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關於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發展調研報告範文(精選5篇)

來源:文萃谷 2.13W

隨着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發展調研報告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0關於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發展調研報告範文(精選5篇)

  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發展調研報告1

一、農村留守婦女的基本情況

20xx年末,全縣總人口36*98萬人,其中:女性人口17*01萬人,農村人口28*96萬人。勞動人口14*42萬人,其中:女勞動力5*66萬人。全縣外出務工人員51328人,留守婦女30836人,佔全縣女勞動力54*42%。

1、在文化程度方面,大部分留守婦女文化偏低。從調查的情況看,85%以上的留守婦女為國中及以下學歷,30歲以下的留守婦女具有國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較多,31—40歲的具有國中和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較多,40歲以上的具有國小文化程度的較多。

2、從年齡結構上來看,留守婦女主要分佈在30歲以上。30歲以下的留守婦女主要是因為生育、照顧幼小子女而暫時沒有出門打工,佔總數的15%左右,40歲以上的佔到15%,30—40歲組的留守婦女是較為集中的年齡段,這一階段年齡的婦女上有日益年邁的父母,下有正在成長的孩子。

3、從留守婦女的留守的原因來看,大部分的留守婦女因為家庭不支持其外出打工或者自身不願意外出打工是其主要原因,需要她們留守家中照顧家庭、撫育孩子、照料農業生產是她們留守的客觀原因,雙重原因使得她們既嚮往外出打工又自我回避的矛盾心態,這一現象在30歲以下組的留守婦女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二、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的現狀及問題

1、勞動強度大,身體健康受損。留守婦女既要承擔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又要料理家庭事物,有的還要照顧年邁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勞動強度很大,嚴重損害身體健康。勞動強度大幅增加,勞動時間明顯變長,留守婦女的體力大幅度透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留守婦女”每人需要獨立承擔將近5畝地左右的農業生產和養3頭生豬,而其中又有半數以上的婦女表示“一個人難以單獨承擔農活”,“希望過上穩定的家庭生活”。而那些身體不好的留守婦女,遇到的困難則更大。如,向壩鄉向壩村的留守婦女諶某,家有6口人,有兩個孩子上學,一個上大學,一個讀高中,有兩位體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照顧,還有5畝責任田的耕種全部由她一人承擔,此外,還餵了3頭豬。由於長期辛勞,積勞成疾,還患上了風濕性心臟病,用她自己的話説“有時累得鞋都不想脱,就想爬上牀睡覺”。而問到風濕性心臟病治療的情況時,她説丈夫外出打工掙的錢,連兩個孩子上學用的都不夠,兩個老人藥又沒斷過,自己的病只是支撐不住了,才捨得吃點藥,醫生説可以做手術,可幾十萬的手術費用只能讓她望而卻步。説着説着,已泣不成聲。

2、精神負擔重,安全感下降。由於丈夫長年在外,留守婦女精神負擔明顯加重,安全感下降。主要表現:一是出現婚姻危機。留守婦女大多是中青年,一些長期分居的留守婦女因為丈夫長期在他鄉打工,夫妻之間缺乏交流溝通,雙方相互猜疑,再加上自我精神生活空虛,自我控制力不強,易受到不良現象和不法分子的誘惑,導致感情危機。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打工婚姻”離婚案呈上升趨勢,儘管留守婦女為家庭作出了許多犧牲,但是對於丈夫出門打工幾年不歸、移情別戀的情況,她們還是“欲語淚先流”。二是財產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男性勞動力外出後,農村只剩下老人、兒童和婦女,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致使農村治安防範力量減弱,使農村社會治安隱患增加,農村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現象增多,留守婦女的安全感大大降低。70%的留守婦女面臨着巨大的生存的壓力和心理壓力,並且無人傾訴,既要操心孩子,又要擔心丈夫,還害怕流言蜚語。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留守婦女告訴我們説,她們養的小雞、小兔、小鴨等家禽,常常被小偷偷走。

3、婆媳關係難處理,對子女疏於教育。自古以來,婆媳關係都不好處理,尤其現在在丈夫不在家的情況下,處理好婆媳關係更是難上加難。調查中我們發現多例存在婆媳關係沒有處理好導致家庭矛盾激化的現象。不少留守村婦本身文化水平比較低,除了在經濟上、生活上能為子女提供一定的支持外,無力在子女學習上、做人上給予有效教育與監管,只能聽之任之,只是希望子女別做違法的事。由於80%左右的留守婦女認為對子女的教育就是拿錢給他(她)們上學,只要他們在學校聽老師的話,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就行。有近50%的婦女幾乎從未同子女談過理想與抱負,有近65%的婦女不知道平時孩子在想什麼、盼什麼,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主要表現在吃飯穿衣上。調查還發現有的由於自身只有國小文化,子女上國中後不能對其進行輔導和監管,導致他們成天逃學迷失在網吧裏。

