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孩子的方法

來源:文萃谷 1.62W

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呢?

批評孩子的方法

在育兒方面,家長的態度一般非為兩種,一種是比較開放的,比如説美國等國家,對孩子採取比較寬鬆的管理方法,這樣有好的一面就是利於孩子形成天真坦率的性格,但是不好的一面就是不容易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

而大多數中國的家長都是屬於另一種,也就是説對孩子很嚴格,好的一面是能夠從小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但是負面的效果確實過多的批評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變得膽小怕事。

當中國的寶寶能走能跑之後,一天被媽媽批評個三五次都是正常的'。因為這個時間段的寶寶都是很調皮的,不是摔壞了杯子,就是拿着拖把到處走,或者乾脆鑽到桌子底下,總之只要媽媽沒注意,寶寶就肯定會“犯錯誤”。

但是,你知道麼?不管寶寶犯多少次錯誤,每天批評他的次數最好不要超過兩次。

我們都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是因為失敗能夠為成功積累經驗。但是很多父母卻會在寶寶犯錯的時候橫加指責,卻忘記了犯錯誤其實也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其實家長們批評就是想阻止寶寶再犯錯誤,只是這樣常常會產生相反的作用。寶寶會因為害怕被指責,進而害怕冒險,失去對新技巧的學習熱情,甚至是產生反叛的心裏。而且過於頻繁的指責還可能讓孩子變得更調皮,對批評充耳不聞,甚至是在成長的歲月都留下心理陰影,認為自己什麼都不行。

所以,家長批評孩子,一天只説個一兩次就完全可以了。因為有的錯誤就算你不説,孩子也是能夠馬上注意到錯誤的。而對於重大的錯誤來説,冷處理和趁熱打鐵都是很好的方法。

如何批評孩子最有效

1、批評孩子切莫傷害自尊心。明智的家長(微博)應懂得如何熟練地運用批評藝術

(1)分清場合和措辭。當着親友或孩子的同伴批評孩子,孩子會感到難堪和不滿,也聽不進家長的批評。

(2)批評措辭要適當,切忌“你簡直不可救藥”、“你怎麼不如某某學習好”、“你真笨”等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語。

(3)對事不對人。真正懂得批評的家長,着眼點應該放在如何促進孩子改正缺點上,而不是揪着缺點不放。即就事論事,不翻舊賬。

(4)適當冷處理。當孩子情緒反應強烈、言語衝動的時候,家長乾脆採取不理睬的態度,等孩子冷靜思考,平息衝動後再作批評。

2、讓孩子學會將心比心。家長過問、干涉孩子的行動,應直截了當地説出自己的擔心和憂慮,讓孩子知道家長的愛心。比如,處理孩子放學晚歸這種事情,有的家長是等孩子回家後,劈頭蓋臉一頓臭罵,勒令以後不準晚歸。這種處理方式過於急躁,孩子不但沒有體會到家長的愛心,反而對家長產生了牴觸情緒,認為小題大做,管得太寬。而有的家長則會盡量壓住怒氣,心平氣和地詢問原因,並説明因為不知道你為什麼晚歸,心裏很着急、很擔心、希望你能夠站在家長的角度,體會家長的愛心和不易,以後早點回來。相信懂事的孩子聽了這一番話後,會為自己的晚歸給家長帶來不安而感到內疚自責,對家長的干涉行為也不會產生反事情與牴觸。

3、採用實踐體驗法。用實踐體驗法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比命令和口頭説教有效得多。一位父親曾經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傍晚,父親與兒子散步時,兒子看到西瓜攤賣西瓜就非要買。父親説:“離家太遠,抱回去太累人,不買。”兒子不高興了:“我要買西瓜你不買,你喜歡我學習好,我也不好好學習。”父親略一思量,對兒子説:“買西瓜可以,你要自己拿回家。”兒子抱着買的西瓜走,一會兒就累得滿頭大汗,一路歇了幾次才把西瓜抱回家。這一體驗讓孩子感觸頗深:“吃個西瓜也真不容易啊!”由此體會到父親的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