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調研報告

來源:文萃谷 1.2W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機器人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機器人調研報告

機器人調研報告1

服務機器人是智能製造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服務機器人產業持續快速發展,20xx年,全球服務機器人銷量再創新高。日本、歐洲等地區的廠商加速規模擴張和技術創新。20xx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服務機器人市場,國內服務機器人產業園區建設持續升温,領軍企業積極開展核心技術的攻關及其產業化應用。但是,我國機器人產業仍存在產業基礎薄弱、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低等問題。未來,我國應加強服務機器人產業規劃、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強化配套支撐、推動自主品牌機器人的市場化應用。

一、服務機器人產業概況

(一)服務機器人簡介

1.服務機器人的定義

服務機器人是集機械、電子、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先進技術於一體的自動化裝備。自20世紀60年代美國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服務機器人以來,機器人技術及產品迅速發展,已廣泛應用於汽車製造業、電子電氣製造業和金屬製品業等領域。不同的組織和機構對服務機器人的定義不完全相同,但均體現了服務機器人可編程、仿人功能、通用性的特點。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將服務機器人定義為一種自動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編程能力的多功能操作機。ISO8373進一步解釋,服務機器人具有自動控制、再編程和多用途功能,有多個可編程軸,在服務自動化應用中可以固定或移動。

美國機器人協會(RIA)認為,服務機器人是搬運材料、零件、工具等可再編程的多功能機械手,通過調用不同程序來完成各種工作任務的特種裝置。

日本機器人協會(JARA)認為,服務機器人是一種具有記憶裝置和末端執行器的、能轉動並通過自動完成各種移動來代替人類勞動的通用機器。

2.服務機器人的產品分類

服務機器人的產品分類方式多種多樣。按臂部運動形式的不同,服務機器人可以分為四種:直角座標型只有移動關節;圓柱座標型有移動關節和一個轉動關節,可做升降、迴轉和伸縮動作;球座標型有移動關節和兩個轉動關節,可以迴轉、俯仰和伸縮;關節型有多個轉動關節。按應用領域的不同,服務機器人可以分為:弧焊機器人、電焊機器人、噴塗機器人、碼垛機器人、搬運機器人、裝配機器人、檢測機器人和其他機器人等。此外,按受控方式的不同,還可以分為點位控制型和連續控制型等。

目前,我國企業主要銷售座標型機器人,屬於低端服務機器人產品,佔國內企業銷售量的40%以上。國外企業在我國市場主要銷售多關節型機器人,屬於當前國際市場的主流產品,佔外國企業在我國銷售量的80%以上。

(二)服務機器人產業鏈

服務機器人產業鏈主要包括研發設計、核心零部件製造、本體制造、系統集成和行業應用等部分。上游的核心零部件製造是服務機器人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包括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三部分

我國服務機器人產業在系統集成環節具有相對優勢,而核心零部件製造是相對薄弱的環節。以精密減速器為例,歐洲和日本均已實現了減速器的自主化生產,減速器僅佔國際品牌服務機器人單體成本的1/6。而國產減速器技術工藝相對落後,高價進口減速器約佔成本的1/3,大幅高於國際品牌。

二、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及動態

(一)服務機器人產業規模

根據IFR統計,20xx年,全球服務機器人的銷量為178132台,同比增加12%,銷量為歷史最高水平。IFR預測,20xx年,全球服務機器人的銷量將達到20萬台左右,同比增加15%。20xx~20xx年,服務機器人的安裝量將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長(見圖2)。

從各大洲服務機器人供應量及預測看,亞洲/澳大利亞將是服務機器人供應量最大的地區。一方面,由於日本、韓國等亞洲生產大國將持續領跑地區的服務機器人產業,中國的服務機器人產業也呈迅速發展的態勢,因此,亞洲地區的服務機器人產業仍將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地區國家,大力推廣應用服務機器人,市場空間廣闊,吸引大批國外生產商投資建廠、擴大產能。歐洲和美洲的市場相對飽和,未來將保持小幅增加、相對平緩的增長趨勢(見圖3)。

20xx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服務機器人市場,約佔全球銷量的1/5。20xx年,全球服務機器人銷量的約70%集中在中國、日本、美國、韓國和德國市場。其中,中國的購買量達到36560台,同比增加59%,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服務機器人消費市場。IFR預測,中國20xx年服務機器人的安裝量將增至10萬台。外資企業是中國市場的主要供應商,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統計,20xx年,國內企業在我國銷售服務機器人約9500台;而外資企業在我國的服務機器人銷售總量約2.7萬台。20xx年1~6月,國產機器人的銷售量為6400台,是20xx年全年的67%。

20xx~20xx年,歐洲機器人供應量複合增長率為4.5%。20xx年,歐洲服務機器人銷量約為43300台,同比增加5%,接近歷史最好水平——20xx年的43800台。其中,歐洲汽車製造業的服務機器人安裝量同比增加17%,成為帶動當年服務機器人安裝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從服務機器人的行業應用看,IFR的數據顯示,20xx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密度(每萬名產業工人佔有的服務機器人數量)為62台/萬人;歐洲、美洲和亞洲的密度分別為82台/萬人、73台/萬人和51台/萬人。其中,韓國的服務機器人密度全球最高,達到437台/萬人,日本為323台/萬人,德國為282台/萬人。中國汽車製造業的服務機器人密度從20xx年的51台/萬人增加到20xx年的281台/萬人,而其他行業的密度僅為14台/萬人,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作為製造業大國,中國的人口紅利逐漸弱化,未來中國“機器換人”的潛在空間巨大。

近年來,服務機器人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展,遍及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電子電氣製造業、工程機械製造業、金屬製品業和食品加工製造業等行業。在眾多製造業領域中,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對服務機器人的需求最為旺盛,如圖5所示。20xx年,全球汽車服務的機器人裝機量為69400台,佔服務機器人全部銷售量的39%。

(二)服務機器人區域佈局

1.全球佈局

近年來,主要發達經濟體將包括服務機器人在內的智能製造作為先進製造業的重要發展方向。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服務機器人技術日趨成熟,服務機器人成為一種標準設備,廣泛應用於各領域。日本和歐洲是全球服務機器人的主要生產地,控制器、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等核心零部件已經實現了自主化生產。美國服務機器人企業基本滿足了本國60%的需求,在航天、軍工、汽車等領域的應用具有領先優勢。韓國大力推廣機器人技術在各行業的應用,在醫療行業,機器人的優勢明顯。

(1)日本是服務機器人的製造和出口大國。近年來,受日本國內市場趨近飽和以及經濟危機的影響,日本國內對服務機器人的需求乏力,未能恢復到20xx年危機前的水平。根據日本機器人協會(JARA)的數據,20xx年,日本服務機器人銷售總量100870台,約佔全球銷售量的57%;銷售額為4023.43億日元,同比下降6.2%。從出口情況看,20xx年,日本出口量為75933台,同比增加1.6%;出口額達到2877億日元,佔全年銷售總額的'71.5%,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對服務機器人需求的大幅提高。日本在20xx年通過的《製造業白皮書》中強調,未來將重點發展製造業的尖端領域,加快機器人、下一代清潔能源汽車、再生醫療以及3D打印等行業的發展(見表2)。

在服務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方面,日本的Nabtesco和Harmonic是全球重要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其中,Nabtesco的機器人關節減速器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約為60%;中負荷及重負荷機器人用RV減速器的市場佔有率約90%。

(2)歐洲服務機器人企業實力強勁,在服務機器人領域居於領先地位。歐洲的“火花”計劃到20xx年,投入28億歐元研發民用機器人,創造24萬個就業崗位。200餘家公司約1.2萬名研發人員將參與該計劃,在農業、製造業、醫療、交通、安全和家庭等各個領域推廣使用機器人。德國“服務4.0”戰略將“智能工廠”和“智能生產”作為重要方向,將服務機器人的研發和推廣應用作為融入新一輪服務革命的重要切入點(見表3)。

(3)美國機器人在軍用、汽車領域的應用優勢顯著。由於美國製造業的對外轉移,美國服務機器人雖然研發起步較早,但是推廣應用相對緩慢。近年來,美國非常重視機器人語言和智能技術的研發應用,視覺、觸覺等人工智能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軍事、航天、汽車服務等領域。代表企業有Adept Technology,American Robot等,可以滿足國內市場60%左右的需求。美國的“先進製造夥伴關係”計劃高度重視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將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的優勢,開發新一代智能機器人。20xx年,美國國防部擬推出的“國防創新計劃”將機器人列為軍工行業重要的技術改革創新方向。

(4)韓國服務機器人廠商佔全球5%左右的市場份額。韓國現代重工生產的服務機器人廣泛應用於國內汽車、電子製造等行業,大幅提高了服務機器人的自給率。20xx年,韓國公佈《機器人未來戰略戰網20xx》,重點扶植第三代智能機器人,縮小與日本、歐洲等領先國家和地區存在的技術差距,支持韓國服務機器人企業國際化,搶佔智能機器人產業化的先機。

2.國內佈局

在機器人產業發展迎來利好的契機下,國內服務機器人產業投資迅速增長,各地產業園區的規劃和佈局陸續展開。隨着《關於推進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促進政策的出台,我國各地方對服務機器人產業的投資大幅增加。目前,全國已有上海、重慶、天津、青島、沈撫新城等40多個城市計劃建設機器人產業基地(園區),在建機器人項目產能為幾十萬台。瀋陽新鬆、上海新時達等一批國內龍頭服務機器人企業也加速在國內的生產佈局。

