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農村留守兒童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範文

來源:文萃谷 1.86W

為全面瞭解和掌握我省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發展狀況,進一步紮實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省婦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與留守兒童、監護人及工作人員面對面調研的方式,對全省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發展狀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共回收問卷1300份。

黑龍江省農村留守兒童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範文

  一、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發展及監護情況

(一)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發展狀況

1、農村留守兒童規模

2、農村留守兒童性別、年齡及分佈

農村留守兒童男女比例比較接近,且年齡在6—14歲居多。分佈在黑龍江省十三個市(地),其中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綏化市人數較多。

3、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狀況

4、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狀況

問卷顯示:父母外出後有29.5%、41.3%、18.5%的孩子與父親或母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有57.7%的孩子認為父母外出打工後家庭生活變好了。有43.4%的孩子每週能與父母電話聯繫一次。

(二)農村留守兒童監護情況

在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中,隔代監護的29,364人,佔68%,其他親屬監護的7628人,佔17.7%,獨自生活的470人,佔1%,寄宿生5633人,佔13%。

1、監護人自然情況

問卷中,監護人有36.3%為男性,63.2%為女性。母親和隔輩人監護居多,分別為20%和54.6%。農民佔43.3%。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佔77.1%。

2、對留守兒童監護情況

  二、農村留守兒童工作主要做法

(一)領導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密切合作

全國及省“共享藍天”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行動方案下發後,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雞西、伊春、綏化、大興安嶺等市(地)成立了留守兒童專題工作組或領導小組,由市(地)主管領導擔任組長,切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明確了相關單位在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中承擔的職責任務。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使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紮實有效開展,促進了留守兒童生存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據統計:全省成立相關領導機構540個,建立家教指導服務中心、家長學校3190個。大興安嶺地區總工會、司法局、農委等留守流動兒童專題工作組成員單位在廣場設立留守兒童及農民工權益維護和科學教子培訓指導諮詢台,接待解答諮詢近千人次。地區婦聯與地區廣播電視局聯合開通了“留守兒童心理輔導”專題欄目,邀請心理專家在線解答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對留守兒童監護人進行家教知識輔導。

沒有成立領導機構的市(地)及相關單位也落實責任,做好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齊齊哈爾市婦聯為確保“共享藍天”行動取得實效,與市直十三個相關責任單位積極溝通協調,確定了“市直十三個責任單位、責任部辦、責任人名單”,並按照工作部署及分工,確定各自工作內容,實施“共享藍天”支持行動、維權行動、關愛行動、宣傳行動,切實推進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問題有效解決。富拉爾基區黑龍江陽光教育集團第一中學將學校改革成為寄宿制學校,免費開放圖書館和微機室,還特別選派從教二十餘年、具有豐富教學管理經驗的教師負責留守兒童的起居及課後輔導,解決了寄居在親屬家的留守兒童生活缺人照顧的問題,留守兒童白天可以在明亮的教室裏上課,午間可以在食堂吃上可口的飯菜,晚上還有專門的輔導課,孩子們充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該區人民醫院還為45名住校留守兒童進行了免費體檢。

(二)學校、家庭、社會對留守兒童監管、關愛不夠

1、家庭教育欠缺。家庭教育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特別是兒童時期,是人行為、習慣、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父母外出務工對孩子影響極大。有的父母平時與子女缺少有效溝通,疏於管教,造成親情淡漠,對孩子性格培養帶來不利影響;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當,存在用錢補償感情的心理,認為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忽視了孩子行為、學習、生活等良好習慣的養成。祖輩撫養近70%以生活照顧為主,承擔不了對孩子的品德培養、心理疏導和學習輔導的任務。

2、學校教育不利。外出務工人員將子女的教育寄希望於學校,但由於教師負責的'學生多,教學任務重,與家長及監護人的溝通不夠,很難為留守兒童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教育,在心理上、學習上、生活上難以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

3、社會關愛不夠。農村社會教育資源相對缺乏,大多沒有兒童娛樂場所,致使留守兒童業餘生活單調無味。即便有娛樂場所的地方也沒能有效管理,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特別是大眾傳媒中滲入不少庸俗、色情等不健康的內容,對缺少親情關愛、性格發展不健全的留守兒童極具腐蝕性和誘惑力,一些留守兒童沉迷其中難以自拔。

四、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社會宣傳,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社會氛圍

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作用,圍繞關愛留守兒童主題,積極宣傳“兒童優先”、“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等理念,加大對《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宣傳留守兒童家長及監護人的職責任務,宣傳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和方法,宣傳留守兒童自立自強的典型事蹟以及各地留守兒童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引導全社會廣泛關注留守兒童,號召全社會為留守兒童辦好事、辦實事。

(二)強化政府統籌,充分發揮政府部門職能作用

一是將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工作作為解決“三農”問題和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政府為主導,動員社會力量,共同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狀況的改善和發展。保證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有組織機構,有工作經費,有制度保證。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責,分工合作,推動工作持續、富有成效開展。建議將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納入新農村建設、農民工工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各部門工作規劃;將農村留守兒童工作與各級政府實施兒童發展規劃結合起來,將農村留守兒童的各項權益保護列入規劃的監測評估體系。

二是加快經濟發展。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加速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多創造就業崗位,儘可能實現農村勞動力就近轉移,從源頭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問題。

三是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改善農村中國小寄宿條件。建議政府加大對農村中國小階段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投資力度,建立起與義務教育階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學校。同時制定出台保證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各項政策和措施,使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能享受與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資源,為留守兒童在父母身邊生活創造便利條件。

(三)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

一是留守流動兒童專題工作組成員單位切實履行職責。推動保護兒童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的落實,完善各項政策措施;推動建立指導服務機構,促進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監護網絡;擴大社會宣傳,組織關愛行動,努力營造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二是充分發揮家庭監護作用。監護人一定要轉變育人觀念,在孩子的道德養成、行為習慣、人際交往、生活能力、知識學習等方面進行正面引導。打工父母要加強與子女的聯繫溝通,多向老師和監護人瞭解孩子在學校、家裏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增進與孩子的親情交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家長也可適當改變外出務工方式,夫妻兩人儘量不要同時外出務工,一方就近在本地務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家庭的温暖。相關部門要針對大部分監護人員文化程度和家教水平不高的問題,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婦女之家、留守兒童服務站、家教中心户、網絡等活動陣地和媒介,加大對留守兒童監護人的教育培訓力度,開展優秀家長教子經驗交流等活動,使他們掌握教育和培養孩子的方法,提高監護能力和水平。

三是進一步完善學校教育管理。學校要建立完善留守兒童檔案。班主任要做好摸底工作,將留守兒童在校的各方面表現記入檔案,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留守兒童的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合力。可在學校開設“二線一室”。即開通“親情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定期與子女通電話;開通“師長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隨時與班主任老師取得聯繫;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

四是全社會要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注。相關部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為農村留守兒童送温暖,幫助留守兒童依法維護自身權益。要建立和完善留守兒童家長學校,為廣大家長提供兒童道德培養、營養健康、體能訓練、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導和幫助。要結合當地實際,建立留守兒童服務站、“留守兒童之家”、“愛心超市”、“愛心書屋”等,為留守兒童提供精神、物質等方面的幫助。開展“代理家長”、愛心結對等有益於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活動,與留守兒童定期面對面溝通,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促進他們健康快樂成長。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校園周邊環境的監管整治,對遊戲廳、網吧等場所進行嚴格管理,增加兒童文體娛樂設施,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