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發展調研報告

來源:文萃谷 1.48W

在現實生活中,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校發展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1

學校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已然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關注重點,關注內涵發展成為共有的趨勢。青陽國中盡力為每一位師生的幸福人生和卓越成長提供可能的資源,努力建設辦學有特色、教學有特點、人才有特長的優質創新型國中。

一、努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

(1)提高素養,塑造好教師團隊形象。切實加強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增強廣大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繼續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活動,組織“師德論壇”,開展校級“師德標兵”的評比,組織好每年的“百師訪千家”、師德調查問卷等活動,切實提升師德,展示青陽國中教師良好團隊形象。

(2)改進方式,提升青年教師能力。一是搭建平台,每年邀請2-3名專家來校講座,安排一定數量青年教師外出培訓學習,舉辦青年教師理論素養測試,校內各學科比武等活動。二是改革培養舉措,每年重點推出幾位青年教師,教研組、備課組合力,力爭使相關青年教師2-3年內成為市級教學新秀、能手。教務處、政教處、工會等認真規劃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類活動,通過“青年教師讀書會”、“青年教師論壇”、“教育教學沙龍”、“曬課”、“校內大比武”等活動,引導青年教師投身課改,鑽研業務,爭創業績。

(3)模範帶頭,發揮骨幹示範作用。引導骨幹教師起好示範作用,學校出台名教師獎勵方案和激勵機制,督促好骨幹教師身先士卒,在教學質量上領先帶動,在教育管理上示範引領。

(4)加強科研,提高教育研究效率。引導全體教師加強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充分研究影響課堂高效的相關因素,努力追求高效課堂;

加強校級課堂、個人課題的研究;

進一步規範教研組、備課組活動,切實提高研究實效。鼓勵每一個教師擁有個人課題,加大績效考核獎中對論文、課題、名師等的獎勵,牢固樹立“科研強校”意識,為打造高效課堂提供基礎。

二、紮實推進制度管理、過程管理,全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傾力細化常規管理。完善學校課程設置,做到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合理開設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提升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完善“教學六認真”校內調研製度,紮實有效地開展教師教學情況專題調研活動,並使之常態化,切實推行各項教學要求。教務處協同年級部,科學規劃各個年級的教學工作安排,重點抓好七年級年級的學習習慣養成的'培養、八年級年級預防兩極分化實施細則、九年級年級會考質量提升工程,對每個年級的工作目標和具體工作行事曆做到科學、實效性強。以便形成我校三個年級的教學工作規範化。嚴格落實學生學習規範,通過各種途徑提升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2)全力打造高效課堂。繼續做好“三力課堂”研究工作,全力打造嚴謹、紮實、高效、活潑的生態課堂。倡導以“課前預習案”指導預習、以“課中研習案”指導研習、以“課後複習案”指導複習,重點研討“三案”的不同側重點及編制的基本範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三力課堂”要求下的課堂教學範式。繼續強化目標引領,使課的設計趨向嚴謹;

繼續強化學生活動,使課堂教學更趨紮實;

繼續強化精講精練,使課堂更加高效;

繼續強化多邊互動,使課堂更顯活潑。積極探索部分年級部分學科的“分層走班”教學。

(3)着力改革評價方式。修訂“青陽國中課堂教學評價表”,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目標的達成度等作為評價課堂高效的主要指標,注重評價結果和過程評價的科學性、合理性,引導教師全力打造“活力課堂”。

(4)促進組內高位均衡。繼續強化教研組和備課組活動建設,實現備課組整體考核,最大限度達成組內高位均衡,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六認真的過程管理,以明確各科教學目標的科學合理為突破口,探索高效教學的新路子;

以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為重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另外注意備課組內教師課堂教學情況的差異性研究,教師個體性格和能力有差異的,反應到課堂教學中,教學風格不同、對學生要求不一;

反應到教學質量上,同一個學科組內,教學班之間成績差距明顯。教務處和教研組將通過深度調研、先聽後授、勤查作業批改和個別輔導等方法,縮小教學班之間的教學質量差距,實現同步提高。

(5)優化校本課程建設。校本課程的開發方面,充分挖掘我校教師的特長,結合“書香校園”和“文明校園創建”,以我校育人目標為指導,開設學科拓展類、特長髮展類、能力提升類校本課程,讓學生在正常的學習之餘,使自己的興趣愛好得以發展,思想道德水準不斷提升。

三、採用傳統教育和創新活動相結合,規範學生行為,健全學生人格,彰顯學生特長。

(1)常規管理精細化。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升學校文明程度和學生文明素質。政教處結合《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青陽國中校規》和“五小行動”的相關要求,以“八好”為抓手,着重從文明禮儀、排隊、出操、用餐、衞生、安全等方面進行強化訓練,把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德育管理結合起來,通過值勤教師日查、學生會檢查及行政抽查等方式,增強年級部和班主任管理的實效性,狠抓常規落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規範和文明禮儀。

(2)傳統教育實踐化。分年級開設校本課程,結合春節、清明節、端午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和學雷鋒、植樹節、五四青年節、“12.9”紀念日等重大紀念日,開展相關主題教育。通過系統的傳統道德教育,將學生培育成受傳統道德教育並自覺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儒雅學子,為中國夢的實現奠定道德基礎。

(3)德育品牌特色化。樹立品牌意識,規劃序列活動,每學期、每月、每週活動有主題,力求做出一兩個精品活動。政教處、團委認真規劃,爭取做到一學期有兩三個鮮明的主題,每一主題有兩三個富有創意的活動。結合德育課題《以微電影為載體,踐行學校德育新途徑》,班主任積累學生成長素材或班級活動素材,製作“學生成長紀錄片”,讓每一個學子成為一個有魅力的中學生。

(4)品格提升系統化。我校提出了““夢.家.路”——涵育“進取”品格的家校“合融”創享行動”的品格提升工程,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學生品格錘鍊與核心素養的全面養成為目標,以構建充滿生機活力的基礎教育生態為取向,着力於學生志存高遠、勤學上進、健康生活的自主發展,着力於學生責任擔當、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整體提升。

四、精心構建和發展學校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凝鑄“為每一個人的健康發展服務”的辦學理念。

(1)凝練精神文化。在傳承和弘揚學校以往辦學思想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文明特點,不斷充實、完善、創新學校文化,進一步挖掘“為每一個人的健康發展服務”的內涵,以此為核心,引領學校辦學理念系統。深入開展學校理念、校風、教風、學風教育,使其深入人心,形成師生行為規範和精神氣質。提升學校文化的品味和層次,促進溝通理解,建立簡約、順暢、親密的人際關係。倡導教師要以剛性的制度、柔性的人文關懷和個人魅力創造嶄新的師生關係。

(2)健全制度文化。進一步規範、完善、細化學校各項管理制度。修訂《青陽國中管理制度彙編》,建立健全《青陽國中中層幹部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與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相配套的《青陽國中績效考核實施方案》,推進依法治校、依法從教進程,規範教師言行,保持教師形象,充分激發教師積極性,穩步提高教學質量。

(3)彰顯校園文化。規劃設計校園景觀,使每一座樓、每一個苑、每一面牆、,每一條道、每一個景都成為精品,體現辦學理念和學校文化追求。

(4)展示活動文化。學校堅持“讓每一個人健康發展”,積極開展理論競賽、教學比武、科研沙龍、優秀備課組展示評比、師德論壇等教育教學活動。學校工會積極開展教工趣味比賽、教師技能大賽、優秀辦公室評比、傳統節日聯歡、特殊教師慰問、校際教工聯誼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增強校園吸引,增強陽光心態,增強幸福指數。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2

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要前提。浙江省已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全覆蓋,在此基礎上,20xx年10月,教育部在我省召開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的評估啟動會,我省海鹽縣與寧波江北區作為全國試點縣率先通過了評估,全國第一批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在浙江產生。義烏於20xx年獲評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20xx年被評為浙江省教育基本現代化市,計劃到20xx年創建成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市,構建“資源充裕、結構合理、選擇多元、質量一流”的優質義務教育體系,20xx年創建成為浙江省教育現代化市。

為整體評析義烏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踐的情況,對標梳理存在的差距和原因,市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對我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情況

一個時期以來,我市“高起點,大投入”發展義務教育,“抓改革,提內涵”推進義務教育,“重均衡,育品質”提升義務教育。全市義務教育結構與資源不斷優化、均衡化,教育改革與創新不斷深入,教育質量與效益不斷提高,教育事業得到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今年6月,市政府下發《義烏市創建全國義烏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市實施方案》,9月全市教育大會上,市委市政府提出力爭20xx年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市,拿到創建教育現代化的“入場券”。主要做法有:

(一)優化學校規劃佈局和標準化建設。圍繞城鄉發展不懈開展學校佈局、建設和改造,每年上馬學校工程數十項,積極參與“多規合一”,下發《義烏市“十三五”教育設施佈局規劃調整及後期實施計劃》。加快新義烏人子女學校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倒逼現有新義烏人子女學校於20xx年底前達到標準化要求。目前11所學校完成“退二進三”,1所學校完成集體土地入市改造,以建代租新建校舍、擴建操場2所,新佈局投用3所普惠制民辦學校。

(二)充實教育資源配置。組建了七個緊密型教育集團、七個寬鬆型教育聯盟。通過僱員指標和購買服務指標,緩解正式編制的不足,僱員指標達300名,購買服務指標973名,同時積極引導民辦學校施行報備員額制度。各學校的義務教育均衡創建“七項指標”達標率為87%,公辦學校已配足配齊體藝專任教師。智慧教育效果初顯,“好學義烏”名師雲課有16門學科703位名師進駐,免費點播;互聯網+義務教育結對幫扶學校24所,開展同步課堂、同步作業、同步備課、同步教研。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出台《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十五條措施》。實施名優校長培養工程、名優教師培育“百千”工程和優秀班主任培育工程。今年新招聘首批銀齡教師,引進68名名優教師,培養認定民辦學校骨幹教師300餘位,骨幹教師比例提高到10%。打造高素質農村教師隊伍,提高了農村特崗教師津貼範圍和標準。完善教師表彰制度,架構有義烏特色的教師表彰榮譽體系,設立教育改革發展獎,開展“最美教師”“育人楷模”“雙名雙特”及農村教師突出貢獻獎等獎項評選。

(四)推進教育質量和內涵提升。出台《中國小、幼兒園“立德樹人”德育工作標準化管理體系(試行)》,推出100餘門校本特色課程。提升教育品質,推行高效益智課堂建設“四品工程”,即品質課程工程,強化“學為中心”課堂樣態培育;品牌學科工程,促進基層優秀教師羣體培育;品德學生工程,打造班主任名師工作室;品格校長工程,打造校長論壇平台。建成社區家長學校44所,構建47個課程主題,提供36份講課菜單。

(五)加強義務教育發展保障。不斷完善教育治理體系,着力構建“管、辦、評”相分離的辦學機制,形成政府管教育、學校辦教育、教育督導評教育的格局。市委市政府、每個鎮街每月分別舉行一次教育專題會議,重點研究教育發展的短板問題、改革事項,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二、指標差距

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的創建,對配置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及履行教育職責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其評估範圍不僅是公辦學校,而是縣域內所有國中國小,包括每一所新義烏人子女學校。目前初步自查表明,我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創建任務艱鉅。兩年來,我市對不達標指標的攻堅破解取得明顯成效,但仍有指標正在努力整改中。

(一)義務教育學校資源配置的7項指標中不達標情況

1、每百名學生擁有縣級以上骨幹教師數不達標,國小4所;

2、每百名學生擁有體育、藝術專任教師數不達標,國小與國中分別有3所;

3、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不達標,國小與國中分別有11所、2所;

4、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不達標,國小與國中分別有10所、1所;

5、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不達標,國小與國中分別有3所;

(二)政府保障程度的15項指標中不達標指標情況

1、藝術教室配置不達標學校較多。音樂、美術教室要求分別達到96平方米、90平方米。其中國小18所達標,52所學校不達標;國中6所達標,16所不達標。今年通過暑期在全面整改,尚未驗收。

2、學校辦學規模超標。要求所有國小、國中規模不超過20xx人,九年一貫制或十二年一貫制的義務教育部分不超過2500人。我市有3所學校(校區)校額超標。

3、班額超標。國小、國中所有班級學生數分別不超過45人、50人,目前,雖通過各種方式整改,實際仍有110餘個班級超過規定班額。

4、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水平未達標。近幾年我市大幅提高義務教育教師的工資水平,但仍未完全達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

(三)教育質量評估的9項指標中可能不達標的.指標

1、關於課業負擔。部分國中、國小可能存在課業負擔過重的情況。

2、關於義務教育質量國測。這幾年我市未參加國測,預估我市校際差異率有可能高於0.15(指標要求低於0.15)。

(四)社會認可度未達標

20xx年度在省對各縣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監測中,我市教育滿意度78.2%,未達到85%的標準。

三、原因分析

(一)人口流入稀釋我市生均教育資源。我市的户籍學生數位居全省縣市區前列,户籍新政後的人口輸入集聚加快。近三年,每年新增生源20xx人,中心城區每年户籍生源增加近1000人。今年全市學生總人數已達25餘萬,其中義務教育段14.92萬,預計20xx年(二胎後高峯年)達到18.22萬。老城區、佛堂、蘇溪、廿三裏等區塊的教育資源格外緊缺,造成學校超設計規模招生,班額擴大、師資緊缺、教室使用緊張。

