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羊業調研報告

來源:文萃谷 9.84K

為了進一步摸清我鄉畜牧業家底,加快我鄉畜牧業發展步伐,更好地發揮畜牧業在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重要作用,近日,我們對全鄉畜牧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農村養羊業調研報告

一、我鄉畜牧業發展的現狀和特點

近年來,鄉黨委、鄉政府依據我鄉山多、坡多、草多等自然資源優勢,大力實施“畜牧富民”戰略,強力推進畜牧產業化進程。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全鄉畜牧業實現了養殖規模由小到大、養殖方式由傳統到現代、養殖效益由低到高的歷史性轉變,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支柱產業。從調查的情況看,我鄉畜牧業主要呈現出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畜牧業投入不斷加大。2011年以來,我鄉共爭取到上級財政對畜牧業的資金支持接近180萬元,有力促進了現代畜牧業的發展。同時,我鄉財政拿出5萬元資金,用於支持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等畜牧業發展的重點環節。政府的扶持政策帶動了民間投資畜牧業高-潮,僅2017年,全鄉投資畜牧業的民間資金超過1500萬元。

二是規模養殖快速發展。截止到目前,全鄉建成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29個,其中豬場4個、萬隻雞場1個,豬、牛、羊、禽的規模養殖比例分別達到了75%、48%、40%和

93%。

三是畜牧業生產指標大幅提高。2017年,全鄉畜牧業產值達17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36%。

四是畜牧業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採取龍頭帶動、會員合作、市場聯動等靈活多樣的形式,積極引導龍頭成員建立畜牧合作組織。目前,全鄉已形成各類畜牧合作組織30個,會員340名。這些組織已成為一頭連接農户,一頭連接市場的橋樑和紐帶,有效提高了畜牧業的組織化、市場化、規範化程度。

二、我鄉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政策引導,高度重視畜牧業。一是鄉政府在每年年初與各村簽定《畜牧業目標責任書》,把發展畜牧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硬性指標,年終進行統一考核,兑現獎懲。二是依靠縣委、縣政府出台政策,扶持畜牧業發展,如2017年我縣出台了《關於加快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畜產品市場準入工作的意見》等文件,有力促進了畜牧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二)規模化建場,加大養殖小區建設力度。為加快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我鄉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總體要求,在資金扶持、技術推廣、環境保護、品種改良、畜

產品銷售以及税收等方面相繼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強力推進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目前,全鄉規模養殖場、標準化養殖小區達到29個,形成以河壩、甘岔等村為主的優質羊肉生產基地,以新塬村為主的優質生態雞生產基地,畜牧業團塊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科技化培訓,提高技術水平。為加快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的轉變,我鄉2017年共舉辦培訓班2期,培訓農民50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1000餘份,技術專家共接待技術諮詢人員100人次,現場指導30人次;新建青貯池0.2萬立方米。

(四)生態化養殖,提高畜產品質量。我鄉把畜牧標準化體系建設作為重要基礎工作來抓,為解決養殖户污染問題,結合新農村建設和農村能源建設,加快畜禽環保、衞生欄圈的改造,建立生態家園,規範了畜禽生產行為,保護了環境,保障了畜產品質量安全。

三、我鄉畜牧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畜牧業規避風險能力差。市場和疫病是畜牧業面臨風險的兩個主要因素,直接影響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目前針對畜牧業的保險業務還未有效開展,畜牧業的保障措施需要進一步完善。

(二)畜牧業面臨“三難”。一是用地難。現代畜牧業發展要求實現“三進三退”,即“退出村莊、退出庭院、退出散養,進入小區、進入規模、進入市場”,而發展規模養殖需要大量土地,我鄉除了基本農田,能用於發展養殖業的土地較少,畜牧業用地矛盾日益突出,制約着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的發展。二是融資難。規模化、標準化養殖資金投入較大,雖然各級政府都加大了對畜牧業發展的扶持力度,但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資金問題。目前貸款發放門檻較高,擔保、抵押程序嚴格,企業融資難,不少養殖企業嚴重缺乏發展資金。三是治污難。部分畜禽養殖場由於缺乏畜禽糞便、廢水和其他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設施,對周邊環境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嚴重製約企業發展。

(三)畜產品安全形勢嚴峻。由於畜產品生產鏈條長、環節多,監管難度大,致使監管容易出現漏洞,搞好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任務日益繁重。

(四)產業化水平低。主要表現為形成一定規模和帶動效應的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數量少,畜產品生產、精深加工的產業鏈條還沒有形成,企業與農户利益聯接不緊密,不能有效形成“企業+基地+農户”的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造成市場競爭乏力不強,產銷銜接不暢,直接影響了畜產品的附加值和綜合效益,制約了畜牧業的快速長遠發

《農村養羊業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