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農村經濟發展主要因素的調研報告

來源:文萃谷 1.63W

近幾年來,國家先後出台一系列促進“三農”發展的優惠政策, 國家對“三農”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經濟得到較大的發展,農村發展有了明顯好轉,農村面貌有了明顯的改善,農民收入有了明顯的增加。為進一步瞭解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狀況,及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我們特地對**縣農村經濟發展狀況進行了專題調查瞭解。

影響農村經濟發展主要因素的調研報告

一、**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一)經濟發展態勢。**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全縣耕地面積130萬畝,人口97.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2.7萬,佔總人口的84.9%。今年上半年**縣經濟總量保持強勁勢頭,共完成農業總產值20.98億元,同比增長4.5%。其中農業和牧業所佔比重較大,分別佔農業總產值的44.1%和44.6%。

(二)當前存在的不足。全縣農村經濟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仍存在不足,主要有:一是冰雪災害影響。年初突如其來的冰災使全縣農業生產遭受到極大損失,凍死牲畜5.4萬頭,家禽5.6萬羽,損毀房屋4328間,直接損失達10.4億元,一部分企業的生產能力也因此受到影響;二是引資效果不佳。上半年縣內共爭取引資項目49個,引資金額24000萬元,但目前到位的僅有20個,資金6200萬元;三是鄉村債務包袱沉重。雖然經過多年的治理,但鄉村債務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目前,**縣鄉村級債務有10.4億元,對農村社會大局的穩定及基礎建設和社會事業的資金籌措都產生了不良影響。

二、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因素

(一)人才缺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專家、技術人才的缺乏。**縣雖然聘請了一部分專家和技術人員作顧問,並經常開展技術培訓,但內部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懂技術、會管理、開拓市場能力強的複合型人才仍然短缺,估計缺口近800名;另一方面是缺少具有高瞻遠矚開拓性領導人才。一些鄉村幹部大都認為鄉鎮經濟落後,農產品規模小,農業發展後勁不足,對經濟發展長遠目標沒有系統規劃,對未來信心不足,因而工作主動性差,開拓意識不強,少數鄉村幹部處於混日時狀態,影響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二)農產品認證知名度不高。目前,**縣農業“三品”認證的產品總數在全市居後幾位,“三品”產值佔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例很少,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播種面積僅佔全縣播種面積的16.0%。現代農業講究“生態、優質、安全”,但目前全縣獲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僅為9個,綠色食品11個,有機食品20個,在全市僅佔13.2%。“三品”總產量、產地面積基本處於“起步較晚,發展較慢,總量偏小”狀況,發展差距仍較明顯。

(三)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全縣共有22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其中省級3家,市級17家,縣級2家。但是目前的現狀是:第一、龍頭企業規模小,影響力弱。果蔬、茶葉、水泥、糧棉等主導產業處於起步發展階段,企業基礎薄弱、規模小、生產能力不強,對產業基地的龍頭牽動作用十分有限,再加上年初的'冰凍災害天氣的打擊,仍有部分企業沒有恢復到原來的生產水平。第二、企業缺少具有豐富市場運營能力的人才。目前,農產品的一些加工企業仍停留在不規範的、混亂的家族式管理方式上,束縛企業的進一步做大做強。

(四)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國家針對農村新型專業合作組織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在具體實施中仍處於滯後狀態,部門組織僅僅還只停留在形式上。在扶持政策上傾向於重點龍頭企業,對弱勢羣體的合作組織、協會卻關注較少。目前全縣有97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大多數均由農民自發組成,雖然內部實現了技術互助、信息互通、統一購銷,但在產品市場開拓、品牌建設、加工增值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政府扶持力度不大。

(五)支農信貸資金不足。截止今年上半年,銀行業涉農貸款餘額14.9億元,比年初增加1.6億元。隨着國家惠農政策的陸續出台和逐步落實到位,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調動,農業投入明顯擴大,農村經濟發展迅速,農業信貸資金需求增加,據初步估計,目前**縣“三農”信貸資金缺口達3.0億元,信貸支農資金明顯不足。

三、對策建議

針對**縣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強對龍頭企業的扶持。一是龍頭企業發展的目標要對準高、精、深技術領域,引進先進技術,提升產品競爭力,積極申請政策扶持,找準項目積極申報,取得政策支持。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利用地域、原材料等優勢吸引縣外資金投資建廠,幫助企業與農民建立合作關係,形成龍頭帶動作用。三是確定大葉茶、糧食加工、辣椒、楠竹、水果等主導產業的發展,相關部門給予貸款、貼息、税收等優惠政策促進其迅速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市場佔有率,形成規模效應。

(二)積極推進農產品認證。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與其它建設項目同步發展,制定政策,完善相關配套措施,以“生態、優質、安全”作為發展方向,對綠色產品、有機產品、無公害農產品施行財政補貼,調整支農資金支出結構,建立對農產品認證激勵機制。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推動力度,建立以市場為本,政府為盾,各方組織協調,形成齊抓共管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長效機制;另一方面以龍頭企業為主導,帶動中小企業和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全方位加快對產品認證。

(三)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支持力度。一是出台相關政策,落實對合作組織的税收減免、銀行貸款、綠色通道及用地審批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為合作組織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綠色通道。二是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堅持“自主經營、科學管理、自負盈虧”的方針,藉助龍頭企業的市場開拓能力、生產加工能力、對農產品吸納能力,為農產品提供穩定的銷售市場,實現農產品加工增值,促進農民增收。三是加強培訓,為合作組織的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要着力培養一批業務精、素質高的管理隊伍和輔導員隊伍,提高其合作理論知識、合作技巧和專業技能水平,為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儲備更多的人才。四是樹立典型,加強引導。認真總結並推廣成功的經驗,調動更多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增加對有意興辦或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各種社會力量的吸引力,帶動更多的合作組織發展。

(四)抓好領導班子建設,造就一批新農村建設的“領頭雁”。一是黨的基層組織要從當地的特色出發,結合實際,找準地方經濟的增長點,調整產業結構,幫助農民科技生產,搞好產後的銷售,充分開發和培養新的消費市場,帶領農民共同富裕。二是提高農民素質。主要是加大對教育的投資,在硬件和軟件上改善學習條件,鼓勵農民自學和專業人員指導相結合,提高農民素質。三是增強風險防範意識。除了生產風險外,還要增強對天氣,地質等突發性災害的風險防範意識,制定並保證落實的應急方案,幫助農民渡過災害。

(五)加大金融支農力度。讓支農銀行真正辦成農民自己的銀行,首先要降低“門檻”,簡化貸款手續,建立資金迴流機制,將支農銀行只存不貸的資金“抽水機”改變為信貸支農的資金“引水渠”。其次銀行監管部門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的准入政策,鼓勵設立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到農村設立分支機構等。此外,化解鄉村債務也是很好的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舉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