(二)非標準化的新義烏人子女學校影響均衡。民辦教育佔我市義務教育總量的56%左右,其中新義烏人子女辦學條件距標準化要求差距較大,學校大多租用廠房、民房辦學,場地、設施、儀器、師資等諸多要素資源配置較低。現有2.69萬新義烏人子女學校的在校生,其父母常住三年以上佔90%,屬於入學剛需羣體。如果按照省標準(生均建築、用地),改造前的這類學校只能容納9900名學生。雖然近兩年民辦學校有大幅度改善,但工業用地“退二進三”改建辦學存在決策鏈較長、受房東制約大、辦學成本較高、廠房結構不盡合理等困難,難以徹底解決學校標準化問題。並且,相比硬件改善,新義烏人子女學校的職稱教師的缺口彌補難度更大。

(三)師資不足短期內難以根本解決。從總量上看,20xx年以來,國小段學生增加了14089人(其中公辦5230人),但教師數僅增了526名(公辦135名),而公辦國小就至少要增加275名教師。僱員制、學員制教師雖有緩解作用,但流動性大,家長不太滿意。根據年報標準,工資水平較低的僱員不能納入統計,而若統計進去,又會大幅拉低職稱水平及工資水平。從結構上看,一是農村學校骨幹教師比例偏低;二是體育、藝術專任教師配置不足;三是國小階段本科及以上、中學階段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教師比例偏少。

(四)教育內涵發展仍有薄弱環節。教育發展水平與人民羣眾對優質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社會教育觀念仍相對滯後,素質教育推進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家校社共育體系未完善;二是教育體制機制尚不能完全適應教育發展的需求,一些深層次的機制問題解決難度大;三是學校發展水平還不均衡,校際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新義烏人子女學校的辦學水平尚處在較低層次;四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手段比較簡單,課業負擔過重的情況依然存在;五是教師隊伍建設面臨挑戰,師德師風和專業素養有待進一步提升。

四、對策建議

(一)以化解人口集聚就學壓力為焦點,促進區域佈局的均衡。

1、加緊學校項目佈局與建設。在我市城鄉有機更新、產業轉型、户籍新政、二孩政策影響下,出現了人口流動新趨勢。跟進人口集聚變化,結合多規合一,及時測算調整“十三五”教育規劃佈局、制訂“十四五”教育規劃。鎖定中心城區、商貿集聚區、絲路新區、高新區、開發區、高教園區等重大集聚區塊,學校項目與整個區塊同步規劃建設和投用。另外,應大力探索學校地下空間利用方式,積極補充周邊停車空間,緩解學生接送擁堵。

2、努力疏解優質教育資源供求矛盾。嚴控學校班額和超規模辦學,抓緊解決賓王中學、實驗國小江南校區、繡湖中學城陽校區等學校超規模辦學問題,以及一大批超標班級,以治本為導向攻堅破難,真正疏解入學矛盾。規劃要遵循規模適度和就近入學原則,避免學校服務半徑過大,避免名校學區住宅過於密集。做實做強中高端民辦學校,選準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支持公辦民營學校,淘汰低端民辦教育。修訂義務教育段招生制度方案,制定實施非學區生積分制入學政策。

(二)以新義烏人子女學校標準化改造為抓點,促進辦學條件的均衡。

1、全面完成新義烏人子女學校標準化建設。督促舉辦者加大投入,對照標準化要求拓展辦學空間、適度壓縮招生規模、加大教學儀器設備採購和功能教室配置。鎮街與相關部門跟進做好施策解困,積極通過優化佈局、區塊有機更新、盤活土地存量、工業廠房“退二進三”、土地入市、以建代租、新供用地等,多形式提供用地用房要素保障,“一校一策”“一鎮街一專班”支持學校標準化改造。根據辦學條件升級後新的發展需求,教育部門牽頭及時出台我市新的民辦學校扶持政策,對新義烏人子女學校標準化創建給予政策傾斜、獎勵補助,國土規劃、建設、消防、金融機構等單位也要優化辦事服務。

2、加大公民辦一體化管理力度。督促其規範辦學、提高質量,強化民辦中國小師資隊伍建設,健全民辦學校教師登記註冊制度,開展針對性的人才引進、教師培訓、技能比武、骨幹評選,同時督促提高民辦教師待遇。進一步促進公民辦學校“結對共進”,公辦學校示範引領、蹲點指導、送教下鄉,開展帶教(徒)、帶教研(備課)組、帶課題的“三帶活動”。

(三)以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為亮點,促進師資水平的均衡。

1、落實人才引育政策。完善“專才特聘”機制,大力招引教育人才,完善名師工作室管理和獎勵辦法,紮實推進“教壇新苗-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名師”四級人才梯隊建設。提高教師培訓品質,與上海楊浦等先發地區建立培訓合作機制,教育骨幹掛職跟崗學習;細分培訓經費標準,高端項目突破原有培訓經費定額限制;各學段、學科海外研修全覆蓋,國中國小教師海外研修率從0.3%提高到3%。健全教師全員培訓機制,全面提升一線教師專業化水平,提高骨幹教師比例及高學歷教師比例,搭建義烏教育人才多維成長平台。

2、加強校長隊伍建設。實行校長職級制,定期開展校長辦學績效評估,做實每週一次的校長論壇,實施名校長培養計劃,完善“中層幹部-後備校長-校長-名校長”的校長梯隊培養體系,造就一批“教育家”型校長。

3、實施農村教育保障行動。加大選派城區學校優秀教師校長到農村任職力度,在職稱、評優等方面優先傾斜農村教師,給在地理位置偏遠、條件艱苦學校任教並具備一定條件的教師單列評聘高級職稱,改善農村學校的教師住房條件,開展農村教師突出貢獻獎活動,建立鎮街教育基金會。

(四)以教育集團化改革為支點,促進校際質量的均衡。

1、組建“名校+”區域化緊密型教育集團。以名校領銜,選擇一批辦學硬件好、質量相對薄弱的學校,重組教育集團。核心學校加強管理引領,選派優秀管理幹部到成員學校任職;加強學科引領,選派骨幹教師團隊到成員學校任教;共建品牌內核、共享品牌效應,從而推動薄弱學校理念提升、資源注入、管理轉型、質量提高,實現文化再造,形成一批“教育星羣”。

2、深化城鄉互動型教育聯盟建設。以名校為核心,以若干所辦學條件、資源稟賦、發展水平不同特點的城區學校為中堅,以部分農村學校為成員,組建教育聯盟。建立聯盟校學科帶頭人、名師工作室等學科教師孵化平台,實施“四同三共享教師專業培訓機制”(共同教研、共同科研、共同培訓、共同發展,共享前沿信息、共享教育資源、共享發展成果)。

3、加強政策保障力度。把教育集團化納入鄉鎮振興計劃、區域規劃中統籌落實。結合中心校管理機制改革,培育鎮街“領雁”學校,組建鎮街教育共同體,強化頭雁帶動、區域一體。教育部門加大教育集團教師柔性流動,完善名師資源培養和輸出的長效機制,健全特級教師下鄉支教制度、名師鄉村工作室培養鄉村教師制度,鼓勵骨幹教師採取長短期結合、專兼職結合的方式跨校執教,鼓勵退休名師到農村學校任教。人社、編制、財政等部門給予集團化改革相配套的保障。建議建立核心學校的考核制度和獎補政策,健全教師流動的激勵機制和保障政策。比如,建議給核心學校適當增加編制、職稱聘任比例、管理職數、提高總校長待遇等激勵措施,對支教的名師、骨幹給予工作經費,支持其下鄉開展課題研究、教師培養、開設工作室等幫扶工作。

(五)以教育教學質量管理為要點,促進羣體成長的均衡。

1、深化立德樹人體系。整合研學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德育基地。挖掘以“孝義”為核心價值的地方文化,以“信義”為核心價值的商貿文化,構建彰顯義烏精神的地方德育課程體系。文明辦、文旅體局、團市委、婦聯、關工委等部門、各社區協同,健全家校社共育聯動機制。

2、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關鍵能力培養為重點,深入踐行“高效課堂”理念。國中聚焦規範辦學,開足開齊課程,提升課堂教學效益,減輕學生負擔;國小聚焦課程育人,關注課程整合,推進STEAM教育。全面落實“減負”三十條,加大社會培訓機構綜合治理,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深化學校文化建設,培育學校特色品牌。落實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加快配備百名校醫,近視率每年至少降低1%以上。

3、深化智慧教育建設。以“智慧教與學、智能管與治”為目標,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水平。完善《義烏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實施“互聯網+教育”大平台工程、教育大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升級優化工程、師生信息素養提升工程四大工程,統一實施校園網絡升級改造,統一管理教育數據,培育教育信息化應用標杆學校。深化教育資源共享,做好“名師雲課”“網上優課”“微課學習資源包”等線上自主學習平台、遠程教學平台,鼓勵名師“走網”,在線授課、答疑,推進教學管理、教學評價的智能化和精準化、學習的個性化,打造義烏智慧教育品牌。全面開展互聯網+義務教育結對幫扶,支持教育集團核心學校建設網上學校,構建集團成員網絡學習共同體,實現我市同步課堂全覆蓋。拓展教師培訓網絡空間,提升校本培訓效益,促進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化發展。

(六)以20xx年優質均衡市創建申報為節點,加大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各項保障。

1、加大教育投入。做到兩個“只增不減”,健全教師工資待遇穩步增長和長效聯動制度,確保教師工資水平不低於本地公務員水平。提高學校生均公用經費,不僅數量有增長,還能提高標準促發展,為學校開展教學改革、育人創新、家校共育、內涵提升提供支持。

2、破解師資不足瓶頸。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方法,推進教師編制多元化供給改革,建立“合同制教師+銀齡講學教師”為主體的教師補充機制,落實體育、藝術師資,解決百名學生教師配置指標問題,並制定我市勞動合同制教師管理辦法,提高編外教師的待遇,穩定隊伍。

3、強化創建任務進展的督導。全面落實鎮街教育管理職責,實施鎮街履行教育職責評估。切實加強部門、鎮街對義務教育編制、經費、規劃、用地、建設、機制等各方面的協同服務和全力保障,創建不達標事項“一事一責”交辦到位,定期督促工作進度,形成各負其責、協同作戰的良好創建局面。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3

按照《關於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摸底調查工作的通知》要求,臨邑縣教育局高度重視,積極安排,先後召開局黨委會、中層幹部會進行安排部署,認真按照優質均衡發展標準,開展自查、摸清現狀、理清問題、查找短板,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一)優勢和現狀

臨邑縣總面積1016平方公里,轄8鎮1鄉3個街道辦,人口54.61萬。近年來,臨邑縣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確定了“一產轉型,二產做強,三產突破”的發展戰略,全力建設“縣強、民富、政通、人和”新臨邑,經濟和社會事業實現快速健康發展。多年來,臨邑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力保障教育經費,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全力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先後啟動教育建設年、教育教學管理質量提升年,助推教育均衡公平發展。投資13.9億元,新建和改擴建中國小68所,實現了學校校舍樓房化,全縣75所學校運動場地全面升級,鋪設塑膠跑道、人工草坪操場27個,鋪設跑道草運動場地48個,建成了20個高標準風雨操場,實現了體育場地塑膠化、學生活動室內化。投資1.32億元,集中更新中國小校教育教學設施,實現了學校內部配置標準化。大力推進教育優質均衡,3年補充教師392人,教學一線師資力量得到充實,啟動了教育綜合改革,教育內部活力不斷激發,通過着重狠抓“質量、特色、規範、改革、隊伍、保障”六位一體,辦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推動臨邑教育事業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

(二)差距和不足

臨邑縣對比《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中的標準要求,缺少體育教師209名,美術207名,音樂教師205名,各類儀器設備缺12942500元。超過20xx人的國小3所,國中1所;超過45人的國小班級146個,超過50人的國中班級74個。

臨邑縣規劃到□□年,全部補齊和完成各項缺口。對照標準要求,制定推進全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實施,全力動員,強化措施,倒排工期,壓實責任,確保臨邑縣順利通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驗收。

二、具體情況

(一)資源配置現狀和差距

1、我縣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國小1538人,國中644人,達到優質均衡指標要求。

2、我縣縣級及以上骨幹教師848人,達到優質均衡指標要求。

3、我縣現有體育專任教師149人、美術專任教師151人、音樂專任教師153人,按標準缺體育專任教師209人、缺美術專任教師207人、缺音樂專任教師205人。

4、我縣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國小10.66m/生,國中13.53m/生,達到優質均衡指標要求。

5、我縣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國小12.27m/生,國中10.7m/生,達到優質均衡指標要求。

6、我縣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國小1688元/生,中學2136.8元/生。按優質均衡標準共缺12942500元。

7、我縣每百名學生擁有網絡多媒體教室國小2.4間,國中2.5間,達到優質均衡指標要求。

8、我縣超過20xx人的國小3所,國中1所;超過2500人的一貫制學校0所。

9、我縣超過45人的國小班級146個,超過50人的國中班級74個。

(二)政府保障程度現狀和差距

1、我縣共75所義務教育學校,規劃佈局合理,符合國家規定要求。

2、我縣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統一,中國小教師編制標準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為:國小710元/生/年,國中910元/生/年,城鄉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統一。

3、我縣國中音樂、美術專用教室各13間,其中音樂3間、美術1間面積不足。國小音樂專用教室60間,美術53間,其中音樂41間、美術37間面積不足。國中音樂美術各缺5間,國小音樂缺15間,美術缺18間。

4、我縣超過20xx人的國小3所,國中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都未超過2500人。

5、我縣超過45人的國小班級146個,超過50人的國中班級74個。

6、我縣不足100名學生村國小和教學點學生數1540人,公用經費1704000元,達到指標要求。

7、我縣特殊教育學校公用經費為31.2萬元,特殊教育學生數為52人,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為6000元,達到指標要求。