(1)東部:服務機器人產業園區發展迅速

上海:打造“2+X”集聚發展格局。20xx年,服務機器人被列為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上海市經信委給予企業自主研發費用20%的補貼,並且在土地和人才方面提供優先支持。目前,上海已經有ABB、發那科、庫卡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以及新鬆機器人、上海新時達等國內服務機器人廠商,形成了涵蓋研發、製造、集成、應用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未來,上海服務機器人產業將形成“2+X”的集聚發展格局:一是打造以康橋、金橋為核心的浦東機器人產業集聚區,發展壯大機器人技術研發、製造及系統集成;二是培育以顧村機器人產業園為核心的寶山機器人產業基地;三是依託骨幹企業,在金山、松江、嘉定、閔行等區,建設機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產業園。同時,加強應用推廣、公共創新平台建設、人才培養和標準制定等。根據規劃,到20xx年,上海將領跑國內的機器人產業,產業產值將達到600億~800億元。

江蘇:服務機器人產業集聚效應顯現。江蘇省服務機器人產業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零部件配套體系相對完善。目前,江蘇省機器人研製企業已經超過50家,部分關鍵零部件已經能夠實現自主研發生產,南京、常州等地區集聚效應已經初步顯現。20xx年,江蘇省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達到450億元,20xx~20xx年,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0%。20xx年12月,江蘇省將服務機器人作為20xx年度四個重點領域質量攻關課題之一,力圖增強龍頭企業的設計研發和製造集成能力,提升關鍵零部件配套水平,完善服務機器人產業鏈,帶動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預計到20xx年,江蘇省機器人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年均增長25%。

青島:建設國際機器人產業園。20xx年,《青島市十大新興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xx~20xx)》將機器人作為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目前,青島已有20餘家服務機器人企業,實現年產值約3億元,初步形成了環形胎面硫化翻新服務機器人、直角座標取料機械手、全液壓重載機器人、碼垛機器人、高速撿拾機器人、包裝機器人等優勢產品。青島國際機器人產業園已引進安川電機、新鬆機器人、軟控科捷等35個機器人項目,總投資約84.2億元。20xx年,青島獲批成為首家國家機器人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根據規劃,青島將建設成為北方服務機器人產業基地。預計到20xx年,機器人產業鏈基本形成,在機器人本體制造和集成應用等重點領域青島將成為全國重要的研發製造基地。

(2)中部:安徽成為國家機器人產業集聚試點

近年來,安徽服務機器人產業逐漸發展壯大,埃夫特等一批在國內有較強影響力的生產企業迅速崛起。同時,隨着服務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江淮汽車、奇瑞汽車、合力叉車等大型企業對服務機器人的需求旺盛。20xx年10月,國家批覆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實施方案,支持安徽打造機器人產業集聚試點。其中,試點將以埃夫特所在的蕪湖市為龍頭。為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機器人產業集聚區,蕪湖已規劃5000畝產業園,建設機器人本體及核心零部件研發製造、機器人系統及成套裝備集成應用等六大功能區域,計劃到20xx年形成產業規模超200億元的蕪馬合服務機器人產業集羣。

(3)西部:重慶建設“機器人之都”

20xx年,重慶提出建設“機器人之都”,並於20xx年10月發佈了《關於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計劃到20xx年,全市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初步形成集聚檢測設計平台、系統集成、整機及關鍵零部件研發製造的綜合產業集羣,機器人產業基地初具規模。到20xx年,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形成完善的產業體系,成為國內重要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基地,機器人產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在打造“機器人之都”的框架下,為實現錯位發展,重慶重點規劃服務機器人和配套功能區、特種機器人功能區、服務機器人功能區。目前,雙福服務園服務機器人功能區已有元譜機器人、社平科技等13家機器人系統集成企業落户,年產值達2億元,4年後將超過50億元。

機器人調研報告2

工業機器人是智能製造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工業機器人產業持續快速發展,20xx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再創新高。日本、歐洲等地區的廠商加速規模擴張和技術創新。20xx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區建設持續升温,領軍企業積極開展核心技術的攻關及其產業化應用。但是,我國機器人產業仍存在產業基礎薄弱、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低等問題。未來,我國應加強工業機器人產業規劃、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強化配套支撐、推動自主品牌機器人的市場化應用。

一、工業機器人產業概況

(一)工業機器人簡介

1.工業機器人的定義

工業機器人是集機械、電子、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先進技術於一體的自動化裝備。自20世紀60年代美國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以來,機器人技術及產品迅速發展,已廣泛應用於汽車製造業、電子電氣製造業和金屬製品業等領域。不同的組織和機構對工業機器人的定義不完全相同,但均體現了工業機器人可編程、仿人功能、通用性的特點。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將工業機器人定義為一種自動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編程能力的多功能操作機。ISO8373進一步解釋,工業機器人具有自動控制、再編程和多用途功能,有多個可編程軸,在工業自動化應用中可以固定或移動。

美國機器人協會(RIA)認為,工業機器人是搬運材料、零件、工具等可再編程的多功能機械手,通過調用不同程序來完成各種工作任務的特種裝置。

日本機器人協會(JARA)認為,工業機器人是一種具有記憶裝置和末端執行器的、能轉動並通過自動完成各種移動來代替人類勞動的通用機器。

2.工業機器人的產品分類

工業機器人的產品分類方式多種多樣。按臂部運動形式的不同,工業機器人可以分為四種:直角座標型只有移動關節;圓柱座標型有移動關節和一個轉動關節,可做升降、迴轉和伸縮動作;球座標型有移動關節和兩個轉動關節,可以迴轉、俯仰和伸縮;關節型有多個轉動關節。按應用領域的不同,工業機器人可以分為:弧焊機器人、電焊機器人、噴塗機器人、碼垛機器人、搬運機器人、裝配機器人、檢測機器人和其他機器人等。此外,按受控方式的不同,還可以分為點位控制型和連續控制型等。

目前,我國企業主要銷售座標型機器人,屬於低端工業機器人產品,佔國內企業銷售量的40%以上。國外企業在我國市場主要銷售多關節型機器人,屬於當前國際市場的主流產品,佔外國企業在我國銷售量的80%以上。

(二)工業機器人產業鏈

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主要包括研發設計、核心零部件製造、本體制造、系統集成和行業應用等部分。上游的核心零部件製造是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包括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三部分(見圖1)。

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在系統集成環節具有相對優勢,而核心零部件製造是相對薄弱的環節。以精密減速器為例,歐洲和日本均已實現了減速器的自主化生產,減速器僅佔國際品牌工業機器人單體成本的1/6。而國產減速器技術工藝相對落後,高價進口減速器約佔成本的1/3,大幅高於國際品牌。

二、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及動態

(一)工業機器人產業規模

根據IFR統計,20xx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銷量為178132台,同比增加12%,銷量為歷史最高水平。IFR預測,20xx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銷量將達到20萬台左右,同比增加15%。20xx~20xx年,工業機器人的安裝量將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長(見圖2)。

從各大洲工業機器人供應量及預測看,亞洲/澳大利亞將是工業機器人供應量最大的地區。一方面,由於日本、韓國等亞洲生產大國將持續領跑地區的工業機器人產業,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產業也呈迅速發展的態勢,因此,亞洲地區的工業機器人產業仍將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地區國家,大力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市場空間廣闊,吸引大批國外生產商投資建廠、擴大產能。歐洲和美洲的市場相對飽和,未來將保持小幅增加、相對平緩的增長趨勢(見圖3)。

20xx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約佔全球銷量的1/5。20xx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的約70%集中在中國、日本、美國、韓國和德國市場。其中,中國的購買量達到36560台,同比增加59%,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IFR預測,中國20xx年工業機器人的安裝量將增至10萬台。外資企業是中國市場的主要供應商,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統計,20xx年,國內企業在我國銷售工業機器人約9500台;而外資企業在我國的工業機器人銷售總量約2.7萬台。20xx年1~6月,國產機器人的銷售量為6400台,是20xx年全年的67%。

20xx~20xx年,歐洲機器人供應量複合增長率為4.5%。20xx年,歐洲工業機器人銷量約為43300台,同比增加5%,接近歷史最好水平——20xx年的43800台。其中,歐洲汽車製造業的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同比增加17%,成為帶動當年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從工業機器人的行業應用看,IFR的數據顯示,20xx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密度(每萬名產業工人佔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為62台/萬人;歐洲、美洲和亞洲的密度分別為82台/萬人、73台/萬人和51台/萬人。其中,韓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全球最高,達到437台/萬人,日本為323台/萬人,德國為282台/萬人。中國汽車製造業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從20xx年的51台/萬人增加到20xx年的281台/萬人,而其他行業的密度僅為14台/萬人,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作為製造業大國,中國的人口紅利逐漸弱化,未來中國“機器換人”的潛在空間巨大。

近年來,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展,遍及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電子電氣製造業、工程機械製造業、金屬製品業和食品加工製造業等行業。在眾多製造業領域中,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最為旺盛,如圖5所示。20xx年,全球汽車工業的機器人裝機量為69400台,佔工業機器人全部銷售量的39%。

(二)工業機器人區域佈局

1.全球佈局

近年來,主要發達經濟體將包括工業機器人在內的智能製造作為先進製造業的重要發展方向。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工業機器人技術日趨成熟,工業機器人成為一種標準設備,廣泛應用於各領域。日本和歐洲是全球工業機器人的主要生產地,控制器、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等核心零部件已經實現了自主化生產。美國工業機器人企業基本滿足了本國60%的需求,在航天、軍工、汽車等領域的應用具有領先優勢。韓國大力推廣機器人技術在各行業的應用,在醫療行業,機器人的優勢明顯。

(1)日本是工業機器人的製造和出口大國。近年來,受日本國內市場趨近飽和以及經濟危機的影響,日本國內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乏力,未能恢復到20xx年危機前的水平。根據日本機器人協會(JARA)的數據,20xx年,日本工業機器人銷售總量100870台,約佔全球銷售量的57%;銷售額為4023.43億日元,同比下降6.2%。從出口情況看,20xx年,日本出口量為75933台,同比增加1.6%;出口額達到2877億日元,佔全年銷售總額的71.5%,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對工業機器人需求的大幅提高。日本在20xx年通過的《製造業白皮書》中強調,未來將重點發展製造業的尖端領域,加快機器人、下一代清潔能源汽車、再生醫療以及3D打印等行業的發展(見表2)。