三、建議

留守婦女是目前農村最大的勞動力資源,是新農村建設主力軍,關係到家庭的穩定和社會的安定,針對留守婦女面臨的壓力和困難,需要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措施,開展幫扶活動,形成合力,營造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密切配合,共同關愛留守婦女的社會氛圍。

1、高度重視,創造關愛留守婦女的良好環境。關愛農村留守人羣是一項重要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視,需要社會發揮各方優勢,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配合、共同推進。要提高思想認識,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共同關心的局面。要出台相應的硬性幫扶政策和措施。如相關部門要深入基層傳授技術、以村為單位建立“農家書屋”、定期或巡迴開展“三下鄉”活動、建立“婦女健康之家”、幫助有條件的農村婦女給予信貸扶持和項目扶持等。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婦女的思想道德素質。利用農閒時節或“三八”婦女節等,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豐富留守婦女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質量。以“平安……”建設為載體,以評選“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好鄰里”、“守法公民”、“五好文明家庭”等為抓手,大力弘揚尊老愛幼、夫妻和睦、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大力宣傳知法、守法、做合法公民的重要意義;引導婦女相信科學,反對迷信,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社會的安定和諧。嚴厲打擊侵害婦女合法權益的犯罪活動,打造安全和諧的社會環境。加強對留守婦女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加大對《婦女權益保障法》的宣傳教育,提高婦女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有志青年回鄉創業。要多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讓青壯年勞動力能實現在本地就業,從根本上解決勞動力大量外出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要拓寬農村致富渠道,制定優惠政策,動員和鼓勵外出務工青年積累經驗,更新觀念,幫扶他們回鄉創業,推動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3、加強對留守婦女的技能培訓和資金扶持,鼓勵留守婦女自主創業。繼續大力加強婦女技術培訓,舉辦留守婦女技術培訓班,讓留守婦女懂得更多的農業生產技術,科學種田,科技致富,提高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繼續創辦示範家長學校,深入開展“爭當合格父母,培養合格人才”活動,引導更多的家長特別是留守婦女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勞動、婦聯等部門要繼續堅持積極為留守婦女提供項目信息和致富門路,推廣科技含量高、輻射面廣、投資少見效快的增收致富項目;要大力扶持留守婦女創業項目,在用地、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使其能夠敢創業、會創業、創成業。同時,政府要儘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在農村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合理流轉土地,使農村留守婦女從繁重的土地勞務中解脱出來。

4、積極探索有特色的農村婦女協會組織(互助組織),充分發揮婦女羣體自身互幫互助的作用。在“政府支持,婦聯牽頭”的前提下,成立鄉鎮村農村婦女協會或農村婦女合作小組,“生產聯合互助組”以減輕勞動強度;“生活聯合互助組”以互相關心實現情感上的訴求;“文化活動聯合組”以共同分享娛樂等。同時,鼓勵她們利用協會或互助組織功能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據實際情況開展“親情之旅”、“鵲橋會”等夫妻親情互動活動,組織部分留守婦女與打工丈夫“零距離”相會,加強留守婦女夫妻之間的情感交流。

  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發展調研報告2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農村男勞動力大規模的外移,在我國農村社會出現了一大批“留守婦女”羣體,這個龐大的特殊羣體在我區達1萬餘人,並持續增多。由於丈夫在家庭生產生活中缺位,留守婦女面臨多重生存發展困境,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關愛農村“留守婦女”,破解她們面對的難題,正成為當前新農村建設中一個日益凸出的現實問題。

一、農村留守婦女現狀

(一)農村“留守婦女”基本情況“留守婦女”的丈夫在外務工,有的在省外,有的在本省其他城市,有的在本市城區務工,而她們卻留守家中,肩負起家庭幾乎全部的生產勞動和撫養子女、贍養老人的責任,成為家庭中的“頂樑柱”,家中的粗活、重活、忙活、累活幾乎都壓在她們肩上。據統計,xx區“留守婦女”中農村“留守婦女”佔90%以上,中青年“留守婦女”佔85%。“留守婦女”中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佔48%左右,其餘則在農閒時外出打工或郴州市範圍內打工以增加家庭收入。以xx區華塘鎮油山村為例,對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發展狀況進行專題調研,調研採取發放調查問卷、入户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進行,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入户走訪“留守婦女”家庭10户,以期瞭解掌握全區農村“留守婦女”現狀、生存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與迫切需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她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作用,逐步解決她們面臨的諸多問題。她們的整體生存發展狀況如下:

1、“留守婦女”年齡結構,以30到40歲中年居多,佔45%;

2、“留守婦女”文化程度,大部分是國中,佔52%,國小佔41%,高中及以上佔7%;

3、“留守婦女”家庭人口情況,3口人的佔41%,4口人的佔43%;

4、“留守婦女”丈夫外出打工年限,以2—3年居多;

5、“留守婦女”家庭年收入情況,以年收入2萬—3萬的居多;