8、我縣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年平均工資收入為61863.8元,公務員年平均工資收入57000元,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並按規定足額核定教師績效工資總量。

9、我縣完成5年360學時培訓的教師1175人,全縣教師3350人,教師培訓完成率35.1%,未完成5年360學時的教師2175人。

10、我縣按照省定編制標準和學校崗位設置方案配置城鄉學校的教師,城鄉師資配置基本均衡。

11、我縣符合交流輪崗條件教師總數280名,上一年度交流輪崗教師280名,交流輪崗教師佔符合交流輪崗條件教師總數的比例100%;交流輪崗的骨幹教師57名,佔交流輪崗教師總數的.比例20%,達到指標要求。

12、我縣在崗專任教師2817人,其中持有教師資格證的專任教師2817人,佔比100%,達到指標要求。

13、我縣城區和鎮區公辦國小、國中(均不含寄宿制學校)就近劃片入學比例分別100%、100%,達到指標要求。

14、我縣優質高中招生名額總數2200人,分配名額1320人,佔比60%。其中分配農村學校的名額169人,佔分配名額總數的21.4%。

15、我縣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數1186人,在公辦學校就讀1186人,在政府購買服務的民辦學校就讀0人,合計1186人,佔比100%。

(三)教育質量現狀

1、我縣國中畢業生數為5144人,三年前國中在校生數為5426人,轉入學生數為3人,死亡學生數為0人,轉出學生數為15人,全縣國中三年鞏固率為95.02%,達到指標要求。

2、全縣殘疾兒童少年為131人,入學126人,入學率為96.2%。其中,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81人,佔比61.8%,達到指標要求。

3、我縣各學校都已建立德育工作、教育教學管理等規章制度,實現了學校管理與教學信息化。

4、我縣所有學校按照不低於學校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達到指標要求。

5、我縣各學校教師均能熟練運用信息化手段組織教學,設施設備利用率較高。

6、我縣各學校認真開展德育工作積極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7、我縣各中國小均能按照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開足開齊各類課程,且嚴格遵守課時要求。

8、我縣各學校認真落實各項減負規定,學生無超標準課業負擔。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4

為了深入推進我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按照縣人大常委會工作安排,縣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將聽取縣人民政府關於全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工作情況的報告,8月24日,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寶林帶領調研組對全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工作開展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後深入到同溝寺鎮初級中學、周家山鎮柳營國小、勉陽街道辦中心國小、實驗國小天蕩校區、勉縣第三中學等5箇中國小校進行了實地調研、走訪考察,詳細聽取了縣教體局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的情況彙報,並進行了座談交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指標涉及資源配置、政府保障、教育質量、社會認可度四個方面32項指標,除社會認可度達85%和質量監測中相關學生學業水平達到Ⅱ級以上且校際差異率低於0.15外,其餘30項指標全縣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必須項項達標、校校達標、校際差異係數達標。32項指標外,設置一票否決項6個(以考試方式招生、違規擇校、存在重點校或重點班、有編不補或長期聘用編外教師、重大安全責任事故或嚴重違紀違規、弄虛作假)。評估時採取義務教育階段公辦民辦學校全覆蓋方式,縣域內一項不過一校不過,一校不過一縣不過。按照全市的統一安排,我縣被列為第三批創建縣,在20xx年通過省級評估驗收。創建工作要逐級通過市級複核、省級評估,最終要經過國家認定。

全縣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82所,其中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仁德學校),九年制學校5所,初級中學9所,國小66所,特教學校1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28701人(國小18952人,國中9749人),義務教育階段教師2410人(國小1401人,國中1009人)。20xx年4月,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對我縣6個涉教部門和82所學校進行了全覆蓋過程督導,全縣30項指標17項達標,82所學校47所基本達標,達標率56%。5月,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對我縣6個涉教部門和義務段11所中國小校進行了過程督導,基本達標學校7所,達標率63.64%。目前,我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工作主要有以下這些特點和成效:

(一)組織領導堅強有力。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工作,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和創建工作專班,建立了縣級領導包聯、部門鎮辦包抓機制,設立七個工作組,將創建工作納入每月督學責任區常態化督導體系積極推進,基本形成了縣級主導、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工作底數短板清晰。縣上組織開展了2輪次大規模的工作摸底和拉網式專項督導,並分別迎接了市級、省級創建工作過程督導各1次,全面對照創建工作的相關政策、標準和要求,摸清了我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工作的底數,查找了影響達標的差距和短板,逐校逐項列出了整改落實的任務清單。在四大類指標體系中,影響我縣全面達標的'主要指標是部分學校生均教輔用房面積、生均運動場館(所)面積、音樂、美術專用教師配備、每百名學生擁有的體育藝術教師數、每百名學生擁有的骨幹教師數、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大校額、大班額問題以及教學電子信息化程度、家長羣眾滿意度等指標。

(三)資源配置有序推進。通過持續強化、優化、精準化投入,至目前,對全縣58所學校實施辦學條件改善項目138個,累計完成投資2.52億元。其中20xx年市級“上好學”重點項目19個,截至目前已全面竣工,新增學位2840個(其中:國中30個,國小2270個,幼兒園540個)。特別是高標準新建成的勉縣實驗國小沔水校區於今年9月秋季開學投入使用,新增學位1350個,有效緩解了城區國小入學壓力。投資120餘萬元新建智慧課堂35間,全面提升了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辦學水平。爭取資金980萬元,解決了10所最偏遠山區學校師生冬季取暖問題,為唐家壩國小和張家河九年制學校建設了教師週轉房,營造了安心學習、舒心生活的良好環境。

(四)師資力量持續加強。全縣義務教育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例逐步達標。近3年,共培訓教師7144人次,新增三級三類骨幹教師431人,打造市縣兩級學科教師發展指導基地34個。新招錄教師328人,其中體育藝術教師55人。針對性培養義務教育階段骨幹教師156人,聯繫陝西理工大學培訓體育、藝術兼職教師210人,保障了兩項指標全面達到標準。

(五)素質教育成效明顯。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持續強化“五育並舉”,大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不斷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優化教學方式,強化教學管理,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做到應教儘教,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不斷提高。20xx年至今共有20所義務教育段學校獲“漢中市教育發展優秀學校”榮譽稱號。嚴格落實“雙減”要求,持續推進“五項管理”,課後服務覆蓋率100%,學科類培訓機構由原來的36家壓減至8家。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先後有24名學生的科技繪畫作品在省市級獲獎,40餘名學生習作在省市活動中獲獎,20餘名學生獲得省市級優秀學生榮譽稱號。體教融合成效顯著,累計向省市輸送青少年運動隊員129名,多名運動員在國際和國內比賽獲獎。

(六)問題整改紮實有效。省、市過程督導和縣級自查累計反饋問題435個。縣教體局及有關部門堅持問題導向,制定整改方案,督促各學校建立了整改台賬,夯實責任,明確時限,細化措施,逐項銷號,目前已累計完成整改問題404個。在財政局多方籌措下,教育經費3321萬元已全部補撥到位。尤其是緊抓暑假期間便於施工的有利條件,積極推進校舍維修和校園文化建設,8所學校已進入招投標階段,70所學校已完成採購意向公示發佈。價值3978萬元的智慧黑板、辦公電腦等教育信息化設施設備採購,通過分期付款的方式已發佈採購公告。針對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未落實到位的問題,創造性提出設立教育發展評估中心的方案已經縣上通過,上報市委編辦正待批覆。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創建工作合力氛圍還不夠。全縣各級各有關部門對創建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還需進一步提高,全局意識還需增強,部門鎮辦學校聯動發力還不夠,統籌社會各界各方力量聚力推進工作的氛圍不濃;對社會層面的宣傳工作還不到位,方式單一、頻次較少,部分教師、家長、學生及羣眾對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瞭解不多,對政策的重大變化和取得的成效知曉率不高。

(二)教育質量還需均衡提升。隨着經濟社會不斷髮展和城市化進程持續加快,人民羣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求也更加強烈,我縣現有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城鄉不夠均衡,在一定範圍和程度上不能很好地滿足全社會對優質均衡教育的需求,導致“擇校熱”“城區擠、農村空”的現象日益突出。部分學校體育、音樂、美術和勞動課未按規定開齊開足,課後服務內容形式單一,作業管理不規範;學校內涵建設主題、項目、內容挖掘不夠充分,鑄“魂”上下功夫不足,文化建設特色不夠明顯。

(三)硬件建設任務仍然艱鉅。全縣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缺15400㎡,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缺13167㎡,音樂教室缺890㎡,美術教室缺少1110㎡,教學儀器設備值共缺653萬元;多所學校缺取暖降温設備,部分學校監控未全覆蓋;勉陽街道辦中心國小、聯盟國小、定軍山鎮中心國小、周家山鎮柳營國小、漆樹壩鎮中心國小5所學校必須通過新建校舍12860㎡,才能化解大班額和解決教學輔助用房面積、體育運動場館面積不足問題,概算資金6000萬元。

(四)辦學條件還需完善。城區學校建設滯後,國小學位仍然不足,實驗國小和仁德學校2所城鎮學校存在大校額,超出1388人;12所學校有大班額152個,超出1139人。實驗國小天蕩校區大校額、大班額化解困難,體育運動場地面積差8000㎡左右;逸夫國小體育運動場地面積也嚴重不足,兩校周圍無地可徵,無學校就近分流學生。部分學校缺電教設備、缺實驗儀器設備、缺圖書的現象仍然存在。多所學校部室正在改建中,不能正常使用,部室建設普遍存在設備不足、設施陳舊、建設不規範、使用率不高等問題。

(五)經費投入仍顯不足。達標要求的教育經費相關政策未全面落實,教育督導經費(全縣教職工工資總額0.3%)三年累計未預算,欠撥180萬元(含20xx年),教師培訓經費欠撥150萬元;用於資源配置、硬件設施建設、部室建設、改善辦學條件達標的大部分資金投入,目前還處於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和多渠道籌措資金的階段,資金到位情況與全面完成創建目標任務的矛盾還很突出。

三、意見建議

(一)深化認識,加強領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黨和國家制定,省、市、縣各級必須貫徹落實的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戰略性任務,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舉措,也是縣域發展重大的社會民生工程。我縣的創建工作距省級評估驗收僅有一年時間,時間緊、任務重,需要全縣上下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切實加強領導,充分宣傳發動,夯實工作責任,細化工作措施,推進創建工作,加快創建步伐。

(二)優化配置,全面提升。加強義務教育資源的預警預測和前瞻規劃,科學編制教育發展計劃,優化佈局調整,拓展資源供給,統籌促進優質均衡。推進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和城鄉教育一體化建設,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努力縮小城鄉、校際差距。深入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制定落實骨幹教師管理辦法,加大骨幹教師交流輪崗力度,持續推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打破城區、鄉鎮教師交流輪崗壁壘,推動區域校際間師資力量互補。強化教師隊伍培訓力度,抓住每年新入職教師培訓、平時學習集會,大力開展教師職業道德和師德教育,不斷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教育教學水平,持續深化教學改革,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整體提升辦學品質,辦好家門口人民滿意的學校。

(三)統籌謀劃,合力攻堅。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工作涉及規劃設計、資金籌措、立項申報、師資編制、用地落實、城鄉統籌、服務管理等方方面面,需要凝聚合力,統籌利用資源,充分發動社會各界和廣大幹部羣眾積極參與,通力協作,攻堅克難,切實破解創建工作中資源配置不足、資金缺口較大、辦學質量總體提升等重點問題。全縣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齊心協力,狠抓落實,形成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強大合力,全面推進全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工作,確保高質高效完成創建任務。

(四)對標對錶,一校一策。嚴格對照中省標準和上級督導反饋問題,按照一校一策原則,認真研判,查實查清問題,對標整改,補齊短板。針對各個學校不同實際,研究落實最佳解決方案,切實解決大校額、大班額問題,解決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不足、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不足、部室不全或部分部室面積不足等突出問題,落實縣域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裝備統一達標,加快推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一體化建設。

(五)強化督查,整改達標。健全縣級創建工作評估督導機制和獎懲措施,採取定期檢查、隨機抽查、暗訪督查等形式,常態化、全覆蓋開展督查評估,加強對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履職和相關指標完成情況的專項督導,加大對“八個一票否決”的督查力度,及時通報督查督辦情況,嚴格實行“清單管理”,逐項整改銷號,確保整改成效,不留盲區死角,全面推進各項工作,實現創建目標。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5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孩子的終身教師。隨着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為人們所認識。我校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近幾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重視下,在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在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形成素質教育合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近年來在市教育局及市區關工委的關心指導下,我們一直把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作為建設教育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家庭教育作為作為推進界首教育現代化的一個新的支點,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工程來抓,大力宣傳現代家庭教育理念和成功的家庭教育典型,努力在全社會營造做合格家長,育世紀新人輿論氛圍,促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一體化,努力提高家庭思想道德水平和家長科學教子的素質,抓家庭教育基礎建設,在提高家庭教育指導質量上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經過調研,我校在辦好家長學校,規範家庭教育,推進素質教育方面形成了以下發展趨勢:

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家校育人任務

我校一直把辦好家長學校列入學校發展的整體計劃,作為一項重點工程和長期工程來抓。學校領導與班主任、課任老師一起研究家教工作,認真貫徹和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關於全國家長學校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法規的精神,依照家長學校工作規程和家長學校教學指導綱要,明確家長學校的任務,定期召開家教工作會議。家長學校由學校一把手擔任校長,常設機構家長學校工作領導小組的成員除了學校領導,還有家長代表和社區領導等。學校各部門職責明確,有專人負責家長學校的具體工作。每學期定期召開兩次家長學校工作專題會議,研究相應的工作。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會議,共同商討家教普遍存在的問題,研究家教方法,反映家教熱點、難點,為家長學校工作的良性發展出謀獻策、指點迷津,使家長學校的辦學質量越來越高。

