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調研報告分析

來源:文萃谷 1.65W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我國廣大農民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自主創辦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是伴隨農業產業化經營逐步發展的全新市場主體,是對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豐富和完善,是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改革中的重大制度創新,較好地解決了農户與市場之間的矛盾。《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施行,標誌着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進入依法發展的新階段。農民依法設立合作社,對於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和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強合作社及其成員抵禦市場風險、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特點入手,剖析存在問題和制約因素,並對今後一個時期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可持續發展提出一些對策建議。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調研報告分析

一、**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特點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市的農村專業合作社在政府、部門的引導和扶持下得到逐步發展,特別是20xx年《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頒佈後,合作社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到目前為止,全市有農民專業合作社89家,入股社員2054個,輻射帶動農户5.5萬多户,經營和聯結基地面積14.07萬餘畝。按產業分,種植業23家,林特業28家,畜禽養殖業20家,水產業10家,其他9家;按服務內容分,技術信息型21家,生產加工銷售型54家,供銷合作型2家,其他(農機)9家。20xx年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經營服務總收入1.7億元,實現盈餘652萬元。分析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以農民為主體,組織形式逐步呈現多樣化。具體來講,主要有三種:一是龍頭企業依託型。主要是一些有一定規模和影響的農業龍頭企業,利用其技術、資金、貯藏、銷售等方面的優勢,聯合同行業或同類型的養殖或種植專業大户,興辦各種類型的專業合作社。目前全市有10家這種類型的合作組織,如小曹娥禾豐辣椒專業合作社、陽明鳳鳴家禽專業合作社等。二是農民合作創辦型。主要是以能人為核心,依託能力大户的管理經驗及資金、技術、銷售等優勢進行帶動、聯絡若干專業農户,組成緊密型的合作制服務經營組織。目前全市有60家這種類型的合作組織,如朗霞杭州灣兔業專業合作社、樑弄天綠水果專業合作社等。三是農業、供銷、行業協會等單位牽頭引辦型。就是發揮有關部門場地、設備、經營管理及市場銷售等優勢,組建統一生產、統一品牌、統一營銷、統一服務的合作社。目前全市有12家這種類型的合作組織,如市瀑布仙茗產銷合作社、市舜水蜜梨專業合作社等。

(二)以產業為依託,經營內容逐步呈現專業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社員一般由從事同類產品或產業的生產、經營的農民和社團組織組成。在已建立的專業合作社中,絕大多數是圍繞當地的主導特色產業建立發展起來的。通過專業合作社的運作,如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申請農產品質量認證、創建品牌等,進一步推動主導產業的發展,提升特色產業的檔次,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目前,我市加工型蔬菜、茭白、水產、畜禽、紅楓、竹筍、茶葉、楊梅、蜜梨、葡萄等十大特色產業都相繼組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經營的農產品佔全市特色農產品的比重達到55%以上。同時,合作社制訂各類操作規程和質量標準57個,註冊登記商標49個,獲得各級名牌稱號16個,建立國家級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及基地33個。

(三)以民辦為原則,運作機制逐步呈現規範化。從目前運作較好的合作社來看,一般都有明確的合作目標和服務宗旨,有比較完整的規章制度以及規範的章程。在組織參與上,只要符合入社條件,入社自願、退社自由;在內部管理上,實行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重大事項由社員大會討論決定;在服務和利益分配上,堅持以不盈利為原則,對內開展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服務,讓社員充分得到實惠,社員無償享受技術培訓、信息諮詢等。對已建立農產品品牌的,還可無償享受所經營農產品的註冊商標使用權。到目前為止,全市共有規範化合作社55家,其中省級示範合作社4家、**市級12家、**市級12家。

(四)以增收為目的.,社員收入逐步呈現最大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直接參與到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的全過程,既發揮了家庭經營制度的優點,又克服了家庭經營規模小、與市場脱節等不足,農民通過自己的聯合與合作,共同抵禦大市場的風險,對內以服務為宗旨,對外以追求最大經濟效益為目的,壯大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增加了社員收入。一些運作較好的合作社通過統一生產標準、統一品牌建設,對農產品實行分級包裝,進行統一銷售,一方面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和銷售價格,提升了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另一方面節約生產管理成本,提高合作社經營效益。同時,為增加社員收入,達到利益共享,合作社不但實行年終股金分紅,而且實行銷售二次分配,進一步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xx年,我市實行盈餘返還及股金分紅360萬元,受益社員1000餘户。

二、當前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政府部門的引導、支持和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尚處於初級發展階段,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以及廣大農民羣眾的要求相比,還存在着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組織規模還偏小,規模實力還不強。由於當前大多數農民的小農意識還根深蒂固,缺少大局觀念和合作意識,只求單幹圖自己發展,從而導致合作社規模普遍偏小。目前,絕大多數合作社社員數不到50個,每家合作社入股社員平均只有24個。由於規模普遍較小,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較低,導致合作社抵禦風險能力較弱。多數合作社註冊資金低於10萬元,再生產和流動資金缺少,尚未形成規模化經營的實力。