6、“留守婦女”丈夫多長時間返家一次,半年之內佔25%,半年至一年佔67%,一年以上的佔8%;

7、丈夫外出打工,“留守婦女”最擔心丈夫耐不住寂寞或者不承擔養家義務。

(二)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狀況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發展情況呈現以下特點:

1、“留守婦女”年齡分佈中年居多。

2、“留守婦女”文化教育程度偏低。

3、“留守婦女”從事家務和農業身心俱疲。

4、“留守婦女”擔心感情出現危機。

5、“留守婦女”文化生活枯燥單一。

大多數農村“留守婦女”由於平時忙於農活和家務活等,沒有時間參加娛樂活動,加上生活範圍較小等因素,造成了農村“留守婦女”精神壓力大,不能從參加文體活動中讓自己減壓。

二、農村留守婦女的困境

留守婦女擁有完整的家庭,卻常年過着“牛郎織女”般的生活;她們收起女性的矜持嬌貴,而頂風沐雨幹着本該是男人乾的重活。她們柔嫩的肩頭撐起的,是飽含酸甜苦辣的家園

(一)拖老帶小,披星戴月,生活艱辛。在丈夫外出務工期間,妻子成為家庭生產生活的絕對主力,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幾乎都壓在了“留守婦女”肩上,尤其是農忙季節,勞動量更大。同時,男人外出務工,贍養老人,養育孩子,洗衣做飯,餵養雞鴨豬牛等繁瑣的家務事也全落在了“留守婦女”的身上。勞動強度很大,嚴重損害身體健康。

(二)獨守空房,精神貧乏,生活孤單。由於丈夫長期不在身邊,“留守婦女”們忍着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負擔。調查發現,89%的“留守婦女”覺得丈夫的忠誠成了她們最大的心理負擔。有許多“留守婦女”想把承包的土地轉包給別人種,自己跟隨丈夫一起出去打工,但贍養老人、照顧子女的責任又使她們難以走出家門。

(三)生性膽小,安全缺乏保障。由於男性勞動力外出,農村只剩下了老人、兒童和婦女,致使農村治安防範力量減弱,違法犯罪機率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膽小的農村“留守婦女”普遍感到缺少人身安全感,同時還要注意與男性的避嫌。由於“留守婦女”處於弱勢地位,她們的合法權益相對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容易成為農村害案的主要侵犯對象,其家庭財產也成為作案分子的目標。

(四)常年的温飽觀念和勤儉節約傳統導致健康意識不強。大部分農村婦女缺乏保健意識,一個主要原因是生活困難,能節約一點是一點,女性用品在家庭開支中所佔比例不大。有些農村“留守婦女”,為了節約錢,有病不醫只自己拿點藥了事,有時乾脆一拖再拖,以致於小病拖成大病,她們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與此同時,在飲食方面,也不講究合理搭配,以解決温飽為原則,基本不會調劑改善生活,也不會每餐都有肉食和水果。

(五)親情缺失,子女家庭教育環境不優。“留守婦女”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由於缺少父愛和團聚,母親要外出做事,小孩平時多跟老人在一起,老人多隻管他們的温飽,有的`婦女文化偏低,對子女教育力不從心,往往是物質上的滿足大於知識的教育,出現了“重養輕教”現象,而且陪伴小孩的時間少,親情的部分缺失也影響了孩子健全性格的形成。

三、關愛幫助農村留守婦女的對策與建議

農村“留守婦女”已經成為農村一個新的特殊羣體,是農村勞動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同時涉及到留守家庭的幸福和穩定。不解決好這一羣體的各種問題,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產生不利影響。社會各界要普遍關注“留守婦女”問題,把它放到影響全局的高度來認識,妥善解決這一特殊羣體的特殊問題,為“留守婦女”撐起一片藍天,同時也為當地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增添一抹亮色。

(一)制定政策措施,重視“留守婦女”的現實需求。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要重視並關注農村“留守婦女”這一特殊社會羣體,要把“留守婦女”問題作為解決“三農”問題和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使“留守婦女”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要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充分考慮農村“留守婦女”的利益需求,制定出台有利於“留守婦女”創業就業的政策。要加強對農村“留守婦女”問題的調查研究,掌握農村“留守婦女”的現狀,如,姓名、年齡、人數、分佈、每天的勞動時間等,制定關愛“留守婦女”的政策和措施。

(二)強化科技培訓,提高“留守婦女”的致富能力。各級組織要着力提高“留守婦女”綜合素質,提高“留守婦女”參與經濟建設的能力。要積極引導“留守婦女”摒棄“男主外、女主內”封建傳統的束縛,組織“留守婦女”樹立“四自”精神,用自已的行動積極支持丈夫外出打工,提高農村婦女的自我發展能力、促進她們的自身發展,是解決“留守婦女”各種問題的重要途徑。要舉辦各類知識、技術、技能培訓,提高她們的科技致富能力和科學教子水平。要廣泛發動農村“留守婦女”增強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發展能力的緊迫感,克服依賴心理,主動提高自我發展和應對各種困難的能力。