在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方面,日本的Nabtesco和Harmonic是全球重要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其中,Nabtesco的機器人關節減速器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約為60%;中負荷及重負荷機器人用RV減速器的市場佔有率約90%。

(2)歐洲工業機器人企業實力強勁,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居於領先地位。歐洲的“火花”計劃到20xx年,投入28億歐元研發民用機器人,創造24萬個就業崗位。200餘家公司約1.2萬名研發人員將參與該計劃,在農業、製造業、醫療、交通、安全和家庭等各個領域推廣使用機器人。德國“工業4.0”戰略將“智能工廠”和“智能生產”作為重要方向,將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和推廣應用作為融入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重要切入點(見表3)。

(3)美國機器人在軍用、汽車領域的應用優勢顯著。由於美國製造業的對外轉移,美國工業機器人雖然研發起步較早,但是推廣應用相對緩慢。近年來,美國非常重視機器人語言和智能技術的研發應用,視覺、觸覺等人工智能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軍事、航天、汽車工業等領域。代表企業有Adept Technology,American Robot等,可以滿足國內市場60%左右的需求。美國的“先進製造夥伴關係”計劃高度重視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將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的優勢,開發新一代智能機器人。20xx年,美國國防部擬推出的“國防創新計劃”將機器人列為軍工行業重要的技術改革創新方向。

(4)韓國工業機器人廠商佔全球5%左右的市場份額。韓國現代重工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廣泛應用於國內汽車、電子製造等行業,大幅提高了工業機器人的自給率。20xx年,韓國公佈《機器人未來戰略戰網20xx》,重點扶植第三代智能機器人,縮小與日本、歐洲等領先國家和地區存在的技術差距,支持韓國工業機器人企業國際化,搶佔智能機器人產業化的先機。

2.國內佈局

在機器人產業發展迎來利好的契機下,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投資迅速增長,各地產業園區的規劃和佈局陸續展開。隨着《關於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促進政策的出台,我國各地方對工業機器人產業的投資大幅增加。目前,全國已有上海、重慶、天津、青島、沈撫新城等40多個城市計劃建設機器人產業基地(園區),在建機器人項目產能為幾十萬台。瀋陽新鬆、上海新時達等一批國內龍頭工業機器人企業也加速在國內的生產佈局。

(1)東部: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區發展迅速

上海:打造“2+1”集聚發展格局。20xx年,工業機器人被列為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上海市經信委給予企業自主研發費用20%的補貼,並且在土地和人才方面提供優先支持。目前,上海已經有ABB、發那科、庫卡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以及新鬆機器人、上海新時達等國內工業機器人廠商,形成了涵蓋研發、製造、集成、應用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未來,上海工業機器人產業將形成“2+1”的集聚發展格局:一是打造以康橋、金橋為核心的浦東機器人產業集聚區,發展壯大機器人技術研發、製造及系統集成;二是培育以顧村機器人產業園為核心的寶山機器人產業基地;三是依託骨幹企業,在金山、鬆、嘉定、閔行等區,建設機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產業園。同時,加強應用推廣、公共創新平台建設、人才培養和標準制定等。根據規劃,到20xx年,上海將領跑國內的機器人產業,產業產值將達到600億~800億元。

蘇:工業機器人產業集聚效應顯現。蘇省工業機器人產業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零部件配套體系相對完善。目前,蘇省機器人研製企業已經超過50家,部分關鍵零部件已經能夠實現自主研發生產,南京、常州等地區集聚效應已經初步顯現。20xx年,蘇省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達到450億元,20xx~20xx年,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0%。20xx年12月,蘇省將工業機器人作為20xx年度四個重點領域質量攻關課題之一,力圖增強龍頭企業的設計研發和製造集成能力,提升關鍵零部件配套水平,完善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帶動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預計到20xx年,蘇省機器人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年均增長25%。

青島:建設國際機器人產業園。20xx年,《青島市十大新興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xx~20xx)》將機器人作為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目前,青島已有20餘家工業機器人企業,實現年產值約3億元,初步形成了環形胎面硫化翻新工業機器人、直角座標取料機械手、全液壓重載機器人、碼垛機器人、高速撿拾機器人、包裝機器人等優勢產品。青島國際機器人產業園已引進安川電機、新鬆機器人、軟控科捷等35個機器人項目,總投資約84.2億元。20xx年,青島獲批成為首家國家機器人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根據規劃,青島將建設成為北方工業機器人產業基地。預計到20xx年,機器人產業鏈基本形成,在機器人本體制造和集成應用等重點領域青島將成為全國重要的研發製造基地。

(2)中部:安徽成為國家機器人產業集聚試點

近年來,安徽工業機器人產業逐漸發展壯大,埃夫特等一批在國內有較強影響力的生產企業迅速崛起。同時,隨着工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淮汽車、奇瑞汽車、合力叉車等大型企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旺盛。20xx年10月,國家批覆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支持安徽打造機器人產業集聚試點。其中,試點將以埃夫特所在的蕪湖市為龍頭。為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機器人產業集聚區,蕪湖已規劃5000畝產業園,建設機器人本體及核心零部件研發製造、機器人系統及成套裝備集成應用等六大功能區域,計劃到20xx年形成產業規模超200億元的蕪馬合工業機器人產業集羣。

(3)西部:重慶建設“機器人之都”

20xx年,重慶提出建設“機器人之都”,並於20xx年10月發佈了《關於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計劃到20xx年,全市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初步形成集聚檢測設計平台、系統集成、整機及關鍵零部件研發製造的綜合產業集羣,機器人產業基地初具規模。到20xx年,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形成完善的產業體系,成為國內重要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基地,機器人產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在打造“機器人之都”的框架下,為實現錯位發展,重慶重點規劃工業機器人和配套功能區、特種機器人功能區、服務機器人功能區。目前,雙福工業園服務機器人功能區已有元譜機器人、社平科技等13家機器人系統集成企業落户,年產值達2億元,4年後將超過50億元。

機器人調研報告3

工業機器人產銷規模

中投顧問在《20xx-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指出,在政府的引導以及中國企業自身成長壓力的推動下,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近年呈爆發式增長態勢。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和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佈數據顯示,20xx年中國市場銷售36560台工業機器人,佔全球銷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達60%,取代日本成為世界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發佈的數據顯示,20xx年我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5.7萬台,較上年增長55%,已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20xx——20xx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平均增速達到了58.9%。20xx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2050台,同比增長26.2%,而20xx——20xx年的複合增長率則高達44.6%。

中投顧問在《20xx-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指出,按照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統計數據,20xx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共生產銷售22257台,同比增長31.3%,自主品牌保持了比外資品牌更快的增長速度。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xx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32996台(包括外資品牌),同比增長21.7%。20xx年一季度,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1497台,同比增長19.9%。

工業機器人市場主體分析

一、核心零部件廠商

這些企業原來是生產數控系統、運動控制系統或伺服電機等自動化零部件的廠商,依靠着對工業機器人零部件的瞭解及豐富的客户資源進行銷售。相關上市企業如匯川技術、新時達、華中數控、秦川發展。非上市企業如:南京埃斯頓、雷賽智能、廣州數控、深圳固高、蘇州綠的、南通振康等企業。

二、行業系統集成商

大多數為依靠高校背景或行業積累成長起來的系統集成企業,相關上市公司有:新鬆機器人、博實股份、天奇股份、華恆焊接、華昌達等。還有在某些行業如焊接、輪胎或食品加工領域有一定的'項目和了解,在項目中應用自己的機器人,相關上市公司如:軟控股份、巨輪股份等。

三、完全的新進入者

這些企業是從不相關的領域跨入機器人市場,擬通過國內外機器人公司合作,依靠原有業務領域有一定的項目經驗和了解在自身行業推廣工業機器人。相關上市公司如:慈星股份、鋭奇股份、亞威股份等。還有擬通過國內外機器人零部件公司合作進入核心零部件研製的公司,比如:上海機電。

四、工業機器人的用户

這些企業依靠對終端需求及工藝的充分了解,從原先機器人的用户轉為生產機器人的廠商。相關公司如:安徽埃夫特、雷柏科技。

機器人調研報告4

中投顧問在《20xx-2020年中國服務機器人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指出,在政府的引導以及中國企業自身成長壓力的推動下,中國服務機器人產業近年呈爆發式增長態勢。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和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佈數據顯示,20xx年中國市場銷售36560台服務機器人,佔全球銷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達60%,取代日本成為世界最大服務機器人市場。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發佈的數據顯示,20xx年我國市場共銷售服務機器人5.7萬台,較上年增長55%,已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服務機器人市場。20xx——20xx年我國服務機器人銷量平均增速達到了58.9%。20xx年,中國服務機器人產量為12050台,同比增長26.2%,而20xx——20xx年的複合增長率則高達44.6%。

中投顧問在《20xx-2020年中國服務機器人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指出,按照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統計數據,20xx年自主品牌服務機器人共生產銷售22257台,同比增長31.3%,自主品牌保持了比外資品牌更快的增長速度。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xx年我國服務機器人產量為32996台(包括外資品牌),同比增長21.7%。20xx年一季度,我國服務機器人產量為11497台,同比增長19.9%。

服務機器人市場主體分析

  一、核心零部件廠商

這些企業原來是生產數控系統、運動控制系統或伺服電機等自動化零部件的廠商,依靠着對服務機器人零部件的瞭解及豐富的客户資源進行銷售。相關上市企業如匯川技術、新時達、華中數控、秦川發展。非上市企業如:南京埃斯頓、雷賽智能、廣州數控、深圳固高、蘇州綠的、南通振康等企業。