規範教學行為,提高家校育人水平

拓展家教途徑,強化家校育人效果

常規工作登上新台階

定期召開家長會。每學期學校都要召開家長會,大會集中時,家長們首先聽取學校的工作報告、家庭教育輔導;以班活動時,家長們聽取本班任課教師的情況介紹;會後,每位家長還要填寫家長意見反饋表,學校把各班家長的意見彙總和反饋,做到及時整改和針對性地點評。加強法制教育。長年邀請法制副校長、界首法庭吳曉勤庭長,高郵人民法院少年庭胡玲玲庭長,界首司法科黃桂兵科長等為學生和家長分別作法制教育報告,將法律知識傳播滲透到每個家庭。用身邊的人教育學生和家長,用身邊發生的事啟迪學生和家長,用成功的典型激勵學生和家長,用失敗範例警示學生和家長,讓教師在課堂上的道理變為活生生的事例,讓學生和家長在相同的案例面前作思想的溝通,我校幾年來的這些普通的做法收到了令人欣慰的效果,近年在校生犯罪率一直為零。邀請關工委領導指導工作。每年都適時地特邀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高郵市教育局關工委主任徐桂福局長,鎮關工委副主任顧增榮書記,教育關工委副主任郭德榮助理等老領導為家長作家教輔導報告。老領導的輔導有的放矢,入情入理;家長們都覺得受益匪淺,常聽常新。嚴格家訪制。家訪,是學校和家長聯繫的重要渠道,家訪也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補充。由於現代通信發達,許多老師不願再走門串户地家訪。我校認為教師上門家訪比電話家訪更有人情味,更能體現老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受到一舉多得的效果。學校規定新接班的`班主任要在一學年內每生電話家訪不少於兩次,登門家訪不少於一次;連任班主任一學年家訪次數不少於全班學生數的一半,對特殊學生要不定期家訪,並要求對每次家訪作記錄,期末學校審核各班的家訪登記表。

特色工作邁出新步伐

設計真誠服務卡。我校設計的真誠服務卡上有學校電話號碼、校長電話號碼及學生班主任電話號碼,有學校主要規章制度,有學校作息時間表,有各班級課程表,學期初發放到家長的手中,保證家庭和學校聯繫的綠色通道暢通無阻。在服務卡中,我們給家長的承諾是:全心全意為您服務是我們的義務,盡心盡力讓您滿意是我們的心願。人手一冊聯繫簿。做到每位學生都有一本家庭聯繫簿,便於家長、老師互相瞭解學生的在校在家的學習生活情況,這樣能夠及時準確地將學生的學習、思想品德、獎懲等情況及時反映給家長,家長同樣向學校反映學生在家中的情況。學校與家庭,家長與老師多了一道溝通的橋樑。我校學生趙某曾是個有名的調皮鬼,讓老師一遇就頭疼,家長一見就鬧心。自從有了聯繫本,老師將他的一週行為記在本子上,並適時表揚;家長也將他在家中的表現如實反映。老師和家長的關愛流露在筆端,漸漸滲入到少年趙某的心田。小趙一週一週地在進步,加上老師的不斷鼓勵,在八年級下學期,他竟然出人意料地考了全級部最好成績。設立家長和學生信箱。為了使家長能對學校各方面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學校設立了校長信箱,成為家校聯繫的橋樑之一。同時心理諮詢室也設立了學生悄悄話信箱,使教育教學工作進一步落到細處。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我校根據計劃,精心組織以年級組為單位開設的語、數、英、電腦四門學科及主題班會課向家長開放。家長開放日活動促進了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了家長教育孩子的責任感,促進了學生主動地學習,促進了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學生之間的關係的進一步優化。邀請家長參加文體活動。我校舉行的歷次運動會、文藝演出等大型文體活動都邀請家長參加觀摩,讓家長和學生一起感受實施素質教育帶來的成功與歡樂,加強了家校聯繫,又增進了感情,促使每個家庭都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6

中職學校擔負着為國家建設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重任,隨着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企業急需大批量的中高級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要。但目前中職學校發展現狀還存在諸多問題,經過對我所任職的鶴峯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報告如下:

一、學校簡況

鶴峯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位於武陵山區貧困縣—鶴峯縣。學校堅持立德樹人,秉承“打造武陵山區中職教育特色名校”辦學理念,全力打造電子電工、計算機應用、現代農藝技術、旅遊服務與管理四大品牌專業。努力做到專業佈局與區域產業發展相適應,辦學質量與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師資隊伍與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實訓基地與教育教學改革相適應,項目建設與學校發展戰略相適應。已經走出了一條具有山區辦學特色的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之路,目前在校生超過1500人,年短期職業技術培訓超過5000人,是一所具有一定綜合辦學實力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鶴峯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生源以應屆國中畢業生為主,其他生源為輔,其中98%為應屆國中畢業生。

本校學生家庭社會地位普遍較低,家庭狀況複雜,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缺位。中職學生就業率較高,但就業質量不高;工資待遇較低,滿意度相對較高。

調查顯示,本校中職學生就業率達96.2%。畢業生多在普通崗位工作,其中普通工人、專業技術崗位、一般管理崗位佔92.5%;就業崗位與所學專業不對口率達42.5%。80.1%畢業生月薪在3500元以上。訪談中,多數中職畢業生滿意度和幸福感高於本、專科畢業生。

二、中職生學習生活狀況

通過對本校調查,大部分中職學生具有正確的學習動機,選擇職業教育主要目的是技能大學聯考、專業技能和就業。

中職學生學習習慣較差,學習效果欠佳。中職學生已認識到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的重要性,認為除了擁有熟練的專業技能外,還需要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敬業精神等。

網絡是中職學生獲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利用網絡聊天和交友佔36.4%,學習、查閲資料佔16.0%,下載課件、提交作業的僅佔1.3%。

中職學生對教師隊伍,特別是班主任隊伍的整體評價較高,但對專業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評價較低;訪談中,學生普遍認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非常好,但不少學生對此體會不夠或者評價不高,説明校企合作等開展不足,這在一些縣級職教中心比較明顯。

三、中職生思想道德現狀

調查顯示,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體現出如下特徵:具備正確的道德認知能力,也不同程度地表現出知行脱節。中職學生普遍認識到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但贊成“金錢是人生幸福的決定因素”觀點的達48%;不贊成“人生價值在於奉獻”觀點的達45%;在“國家遇到危險或困難”,認為會“儘自己可能給予幫助”的佔77.9%,“如果需要,可獻出一切”的佔18.4%。

中職學生已經有主流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也存在務實趨利的特點。認同“誠信是做人之本”達92%。但在回答“人生最大的幸福”時,選擇“建立美好和諧的家庭”的達48.9%,而“事業成功”、“為社會作貢獻”分別佔8.2%和9.5%。

大部分中職學生關心國內外重大事件,但知之不多,理解不深,部分學生政治熱情淡薄。

四、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建議

通過對中職學生髮展狀況的調查,我認為,中等職業教育觀念、辦學條件、人才培養數量、結構和質量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還有差距,建立和完善促進職業教育健康有序發展的理念、政策、制度,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一是樹立“發展型”職業教育理念,努力實現職業教育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目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總體上是一種“生存型”為主導的職業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具主義、實用主義觀念。“發展型”為主導的職業教育,秉持以生為本的發展觀,把滿足學生個人發展和學習需要放在重要位置,既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又培養其創業能力;既培養學生的技能素質,又培養其綜合素質;既注重學生今天的就業能力,又注重其今後的就業能力。

二是堅持職業教育公益性,完善職業教育基本制度和政策。加大職業教育投入,經費投入標準要明顯高於普通教育。全面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免費政策。推進《職業教育法》修訂,建立和完善職業學校辦學標準、編制標準和生均經費標準;學校教師資格標準和准入制度,在職教師培訓標準和制度;校企合作制度;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基本制度;職業學校管理基本制度;國家、省、市、縣職業教育管理制度。

三是針對中職學生特點,開展實實在在的德育工作。加強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尤其是要加強學生基本道德良知教育。制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守則》,將中職學生的行為規範常態化和制度化。以活動為載體,在實踐中強化職業素養的認識和理念。

第四是堅持以人為本的質量觀,切實提高中職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着眼於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切實改變普遍存在的學習時間要短、學習內容要簡單、儘快將學生送出去的“短、平、快”現象。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中等職業教育教學督導和辦學水平評估機制,正確處理學生技能培訓和文化基礎課學習、首次就業與職業生涯持續發展、階段性學歷教育與終身學習的關係,着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

還有,發展職業教育,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職業教育要更新理念,圍繞提高質量,加快辦學、培養、教學和評價模式的改革創新,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形勢。根據本校的發展規劃,將廣泛開展校企合作、引進企業合作辦學、大力度投資教學實訓設施、各類技能性大賽、大力引進並培訓師資等等各種措施。併力促本縣提出的“三個先進縣”和“五個鶴峯”建設,同時,本校辦學宗旨是“打造武陵山區中職教育特色名校”,鶴峯文化底藴厚重,中職教育對進一步深挖鶴峯特色,打造鶴峯的形象品牌,將文化建設與鄉村振興、傳統村落建設、特色集鎮建設、生態建設等深度融合,加強對文化遺址的保護,傳承民族特色,共同推進全縣文化發展,增強文化自信,實現文化強縣的宏偉目標。

僅僅就一所學校的調研,可能會以偏概全,但也能反映部分中職學校的發展趨勢,為職業教育改革、完善與發展提供一點依據。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7

一、學校基本情況

平遙縣郝温村國小校是一所單軌制的農村寄宿制完全國小,距縣城20公里。學校共有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19人,其中寄宿生18人;共有專任教師11人,其中中級職稱3人,初級職稱教師8人;教師學歷100%達標,全部已獲得大專及以上文憑。校長姓名:安宏圖聯繫方式:1553XXXX971

二、學校總體發展情況

學校以“強化基礎、發展個性、辦出特色、提高質量”為辦學宗旨,以“以發展學校來發展教師,以發展教師來發展學生,以發展學生來發展學校”為辦學核心,緊緊圍繞“實施內涵發展,創建特色名校”的發展目標,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立足科學管理,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努力辦成一流的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

三、學校發展特色

1、抓好師德建設,打造和諧團隊

為了打造一支積極向上,團結協作的教師隊伍,學校把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作為學校工作重要環節。運用多種形式,組織全校教師學習教育法規、職業道德規範和教師禮儀等內容,並持續開展了“鑄師魂、練師功、樹師表”師德建設系列活動。

2、以養成教育為切入點,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學校通過構建多方位的德育教育網絡,我校校風、學風已步入良性循環軌道。一方面我校繼續加強班主任管理工作,研討各班教與學的情況,交流各班管理經驗,探討學生的思想動態。另一方面要求各班經常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範》教育與“八大習慣”的養成教育,並利用各種重大節日活動加強主題教育。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生的良好日常行為習慣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得以培養。再次,及時發現養成教育典型,通過各種途徑表彰優秀學生、激勵後進。充分利用升旗、櫥窗、廣播、黑板報、宣傳欄等宣傳媒體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安全與法制教育;引導學生勤奮學習,使學生每天都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度過。

3、積極開展校本課程和課外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特色課程開設方面,做為一所地處丘陵的農村國小,學校堅持將果樹管理與家鄉文化知識納入校本課程體系,培養學生果樹基本管理技能,讓學生對家鄉各方面瞭解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和熱愛家鄉的激情。在第二課堂活動方面,學校每週開展一次手抄報比賽活動。學校結合德育教育、學科特點等確定主題內容,讓學生製作自己心目中的'手抄報,培養學生蒐集資料、分析與處理資料、繪畫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激發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另外,結合學生興趣與特長,學校還成立體育活動興趣小組,指定專人每天開展體育活動項目訓練,為學生多方面發展提供機會,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學校發展的問題與建議

1、師資配備方面,由於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特別是音、體、美等專業課教師的短缺,致使開足開全課程表的質量不高和新配套的器材不能夠充分發揮其最大效益。

2、儘管目前農村國小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和場地條件的限制,我校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圖書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

3、校園環境有待進一步美化。

  xx縣郝温村國小校

  20xx年10月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8

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xx》和省委省政府印發的《安徽省教育現代化20xx》都對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我省已經明確了到20xx年,20%的縣(市、區)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到20xx年,95%的縣(市、區)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20xx年,教育部印發了《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建立了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製度。根據工作安排,結合人民羣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和當前教育督導的中心工作,成立了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專題調研組。

在對全省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指標數據進行梳理分析的基礎上,選擇淮北市相山區、銅陵市銅官區、黃山市徽州區、利辛縣、金寨縣、旌德縣等6個具有代表性的縣(區)開展了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後召開了6次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300餘份,隨機走訪校長教師20餘人。通過此次調研,瞭解掌握了各地在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開展過程中好的經驗做法,存在的困難問題和意見建議,也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的總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省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鞏固提升工作取得的成效。

省委、省政府始終把均衡發展義務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性任務。自20xx年國家啟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督導評估認定工作後,我省緊盯目標任務,攻堅克難,奮力推進。20xx年,我省提前3年實現了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全覆蓋的戰略目標,成為中西部首個實現基本均衡全覆蓋的省份,全省義務教育實現了歷史性的轉變和跨越。