(三)整合社會資源,解決“留守婦女”的實際困難。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採取有效措施,積極為“留守婦女”提供相關的服務和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如涉農部門努力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減輕“留守婦女”的農業生產勞動強度;舉辦“留守婦女”技術培訓班,提高“留守婦女”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文化等部門在“留守婦女”比較集中的地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豐富“留守婦女”的業餘文化生活等。司法部門為“留守婦女”提供各種法律服務,維護“留守婦女”的合法權益。醫療衞生部門建立對“留守婦女”的健康支持系統,關愛“留守婦女”的身心健康,減輕“留守婦女”心理壓力等。羣眾團體發揮各自優勢,為“留守婦女”提供服務和幫助。要整合資源,形成合力,使這一特殊羣體在和諧社會建設中得到健康發展。

(四)維護家庭穩定,加大“留守婦女”保護力度。針對目前農村“留守婦女”遇到的各種問題,社會各界要積極保護她們的合法權益,加大《婦女權益保護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執行力度,通過法律知識宣傳、培訓等方式,教育婦女提高自我維權意識。要加大社會治安管理力度,在村莊建立“治安巡邏隊”,保障社會治安,減輕“留守婦女””安全方面的心理壓力。要加大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教育培訓和管理力度,把勞動技能與相關法律法規及家庭教育知識結合起來,教育和引導他們自覺履行家庭責任和義務,遵守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維護家庭穩定。

(五)豐富文化生活,體現“留守婦女”人文關懷。健康的文化活動是減輕精神壓力的良方。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培養鄉土文化隊伍,挖掘地方傳統娛樂資源,弘揚文明新風,利用農閒時節或“三八”婦女節等,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豐富”留守婦女”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質量,使廣大農村家庭特別是“留守婦女”家庭成員充滿活力,家庭關係更加和睦美滿,鄰里關係更加融洽,村莊環境更加和諧穩定。要開展“親情之旅”、“鵲橋會”等親情互動活動,組織“留守婦女”與打工丈夫“零距離”相會,對“留守婦女”進行人文關懷。

  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發展調研報告3

迎江中學位於大方縣城西郊風光迤邐的對江河畔,是一所九年制義務教育初級中學。現有學生534人,其中留守兒童54人。對於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這一特殊羣體,政府文件、學者研究論文等都有不同的表述。有學者認為: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在户籍所在地,不能與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而由其他監護人長期監護撫養或獨立生活的兒童。在我校,對留守兒童的定義是:父母都在外打工,只有子女在家中留讀的少年兒童。據我們瞭解,如果加上父母有一方在外打工的,那留守兒童的數目遠遠不止提到的54人。筆者擔任班主任工作期間,利用工作之餘的閒暇,在學校領導和老師的支持和幫助之下,對全校的留守兒童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調查瞭解,現將調查到的情況作一下分析。

一、對留守兒童的監護普遍不力

這次調查共發出問卷50份,收回有效問卷48份;其中有28人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一起生活,有6人與親戚生活在一起,有9人與自己的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有5人獨自一人生活。留守兒童普遍都是自己在照顧自己,即使是與祖輩生活在一起的大部分留守兒童也基本上是處於無管教狀態。

二、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心理問題

通過對全校的問卷調查發現:留守兒童十分想念父母的佔78*3%,有51*2%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一次,45%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繫。由於與父母的'聯繫少,這樣很容易使他們形成消極情緒,表現出性格內向任性,辦事我行我素,困難面前不負責任,遇事推諉怨恨。

(一)性格孤僻、自卑逆反比較普遍

由於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從事的多是體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艱苦,勞動強度高,空閒時間少,因而回家頻率不高,與留守子女聯繫較少,對於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國中青少年正處於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孤僻、自卑、易躁。另外,由於父母長期照顧不周,對留守家中的子女放縱溺愛多於嚴加管教,使得這部分少年中問題孩子普遍多於同齡人中父母都在身邊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或不會管。留守孩子幾乎生活在無限制狀態下,無形中助長了他們自私任性、蠻橫霸道、逆反心理重、以自我為中心等極端性格。而且這種性格隨着父母外出時間的長短而發生變化,一般顯示為時間越長,性格變化越快,且年齡越小,變化越大。如我班的龔勤因與同學之間發生一點小摩擦,竟然揚言要從校外喊人來幫忙,害得我是談話加家訪,思想工作是做了一星期,課都沒法正常開展。王穎是留守兒童中比較上進的,平時也能管住自己,但一點集體主義觀念也沒有,在校內是獨來獨往,從來不會主動幫別人幹一點事。