  二、行業系統集成商

大多數為依靠高校背景或行業積累成長起來的系統集成企業,相關上市公司有:新鬆機器人、博實股份、天奇股份、華恆焊接、華昌達等。還有在某些行業如焊接、輪胎或食品加工領域有一定的項目經驗和了解,在項目中應用自己的機器人,相關上市公司如:軟控股份、巨輪股份等。

  三、完全的新進入者

這些企業是從不相關的領域跨入機器人市場,擬通過國內外機器人公司合作,依靠原有業務領域有一定的.項目經驗和了解在自身行業推廣服務機器人。相關上市公司如:慈星股份、鋭奇股份、亞威股份等。還有擬通過國內外機器人零部件公司合作進入核心零部件研製的公司,比如:上海機電。

四、服務機器人的用户

這些企業依靠對終端需求及工藝的充分了解,從原先機器人的用户轉為生產機器人的廠商。相關公司如:安徽埃夫特、雷柏科技。

機器人調研報告5

一、引言

創新性教學平台是將知識、素質、能力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性教學平台,是大學生工程教育中的最高層次的教學平台。從全國高校工程培訓中心創新實踐發展可知,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獲得了一定的重視,創新實踐活動已經在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校以不同覆蓋面進行。

從部分重點院校的創新性實踐平台可以看出,目前創新平台多以機器人為主,這是因為機器人是一部精密機械組合體,是一個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系統,它融合了造型、機械、電子、傳感器、計算機軟件硬件和人工智能等眾多先進技術,是目前世界各國高校和研究所進行教學研究和工程訓練理想的實驗平台。[1]機器人涉及到機、電、控制、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多方面知識,可使學生得到跨學科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建構廣域的工科知識基地,對材料、機械、電子、計算機硬件、軟件科學、可編程控制和機電一體化流程有全面認識。

我校作為地方性綜合院校,與重點高校相比,在各種科技創新活動中,機器人類創新項目的參與程度比較低,有關機器人創新實踐教學還只是處於起步階段,因此探索如何利用機器人模型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組建機器人創新性教學平台的意義和目的

機器人研究是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創新技能訓練、工程實踐訓練最理想的平台。組建機器人創新性教學平台對於培養學生創新動手實踐能力,對專業知識的鞏固和融會貫通、提升院校辦學質量、提高學生就業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一)培養創新動手實踐能力,對專業的`鞏固和融會貫通。

目前許多各種工科專業都開設了電子電路、檢測技術與傳感器、嵌入式微控制器、控制原理與控制工程、單片機和微控制器、數字電子和模擬電子、數字邏輯、檢測技術與傳感器等課程,但是課堂的的學習和一些簡單的驗證性實驗課程不足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無法根本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要從被動學習轉變到主動學習,其中一個途徑就是讓學生進行創新性的訓練,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機器人作為一個新興的領域,具備多種新技術,而且具備趣味性,通過創新性的教學平台能充分引導學生創新動手的實踐能力。

組建機器人創新性教學平台能為高等院校的學生和教師提供一個綜合的專業機器人教育和研究平台,能通過採用系統的方法對實踐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進行創新,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單片機和微控制器、數字電子和模擬電子、數字邏輯、檢測技術與傳感器等課程進行融會和貫通

(二)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提高學院校知名度。

通過機器人創新性教學平台,能夠培養校園學術研究氛圍,使學校的科研水平,學生的素質進一步得到提高。與此同時,由於近年來國內和國際上各種機器人比賽層出不窮,通過創建機器人創新性教學平台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國內外機器人賽事,不斷取得優異成績,這對提升院校知名度,具有重要意義。

(三)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隨着產業的升級,就業競爭在不斷加劇,企業更需要動手強,具備專業知識過硬的中高端人才。目前適合企業的專業人才缺口相當大,造成這種原因的本質是學校教育過多地注重了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創新技能、動手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參與機器人實驗室的學習和工作,能增強就業競爭力,畢業後能夠廣泛適用於機電一體化、電氣工程、自動化工程等方向的就業需求,更好的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做到學有所用,學所必用。

三、機器人創新性教學平台的總體規劃建設

(一)硬件平台的建設

建設機器人創新性教學平台需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由於高端機器人經費投入較大,受益人羣較小,因此採取對中低端機器人的投入為主,高端為輔的發展策略。

低端機器人採用自制設備的方式,採用AVR單片機為控制平台,小型直流伺服電機為動力源,加裝多種傳感器,自行設計電路板,製作小型機器人。通過調動師資力量,開發出基本的控制程序庫,程序開源,並設計多種軟件接口,方便學生調用學習。該種機器人造價低廉,成本為千元以下,能夠配置2個班的數量,滿足人數較多的教學要求。

中端為進階版本,採用ARM或DSP處理器作為控制核心,採用高精度數字舵機,構建小型雙足人形機器人或多足機器人。既可以選購零組件自由搭配的產品,如BIOLOID的專家版機器人,也可以使用學校的車牀和銑牀自行加工通用型的構件,學生能用這些構件搭配出不同造型,風格各異的機器人。

高端機器人技術含量較高,造價昂貴。一般針對具體比賽,如中型組足球機器人,機器魚競賽平台等。大部分兄弟院校都是採用購買的形式,主要研究軟件開發、算法的改進,如圖象處理等。這些機器人較適合高年級及其研究生以上使用,受眾小,不適合大規模推廣,但少量的購置對提高院校的科研能力有所幫助。

(二)課程設置與實施方法。

以機器人創新性教學平台為載體,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學習階段和層次的學生特點及專業教學的需求,組織師資力量,編寫出具有專業特色,從入門到進階的教材,並提供創新性的教學、工程訓練和實驗平台。

機器人的硬件兩大構成要素是機械部件和電氣電子部件。機器人硬件的基本結構由機械系統構成,操作和運動由電氣電子部件控制。機械部件主要包括減速機構、移動機構、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鏈傳動機構和同步帶傳動等。電氣電子部件包括伺服電機、電源模塊、計算機、微處理機、嵌入式系統、傳感器和控制電路等。採用機器人模型作為創新性實踐教學平台,是因為機器人堪稱機械設計、電子工程、工業自動化及自動控制等專業課程實踐的最佳載體,可以在實驗過程中,對機械加工、機械傳動、氣動技術、電子電路和軟件編程等相關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2]而軟件則主要涉及計算機和應用數學專業,含括了圖象處理、語音識別、神經網絡、模式匹配、專家系統、智能路徑算法等方面。

因此在課程設置與實施上,一是可以結合學科的特點進行設置,發揮學科特色。

例如:機電學生能夠結合數控加工課程,設計與加工機器人零件,進行安裝、調試及運動控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可以結合嵌入式課程的學習,對電機驅動進行PID閉環控制等課程設計;計算機等相關專業的學生結合圖象處理課程,開設機器人視覺識別等進階課程。

二是開展綜合性的創新實驗,鼓勵學生利用學科交叉的知識,打破孤立的知識體系,不同專業學生組成團隊,進行多學科綜合性的創新性設計和驗證。

四、機器人創新性教學平台的應用

經過一段時間的機器人創新性教學平台的實踐中,我們發現,在進行創新思維訓練時,大多數學生對於機械創新和機器人創新興趣濃厚,但對於其中涉及到的機  電一體化的、智能化的、對控制技術要求較高的知識,就會覺得不知道從何下手,甚至失去信心。

機器人調研報告6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日益成為生產方式變革的重要方向。20xx年12月,工信部苗圩部長在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智能製造是今後一個時期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的核心目標,是製造業創新體系的關鍵。20xx年1月,省經信委徐一平主任在全省經濟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指出把智能製造作為戰略重點,探究智能製造生產方式,建立信息化條件下的工業生態體系。朱市長對進展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高度關注,多次指示加快進行產業培育,樂觀爭取國家機器人產業進展專項扶持資金。我委仔細落實市領導要求,全面開展產業調研、規劃編制、企業培育、平台創建、示範應用,取得了肯定成效,並初步形成鎮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進展思路。

一、近期推動產業進展開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強產業討論,加快規劃編制。一是在全市範圍內對具有工業機器人制造、配套力量的企業進行全面調研,摸清我市產業基礎、研發平台、配套潛力、應用現狀,形成鎮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重點企業庫,目前入庫企業20家。排定20xx年全市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重點項目12個,總投資13.2億元,今年方案完成投資7.5億元。二是連續邀請國內聞名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專家、我市重點企業負責人、各轄市區發改經信委分管領導進行溝通座談,匯合各方才智,廣泛徵求建議,制定出台了《鎮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進展三年行動方案重點任務

1.梯次培育重點企業。採納招商引資和本土培育相結合方式,培育重點企業,快速擴大產業規模,集聚配套企業。一是以國內外知名製造企業為目標,開展全產業鏈招商引資,利用我市區位優勢、配套優勢等重點引進一批核心零部件及集成組裝項目和研發設計機構。二是實施工業機器人企業跟蹤培育方案,加大對天宏機械等本土機器人生產企業扶持力度,關心企業擴大市場份額,擴大品牌效應,引導企業做大做強。三是引導我市具有配套力量零部件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裝備更新,主動開發工業機器人主機及配套產品,衍生出一批行業重點企業。

2.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圍繞兩化深度融合,製造業智能化進展趨勢,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建立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創新模式,提升自主創新及集成應用力量,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研發平台和技術儲備,支持和引導製造企業、研發機構和應用單位合作攻關,利用外資企業技術溢出效應,縮短技術及應用差距。重點突破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及驅動器、掌握系統等制約產業進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嵌入式軟件、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技術研發與集成應用。