從調研情況看,全省各地堅持把義務教育擺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不斷加大義務教育投入、創新體制機制,有力的提升了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為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層。

1、縣級政府對均衡發展重視程度明顯增強。調研中發現,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工作,縣級政府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認識進一步提高,絕大部分縣(區)黨委政府把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擺到重要位置,作為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首要任務抓牢抓實。實地調研的6個縣(區)均成立了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領導小組,出台了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控制和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創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等政策文件,建立了政府總攬、部門協同,共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工作機制。各地均能結合基本均衡國家督導評估和複檢中反饋的問題,做好整改落實工作。利辛縣政府在全省最後一批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後,繼續堅持創建工作不鬆懈,標準不降低,持續做好均衡發展的鞏固提升工作。

2、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至20xx年9月,全省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覆蓋率為100%,較20xx年實施前的不足10%提高90多個百分點。20xx年底,我省依據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標準,制定了新一輪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啟動了新一輪學校標準化建設。從所到的學校看,絕大部分學校辦學條件都較通過基本均衡督導評估時有進步,有提高。旌德縣20xx年以來,投入1679萬元,用於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調研所到銅官區田家炳國小龍山湖校區原來是1所村小(柴塘國小),生源逐年萎縮,最低年份僅有46名學生。20xx年,銅官區政府將其搬遷重建後,學生大量回流,現有學生數增加到368名。金寨縣投資3890萬元,實施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項目7個,新建校舍10200平方米,運動場21345.5平方米。

3、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水平逐步提升。近年來,我省全面加大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補充力度。我省20xx年招聘中國小教師1.7萬餘名,20xx年招聘教師15444名。同時,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通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每年為農村學校補充約3000人,其中音體美等緊缺學科教師約佔一半。截止20xx年底,國小、國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達到100%、99.97%。在做好教師補充的同時,教師待遇也得到全面提高,通過建立掛鈎約束機制,確保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省市縣三級通過採取團隊培養、送教下鄉、網絡研修、短期集中、專家指導和校本研修等方式,分類分層開展了教師培訓。全面推進了“縣管校聘”和“無校籍管理”改革,優化教師資源均衡配置,引導義務教育優秀校長、教師向鄉村、向薄弱學校流動,每年全省義務教育階段教師交流人數佔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比例均超過10%。銅官區在20xx年開展了國小和公辦幼兒園教師“區管校聘”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了中級職稱教師的跨校競聘上崗,解決了教師職稱評聘的難題和教師交流輪崗後的.崗位聘用問題,加強了農村薄弱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水平。

4、義務教育教學質量城鄉差距逐步縮小。近年來,我省各地大力推進辦學體制改革,不斷強化學校內涵發展和辦學質量的提升,全力推動教育資源集團化聯盟化改革,積極推進“優質學校+新建學校(薄弱學校)”,擴充了優質教育資源總量,較好的滿足了人民羣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要。相山區通過連片教研的形式,把一些鄉村薄弱學校和城區名校結成對子,使得鄉村學校的教學水平迅速提高。該區位置偏遠的郭王村國小與古城路國小聯合辦學,實現了教育教學一體化發展,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升。學生由過去的逐年萎縮轉向逐年增加,隨着學生數的增多,學校進行良性發展狀態。

隨着全省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鞏固提升工作的深入推進,我省縣域義務教育學校校際均衡程度穩步提升。自20xx年起,全省105個縣(市、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綜合差異係數均控制在標準範圍內。全省校際間綜合差異係數國小從20xx年0.570降至20xx年的0.413,國中從0.538降至0.368,分別下降了27.54%、31.60%。這些工作成效的取得都為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的順利啟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各地在前期開展的優質均衡發展推進過程中,也創造了一些好的經驗。如:合肥市廬陽區針對優質均衡發展存在的問題,明確區委區政府領導牽頭,任務分解到相關職能部門,加強督查督辦,定期通報,推動工作落實到位;安慶市迎江區把優質均衡發展工作列入區委重點工作,按月調度,積極推進;黃山市徽州區政府將優質均衡發展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實行任務分解,定時調度,逐條逐項解決優質均衡發展工作的難點問題和瓶頸障礙;天長市通過高中新建校區,原有校區改建9年制學校的方式,增加義務教育階段學位供給,緩解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大班額的問題。

二、下一步工作意見和建議

1、抓好頂層設計,科學制定規劃。一是在科學分析數據指標的基礎上,按照國家和省確定的目標任務,結合各地實際,按照“遠近結合、統籌推進”的原則,科學合理的制定全省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進規劃。今年的重點是明確首批實現優質均衡發展的縣(市、區),做好試點工作,加快推進,率先突破,作出示範;二是指導各縣(市、區)對照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評估指標體系,找準各中國小校存在的短板和差距,逐校逐項列出整改提升計劃,科學務實的制定推進優質均衡發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指導幫助基礎相對薄弱的縣(市、區)積極推進,夯實基礎,爭取早日達到優質均衡發展的標準和要求,確保20xx年完成20%的目標任務,為20xx年完成90%的目標任務打好基礎。

2、落實主體責任,完善保障措施。一要健全推進機制。督促指導縣級政府建立由政府主要負責人牽頭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領導小組,對照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指標體系,查找存在的問題和差距,定期研究,逐步加以解決。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密切協同,共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二要加大經費投入力度。督促縣(市、區)全面落實“四統一”要求,教育項目和資金注重向農村薄弱學校傾斜,更加註重教育軟件建設,提高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教學所需資金佔比。省市兩級對優質均衡發展工作推進工作完成較好的縣(市、區),應在項目資金上予以支持傾斜。三要加強資源配置。在繼續提高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增加儀器設備和功能教室的同時,着力擴大城鎮學校學位供給,重點解決好城區和縣鎮大班額和大校額問題。加強對民辦學校扶持管理。把民辦中國小發展納入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整體規劃,構建常態化的指導、幫扶與監管體系。四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積極創新教師補充機制,充分利用好教師編制“週轉池”制度,加大緊缺學科教師配置,緩解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繼續推行並完善縣管校聘制度,打破城鄉校際壁壘,實現優質教師資源的共享和均衡配置。加大向農村教師傾斜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村偏遠地區教師福利待遇和職稱評聘,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

3、加強統籌協調,做好指導工作。前期,我省在制定新一輪的《安徽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基本標準》時,就充分考慮到義務教育新的發展形勢和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要求,涉及到辦學條件的指標中,有相對應的內容的`,標準基本一致。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做好統籌協調,做到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和新一輪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在目標、措施、進度上,同步實施,同步推進,同步達標。各級督導評估部門,要運用好信息化手段,做好監測評估。通過全程監測、動態監測,及時瞭解各地從基本均衡發展到優質均衡發展各時期義務教育的難點問題,以及對照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標準要求仍存在的諸多缺口,同時還要做好未來發展預測,為各地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4、提升辦學內涵,提高教育質量。優質均衡督導既強調“硬件”,要求每一所義務教育學校達到全國統一標準,實現標準化。同時更重視“軟件”,着重考量管理水平、文化建設、課程質量。將“教育質量”獨立作一個部分,設計了9項指標,並採用了質量監測結果直接評價學生髮展水平的方式。要督促指導各地從提升“辦學條件”向提高“辦學水平”轉變,把“內涵發展、質量提升”作為工作的着眼點和落腳點,按照軟硬件“相互匹配、同步提升”要求,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從外延均衡向內涵均衡深化。着力推進中國小校管理的科學化和規範化,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特色發展,堅持立德樹人、“五育並舉”,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注重採取教研一體化、名校帶弱校等多種方式,着力提升農村偏遠學校和薄弱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9

按照五大連池市教育局《關於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狀況現狀調研和中國小(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的通知》工作部署,第三責任區負責人孟凡奎、陳延海,成員郝運龍、楊葉新、趙德利、姜忠宇。在督導室陳延海主任帶領下,郝運龍、楊葉新、趙德利、姜忠宇一行五人於4月7日和9日兩天時間,對我市第一中學、建設中心學校、雙泉中心學校、訥謨爾學校、沾河高中、龍門農場學校、格球山農場學校、尾山農場學校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此次調研採取現場座談,聽取彙報,實地走訪查看、查閲資料等方式,對各學校整體進行了全面瞭解,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和達標情況

(一)工作成效:

1.學校高度重視,工作紮實有效。各學校依據通知要求,全面啟動,對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現狀進行了認真自查,對自查中發現的短板和暴露出的問題及時整改。

2.對標對錶,不打折扣。嚴格按照教育部的資源配置7條、政府保障程度15條、教育質量9條三大方面以及七個一票否決和五個門檻對照,逐一對照,逐項落實,確保達標。

3.政府保障有力,學校功能室齊全,硬件設施達標。

4.全面落實國家課程。規範備課上課考評各個環節,開齊、開足、開全三級課程。

5.教學管理規範,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6.立足本校實際,努力打造學校特色。如第一中學重視心理健康,開展諮詢培訓,重視家校共建,實現開放辦學;格球山農場學校校本課程“版畫、管樂、拉丁舞”等。

7.多措並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培訓,加強政治和業務學習,注重師德師風建設,塑造新時代教師形象,注重教師梯隊建設,發揮傳幫帶作用,打造骨幹團隊。

8.狠抓落實,勇於創新,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二)達標情況:

1.資源配置

(1)每百名學生擁有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各學校均達標。

(2)每百名學生擁有縣級以上骨幹教師數。除第一中學近兩年骨幹教師數量不足以外,其他學校達標。

(3)每百名學生擁有體育、藝術專任教師數。各中國小均達到0.9人以上。

(4)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國小、國中分別達到4.5平方米、7.63平方米以上,達標。

(5)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國小、國中分別達到7.5平方米、10.2平方米以上,達標。

(6)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國小、國中分別達到20xx元、2500元以上,達標。

(7)每百名學生擁有網絡多媒體教室數,國小、國中分別達到2.3間、2.4間以上,達標。

2.政府保障程度

學校規劃佈局合理,符合國家規定要求;學校建設、教師編制、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音樂、美術專用教室各中國小(含九年一貫制學校)規模均不超標;國小所有班級學生數均不超過45人,第一中學有個別班級學生數多餘50人;教師5年360學時培訓完成率達到100%;專任教師持有教師資格證上崗率達到100%;各校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健全。

3.教育質量

鞏固率100%;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100%;學校管理與教學信息化章程基本健全,教師能熟練運用信息化手段組織教學,設施設備利用率達到較高水平;學校德育工作、校園文化建設水平達到良好以上;各校課程開齊開足,教學秩序規範,綜合實踐活動有效開展;不存在過重課業負擔現象。不存在以考試形式招生、違規擇校、分重點班現象,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嚴重違紀違規事件,社會認可度高。

二、存在主要問題

(一)城區、農村學校生源不平均

近幾年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學校佈局調整沒有及時跟進,市區內學生逐年增加,雖然政府部門也加大了城區學校建設步伐,但總體來講,建設速度依然滯後於發展速度,造成市區學校,大班額問題依然突出,如市第一中學個別班級學生數多餘50人,大班額現象直接影響到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有效組織和實施。相反農村教學點學生少,班額少,隨着進城進城務工人數的不斷增加,農村不足50人的微型學校、不足10人的袖珍班越來越多,原來較大的村小變成了教學點,甚至出現了“空殼校”。由於村小普遍規模過小、生源不足,且分佈不均衡,導致了農村辦學效益低下,且有限教育資源浪費較大。在農村教學點,教師上課無激情,學生之間缺乏“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加之教學點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沒有跟上,造成這一部分學生學習困難。

(二)農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

一是年齡結構不合理。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得不到及時的充實,青黃不接的現象較為嚴重。從總體上看,農村學校教師的平均年齡比城區教師大得多。

二是學科比例失調。“小科目”專任教師不同程度缺乏,音樂、體育、美術、英語教師嚴重缺乏,面臨着難以開齊科目、開足課時的困難。上述現象的存在,體現了我市城鄉義務教育還存在較大差距,農村整體薄弱的狀況還未得到根本改變。

(三)部分學校資源配置不充分

1.雙泉鎮中心學校教學樓,現已有20多組暖氣片漏水不能使用強行關閉停用等待維修,還有一部分漏水小能對付使用已供現在取暖,個別暖氣開關不好使漏水,使教室地面全是水,致使教室內部分牆面因暖氣漏水受潮起皮脱落;鍋爐房電路老化斷電,為不影響使用,現在臨時架設線路維持使用;鍋爐煙囱與鍋爐連接處老化腐爛,經常冒煙影響鍋爐運轉;引風機經常有異響,增加潤滑油但仍然響動,初步斷定引風機老化;因多處供暖部件損壞從而影響教學樓正常供暖。自來水主管線沒有深埋到凍土層,致使到冬季就凍,得到7、8月份能化凍,校園內現在沒有水;雙泉鎮青石教學點鍋爐老化嚴重,四處漏風、漏水,引風機異響、老化。

2.格球山農場學校綜合樓外牆大面積脱落,校園硬化路面多處塌陷破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急需修繕。運動場三合土四百米標準環形跑道因多年水土流失嚴重損壞,學生體育課不能使用。多媒體教室一體機、實驗室的投影等因購置多年設備老化,配置低,嚴重影響課堂信息化教學效率。計算機教室教師機顯示器損壞,需購置顯示器一台。語音室設備陳舊老化(20xx年的設備),以不能正常使用,需要更新換代全套語音設備。

