲倒回暗盒裏(這裏説的是135),這叫做“倒片”。自動相機的這三個過程都是自動的,但是機械相機都是手動的'。

膠捲沖洗和底片掃描

一卷膠捲拍完以後,我們把它們倒回那個圓形盒子裏,那個圓形盒子叫做“膠捲暗盒”,只有135膠捲有,120膠捲是沒有的。

這時候,膠捲上的圖像還是潛伏的,我們無法直接看到,需要去沖洗店,讓膠捲上的圖像顯現出來。

顯現出來後,他們就不叫膠捲了,叫做“底片”。可是底片很小,我們需要放大,才能成為照片。在過去,這個過程叫做“放大”和“彩擴”。現在中國幾乎沒有彩擴了。我們需要使用掃描儀,把模擬信號重新轉變為數字信號。

但是這個轉變過程和直接拍數碼照片不同,因為掃描儀可以得到更大的色彩範圍。

  機械相機和自動相機

有了上面那些基礎,我們可以聊聊機械相機和自動相機了。

照相機一開始都是機械的,快門是一個機械部件,不需要電池的,因此,機械相機拍照,是不需要電的,是純粹的“光學+化學反應”。

人類都是懶惰的,那麼能不能通過電子技術把相機搞得自動一點呢?當然可以!這就是所謂的“相機自動化”。

相機的自動化和數碼化是兩回事,在膠捲時代,就已經有各種全自動的相機了,包括佳能的EOS系列。

機械相機的光圈,快門速度需要自己調節,全手動。

自動相機則分成三種。最基本的是A檔相機,這種相機的快門速度是電子控制的,可以和機器測光聯動完成“自動快門速度”,但這種相機的光圈還需要手動控制,而且一般沒有自動對焦功能。

第二種是有A檔,而且有自動對焦功能的相機。日本相機在1980年代末已經開發出了成熟的自動對焦系統。但是這種相機的光圈還是機關式的,很多時候仍然需要手動調節,比如尼康的D頭系列。

第三種就是全自動相機,鏡頭對焦和光圈開合由超聲波馬達控制,和現在的數碼相機操縱起來別無二致,主要就是佳能的EOS膠捲機。

  膠捲相機和數碼相機的不同

膠捲相機,特別是自動膠捲相機在操作上和數碼相機幾乎沒有差別,最大的不同在於膠捲和傳感器的不同。

數碼相機最大的好處是拍完一張就能看,但膠捲不行,得把36張(或24張)全部拍完,送去沖洗,讓膠捲上的圖像顯現,再掃描,才能看到圖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