3.加速構建產業鏈條。形成凹凸搭配的優勢產品和服務體系,重點開發市場前景寬闊的裝配、焊接、搬運、包裝等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品。創新進展模式,提高競爭力量,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融合進展,整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實現研發、製造、應用、服務等環節協調進展,實現區域內產業良性互動。引導主機和集成企業圍繞設計創新和產品功能升級,實施遠程運行維護、檢測維護、功能拓展等服務。樂觀開展融資租賃業務,鼓舞工業機器人租賃公司或租賃公共平台進展,減輕中小企業購入機器人所需的資金負擔。

4.優化產業空間佈局。引導產業集聚,打造一批特色鮮亮、優勢互補、配套緊密的產業集羣和製造園區。目前以配套力量較強的丹陽市、揚中市、鎮新區的先進製造業園區為主要載體,將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列為各園區優先進展的主導產業,明確定位,突出特色,加速引進和實施一批重點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化項目。加快園區機器人產業進展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優先推動標準廠房、研發中心、檢測中心、展現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條件成熟時,單獨設置鎮市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園,進一步擴大產業影響。

5.加快推動智能製造。全面提升製造業產品、裝備、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應用水平,逐步建立面對生產全流程、管理全方位、產品全生命週期的智能製造模式。加快進展高端智能裝備產品,攻克環境感知、工業物聯網、工業大數據等共性關鍵技術。促進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信息交互和智能協作,鼓舞進展基於互聯網的共性化定製、柔性製造、才智物流等新型模式。推廣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研發平台設計,建立準時響應、持續改進、全流程創新的產品研發體系。進展智能化生產製造和流程,推動製造裝備和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無縫對接。

6.加快示範推廣應用。針對各行業特點制定應用指導方針和技術解決方案,挖掘潛在應用市場。大力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示範項目,建設一批“數字工廠”、“才智車間”、機器人生產線,從市場應用端拉動產業進展。鼓舞本地主機企業從中低端市場起步,分行業、分需求細分市場,開展共性化定製生產及服務,提升工業機器人的質量牢靠性及使用經濟性。樂觀探究工業機器人和智能製造商業推廣和營運模式,激活產品應用市場,放大市場需求,拉動產業進展。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實施“機器換人”,促進產業規模化進展。

7.完善協同服務平台。充分發揮鎮市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聯盟作用,完善產業鏈上下游聯絡機制,加強主機和零部件企業的需求配套對接;加強主機廠商、集成企業、用户企業的信息溝通和產品改進。依託蘇高校、蘇科技高校等高校資源優勢,建立機器人基礎討論、仿真設計、試驗檢測、人才培訓中心,夯實產業技術創新與可持續進展的基礎。

8.促進高端人才聚集。利用我市人才優待政策20條等相關政策,對把握關鍵核心技術、擁有自主學問產權的領軍人才及團隊進行定向引進。依託我市已有的機器人討論所、博士後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廣泛開展研發創新人才培育。加快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的專業化培育,着力培育高技能藍領工人,充分吸納儲備各層次特地人才。

9.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思路,樂觀探究推行股權投資基金、融資租賃等多元化投入模式,促進項目建設和企業進展。每年選排一批技術先進、帶動性強的企業和項目向金融機構進行推介。開拓多元化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項目在國內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強化用地保障,各先進製造業園區要預留土地,優先保障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重大項目。

10.聚焦疊加政策扶持。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支持工業機器人和智能製造進展的各項優待政策,關心企業爭取高端數控機牀和基礎製造裝備專項、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進展專項資金。

二、充分利用重大技術裝備首台重點任務

1.梯次培育重點企業。採納招商引資和本土培育相結合方式,培育重點企業,快速擴大產業規模,集聚配套企業。一是以國內外知名製造企業為目標,開展全產業鏈招商引資,利用我市區位優勢、配套優勢等重點引進一批核心零部件及集成組裝項目和研發設計機構。二是實施服務機器人企業跟蹤培育方案,加大對天宏機械等本土機器人生產企業扶持力度,關心企業擴大市場份額,擴大品牌效應,引導企業做大做強。三是引導我市具有配套力量零部件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裝備更新,主動開發服務機器人主機及配套產品,衍生出一批行業重點企業。

2.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圍繞兩化深度融合,製造業智能化進展趨勢,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建立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創新模式,提升自主創新及集成應用力量,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研發平台和技術儲備,支持和引導製造企業、研發機構和應用單位合作攻關,利用外資企業技術溢出效應,縮短技術及應用差距。重點突破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及驅動器、掌握系統等制約產業進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嵌入式軟件、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技術研發與集成應用。

3.加速構建產業鏈條。形成凹凸搭配的優勢產品和服務體系,重點開發市場前景寬闊的裝配、焊接、搬運、包裝等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品。創新進展模式,提高競爭力量,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融合進展,整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實現研發、製造、應用、服務等環節協調進展,實現區域內產業良性互動。引導主機和集成企業圍繞設計創新和產品功能升級,實施遠程運行維護、檢測維護、功能拓展等服務。樂觀開展融資租賃業務,鼓舞服務機器人租賃公司或租賃公共平台進展,減輕中小企業購入機器人所需的資金負擔。

4.優化產業空間佈局。引導產業集聚,打造一批特色鮮亮、優勢互補、配套緊密的產業集羣和製造園區。目前以配套力量較強的丹陽市、揚中市、鎮江新區的先進製造業園區為主要載體,將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列為各園區優先進展的主導產業,明確定位,突出特色,加速引進和實施一批重點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化項目。加快園區機器人產業進展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優先推動標準廠房、研發中心、檢測中心、展現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條件成熟時,單獨設置鎮江市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園,進一步擴大產業影響。

5.加快推動智能製造。全面提升製造業產品、裝備、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應用水平,逐步建立面對生產全流程、管理全方位、產品全生命週期的智能製造模式。加快進展高端智能裝備產品,攻克環境感知、服務物聯網、服務大數據等共性關鍵技術。促進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信息交互和智能協作,鼓舞進展基於互聯網的共性化定製、柔性製造、才智物流等新型模式。推廣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研發平台設計,建立準時響應、持續改進、全流程創新的產品研發體系。進展智能化生產製造和流程,推動製造裝備和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無縫對接。

6.加快示範推廣應用。針對各行業特點制定應用指導方針和技術解決方案,挖掘潛在應用市場。大力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示範項目,建設一批"數字工廠'、"才智車間'、機器人生產線,從市場應用端拉動產業進展。鼓舞本地主機企業從中低端市場起步,分行業、分需求細分市場,開展共性化定製生產及服務,提升服務機器人的.質量牢靠性及使用經濟性。樂觀探究服務機器人和智能製造商業推廣和營運模式,激活產品應用市場,放大市場需求,拉動產業進展。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實施"機器換人',促進產業規模化進展。

7.完善協同服務平台。充分發揮鎮江市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聯盟作用,完善產業鏈上下游聯絡機制,加強主機和零部件企業的需求配套對接;加強主機廠商、集成企業、用户企業的信息溝通和產品改進。依託江蘇高校、江蘇科技高校等高校資源優勢,建立機器人基礎討論、仿真設計、試驗檢測、人才培訓中心,夯實產業技術創新與可持續進展的基礎。

8.促進高端人才聚集。利用我市人才優待政策20條等相關政策,對把握關鍵核心技術、擁有自主學問產權的領軍人才及團隊進行定向引進。依託我市已有的機器人討論所、博士後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廣泛開展研發創新人才培育。加快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的專業化培育,着力培育高技能藍領工人,充分吸納儲備各層次特地人才。

9.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思路,樂觀探究推行股權投資基金、融資租賃等多元化投入模式,促進項目建設和企業進展。每年選排一批技術先進、帶動性強的企業和項目向金融機構進行推介。開拓多元化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項目在國內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強化用地保障,各先進製造業園區要預留土地,優先保障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重大項目。

10.聚焦疊加政策扶持。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支持服務機器人和智能製造進展的各項優待政策,關心企業爭取高端數控機牀和基礎製造裝備專項、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進展專項資金。充分利用重大技術裝備首台,在建機器人項目產能為幾十萬台。瀋陽新鬆、上海新時達等一批國內龍頭服務機器人企業也加速在國內的生產佈局。

(1)東部:服務機器人產業園區進展快速

上海:打造"2+X'集聚進展格局。20xx年,服務機器人被列為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上海市經信委賜予企業自主研發費用20%的補貼,並且在土地和人才方面供應優先支持。目前,上海已經有ABB、發那科、庫卡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以及新鬆機器人、上海新時達等國內服務機器人廠商,形成了涵蓋研發、製造、集成、應用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將來,上海服務機器人產業將形成"2+X'的集聚進展格局:一是打造以康橋、金橋為核心的浦東機器人產業集聚區,進展壯大機器人技術研發、製造及系統集成;二是培育以顧村機器人產業園為核心的寶山機器人產業基地;三是依託骨幹企業,在金山、松江、嘉定、閔行等區,建設機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產業園。同時,加強應用推廣、公共創新平台建設、人才培育和標準制定等。依據規劃,到20xx年,上海將領跑國內的機器人產業,產業產值將達到600億~800億元。

江蘇:服務機器人產業集聚效應顯現。江蘇省服務機器人產業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零部件配套體系相對完善。目前,江蘇省機器人研製企業已經超過50家,部分關鍵零部件已經能夠實現自主研發生產,南京、常州等地區集聚效應已經初步顯現。20xx年,江蘇省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達到450億元,20xx~20xx年,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0%。20xx年12月,江蘇省將服務機器人作為20xx年度四個重點領域質量攻關課題之一,力圖增加龍頭企業的設計研發和製造集成力量,提升關鍵零部件配套水平,完善服務機器人產業鏈,帶動服務機器人產業進展。估計到20xx年,江蘇省機器人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年均增長25%。