3.龍門農場學校美術室、校園警衞室等專用教室有待建設,校園圍欄高度不夠,應該加高,學校多處基礎建設需要維修。

4.市第一中學在上下學人員高峯期時的交通安全還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公交站點距離校門口太近,上下學時公交車停留造成交通堵塞,人員疏散緩慢。社會閒散人員在放學時段聚集在校門口,對學生的人身安全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5.尾山農場學校教學樓年久失修,暖氣片經常漏水,牆皮脱落嚴重。專用教室還不夠,沒有心理健康室、綜合實踐實驗室,缺乏相關專業設施。教師用電腦枱數嚴重不足,目前一個學年組辦公室只有一台電腦,無法滿足教師備課需要;學生用電腦時間已長久,且不能上網,需要添置更新。各班級各室的電子白板使用時間太長,只有三塊能正常使用,有的班級的電子白板已經不能用了,且無法聯網,設備需要更新。學校操場還是沙石的,不能滿足學生的'體育測試達標要求。個別學科缺乏專任教師,學校計算機、生物、政治、科學學科都沒有專任教師,目前這些學科都是由其他學科老師改學科教學。教師隊伍整體年齡老化,平均年齡基本接近50歲,存在職業倦怠,教師信息化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6.建設中心學校校園電線老化,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計算機老舊,大部分不能正常使用,影響教育教學工作。

二、整改建議

1.落實主體責任,加大教育投入。一是加大義務教育投入。特別是加大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投入,確保學校可持續發展。要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向農村地區、薄弱學校傾斜,改善辦學條件。同時,要更加註重教育軟實力建設,加大對教師培訓、教育科研、課程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2.科學規劃佈局,優化資源配置。一要加快全市學校規劃佈局建設。充分考慮就近入學與道路暢通的問題,充分考慮未來城市發展的需求,將新建學校向城市人口快速增長的區域重點傾斜,緩解中心城區學校壓力。二要加快學校現代化建設。加大對農村薄弱學校的扶持力度,特別是強化校舍場地、儀器設備等方面的建設。

3.健全體制機制,建強教師隊伍。一是創新師資補充機制。進一步解放思想,採取多種人才引進形式,通過多種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高素質高水平教育人才到本市工作。二是完善城鄉教師交流機制。教師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進行合理流動,實現教師優質資源的共享和均衡配置。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充分發揮名校長、名教師的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激活農村教師隊伍活力。三是創新教師素質提升機制。要構建和完善教師培訓體系和培訓制度,以提升校長管理能力、教師教學能力為重點,多層次、多渠道加強對中國小校長、教師的培訓,努力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4.加強教育管理,提升治理水平。一要嚴格執行陽光招生。嚴格執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試入學、就近入學、劃片入學政策,防止擇校,不再增加大班額。二要強化校園周邊環境整治。要加大宣傳力度,採取多種形式宣傳安全知識,不斷提高未成年人安全意識。要加強對校園周邊食品安全、交通等重點領域的聯合執法檢查,確保校園及周邊環境安全。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10

按照縣十五屆人大第八次主任會議決定,由縣人大教科文衞委組織調查組對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及加強基礎教育工作進行專題調研。調研組由人大常委會範東昇主任、李向陽副主任親自帶隊,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教育主管部門領導參加。調研採取現場座談交流、聽取情況彙報、實地走訪查看等方式進行。分別到上石橋鎮、觀廟鎮高中,國中,中心校,完全國小,部分教學點、幼兒園;縣一中、思源中學、實驗國小、三小、四小進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20xx年,商城縣被確定為信陽市第五批創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到20xx年,基本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創建成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全縣現有義務教育學校372所,其中國中29所(城區4所、農村25所),國小342所(城區完全國小9所、農村完全國小86所、教學點247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縣義務教育階段教師5667人(含特崗教師670人),特殊教育學校教師24人。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80913人,其中國中生29663人,國小生51194人,特殊教育學校學生56人。

二、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的主要成績。

“十二五”以來,縣政府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大力實施教育強縣規劃綱要,緊緊抓住基礎教育這個教育體制中最薄弱環節,在政策支持、規劃建設、經費投入等方面實行重點傾斜,各縣各所基礎教育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縣基礎教育工作,取得了明顯進步,主要變現在:

(一)“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工作持續推進。以創建“河南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市)、區”為抓手,努力推動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商城縣人民政府在《20xx年工作報告》中提出:堅持創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加快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實施好“全面改薄”等項目,力爭義務教育階段教學成績保持全市領先位次,普通大學聯考成績繼續位居全市前列。9月7日,在錦繡會堂大會議室召開商城縣創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工作推進會。教體局成立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及工作機構,組織人員到光山、潢川、新縣學習考察創建工作。積極推進城區“班班通”和農村中國小薄弱學校多媒體設備項目、農村教學點教育教學資源全覆蓋項目建設,重點推進了鄉鎮中學、中心完小標準化建設和功能室建設。

(二)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我縣緊緊抓住國家對農村教育加大投入的機遇,通過標準化校園建設有力地改善了我縣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大力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支持市縣加強鄉鎮學校擴容改造和寄宿制學校設施建設,並進一步提高補助標準,完善了農村中國小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積極開展規範化學校建設,實施中國小圖書裝備工程,配套圖書378萬冊,按照國家二類標準裝備了所有義務教育圖書室,購置儀器設備,推進“六室”“九室”建設;利用項目資金和縣級投入,先後實施10餘類重點項目建設,新建、改建城鄉義務教育學校225所,其中,城區新建或遷址新建思源實驗學校、縣五小等7所學校,改擴建縣一中、縣實驗國小等6所學校,增大城區學校容量,緩解了城區就學壓力。

(三)合理調整學校佈局,優化教育資源。學校佈局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與時俱進,儘可能滿足學生就近分區入學。中國小全面調整既考慮生源的實際情況,又充分發揮教育資源的作用,學校標準化建設以鄉鎮政府所在地為主,按四有標準,達到有教室、有功能室、有操場、有餐廳和宿舍。農村高中積極化解債務,嚴格控制建設規模和重複建設,防止增加新的債務。縣城區規劃擬建設佔地400畝的第二高中,引進一所民辦高中,建成後農村高中進行資源整合,縣高中將在現有規模上縮減招生人數,避免盲目擴張(不超過4000個學生),導致教育質量下滑和不安全因素的增加。城區中國小完善功能,優勢互補,發揮每所學校的教學功能,以促進全縣教育既均衡發展,又優質發展。通過鄉鎮學校佈局調研,先後撤併農村國中10所,改建10所完全國小,調整79所村級國小為教學點。

(四)教師隊伍素質穩步提高。我縣建立了教師補充長效機制,通過公開招聘、輪崗交流、業務培訓等措施,不斷改進教師隊伍建設機制,提高教師素質。20xx年以來,每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特崗教師,全部分配到鄉鎮以下學校任教。做好城鎮、優質學校教師到農村或薄弱學校支教,20xx年以來先後選派縣直學校上百名優秀教師赴農村支教。開展多層次的教師業務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實施了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組織農村骨幹教師到市區名校學習;組織名師深入農村學校送課、聽課、評課,年均送教下鄉30餘人次,每年受益農村教師300餘人;積極落實中國小教師“國培”、“省培”和“市培”計劃,20xx年以來全市共培訓教師上萬人次。同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斷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師德素養,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大幅提升。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商城的教育有輝煌的歷史,有良好的傳統,也有着驕傲成績,大學聯考成績連續十三年位居全市第一,取得了“大別山下狀元縣”的稱號。但是公共教育資源數量不足、質量不優、補充不快的矛盾日益凸顯;城區國中、國小“擇校熱”,“大班額”;國中畢業生“上高中難”等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非常突出;農村教學點成了“託兒所”,鄉鎮國中、完全國小校際差距加大。教育質量下滑,後勁不足,教師數量不足,教師職業倦怠等問題。這些問題必須引起全縣各級領導特別是教育工作中高度重視,否則“大別山下狀元縣”,商城引以為豪的教育名片將會逐步消失。

(一)城區義務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城區住宅密集、人口密度大、學校佔地狹小,學位不足、容納能力不足的問題嚴重,安全隱患突出。隨着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深化,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框架不斷拉大,在城區購房落户的人口迅猛增長,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數量激增,而城市學校沒有相應地增加,特別是新建區域中國小校數量少,造成中國小學位嚴重不足,“擇校熱”、“大班額”等問題無法得到有效遏制。再加上推進學校建設過程中困難重重,部分教育規劃落空,教育用地被挪作他用,新建小區教育設施配套建設“應建未建”現象嚴重,城市學校建設欠賬越來越大,城區學校擁擠,班額嚴重超員。調研城區一小、三小、四小等國小,最大班額88人,最小61人;縣一中、思源中學最大班額78人,最小62人(教育部規定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標準班額不超過45人)。另外,只有一小、三小、思源中學有塑膠跑道、操場;以上調研學校雖然有操場,但生均活動面積嚴重不足。在一小調研,五六個班的幾百名學生擠在一塊不足200㎡的操場上體育課,學生活動受限,老師上課互相干擾。在四小調研,學校大門緊鄰濱河路交通要道,師生出行不便、也很不安全;作為一所老校、名校,家長、學生極其信賴,加劇“擇校熱”,每學年開學季,學生家長夜間開始排隊報名;學生幾乎沒有活動場地,體育課不能正常開展,體育器材堆在一個臨時搭建的板房裏;學校廁所只有26個蹲位(男女廁各13個),學生排隊上廁所,有的不得不上課請假入廁;學生較多,老師的辦公室改成教室,出現9個老師擠在一個不到20㎡的辦公室裏辦公,辦公桌上作業本堆不下,不得不放在地上。義務教育資源總量嚴重不足,人民羣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與教育資源緊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農村義務教育基礎薄弱。農村義務教育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先天不足”,教育基礎仍較為薄弱,與城區中國小在辦學條件、教學質量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距。一是農村國小的硬件設施缺乏,辦學條件簡陋,尤其是教輔用房、儀器設備、網絡等缺乏。調研鄉鎮完全國小如:上石橋一小、回龍國小,觀廟一小、二小、三小、梅樓國小等都沒有運動場地,集鎮中心完小存在大班額、師生比不足、“六室”不全、學生營養午餐廚房不達標及管理困難等問題。以上石橋一小為例,在校生1301人,16個教學班,教職工45人(在編42人,自騁3人),佔地面積3300㎡,建築面積20xx㎡,最大班額95人,最少62人,有4個班級人數在90人以上,班均學生81人,師生比約1:29,全校老師在8間臨時搭建的活動板房辦公;觀廟鎮中心完小共有在校生約636人,班級14個(含3個幼兒班),教師25人,班均學生57人,師生比約1:25。教學點如:上石橋鎮餘老營國小,觀廟鎮林灣國小、油坊國小、朱樓國小等,課堂教學普遍停留在“粉筆+黑板”階段。二是農村國小教學點整合不夠,校舍相對閒置,教育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由於我縣處深山區,交通不便,20xx年國家出台“撤點並校”政策時,為滿足羣眾需要,大部分村小都得以保留,隨着城市化步伐加大,農村“空心村”越來越多,學生越來越少,原來的村小現在都不足百人,大部分教學點低於50人(含幼兒園),最小的教學點只有5名學生。以觀廟鎮教學點為例,全鎮20個村,有5所完全國小,10所教學點,所有教學點均含幼兒園,學生均在50人以下。三是農村中學設施相對完善,“九室”基本齊全,但師生比嚴重不足,大班額現象普遍,學校無操場。上石橋一中2445人,教學用地實際40000㎡,缺口24000㎡;1500人住宿,現有2400㎡住宿面積,缺口2500㎡;教職工在編在崗121人,缺60人,平均班額突破70人,上石橋二中情況類似。觀廟中學更是因為場地狹小,由政府協調把原觀廟高中老校區劃歸觀廟國中,作為分校區使用,但一校兩區,管理不便,增加開支。四是農村中國小教職工編制標準偏低,不適應農村教育發展需要。按照國家有關“撤點並校”政策調整,為滿足羣眾需要,大部分村小都得以保留。因此,從各個鄉鎮教師總數來看,編制缺口並不是太大。但由於各個教學點國家嚴禁辦複試班,因此佔用編制較多。因此每個鄉鎮國中、完全國小現行編制標準偏低,不能滿足正常教學需求。五是寄宿制學校建設滯後,導致學生就學距離過大,安全隱患增多,也加重了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由於寄宿制學校建設滯後,導致村教學點無法撤併,據調查造成這方面的原因並不是資金問題,而是學校建設徵求十分困難,有的學校甚至還改建個大門、修個下水道,由於周圍羣眾阻擾都無法進行。縣思源中學今年秋季招生因寄宿牀位不夠,造成上千名家庭到校上訪事件。

(三)師資配備不均衡。一是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不高。中青年教師主要集中在高中學校,中老年教師集中在國中、國小,尤其是農村教師(特別是教學點)老齡化問題嚴重,面臨青黃不接現象。以餘老營國小、林灣國小、朱樓國小為例,三所國小共18名教師,8名教師即將退休,還有3名教師都在53歲以上,佔總數的近61%。我縣農村國小在崗教師半數以上都是由以前的民辦教師轉錄,沒有接受過正規師範教育,年齡偏大、學歷層次低、知識老化嚴重,在推進新課程改革過程中,部分教師明顯跟不上課改新要求。二是學科結構性缺編,專業學科教師缺乏。在中國小,數學、語文等學科教師佔大多數,而英語、音樂、體育、美術、心理健康和計算機等學科教師緊缺,大部分農村國小音樂、美術、體育、英語、計算機等專業教師遠遠不能滿足正常的教學需要,由於缺編嚴重,少數招錄的體音美等學科專任教師不得不改教語文、數學。三是城區學生增加,教職工編制少,農村教師隊伍不穩定。由於城區學生逐年增加,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城區學校每年向鄉鎮招錄優秀教師,導致農村教師特別是骨幹教師流失嚴重。農村教師工作生活條件艱苦、經濟待遇不高,造成農村教師隊伍不穩、師資流失嚴重,部分優秀教師流向城市或者從辦學條件差、待遇低的學校流向辦學條件較好的學校。四是教師待遇偏低,性別結構不合理。由於教師待遇偏低,每年招錄教師時,男教師非常少(20xx年白塔集中學男教師項旭洋因工資低無法養家而辭教)。20xx年以來招教、特崗教師絕大部分都是女教師,雖然都分配到鄉下缺編學校任教,但是一有機會,都會通過考試或其他方式集中向城區或城區附近流動。特別是近兩年來,女教師集中休產假現象更是普遍(上石橋鎮回龍國小15個教師有6名女教師懷孕將要休假或已休假)。