(二)自信不足、缺乏親情

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留守兒童普遍缺乏自信,遇事萎縮不前。由於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這部分孩子在與別人交往時往往容易過於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有的孩子最害怕學校開家長會,因為不知道到底應該請誰。因為長期得不到父母親情的撫慰與關懷,直接影響到了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以及人格與智力的發展。青少年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產生了許多煩惱與衝突。這時,他們需要暢通的傾訴渠道,更需要正確的外界引導。但由於遠離父母,缺少了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情況對他們心理健康的發展極為不利,常會引發種種心理疾病,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如王永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由於隔代監護對其鞭長莫及,因此在學習的道路上基本上是自暴自棄,對老師的循循善誘根本就是充耳不聞。縱觀這些孩子,其心理問題的形成不是短期的事情,問題的解決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孩子一旦心理走向了畸形,進行矯正則比其形成更加艱難。

(三)做事不計後果、價值觀念扭曲

國中階段,正是學生青春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性格習慣形成的重要階段。由於這一時期是孩子向成人邁進的關鍵時期,因此離開了成人的監護,問題就容易出現。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孩子和監護人之間關係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採取認可態度,由於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自由散漫,行為存在嚴重偏差。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裏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説謊、打架、賭博、欺負小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網吧和遊戲室,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八(2)班王斌有很長一段時間幾乎生活在學校與網吧之間。白天上課時趴在課桌上睡覺,晚上到網吧上網,費用從父母提供的生活費中擠。長期不着家,家長在外也無從知曉,老師聯繫家長,聯繫電話是空號,開家長會也見不到家長。

  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發展調研報告4

近年來,隨着大量農民工外出打工,給經濟社會帶來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農民家庭夫妻分居,留守婦女生產生活困難等一系列問題。最近,丹東市振安區婦聯對我區留守婦女的生存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通過調研,我們深深地體會到留守婦女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她們柔弱的雙肩既擔負着贍養老人、照顧小孩的生活重擔,又承擔着家庭農業生產以及在企業上班工作的艱辛。可以説,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和希望,她們默默地支撐着家庭的負荷。

一、xx區農村留守婦女的基本情況

振安區地處城鄉結合部,全區總人口18*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1萬人,外出務工人員3*6萬人,農村留守婦女1*3萬人。從文化程度方面看,大部分留守婦女文化偏低。85%以上的留守婦女為國中及以下學歷。從年齡結構上來看,留守婦女主要分佈在28歲以上。大部分集中在30—45歲年齡段,這一階段年齡的婦女上有日益年邁的父母,下有正在上學的孩子。從留守婦女的留守的原因來看,大部分留守婦女因為家庭不支持其外出打工或者自身不願意外出打工是其主要原因,需要她們留守家中照顧家庭、撫育孩子、照料農業生產則是她們留守的客觀原因,雙重原因使得她們處於既嚮往外出打工又自我回避的矛盾心態。

二、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現狀及存在問題

1、生活壓力超負。由於家庭中男性勞力的長期缺失,農村留守婦女承擔着超負荷的生活重擔,要承擔着照顧孩子、老人和田間勞動的重任。有的留守婦女想同丈夫一同外出打工,但贍養老人、照顧孩子的責任絆住了她們前行的腳步,她們的生活永遠都是幹不完的家務和農活,煩不完的孩子的教育與困惑。

2、精神世界空虛。有的留守婦女上班累了一天,有的幹完農活,回家還要幹家務,晚上只有與電視為伴,與麻將為友,這就是大多數留守婦女的業餘生活。由於農村娛樂設施的缺乏,文化活動的不足,導致她們生活的壓力無處緩解,不良的情緒無處排解,精神世界比較空虛。

3、婚姻狀況堪憂。留守婦女的丈夫外出打工,長期不在身邊,這導致許多家庭出現了婚姻危機。從婚姻問題上訪的婦女看,有三分之一是農村留守婦女。常年的兩地分居,夫妻之間缺乏交流溝通,一旦雙方相互猜疑,再加上自我精神生活空虛,自我控制力不強,極易受到不良現象的誘惑,導致感情危機。近年來,我們發現“打工婚姻”離婚案呈上升趨勢,儘管留守婦女為家庭作出了許多犧牲,但是對於丈夫出門打工常年不歸、移情別戀的情況,她們是無可奈何。留守婦女面臨着巨大的生存的壓力和心理壓力,並且無人傾訴,既要操心孩子,又要擔心丈夫,還害怕流言蜚語。如樓房鎮孤山村留守婦女李某,女兒患姊妹病,丈夫在外打工,有了外遇,最終拋棄了李某和女兒,離家出走。經過區婦聯多方協調,最後得以起訴離婚,爭取到了女兒的撫養費。

4、家庭教育缺失。調查顯示,繁重的農活、家庭的重擔和生活的壓力讓農村留守婦女們消耗了全部的精力、心力。加之,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教育意識不強,留守婦女們普遍反應在子女的教育培養上心有餘而力不足。不少留守婦女由於自身文化水平低,根本不能給孩子講出什麼道理,造成一些留守家庭的子女上國中後因為不能及時對孩子進行輔導和監管,最終使孩子在國中時期成績出現一落千丈,甚至染上惡習的現象,這些留守婦女卻對子女們的教育和輔導卻感到力不從心,無從下手。