青島:建設國際機器人產業園。20xx年,《青島市十大新興產業進展總體規劃(20xx~20xx)》將機器人作為重點進展的新興產業。目前,青島已有20餘家服務機器人企業,實現年產值約3億元,初步形成了環形胎面硫化翻新服務機器人、直角座標取料機械手、全液壓重載機器人、碼垛機器人、高速撿拾機器人、包裝機器人等優勢產品。青島國際機器人產業園已引進安川電機、新鬆機器人、軟控科捷等35個機器人項目,總投資約84.2億元。20xx年,青島獲批成為首家國家機器人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依據規劃,青島將建設成為北方服務機器人產業基地。估計到20xx年,機器人產業鏈基本形成,在機器人本體制造和集成應用等重點領域青島將成為全國重要的研發製造基地。

(2)中部:安徽成為國家機器人產業集聚試點

近年來,安徽服務機器人產業漸漸進展壯大,埃夫特等一批在國內有較強影響力的生產企業快速崛起。同時,隨着服務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江淮汽車、奇瑞汽車、合力叉車等大型企業對服務機器人的需求旺盛。20xx年10月,國家批覆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進展試點實施方案,支持安徽打造機器人產業集聚試點。其中,試點將以埃夫特所在的蕪湖市為龍頭。為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機器人產業集聚區,蕪湖已規劃5000畝產業園,建設機器人本體及核心零部件研發製造、機器人系統及成套裝備集成應用等六大功能區域,方案到20xx年形成產業規模超200億元的蕪馬合服務機器人產業集羣。

(3)西部:重慶建設"機器人之都'

20xx年,重慶提出建設"機器人之都',並於20xx年10月發佈了《關於推動機器人產業進展的指導意見》,方案到20xx年,全市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初步形成集聚檢測設計平台、系統集成、整機及關鍵零部件研發製造的綜合產業集羣,機器人產業基地初具規模。到20xx年,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形成完善的產業體系,成為國內重要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基地,機器人產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在打造"機器人之都'的框架下,為實現錯位進展,重慶重點規劃服務機器人和配套功能區、特種機器人功能區、服務機器人功能區。目前,雙福服務園服務機器人功能區已有元譜機器人、社平科技等13家機器人系統集成企業落户,年產值達2億元,4年後將超過50億元。

機器人調研報告7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日益成為生產方式變革的重要方向。20xx年12月,工信部苗圩部長在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智能製造是今後一個時期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核心目標,是製造業創新體系的關鍵。20xx年1月,省經信委徐一平主任在全省經濟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指出把智能製造作為戰略重點,探索智能製造生產方式,建立信息化條件下的工業生態體系。朱市長對發展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高度關注,多次指示加快進行產業培育,積極爭取國家機器人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我委認真落實市領導要求,全面開展產業調研、規劃編制、企業培育、平台創建、示範應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並初步形成鎮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發展思路。

一、近期推進產業發展開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強產業研究,加快規劃編制。一是在全市範圍內對具有工業機器人制造、配套能力的企業進行全面調研,摸清我市產業基礎、研發平台、配套潛力、應用現狀,形成鎮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重點企業庫,目前入庫企業20家。排定20xx年全市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重點項目12個,總投資13.2億元,今年計劃完成投資7.5億元。二是連續邀請國內著名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專家、我市重點企業負責人、各轄市區發改經信委分管領導進行交流座談,彙集各方智慧,廣泛徵求建議,制定出台了《鎮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xx-20xx)》。

2.建立產業聯盟,加強協作配套。建立健全有利於產業發展、創新激勵、推廣應用的良好環境。20xx年12月,我委組織成立鎮市工業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產業聯盟,全市首批30家涉足工業機器人和有智能化技改需求的企業加盟,聯盟成立將對現有產業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緊密對接企業需求、開展聯合創新研發,成為我市工業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的重要平台。

3.積極向上爭取,加大政策扶持。一是我委積極向省經信委彙報爭取,推薦鎮企業列入省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重大專項及項目。截至2月底,先後組織蘇安德信超導加速器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申報蘇省智能製造支撐體系製造商;威凡智能電氣高科技等4家企業申報蘇省智能製造支撐體系服務商;蘇首控制造技術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申報省經信委智能製造(機器人制造)診斷項目。二是1月份,以市政府辦名義正式印發《關於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實施意見》,實施專業製造系統、智能製造設備以及大型成套技術裝備的升級改造工程,推進智能製造型技術改造,對符合國家、省、市產業政策的重點項目,實施週期原則上不超過兩年,技術設備投資額超過500萬元(按國税系統固定資產增值税抵扣額計算),並符合項目核准或備案要求,在項目竣工投產或主體設備到位後,按實際技術設備購置額的一定比例進行補助。

4.推進技術改造,引導“機器換人”。我們圍繞“機器換人”、智能成套裝備製造、“智能工廠”建設、嵌入式軟件應用等重點領域,鼓勵企業開展以更新自動化、智能化裝備為主導的技術改造。大全集團、僅一包裝、艾科半導體、強凌電子、東方電熱等一批重點企業成功開展“機器換人”,建設一批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智能車間”和智能化生產線。巨寶精密加工、盛邦傢俱、榮嘉精密機械、泛凱斯特鑄造、中電電氣等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國內外先進工業機器人,極大降低用工需求和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在全市範圍內形成強烈的示範帶動效應,企業“機器換人”熱情高漲,步伐加快。

5.扶持重點企業,提高創新能力。我們集中力量對機器人及智能製造重點企業進行疊加扶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幫助蘇天宏機械工業公司機器人異形工件表面精整機成功爭取20xx年蘇省首台(套)重大裝備,並進入蘇省機器人產業發展重大裝備產業化類項目。部分骨幹企業已經與國內外知名的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企業開展聯合攻關和產品研發。

二、產業發展基礎及存在問題

(一)推進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1.具有較強的零部件配套和研發能力。我市是蘇南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可為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發展提供良好配套及研發支撐。20xx年,全市裝備製造業產業規模超過3000億元,高端裝備製造業實現銷售1063億元,“海陸空”產業快速發展,已形成船舶與海洋工程、汽車及零部件、航空航天、工程機械、智能電氣等優勢特色產業板塊。製造業擁有省級以上“三站三中心”32家。其中,國家級企業研發機構5家,擁有國家級船舶與海洋工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國家級智能成套電器工程技術中心等。在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領域,我市逐步形成了天宏機械、蘇首控制造技術、九勁智能機械、慧明智能科技、中化聚氨酯工業設備等機器人制造企業及大力液壓件、希西維軸承、威凡智能電氣等配套企業,可生產搬運、取放、精整等自動化整機裝備及零部件,20xx年全行業實現銷售約45億元。

2.是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工業機器人是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高度融合發展的產業,嵌入式控制系統、伺服系統佔到工業機器人成套設備造價的36%;同時,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對廠房佈局、生產流程、經營管理都有更高的要求,可帶動3倍左右工業設計、系統工程等配套服務發展。我市軟件信息產業總量在全省位列第四,主要得益於智能電氣和船舶智能化的發展對嵌入式軟件的需求,選擇工業機器人作為我市先進製造業突破方向,既可以有效提高全市裝備製造水平,也可以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層次和總量,更能加快鎮製造業智能化發展,推進兩化深度融合,達到“一石三鳥”的效果。

3. “機器換人”形成巨大的潛在市場。中國經濟處在工業化中後期階段,人口老齡化速度是發達國家的2倍,人力成本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長,用工難、用工貴已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突出因素之一。而工業機器人購買和使用成本不斷下降,性能不斷提升,還能在惡劣、危險以及重複等特殊環境中工作,替代人工的綜合經濟效益越來越明顯。隨着我市產業轉型升級的不斷加快,進一步擴大企業對於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的需求,汽車、物流、化工、造紙、紡織、航空航天等應用行業需要更新大量的工業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在建的北汽華東(鎮)產業基地項目、航天晨光鎮專用汽車、公務機整機制造等在建項目將大量採用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化裝備,主要集中在焊接、打磨、噴塗、切割、碼垛、搬運、上下料、分揀、包裝等環節,強勁的市場需求將有力拉動產業快速發展。

4.具有較強的科研優勢和產業化能力。蘇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是省級重點,多次承擔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研究;蘇科技大學在機器人嵌入式控制系統、機器人焊接研究、海洋機器人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同時,蘇大學、蘇科技大學、鎮高專和周邊南京、常州等地大學均有機械自動化相關專業,我市發展工業機器人產業,既可以將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為生產力,也可以留住和吸引高端人才在鎮就業、創業。

(二)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起步較慢,與先進地區還存在較大差距:一是產業基礎較為薄弱,缺乏核心功能部件和關鍵系統集成企業,現有企業規模較小。二是自主品牌產品市場影響力弱,推廣難度大,尚未形成較強競爭力的特色產品體系。三是推進產業發展的公共服務平台、標準體系建設、人才培養機制等還不健全。四是國內多地上馬工業機器人項目,建設工業機器人制造園區,市場競爭不斷加劇,重複建設隱憂顯現。

三、下階段發展思路、目標及任務

(一)發展思路

充分發揮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在產業高端升級中的支撐與牽引作用,以擴大產業規模,培育競爭優勢為目標,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應用為核心,利用鎮現有的產業、技術、人才、應用等綜合優勢,加強關鍵環節和基礎共性技術突破,堅持示範應用帶動產業發展,加快兩化深度融合推進智能製造,引導產業集中集聚發展,加速形成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模式,建立具有強大創新活力和競爭優勢的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基地。

(二)發展目標

到20xx年,鎮市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規模力爭達到100億,約佔全省規模的10%,年均增長30%。初步形成集設計研發、生產製造、集成應用為一體的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基地。