(四)教育項目徵地難。以前建校因體制原因,沒有做好預留教學用地規劃,致現在教育項目用地困難,加上教育管理體制沒有理順,轄地鄉鎮黨委政府參與協調教育項目徵地意願不強、積極性不高。截至目前,教育扶貧項目已開工18個,只有8個如期完成,其餘10個都是因為徵地難導致工期拖延滯後(調研的上石橋中心完小、回龍國小,觀廟中學都面臨這樣的.困難)。

(五)教育管理體制不順,教師積極性難以調動。20xx年實施所有鄉鎮學校都歸教體局直管的政策以後,嚴重削弱屬地鄉鎮對教育的支持力度,而教體局因學校過多,事務繁雜,往往顧不過來,造成“看得見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見”;同一鄉鎮之間,缺乏有效的競爭管理機制,校際之間崗位不能流動,教師八小時以外工作量較大,沒有得到應有的報酬,教師積極性難以調動,基礎教育質量呈下滑趨勢。觀廟鎮油坊國小、朱樓國小以前是鎮上規模較大的完全國小,因近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下滑,滿足不了家長教育需求,學生隨家長進城務工或舉家搬遷流動一部分,還有一部分直接選擇掏借讀費或以更高的費用去臨近光山縣白雀鎮讀書,現在兩所學校(含幼兒班)共有48名學生,造成校舍大量閒置,平均一個班只有3—4人,老師教學沒激情,學生學習沒勁頭。

(六)高中學校佈局不均衡。城區只有一所高中,城區國中畢業生“就學難”。現在每年城區有國中畢業生近5000人,其中有近6.7%的學生因不願去鄉下上高中而輟學,這部分學生年齡小、無技能,整天無所事事,成為家庭負擔、社會隱患,致使家長不滿,上訪、纏訪、鬧訪現象時有發生。農村高中過於分散,不利於教育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特別是教師資源嚴重匱乏,生源相對集中使大班額現象十分突出,教師工作量過大,精力透支,教學質量滑坡,尖子生培養力度不夠。以觀廟高中為例,學校在校生3600人(20軌制),按師生比缺一半教師,老師最多一週帶39節課;學校為改善辦學條件,欠下鉅額債務;教師八小時以外工作量報酬不合理,積極性難以調動,招教難,招專業對口教師更難。新的大學聯考制度文理不分科,一個年級會有20個學科班,規模小的學校難以應付,西南三鄉鎮三所高中應調整合並,縣高級中學太大,學生較多,精細化管理難度大。

(七)學前教育師資匱乏,辦園難。當前我縣部分鄉鎮尚無中心幼兒園,即使有也因師資力量不足、規模小,滿足不了學生及家長的需求。大部分學齡前兒童都在本村國小附屬幼兒班就讀,國小因師資和經費問題,往往以極低工資聘請保教員,幼兒園成了“託兒所”,幼兒教師成了實際意義上的保姆。上石橋中心幼兒園是我縣目前鄉鎮中規模最大的一所公辦市一級幼兒園,佔地面積5000㎡,建築面積2600㎡,14個教學班,690人,班均近50人,教職工36名,在編教師僅10人,為提高辦園水平,幼兒園以遠高於其他村辦幼兒園教師的工資聘請學歷在高中以上的年輕女教師,但仍然難以控制園內教師的流動,每年開學,幼兒園都得投入大量精力招聘教師。隨着家長日託需求量的增大,面臨食堂、宿舍、保育員缺乏等諸多難題。

(八)應對形勢變化明顯準備不足。一是應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準備不足。我縣中國小信息化建設嚴重滯後,很多農村中國小校、教學點還沒有接通寬帶網絡,尚不具備信息化的最基本條件,許多已建成的電腦寬帶常年不用,能熟練運用現代化、信息化條件進行教學的教師更加缺乏,城鄉基礎教育的“數學鴻溝”有進一步擴大加深的危險。二是應對城鎮化發展和全面“二孩”政策的準備不足。20xx年,我縣城鎮化率還很低的情況下,就已在城區、中心鎮區形成了相當嚴重的“大班額”現象(嚴重程度已在存在問題中表述),未來的城鎮化的發展,必然在縣城區、中心鎮區產生更大的教育需求。在目前教育資源已相當緊缺的情況下,城鎮化發展再疊加“全面二孩”政策產生新的教育需求,將遠遠超過目前縣城區、中心鎮區學校的實際承受能力,如果不迅速預留、規劃教育用地,加快縣城區、中心鎮區的學校建設,不僅現有“擇校熱”、“大班額”現象無法化解,甚至會更加嚴重。三是應對素質教育推行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準備不足。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入推廣,隨着國家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不斷推進,特別是已經開始試點的大學聯考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全面實施,我縣基礎教育普遍存在的學生全面發展的困難和不足,將直接影響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直接影響廣大考生“大學夢”的順利實現。

四、幾點建議

(一)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充分認識教育事業的重要性,要站位全縣,成立全縣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縣教育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二)加快完善教育管理體制,糾正以縣為主的體制偏差,將中國小教育質量納入鄉鎮管理目標,實行“一票否決”着力改善高中教育優勢喪失,國中教育舉步維艱,國小教育相當落後的現狀。

(三)合理調整學校佈局。縣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要未雨綢繆,認真研究新大學聯考制度變化,順應城鎮化大趨勢,對全縣各中國小的投入發展做進一步規劃安排,推進高中、中國小擴容提質堅持做到規劃先行,優化基礎教育與高中教育佈局。加快推進縣城二高、鄉鎮中、國小、公立幼兒園建設。在高中建設上,可借鑑光山聯合辦學經驗,在二高未建成使用前的過渡期,利用現有的思朗高中建成商城高級中學分校。

(四)科學預留教育用地。縣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要科學測算城區,鄉(鎮)中心區基礎教育規模需求,合理規劃高中、中國小、幼兒園的服務半徑,合理確定學校布點和規模,科學預留髮展空間,遵循規定規劃編制標準,完善後的城區、鄉(鎮)中心區基礎教育布點規劃一經審定和通過,不得隨意變更,要堅持維護其權威性和嚴肅性。

(五)改革創新教師補充機制。一是在編制審批上,適應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充分考慮教師隊伍的性別結構、年齡結構。建立教師增編的彈性機制,具體可由教育部門提出今後一段時間的增編補充計劃。二是在補充方式上,實行招聘與靈活評選相結合,充分考慮高校畢業生就業實際,根據教師編制計劃在大學生畢業前組織招聘,選拔優秀畢業生進入教師隊伍。三是在管理主體上,擴大教育部門自主權,每年由編制部門審批招聘指標,教育行政部門自主組織招聘。教育系統內部教師調整,在編制總額內缺編單位調入人員在徵求當地黨委、政府同意的情況下,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辦理。

(六)加大教師培訓力度,真正提升教師的師德水平、專業素質。

(七)提升學校管理水平,要認真分析,積極謀劃,加大力度解決資金、體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加快學校硬件、軟件設施建設。

(八)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各相關部門要在職稱評定、加班費發放、週轉房建設、公租房配租、教學獎金髮放等方面積極作為,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發展的濃厚氛圍。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11

按照市委統一開展大調研活動部署,本人就加快推進我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題,通過查資料、看現場、座談會等形式,多次深入區縣市和基層學校開展調研,最後在借鑑外地先進地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經驗基礎上,形成了此份調研報告,力求現狀和問題更貼近常德教育實際,所提建議更具操作性。

一、我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基本情況

目前,全市共有義務教育685所,另有教學點227個,共有學生426965人,專任教師29955人。其中國小有449所,在校生297693人,專任教師17312人,全市國小佔地面積為695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為201.6萬平方米。普通國中236所,在校生129272人,專任教師12643人,全市普通國中學校佔地面積為782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為269萬平方米。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有寄宿生176452人,佔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41.3%。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校生26676人,佔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總數6.2%。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在校生114425人,佔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總數的26.8%。

近年來,我市強力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以加快建成教育強市為總攬,堅持把義務教育擺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不斷加大義務教育投入、創新體制機制,深入推進實施教育三年攻堅、全面改薄、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產業立市教育三年計劃等系列行動,有力促進了全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1、教育各項投入不斷加大,發展基本均衡全面實現。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教育作為改善民生的首要工程,為教育發出了許多超歷史的“政策紅利”:近5年全市教育累計投入約370億元。20xx年全市教育投入近90億元,比上年增長近10億元,其中爭取上級投入7億多元,改造薄弱學校236所,建成82所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武陵區紫菱國小、鼎城區江南國小、石門橋鎮中心國小、臨澧縣丁玲學校等一批新建學校竣工投入使用,湖師大附屬德山學校、武陵區第一國小、安鄉縣深柳中學搬遷等重大項目正在抓緊建設。特別是市委市政府在20xx年強力啟動教育三年攻堅,累計投入資金18.33億元,新建和改擴建學校965所,其中,新建、改擴建城區中國小校45所,新增城區優質學位1.6萬個;建成公辦幼兒園及民辦普惠園60所,新增園位3000多個;改造農村薄弱學校371所,維修改造校舍近40萬平方米,有力改善了全市義務教育學校辦學面貌。設立“翦伯贊教育突出貢獻獎”,對每位獲獎教師給予10萬元重獎,開全省之先河;為市本級特級教師、市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和“雙師型”骨幹教師發放地方性津貼;嚴格落實教師鄉鎮工作補貼,設立了武陵山片區教師人才津貼和農村教師崗位津貼,最高每人每年可獲8千元補貼,有效提升了鄉村教師待遇。隨着這些重教政策的實施,有力地推進了教育強市建設。目前,全市9個區縣市全部被認定為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成為我省繼長株潭之後第二批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市域均衡的市。今年,我市將啟動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優質均衡縣申報創建工作。

2、大力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整體水平明顯提升。大力均衡師資配置。據統計,近三年我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補充教師4830人,基本達到“退一補一”,新進教師大多安排到農村學校任教。同時,全面開展義務教育階段校長教師輪崗交流,每年交流校長教師1500多名。大力培育名優教師。通過實施教師全員培訓和繼續教育工程,加強名師名校長隊伍建設,廣大教師的學歷層次和整體素質普遍提升,全市現有市級骨幹教師548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47人、在職特級教師75人、名師工作室19個,專業教師四級人才梯隊初步形成,名優教師的引領示範作用不斷顯現。大力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召開全市師德師風建設現場推進會,培育了一批優秀教師典型。石門縣10位教師義務送教的事蹟,經《光明日報》等媒體專題報道後,引起了陳寶生部長的高度關注,並先後兩次做出親筆批示,在全國產生了重大影響。出台教師從教“十條禁令”,並針對教師違規有償補課、收受家長紅包禮金等羣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組織開展了多次專項整治行動,處理了一批違紀違規人員,教育行風不斷好轉。

3、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城鄉教育質量差距縮小。大力推進辦學體制改革。近年來,我市全力推動教育資源集團化聯盟化改革,充分發揮“名校+”效應,以此為突破口,有效擴充了全市優質教育資源總量。目前,全市共成立了10個教育集團,構建了40個名校聯盟,組建了120對結對幫扶學校。總投入近2.5億元的市一中柳葉湖學校、武陵區北正街國小恆大華府分校和育英國小德景園分校於20xx年秋季正式招生,增加優質學位近4500個。此項改革被評為全省教育工作創新項目。大力推進考試機制改革。去年,市城區開展了國中畢業生英語口語人機對話考試改革試點工作,從題型、分值、時量、考點考室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將考試成績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習能力考核內容,作為評價學校英語口語教學水平的依據,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今年計劃在全市全面鋪開。大力推進德育教育改革。近年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以德育教育為重點,結合學校特色,打造了市十一中“禮誠”教育、芷蘭實驗學校“生命課堂”、武陵區北正街國小“樂學”課堂、西湖國小“文明禮儀”等一大批德育品牌,市四中核心主義價值觀教育受到中宣部領導好評。

二、我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面臨的問題

雖然我市已經基本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但離優質均衡發展的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短板。