(二)管理還不夠規範,凝聚力還不強。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從事同類產品或產業的生產經營的農民“集合體”,由於現階段農民普遍素質不高,加之又缺乏高層次、高素質的合作社管理人才,導致一些合作社內部運作機制還不夠規範,《章程》和相關制度還不夠健全,執行水平還不高,社員的民主管理意識還不強,財務管理與利益分配還不夠規範。制度的不完善和執行的不嚴肅以及利益分配的不明確,直接導致社員對合作社關注度和期望值還不高。

(三)生產合作領域還處於初步階段,產品附加值還不高。農業是弱勢產業,對於處於起步階段的弱勢羣體聯合體合作社來講,合作的內容和項目起點固然不會很高。目前,我市現有的合作社中,90%以上都是直接從事種植和養殖,處於初級農產品的生產階段,產品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合作項目還比較少。絕大部分合作社的服務和業務還是停留在初級產品銷售及信息、技術層面上,技術含量高、品牌效應大、產品附加值高的合作社還比較少。

(四)發展意識還不強,扶持發展力度還不大。一些鄉鎮、街道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認識不深,重視不夠,扶持不力,推動不快;也有一些地方由政府和部門牽頭創辦,沒有農民羣眾的參與,合作社運行缺乏活力。合作社對內不以盈利為目的,年終盈餘基本返還給社員,客觀上造成積累不足、後勁不強。一些合作社社員呼聲較為強烈的是税費減免和用地優惠政策,已經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的主要瓶頸因素。

三、對促進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可持續發展幾點建議

農民專業合作社既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是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更是我國農業走向國際化的必然趨勢。因此,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有利於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完善農村經營體制;有利於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推動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有利於推進基層民主管理,構建農村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結合當前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下一步,要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樹立發展數量與質量並重的理念,加快合作社資源整合,強化政府服務職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合作社規範管理和功能拓展,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可持續發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提出以下幾方面建議。

(一)提升社員素質,夯實發展基礎。通過素質培訓和人才引進,提高社員自我生產經營能力,使合作社成員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這是合作社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前提。要按照分級培訓、注重引進的原則,進一步充實培訓內容,加強合作社成員的法律法規、政策制度、經營技能、營銷策略、管理經驗、財務知識、合作技巧等方面的專業培訓;注重人才引進,鼓勵科研專家、有特長的農技人員、營銷與管理人才、大中專畢業生到合作社工作,幫助解決合作社人才稀缺問題。具體的講,合作社社長、班子骨幹、入社社員應具備以下素質:合作社社長,應具備較強的管理能力、經營能力和奉獻意識,並具有吃苦耐勞精神、為民辦好事的工作作風;合作社班子及其成員而言,要有過硬的生產管理技術,較強的號召力,會市場經營、會品牌經營,懂得財務管理,社員信任度高;合作社社員,必須具有良好的誠信意識,支持和幫助合作社發展的願望。

(二)強化制度建設,構建發展平台。按照專業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原則,加強各項制度建設,抓好制度貫徹執行,使合作社發展、運行有章可依、有章必依,這是合作社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在組織制度上,要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訂完善且操作性強的《章程》,健全財務會計、收益分配和內部民主管理等相關制度,並抓好貫徹落實,實現合作社組織管理規範化、制度化。在生產製度上,要制訂統一的農產品技術和質量標準,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強化生產經營的質量控制,保障為社會提供安全、可靠的優質農產品供給。在活動形式上,要定期組織合作社社員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各項活動,探討研究解決社員在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碰到的難題,促進合作社的健康發展。

(三)拓展合作功能,增強發展動力。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充分發揮合作社“幾統一”特有功能,使入社社員真正得到實惠、贏得好處,這是合作社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要開展生產技術服務,如組建植保隊,實施統一防病除蟲措施,降低生產成本,使社員在技術服務上得到好處。通過統一採購、統一發放生產資料等措施,降低生產成本,使社員在生產資料供應上得到好處。在做強做大合作社品牌的同時,要採取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等辦法,開拓農產品銷售市場,使社員在品牌共享上得到好處。要增加技術和資金投入,注重產品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合作項目的開發,拉大拉開產業鏈,減少市場風險,最大限度的提升農產品的價值。通過促進社員增收,體現合作社的優越性,激發社員的凝聚力,促進合作社的快速發展。

(四)加大扶持力度,營造發展環境。按照合作社自我發展與政策幫扶相結合的原則,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強化政府服務意識,為合作社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這是合作社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保障。各級財政要把合作社作為財政支農的重點之一,並逐年增加扶持資金,重點用於合作社開展“五統一服務”和技術投入、品牌創建、營銷開拓等功能培育項目,以增強合作社對成員的服務能力、自我造血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要加大對合作社的貸款力度,在保證金融安全的同時,適當簡化貸款手續,延長貸款時間,切實解決合作社發展過程中融資難問題。進一步完善信貸擔保機制,拓展合作社融資新途徑。認真落實合作社在税收政策、建設用地、用電價格、政策性保險等方面的優惠措施,為保障合作社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