1.企業培育。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內知名的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龍頭企業。形成3-5家主機生產企業,10-20家核心零部件生產企業,主要零部件本地配套率達到40%以上,產業發展初具規模,並帶動研發設計、檢測檢驗、售後服務、嵌入式軟件、融資租賃等生產性服務產業發展。

2.核心技術。到20xx年,在全市範圍內形成20家左右工業機器人創新研發平台,申報專利100項。通過科技攻關、引進購買、合作生產等模式,全面掌握高性能精密減速器、專用伺服系統、傳感控制系統等核心技術。形成較強的拓展集成應用能力,研製供多種領域使用、具備專用功能、運行可靠、成本合理的中高端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

3.示範應用。緊跟以智能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超前對接“工業4.0”,推動“機器人+物聯網”在生產製造中的應用普及。在汽車製造、工程機械、綠色化工、船舶海工、食品加工、現代物流等行業組織實施100個“機器換人”項目,推廣工業機器人及智能生產線成套裝備,建設20家左右的“數字工廠”和“智慧車間”。到20xx年,在重點應用領域,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100台/萬人。

4.兩化融合。深化信息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營銷服務等各個環節融合應用,實施設計數字化、裝備智能化、生產自動化、管理網絡化、商務電子化及全流程的集成創新和技術改造,不斷提高智能化水平。到20xx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用信息技術開展設計、生產、管理、營銷的比重達到90%以上。

5.產業集聚。優化產業佈局,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優勢互補、配套緊密的產業集羣和製造園區。到20xx年,力爭形成2-3個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園區,園區企業集中度達到60%。

(三)重點任務

1.梯次培育重點企業。採用招商引資和本土培育相結合方式,培育重點企業,快速擴大產業規模,集聚配套企業。一是以國內外知名製造企業為目標,開展全產業鏈招商引資,利用我市區位優勢、配套優勢等重點引進一批核心零部件及集成組裝項目和研發設計機構。二是實施工業機器人企業跟蹤培育計劃,加大對天宏機械等本土機器人生產企業扶持力度,幫助企業擴大市場份額,擴大品牌效應,引導企業做大做強。三是引導我市具有配套能力零部件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裝備更新,主動開發工業機器人主機及配套產品,衍生出一批行業重點企業。

2.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圍繞兩化深度融合,製造業智能化發展趨勢,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建立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創新模式,提升自主創新及集成應用能力,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研發平台和技術儲備,支持和引導製造企業、研發機構和應用單位合作攻關,利用外資企業技術溢出效應,縮短技術及應用差距。重點突破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及驅動器、控制系統等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嵌入式軟件、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技術研發與集成應用。

3.加速構建產業鏈條。形成高低搭配的優勢產品和服務體系,重點開發市場前景廣闊的裝配、焊接、搬運、包裝等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品。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競爭能力,推進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整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實現研發、製造、應用、服務等環節協調發展,實現區域內產業良性互動。引導主機和集成企業圍繞設計創新和產品功能升級,實施遠程運行維護、檢測維護、功能拓展等服務。積極開展融資租賃業務,鼓勵工業機器人租賃公司或租賃公共平台發展,減輕中小企業購入機器人所需的資金負擔。

4.優化產業空間佈局。引導產業集聚,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優勢互補、配套緊密的產業集羣和製造園區。目前以配套能力較強的丹陽市、揚中市、鎮新區的先進製造業園區為主要載體,將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列為各園區優先發展的主導產業,明確定位,突出特色,加速引進和實施一批重點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化項目。加快園區機器人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優先推進標準廠房、研發中心、檢測中心、展示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條件成熟時,單獨設置鎮市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園,進一步擴大產業影響。

5.加快推進智能製造。全面提升製造業產品、裝備、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應用水平,逐步建立面向生產全流程、管理全方位、產品全生命週期的智能製造模式。加快發展高端智能裝備產品,攻克環境感知、工業物聯網、工業大數據等共性關鍵技術。促進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信息交互和智能協作,鼓勵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個性化定製、柔性製造、智慧物流等新型模式。推廣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研發平台設計,建立及時響應、持續改進、全流程創新的產品研發體系。發展智能化生產製造和流程,推動製造裝備和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無縫對接。

6.加快示範推廣應用。針對各行業特點制定應用指導方針和技術解決方案,挖掘潛在應用市場。大力推進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示範項目,建設一批“數字工廠”、“智慧車間”、機器人生產線,從市場應用端拉動產業發展。鼓勵本地主機企業從中低端市場起步,分行業、分需求細分市場,開展個性化定製生產及服務,提升工業機器人的質量可靠性及使用經濟性。積極探索工業機器人和智能製造商業推廣和營運模式,激活產品應用市場,放大市場需求,拉動產業發展。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實施“機器換人”,促進產業規模化發展。

7.完善協同服務平台。充分發揮鎮市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聯盟作用,完善產業鏈上下游聯絡機制,加強主機和零部件企業的需求配套對接;加強主機廠商、集成企業、用户企業的信息交流和產品改進。依託蘇大學、蘇科技大學等高校資源優勢,建立機器人基礎研究、仿真設計、試驗檢測、人才培訓中心,夯實產業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8.促進高端人才聚集。利用我市人才優惠政策20條等相關政策,對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領軍人才及團隊進行定向引進。依託我市已有的機器人研究所、博士後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廣泛開展研發創新人才培養。加快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的專業化培養,着力培養高技能藍領工人,充分吸納儲備各層次專門人才。

9.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思路,積極探索推行股權投資基金、融資租賃等多元化投入模式,促進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每年選排一批技術先進、帶動性強的企業和項目向金融機構進行推介。開拓多元化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項目在國內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強化用地保障,各先進製造業園區要預留土地,優先保障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重大項目。

10.聚焦疊加政策扶持。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支持工業機器人和智能製造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幫助企業爭取高端數控機牀和基礎製造裝備專項、智能製造裝備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充分利用重大技術裝備首台(套)、研發費用加計抵扣、固定資產投資增值税抵扣等政策加快機器人及智能製造企業裝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安排市級專項引導資金,扶持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重點企業及重大項目。

機器人調研報告8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日益成為生產方式變革的重要方向。20xx年12月,工信部苗圩部長在全國服務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智能製造是今後一個時期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核心目標,是製造業創新體系的關鍵。20xx年1月,省經信委徐一平主任在全省經濟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指出把智能製造作為戰略重點,探索智能製造生產方式,建立信息化條件下的服務生態體系。朱市長對發展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高度關注,多次指示加快進行產業培育,積極爭取國家機器人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我委認真落實市領導要求,全面開展產業調研、規劃編制、企業培育、平台創建、示範應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並初步形成鎮江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發展思路。

一、近期推進產業發展開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強產業研究,加快規劃編制。一是在全市範圍內對具有服務機器人制造、配套能力的企業進行全面調研,摸清我市產業基礎、研發平台、配套潛力、應用現狀,形成鎮江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重點企業庫,目前入庫企業20家。排定20xx年全市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重點項目12個,總投資13.2億元,今年計劃完成投資7.5億元。二是連續邀請國內著名的服務機器人產業專家、我市重點企業負責人、各轄市區發改經信委分管領導進行交流座談,彙集各方智慧,廣泛徵求建議,制定出台了《鎮江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xx-2019)》。

2.建立產業聯盟,加強協作配套。建立健全有利於產業發展、創新激勵、推廣應用的良好環境。20xx年12月,我委組織成立鎮江市服務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產業聯盟,全市首批30家涉足服務機器人和有智能化技改需求的企業加盟,聯盟成立將對現有產業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緊密對接企業需求、開展聯合創新研發,成為我市服務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的重要平台。

3.積極向上爭取,加大政策扶持。一是我委積極向省經信委彙報爭取,推薦鎮江企業列入省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重大專項及項目。截至2月底,先後組織江蘇安德信超導加速器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申報江蘇省智能製造支撐體系製造商;威凡智能電氣高科技等4家企業申報江蘇省智能製造支撐體系服務商;江蘇首控制造技術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申報省經信委智能製造(機器人制造)診斷項目。二是1月份,以市政府辦名義正式印發《關於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實施意見》,實施專業製造系統、智能製造設備以及大型成套技術裝備的升級改造工程,推進智能製造型技術改造,對符合國家、省、市產業政策的重點項目,實施週期原則上不超過兩年,技術設備投資額超過500萬元(按國税系統固定資產增值税抵扣額計算),並符合項目核准或備案要求,在項目竣工投產或主體設備到位後,按實際技術設備購置額的一定比例進行補助。

4.推進技術改造,引導"機器換人"。我們圍繞"機器換人"、智能成套裝備製造、"智能工廠"建設、嵌入式軟件應用等重點領域,鼓勵企業開展以更新自動化、智能化裝備為主導的技術改造。大全集團、僅一包裝、艾科半導體、強凌電子、東方電熱等一批重點企業成功開展"機器換人",建設一批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智能車間"和智能化生產線。巨寶精密加工、盛邦傢俱、榮嘉精密機械、泛凱斯特鑄造、中電電氣等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國內外先進服務機器人,極大降低用工需求和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在全市範圍內形成強烈的示範帶動效應,企業"機器換人"熱情高漲,步伐加快。

5.扶持重點企業,提高創新能力。我們集中力量對機器人及智能製造重點企業進行疊加扶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幫助江蘇天宏機械服務公司機器人異形工件表面精整機成功爭取20xx年江蘇省首台(套)重大裝備,並進入江蘇省機器人產業發展重大裝備產業化類項目。部分骨幹企業已經與國內外知名的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企業開展聯合攻關和產品研發。