三、改變留守婦女困境的建議與對策

留守婦女是目前我國農村最大的勞動力資源,也是新農村建設主力軍,她們的生存狀況和生活質量可以説直接關係到家庭的穩定和社會的安定,針對留守婦女面臨的壓力和困難,需要我們黨和政府還有各級婦聯組織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開展及時對口的幫扶活動,這樣在全社會形成合力,才能營造一個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密切配合,共同關愛留守婦女的社會氛圍。

1、高度重視,創造關愛留守婦女的良好環境,引導樹立正確的婚姻觀。關愛農村留守人羣是一項重要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視,需要社會發揮各方優勢,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配合、共同推進。

一要提高思想認識,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共同關心的局面。

二要出台相應的硬性幫扶政策和措施。如要深入基層傳授技術、以村為單位建立“農家書屋”、建立“婦女兒童之家”、幫助有條件的農村婦女給予小額貸款扶持和項目扶持等。

三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婦女的思想道德素質。利用農閒時節或“三八”婦女節等,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豐富留守婦女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質量。以“平安家庭“為載體,以評選““好婆婆”、“好媳婦”、“好鄰里”、“五好文明家庭”等為抓手,大力弘揚尊老愛幼、夫妻和睦、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

四要嚴厲打擊侵害婦女合法權益的犯罪活動,打造安全和諧的社會環境。加強對留守婦女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組織她們學習《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規。提高婦女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在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能夠懂得及時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利,捍衞自己的婚姻。

2、加大農村文化設施投入,滿足留守婦女的精神生活。“白天忙上班、忙家務,晚上看電視”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留守婦女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她們的辛勞、壓力和空虛是別人無法體會的。在這種情況下,留守婦女更需要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來緩解壓力、排解情緒。調查中發現,靠近集鎮的一些農村留守婦女由於地域的優勢,經常能夠參加一些文化娛樂活動,讓她們從中體味到生活的樂趣。這些活動能夠讓她們容光煥發,精神飽滿。而偏遠一些的農村留守婦女由於農村公共娛樂硬件設施不足,文藝活動不多,她們只能徘徊在麻將與電視之間,娛樂方式單一,精神生活貧乏。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僅有利於留守婦女的身心健康,對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同樣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政府加大農村文化娛樂設施投入,文化部門、村、社區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顯得尤為重要。

3、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發展農村經濟。90%的留守婦女希望自己的丈夫就地就業創業,前提是要有穩定不錯的收入。因此,農村致富渠道的拓寬,農村經濟的發展,外出務工男性的減少是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婦女問題的關鍵。一要要多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讓青壯年勞動力能實現在本地就業,從根本上解決勞動力大量外出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二要拓寬農村致富渠道,制定優惠政策,動員和鼓勵外出務工青年積累經驗,更新觀念,幫扶他們回鄉創業,完成勞動力的就地轉移,讓農民工能夠兼顧致富增收、農業生產和家庭生活,從根本上改善留守婦女的困境。推動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4、積極組建留守婦女的互助組織。調查中,留守婦女們表示生活清苦一點無所謂,關鍵是在困難、困惑、無助、無奈的時候需要有人關心、幫助。希望能夠建立各種互助組織,使她們生產有人幫、生活有人問、心靈有人暖。目前我區農村已自發產生一些互助組織,如巾幗維權服務隊,巾幗愛心幫扶服務隊、巾幗文體志願服務隊等等。這些組織遠遠不能滿足留守婦女們日益增長的新需求,如心理疏導、法律援助、家庭教育、情感關懷等。因此,建議社會各界合力組建留守婦女互助組織。在就業創業上,幫助留守婦女解決政策、項目、資金難題,鼓勵農村致富帶頭人領辦各類新型經濟合作組織,與留守婦女結對幫扶;在家庭教育上,利用家長學校、“婦女兒童之家”、黨員活動室等陣地開展家教培訓;在生活安居上,通過12338婦女維權熱線、基層維權站點、鄰里互助等措施,營造安全安居的社會環境;在心理疏導上,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率先建立專業心理諮詢室,組織志願者對需要心靈安慰的婦女,提供精神慰藉幫扶。對留守婦女真正做到精神上扶志、生活上扶困、能力上扶技、經濟上扶業,讓她們生活上舒心,情感上暖心,活動上開心,工作上順心。

  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發展調研報告5

隨着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地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農村出現這樣的特殊社會羣體,她們肩負着本應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的生產勞動和家庭撫養贍養責任,在丈夫外出務工後單獨或與其他家庭成員居住在户籍地,她們被稱為“留守婦女”。而因父母雙方或一方的外出務工留置在農村户籍地、由祖輩或親戚撫養的兒童,被稱為“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的缺失和關愛的缺少,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的生存發展和權益保障等方面的問題日益凸顯。為掌握曲靖市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的現狀,進一步做好關愛幫扶工作,結合全國婦聯、省婦聯開展農村留守婦女兒童關愛活動精神,20xx年5至7月全市各級婦聯組織開展了農村留守婦女兒童調研工作。現將調研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據調查,全市常住人口585*51萬人,其中女性278*62萬人。20—59歲之間的婦女232*63萬人,農村留守婦女有14*59萬人,其中貧困婦女4*76人。農村留守婦女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1039人、高中學歷的8980人、國中學歷的50243人、國小以下的85703人。0—18歲兒童151*89萬人,農村留守兒童有21*79人,其中貧困留守兒童有6*62萬人。農村留守兒童由父或母監護的有96565人,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監護的108193人,由其他親屬監護的9237人,由鄰居監護的1451人。

二、現狀分析

(一)留守婦女生活現狀

1、三重:體力勞動重,撫養任務重,精神負擔重。

農村男青壯年外出打工,使得婦女獨立承擔生產勞動、操持家務、撫育子女、照料老人等重負,而且農忙時缺幫手,日常精神壓力很大,文化生活匱乏,有的甚至人身財產安全都缺乏保障。同時丈夫長期外出及收入的不確定性,夫妻交流少,婚姻關係脆化等加重婦女思想負擔。留守婦女與丈夫主要的溝通方式是打電話,空間距離的擴大阻礙了夫妻情感的交流以及性交流,導致感情危機,久而久之婚姻難以維繫。

2、四少:社會活動少、世面見得少、經濟收入少、夫妻見面機會少。

留守婦女圍着田間轉、圍着老人轉、圍着孩子轉,這是一種“性別不平等關係的再生產”,婦女經濟收入在家庭實際總收入中的比重下降,使得他們沒有時間參與社會活動,大大的減少了接觸外界的機會,導致世面見得少、經濟開銷少。這種“男出女守”的角色分工對農村婚姻與家庭的衝擊不容忽視,夫妻城鄉水平的差異逐步擴大、夫妻共享的時間減少等都可能導致留守家庭離婚率的上升。有的丈夫一年甚至幾年回來一次,一個月甚至更久才打一次電話聯繫,而留守婦女由於經濟、家庭等限制,也很少會進城探親,農民工也沒有探親假,夫妻雙方過着“牛郎織女”般的生活。

3、五偏: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教育子女學習情況偏差、與老人關係偏差、身體及心理狀況偏差。

留守婦女多集中於31—50歲的中年女性,74%以上留守婦女為國中及以下學歷。高強度的勞動、長期性壓抑、狹窄的交際範圍、家庭的穩定性被破壞等,使得他們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受限制,同時由於留守婦女自身文化素質低,對子女重養輕教,缺乏在學習成長上給予有效教育與監督,在孩子的學習和教育方式上力不從心;生理及心理健康受損,婦女疾病增多、人際關係敏感、焦慮和抑鬱、因此多與公婆關係緊張,以及對男性的依賴程度加重。

(二)留守兒童生活現狀

1、數量多,比例大,且呈上升趨勢。根據本次調查統計,截止今年5月,全市留守兒童總數已達217902人,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外出務工人員逐漸增多,留守兒童的數量也呈上升趨勢。

2、分佈廣,不均衡。從統計分析,全市126個鄉(鎮)均有農村留守兒童,但分佈不均衡,邊遠鄉(鎮)的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多,留守兒童所佔比例大。如會澤田壩鄉,留守兒童達4682人,臨近縣城的鄉(鎮)勞動力就地轉移的較多,留守兒童所佔比例相對小。如會澤金鐘鎮留守兒童有1405人。

3、留守早,時間長。據調查,在留守兒童中學前兒童58010人,佔26*62%,國小階段的92846人,佔42*61%;國中生52488人,佔24*09%;高中生14558人,佔6*68%。從中不難看出,國小以下的留守兒童所佔比例高,大部分留守兒童中,在其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外出打工。

4、與父母聯繫少、見面難。農村留守兒童父母主要通過電話、書信等方式聯繫,其中也有少部分從不聯繫。每年能與父母也只能在逢年過節時見面,其中多年才見一面的情況也存在。

5、家務繁重,過多的佔用了學習時間。調查中,部份留守兒童放學回家要承擔燒火做飯、洗衣服,割豬草、養豬等家務,他們所承擔的勞動強度超過了年齡所能承受的範圍。也因此,教師認為,部分留守兒童在上課時注意力難以集中。

6、自我監護人年齡偏小,生活困難。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有部份父母雙雙外出務工,又無祖輩和親威、朋友依靠的留守兒童,全部生活自理,非常艱難,如果沒有學校老師和鄰居的幫助,他們的生活都存在問題。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留守婦女存在的主要問題

1、勞動強度明顯加大,部分農婦力不從心。留守婦女既要承擔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又要料理家庭事物,還要照顧年邁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勞動強度很大,嚴重損害身體健康,一年到頭身心疲憊。