二、產業發展基礎及存在問題

(一)推進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1.具有較強的零部件配套和研發能力。我市是蘇南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可為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發展提供良好配套及研發支撐。20xx年,全市裝備製造業產業規模超過3000億元,高端裝備製造業實現銷售1063億元,"海陸空"產業快速發展,已形成船舶與海洋工程、汽車及零部件、航空航天、工程機械、智能電氣等優勢特色產業板塊。製造業擁有省級以上"三站三中心"32家。其中,國家級企業研發機構5家,擁有國家級船舶與海洋工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國家級智能成套電器工程技術中心等。在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領域,我市逐步形成了天宏機械、江蘇首控制造技術、九勁智能機械、慧明智能科技、中化聚氨酯服務設備等機器人制造企業及大力液壓件、希西維軸承、威凡智能電氣等配套企業,可生產搬運、取放、精整等自動化整機裝備及零部件,20xx年全行業實現銷售約45億元。

2.是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服務機器人是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高度融合發展的產業,嵌入式控制系統、伺服系統佔到服務機器人成套設備造價的36%;同時,服務機器人的應用對廠房佈局、生產流程、經營管理都有更高的要求,可帶動3倍左右服務設計、系統工程等配套服務發展。我市軟件信息產業總量在全省位列第四,主要得益於智能電氣和船舶智能化的發展對嵌入式軟件的需求,選擇服務機器人作為我市先進製造業突破方向,既可以有效提高全市裝備製造水平,也可以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層次和總量,更能加快鎮江製造業智能化發展,推進兩化深度融合,達到"一石三鳥"的效果。

3. "機器換人"形成巨大的潛在市場。中國經濟處在服務化中後期階段,人口老齡化速度是發達國家的2倍,人力成本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長,用工難、用工貴已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突出因素之一。而服務機器人購買和使用成本不斷下降,性能不斷提升,還能在惡劣、危險以及重複等特殊環境中工作,替代人工的'綜合經濟效益越來越明顯。隨着我市產業轉型升級的不斷加快,進一步擴大企業對於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的需求,汽車、物流、化工、造紙、紡織、航空航天等應用行業需要更新大量的服務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在建的北汽華東(鎮江)產業基地項目、航天晨光鎮江專用汽車、公務機整機制造等在建項目將大量採用服務機器人及智能化裝備,主要集中在焊接、打磨、噴塗、切割、碼垛、搬運、上下料、分揀、包裝等環節,強勁的市場需求將有力拉動產業快速發展。

4.具有較強的科研優勢和產業化能力。江蘇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是省級重點,多次承擔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研究;江蘇科技大學在機器人嵌入式控制系統、機器人焊接研究、海洋機器人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同時,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鎮江高專和周邊南京、常州等地大學均有機械自動化相關專業,我市發展服務機器人產業,既可以將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為生產力,也可以留住和吸引高端人才在鎮江就業、創業。

(二)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起步較慢,與先進地區還存在較大差距:一是產業基礎較為薄弱,缺乏核心功能部件和關鍵系統集成企業,現有企業規模較小。二是自主品牌產品市場影響力弱,推廣難度大,尚未形成較強競爭力的特色產品體系。三是推進產業發展的公共服務平台、標準體系建設、人才培養機制等還不健全。四是國內多地上馬服務機器人項目,建設服務機器人制造園區,市場競爭不斷加劇,重複建設隱憂顯現。

三、下階段發展思路、目標及任務

(一)發展思路

充分發揮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在產業高端升級中的支撐與牽引作用,以擴大產業規模,培育競爭優勢為目標,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應用為核心,利用鎮江現有的產業、技術、人才、應用等綜合優勢,加強關鍵環節和基礎共性技術突破,堅持示範應用帶動產業發展,加快兩化深度融合推進智能製造,引導產業集中集聚發展,加速形成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模式,建立具有強大創新活力和競爭優勢的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基地。

(二)發展目標

到20xx年,鎮江市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規模力爭達到100億,約佔全省規模的10%,年均增長30%。初步形成集設計研發、生產製造、集成應用為一體的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基地。

1.企業培育。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內知名的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裝備龍頭企業。形成3-5家主機生產企業,10-20家核心零部件生產企業,主要零部件本地配套率達到40%以上,產業發展初具規模,並帶動研發設計、檢測檢驗、售後服務、嵌入式軟件、融資租賃等生產性服務產業發展。

2.核心技術。到20xx年,在全市範圍內形成20家左右服務機器人創新研發平台,申報專利100項。通過科技攻關、引進購買、合作生產等模式,全面掌握高性能精密減速器、專用伺服系統、傳感控制系統等核心技術。形成較強的拓展集成應用能力,研製供多種領域使用、具備專用功能、運行可靠、成本合理的中高端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裝備。

3.示範應用。緊跟以智能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服務革命,超前對接"服務4.0",推動"機器人+物聯網"在生產製造中的應用普及。在汽車製造、工程機械、綠色化工、船舶海工、食品加工、現代物流等行業組織實施100個"機器換人"項目,推廣服務機器人及智能生產線成套裝備,建設20家左右的"數字工廠"和"智慧車間"。到20xx年,在重點應用領域,服務機器人密度達到100台/萬人。

4.兩化融合。深化信息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營銷服務等各個環節融合應用,實施設計數字化、裝備智能化、生產自動化、管理網絡化、商務電子化及全流程的集成創新和技術改造,不斷提高智能化水平。到20xx年,全市規模以上服務企業應用信息技術開展設計、生產、管理、營銷的比重達到90%以上。

5.產業集聚。優化產業佈局,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優勢互補、配套緊密的產業集羣和製造園區。到20xx年,力爭形成2-3個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園區,園區企業集中度達到60%。

(三)重點任務

1.梯次培育重點企業。採用招商引資和本土培育相結合方式,培育重點企業,快速擴大產業規模,集聚配套企業。一是以國內外知名製造企業為目標,開展全產業鏈招商引資,利用我市區位優勢、配套優勢等重點引進一批核心零部件及集成組裝項目和研發設計機構。二是實施服務機器人企業跟蹤培育計劃,加大對天宏機械等本土機器人生產企業扶持力度,幫助企業擴大市場份額,擴大品牌效應,引導企業做大做強。三是引導我市具有配套能力零部件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裝備更新,主動開發服務機器人主機及配套產品,衍生出一批行業重點企業。

2.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圍繞兩化深度融合,製造業智能化發展趨勢,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建立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創新模式,提升自主創新及集成應用能力,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研發平台和技術儲備,支持和引導製造企業、研發機構和應用單位合作攻關,利用外資企業技術溢出效應,縮短技術及應用差距。重點突破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及驅動器、控制系統等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嵌入式軟件、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技術研發與集成應用。

3.加速構建產業鏈條。形成高低搭配的優勢產品和服務體系,重點開發市場前景廣闊的裝配、焊接、搬運、包裝等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品。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競爭能力,推進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整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實現研發、製造、應用、服務等環節協調發展,實現區域內產業良性互動。引導主機和集成企業圍繞設計創新和產品功能升級,實施遠程運行維護、檢測維護、功能拓展等服務。積極開展融資租賃業務,鼓勵服務機器人租賃公司或租賃公共平台發展,減輕中小企業購入機器人所需的資金負擔。

4.優化產業空間佈局。引導產業集聚,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優勢互補、配套緊密的產業集羣和製造園區。目前以配套能力較強的丹陽市、揚中市、鎮江新區的先進製造業園區為主要載體,將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列為各園區優先發展的主導產業,明確定位,突出特色,加速引進和實施一批重點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化項目。加快園區機器人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優先推進標準廠房、研發中心、檢測中心、展示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條件成熟時,單獨設置鎮江市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園,進一步擴大產業影響。

5.加快推進智能製造。全面提升製造業產品、裝備、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應用水平,逐步建立面向生產全流程、管理全方位、產品全生命週期的智能製造模式。加快發展高端智能裝備產品,攻克環境感知、服務物聯網、服務大數據等共性關鍵技術。促進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信息交互和智能協作,鼓勵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個性化定製、柔性製造、智慧物流等新型模式。推廣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研發平台設計,建立及時響應、持續改進、全流程創新的產品研發體系。發展智能化生產製造和流程,推動製造裝備和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無縫對接。

6.加快示範推廣應用。針對各行業特點制定應用指導方針和技術解決方案,挖掘潛在應用市場。大力推進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示範項目,建設一批"數字工廠"、"智慧車間"、機器人生產線,從市場應用端拉動產業發展。鼓勵本地主機企業從中低端市場起步,分行業、分需求細分市場,開展個性化定製生產及服務,提升服務機器人的質量可靠性及使用經濟性。積極探索服務機器人和智能製造商業推廣和營運模式,激活產品應用市場,放大市場需求,拉動產業發展。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實施"機器換人",促進產業規模化發展。

7.完善協同服務平台。充分發揮鎮江市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聯盟作用,完善產業鏈上下游聯絡機制,加強主機和零部件企業的需求配套對接;加強主機廠商、集成企業、用户企業的信息交流和產品改進。依託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等高校資源優勢,建立機器人基礎研究、仿真設計、試驗檢測、人才培訓中心,夯實產業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8.促進高端人才聚集。利用我市人才優惠政策20條等相關政策,對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領軍人才及團隊進行定向引進。依託我市已有的機器人研究所、博士後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廣泛開展研發創新人才培養。加快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的專業化培養,着力培養高技能藍領工人,充分吸納儲備各層次專門人才。

9.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思路,積極探索推行股權投資基金、融資租賃等多元化投入模式,促進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每年選排一批技術先進、帶動性強的企業和項目向金融機構進行推介。開拓多元化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項目在國內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強化用地保障,各先進製造業園區要預留土地,優先保障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重大項目。

10.聚焦疊加政策扶持。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支持服務機器人和智能製造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幫助企業爭取高端數控機牀和基礎製造裝備專項、智能製造裝備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充分利用重大技術裝備首台(套)、研發費用加計抵扣、固定資產投資增值税抵扣等政策加快機器人及智能製造企業裝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安排市級專項引導資金,扶持服務機器人及智能製造重點企業及重大項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