2、精神壓力大,寂寞空虛感強,身心易受傷害。由於丈夫外出務工,長年不在身邊,留守婦女忍受着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負擔。家裏冷冷清清,白天下地幹活,晚上獨守空房,久而久之造成精神空虛,丈夫不在家,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處處小心謹慎,不敢和村裏的男人多説一句話,怕遭人閒言閒語,時時掛念外出務工的丈夫,擔心丈夫禁受不住外面的誘惑而移情別戀。由於農村留守婦女長期承受精神上的壓力,留守婦女容易產生失眠、焦慮,嚴重影響留守婦女的身心健康。同時,“留守婦女”和丈夫之間的感情溝通越來越少,久而久之夫妻感情容易產生裂痕,導致第三者插足和婚姻破裂現象逐步增多。而當出現婚變時,由於對丈夫在外收入情況不完全瞭解,她們往往無法很好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由於一些留守婦女的丈夫出門多年,不負責任,不負擔家裏開支,迫於無奈,一些農村留守婦女利用趕集出門賣淫貼補家用,久而久之,形成了部分留守婦女好逸惡勞的習慣。

3、養老及子女養育方面暴露出新的問題。因丈夫長期外出務工,家庭的養老、子女的養育重擔全部落在留守婦女的身上,虐待老人、鄰里糾紛現象呈上升趨勢,而子女的教育培養狀況則呈下滑趨勢。

4、安全感降低,家庭財產受威脅。男性勞動力外出後,農村只餘下婦女、兒童、老人,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會帶來農村治安防範力量的減弱,使農村社會治安隱患增加,特別是留守家庭的財產、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

5、現代農業進程受到影響。農村男勞動力外出後,家庭中的女勞力由於很少懂機械操作技術,致使家庭農業機械閒置浪費現象普遍存在,從而增加了婦女的勞動強度。同時,由於留守人員文化素質較低,且無暇接受新技術,許多農活是省事的省事,使農業生產呈現出高度重複生產的特徵。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留守兒童缺乏親情教育和溝通。由於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在外務工,無法全面關心到子女各方面的發展情況,雖然部分父母有時會打電話回家,但是和子女談話的內容僅限於簡單地詢問生活和學習的情況,對孩子的思想道德和心理髮展過問很少。

2、臨時監護人物質關心多,精神關注少。農村留守兒童被監護的情況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祖父監護型(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託管);二是親戚監護型(由親戚——叔嬸、姑舅朋友託管);三是單親監護型(單親——基本上是母親託管)。這些臨時監護人一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往往是把被監護人的學習、人身安全和吃穿放在首位,而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卻很少關注。

3、留守兒童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存在差異。留守兒童的素質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一些監護人在孩子面前沒有做到垂範作用,經常當着孩子的面吵架、打架、賭博等。此外,大部分家庭,還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這給孩子的成長和心理造成了不良影響,需要加強教育、監督和引導。

4、家庭教育意識淡薄。一是有的父母平時與子女缺少溝通,疏於管教,造成親情淡漠;二是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當,存在用錢補償感情的心理,使孩子身心發展受到扭曲;三是祖輩隔代撫養大多偏於溺愛,以生活照顧為主,而且無力承擔孩子的品德培養和學習輔導任務,導致一些留守兒童養成亂花錢、性格偏激等不良習慣,加之年老體弱多病,監管起來顯得力不從心。

5、社會對留守兒童關注不夠。一是農村基礎教育薄弱,教育資源缺乏,教育觀念落後,不能有效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中的不足。二是文化傳媒難以有效控制,一些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蝕滲入,對留守兒童具有腐蝕性和誘惑力。

四、意見和建議

(一)針對留守婦女的建議

一是加強農村對務工留守家庭的生產互助活動,減輕留守婦女的勞動強度。

二是調整完善農民工進城務工的相關政策,重點解決務工子女教育和務工人員的落户問題。

三是完善農村養老體系建設,減輕農民的養老壓力。

四是動員社會力量加強對留守婦女的致富技能、子女教育、家庭關係等方面的教育;鼓勵她們主動參與社會活動,發展個人能力,以提高生活質量,為社會作貢獻。

五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土地流轉方式,可以通過租用農民土地,引進新興產業,再吸收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打工,增加留守婦女的經濟收入。

六是加大婦女權益保障法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留守婦女的自我保護和法律意識。七是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持農村的穩定。

(二)針對留守兒童的建議

一是政府統籌管理,加大社會支持的力度。

二是探索幫助留守兒童教育與管理的新路子,在社會上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結對幫扶,特別是教師要真心真意的走進學生心靈,從心靈上關心關愛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三是家長要轉變觀念,增強自身發展的能力,多渠道尋找就業門路,能夠就地轉移,儘可能的留在孩子身邊。

四是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引起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引起社會的重視,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格局,讓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讓在家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