1.“農村學校弱”現狀未得到根本改變。由於經費投入不足等原因,“農村學校弱”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基礎建設水平仍然大幅落後於城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週轉房缺口較大。據我們統計,農村學校需要建設週轉房6922套。特別是一些邊遠山區學校,教師還住在磚木結構的老房子裏,或是多人擠在一間舊教室裏,面積狹小,沒有廁所、廚房,生活不便,嚴重地影響了農村教師的從教積極性。二是寄宿制學校條件普遍落後。目前,全市農村寄宿制學校有一半以上學生住在10人以上的宿舍裏面,住20人以上的宿舍還有64間,如石門縣太平鎮完全國小,住32人的宿舍還有5間。石門縣磨市鎮九夥坪完小,住60人的宿舍還有2間。這些宿舍大多是利用閒置教室改造而成,室內無衞生間和洗漱間,而且樓層衞生間設施簡陋,供水供電設施老化,存在安全隱患。據我們統計,按照每間宿舍住10人、人均不少於3平方米的標準測算,全市還缺少宿舍1771間、牀位1.7萬個。三是運動場地條件簡陋。目前,90%左右的城區國中學校已經鋪設了塑膠跑道,體育設施配套基本達標,但農村學校基本上還是泥土操場和煤渣跑道,有些山區學校和教學點甚至連基本的運動場地和體育器械也沒有,學生無法開展正常的體育課外活動。四是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近年來,全市教育系統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目前,市城區已實現所有學校班班通,但據調研發現,農村學校班班通率較低,如安鄉縣有42所學校、漢壽縣有39所學校、澧縣有85所學校均未實現班班通。

2.“城區學校擠”現象仍然嚴重。隨着城區擴容提質、入城務工人員子女增加、擇校熱等原因,導致近年來城區接受學生入學壓力大幅增加,“城區學校擠”仍然是教育提質的腸梗阻。去年,我們嚴格執行招生計劃,起始年級國小按每班45人、國中每班50人計劃招生,從源頭上遏制了大班額現象。市直、武陵區、石門縣、津市市、安鄉縣、經開區、西湖、西洞庭、柳葉湖、桃花源已消除義務教育階段66人以上超大班額;經開區、桃花源已消除義務教育階段55人以上大班額。但從調研情況來看,我市消除大班額任務和形勢仍然相當嚴峻,目前全市還有66人以上超大班額243個,主要集中在澧縣、漢壽縣等城區國小。56人以上大班額1349個,主要集中在臨澧縣、澧縣、漢壽縣、鼎城區等城區國小和國中。預測未來3年,僅市城區需新建中國小校15所,新增義務教育學位1.5萬個,才能滿足入學需求。

3.教師隊伍均衡發展水平不高。當前,教師隊伍結構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師編制緊張。全省開展新一輪教師核編工作後,我市核減了近7500個教師編制,其中鼎城、漢壽、安鄉等地核減都在1000個以上。3年內,大多數縣市區都處於滿編或超編運行狀態。為應對農村國小班額小、學生少而造成的“超編缺人”,國小適齡兒童數量探底回升,女教師生育二孩請假等客觀現實,各地不得不聘請大量臨時代課教師來保證學校的正常運轉。如桃源、石門、澧縣等地,聘請代課教師數量都在500名以上。二是結構矛盾極為突出。從年齡來看,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教師中40歲以上教師佔到了62%左右。特別是農村村級國小,大部分教師都在50歲以上。從性別來看,在專任教師中,女教師比例較高。在鄉村教師招聘中,出現了“總量招不滿、男教師招不到”的現象。如漢壽縣30歲以下教師中女教師約佔82.8%、男教師僅佔17.2%。從學科結構看,全市中國小長線學科教師相對較多,而部分短線學科專業教師缺乏。特別是理化生教師嚴重不足,大多數鄉鎮中學專業對口的理化生教師數量達不到要求。三是年輕教師流失嚴重。由於個人發展、經濟收入、娛樂生活、個人婚姻等多方面的原因,農村年輕教師“招不到、留不住”的現狀越發嚴重。如石門縣西北山區學校每年主動辭職或者申請調回户籍所在地的年輕教師在70—80人以上,農村中國小師資隊伍青黃不接現象非常普遍。

三、推動我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建議

為確保我市率先在全省實現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羣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教育服務,提出如下建議。

1、落實主體責任,加大教育投入。一是依法加大義務教育投入。市縣兩級黨委政府要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現行教育投入政策,持續增加義務教育投入,逐年提高教育投入佔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確保教育費附加真正用於教育。要綜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物價上漲、辦學實際需求等多種因素,建立生均公用經費穩定增長機制,特別是加大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投入,確保學校可持續發展。二要拓寬財政性教育經費來源渠道。積極爭取中央、省裏教育項目和資金投入,確保中國小改造建設需要。要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向農村地區、薄弱學校傾斜,改善辦學條件。同時,要更加註重教育軟實力建設,加大對教師培訓、教育科研、課程改革、智慧教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三要擴大義務教育融資渠道。探索建立社會捐贈、出資辦教育的激勵機制,鼓勵社會各界辦學助學,支持民辦教育發展,使其成為公辦教育的有益補充。

2、科學規劃佈局,優化資源配置。一要加快全市學校規劃佈局建設。一方面,要按照規劃引領、分級落實、逐年實施的原則,儘快修訂完善全市中國小(幼兒園)佈局專項規劃,充分考慮就近入學與道路暢通的問題,充分考慮未來城市發展的`需求,將新建學校向城市人口快速增長的區域重點傾斜。另一方面,要強力貫徹落實《湖南省中國小幼兒園規劃建設條例》,按照新建居民區所需學校應與居民區建設同步進行的法定要求,積極推進相關學校建設項目落地實施,緩解中心城區學位接納壓力。二要加快學校現代化建設。全力實施全面改薄工程,加大對城區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的扶持力度,特別是強化校舍場地、儀器設備等方面的建設,確保首先在硬件水平上實現優質均衡。加快推進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確保到20xx年,我市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覆蓋率達100%。三要全力消除大班額。各級黨委政府要按照國家、省市要求,儘快制定出台消除大班額計劃方案,採取盤活存量與增加供量的方式相結合,整合現有閒置、閒散教育資源,全力加快推進計劃內教育項目建設,不斷擴充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建議市委、市政府給予區縣市新建改擴建教育項目更大的資金、政策支持。

3、健全體制機制,建強教師隊伍。一是創新師資補充機制。進一步解放思想,採取多種人才引進形式,通過多種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高素質高水平教育人才到本市工作。當前首要的是結合產業立市教育三年行動,儘快研究制定出台教育優秀人才引進辦法,以最優惠的政策打贏人才搶奪戰,引進更多的教育部直屬重點師範大學、綜合性重點大學及師範類優秀畢業生來常從教。同時,要有的放矢探索聘用制、合同制教師,緩解教師結構性矛盾。二是完善城鄉教師交流機制。建議建立“縣管局聘校用”管理體制,打破教師“學校人”身份束縛,使教師成為“系統人”,由教育局統一調配,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進行合理流動,實現教師優質資源的共享和均衡配置。持續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定期輪崗交流機制,建立健全任期性交流、服務性交流、競聘性交流、互補性交流等四大機制,重點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充分發揮名校長、名教師的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激活農村教師隊伍活力。三是創新教師素質提升機制。要構建和完善教師培訓體系和培訓制度,以提升校長管理能力、教師教學能力為重點,多層次、多渠道加強對中國小校長、教師的培訓,努力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大對各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名教師、名校長的培養、引進、獎勵力度,花大力氣提升名優特教師佔比。

4、加強教育管理,提升治理水平。一要嚴格執行陽光招生。嚴格執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試入學、就近入學、劃片入學政策,防止“擇校熱”現象產生,不再增加大班額。同時,要不斷簡化進城務工子女就讀政策,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取得公平受教育的權利。二要加強均衡發展督導與監測。建立教育均衡發展動態監測與複查機制,健全過程督導、跟蹤監測、整改複查等制度,完善均衡督導規程,實施事前、事中、事後全程督導,強化動態監控,持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建議按照教育部相關文件要求,制定符合我市實際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方案,將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納入區縣市目標管理考核,並建立獎懲機制,鼓勵先進,督促後進,形成有利於我市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濃厚氛圍。三要強化校園周邊環境整治。要加大宣傳力度,採取多種形式宣傳安全知識,不斷提高未成年人安全意識。要按照“預防為主、整治為重、教育經常、綜合治理”的原則,加強對校園周邊食品安全、交通、校車、網吧等重點領域的聯合執法檢查,確保校園及周邊環境安全。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12

5月1日,區委書記周俊華深入學校調研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區)創建工作,並召開創建工作調研座談會,聽取區創建辦和各國小校長工作情況彙報,並就下一步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他強調,要深入學習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促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衡化為基本方向,以加強內涵建設、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中心任務,全力衝刺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區),樹立仙女湖教育品牌,讓“家家住景區、人人讀名校”成為仙女湖人美好現實。

周俊華十分重視學校內涵發展,他來到歐裏學校,實地調研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特色課堂打造、校園環境改造提升等工作,認真察看學生宿舍、洗衣房、淋浴房環境衞生狀況,詢問了解“小荷工程”運行等情況。他強調,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發展的靈魂,是浸潤師生心靈、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載體。要堅持特色辦學理念,注重學校內涵發展,各學校要紮根仙女湖大地辦教育,結合地方文化特色辦具有地方文化特徵的優質教育,要切實抓好“小荷工程”運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學習成長,真正把好學校辦在孩子家門口。

調研座談會上,在聽取了區創建辦和各國小校長有關工作彙報後,周俊華對全區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區工作成效給予肯定。他指出,近年來,我區堅持小區辦大教育、辦優質均衡教育理念,深入推進教育領域改革創新,持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仙女湖區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教育教學質量整體有了質的提升,中大學聯考成績屢創佳績,社會反響和影響力顯著提升,仙女湖教育品牌已成為仙女湖區又一新的名片。

周俊華對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區)工作提出五個方面要求:

一、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要深刻理解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聽黨話、為人民,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堅持“五育”並舉,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把立德樹人貫穿到教育工作的各領域、各環節,使素質教育具體化,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二、要全力衝刺創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區。

要切實增強創建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對標對錶抓創建,堅持問題導向,以市督導檢查反饋問題整改為抓手,舉一反三,進一步細化實化創建工作方案,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責任到人,要抓好細節提升,挖掘特色亮點,做到亮點更亮,短板補齊,正確處理好規定動作與創新工作的關係、形式與內容的關係、投入與質量的關係、工作部署與工作落實的關係,要以務實的精神,落實的辦法,達到坐實的效果。區創建辦、區各職能部門、各鄉鎮(辦)、各學校要做到任務明、責任清、措施實,各司其職,切實增強工作合力,以一流的工作標準和成效迎接上級檢查驗收,確保創建一舉成功。

三、要加強學校精細化管理。

校長是一個學校發展的關鍵。各學校校長要強化自身綜合素質能力建設,從思想、人格、個性、能力等方面不斷塑造自我,要帶着深厚的情懷辦教育,不能有功利之心,要有良好人格魅力,不斷提升凝聚力和感召力,從而更好地統領學校工作、推動學校的發展。校長既要抓大事更要管小事,推行精細化管理,善於發現問題,推動解決問題,努力辦出更好、更有特色的學校。

四、要加強學校黨的建設和班子自身建設。

要認真落實關於加強中國小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健全完善中國小校黨建工作管理體制,全面提升中國小校黨組織建設水平,抓好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建立黨組織主導、校長負責、羣團組織參與、家庭社會聯動的德育工作機制。要加強學校班子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

五、要形成共同支持關心教育的工作格局。

全區各級各部門要堅持把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決心、更多的財力支持教育事業,努力解決好制約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區委、區管委會將一如既往地重視、關心、支持教育發展,區教育部門要認真履行好工作職責,加強組織協調,強化服務指導,區直各職能部門要關心教育、支持教育、興辦教育,常懷愛教之心、多做利教之事、善解辦教之憂,努力營造支持關心教育事業的濃厚氛圍。

區管委會二級調研員瀋水根陪同調研。區社會事業局、區創建辦有關負責同志,全區各鄉鎮國小校長參加調研座談會。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13

調研組一行先後來到南湖街道十里國小、西城區實驗幼兒園、西城區龍溪石硯國小、東城區民族實驗學校,認真聽取學校主要負責同志彙報本校足球發展情況。通過看展板、察看場地,座談交流等方式,詳細瞭解學校基礎設施建設、課程開設、師資配備等情況。

王戰和在調研中説,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把促進體育發展落實到位。廣大師生要積極響應國家全民健身的號召,踴躍參與。基金會也將繼續努力,不斷補短板、強弱項,固優勢,發揮體育運動的積極作用,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讓更多人蔘與其中,為我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同時也希望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助推我縣足球事業發展。

龍強對基金會表示感謝,他説,推動校園足球發展,要從小抓起,讓青少年對足球產生興趣,在運動中感受足球的魅力,在運動中培養團隊精神、合作精神,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下步我縣將結合實際,認真配合,積極聯動,通過借鑑教學經驗、開展試點、舉辦論壇等方式,將促進校園足球發展落到實處。

會上劉明江對我縣足球發展情況作了彙報,參會人員進行了交流討論。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14

20xx年下半年,督導室印發《關於開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狀況調查摸底工作的通知》,對學校資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9個相關指標進行了摸底,現就目前指標達標情況報告如下。

一、每百名學生擁有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情況。

現有國小學生數21803人,每百名學生應該擁有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為915.73人,我縣實際擁有專科以上教師數1519人,達到規定標準。現有國中學生數10719人,每百名學生應該擁有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為568.09人,我縣實際擁有本科以上教師數811人,達到規定標準。存在問題:目前實驗國小缺少4名教師、雷官中心校缺少3名教師。工作措施:加大教師招聘和交流輪崗力度,統籌安排,保證各校達標。

二、每百名學生擁有縣級以上骨幹教師數情況。

現有國小學生數21803人,每百名學生應該擁有縣級骨幹教師數為218.03人,我縣實際擁有縣級骨幹教師數244人,達到規定標準。現有國中學生數10719人,每百名學生應該擁有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為107.19人,我縣實際擁有縣級骨幹教師數165人,達到規定標準。存在問題:5所學校缺少骨幹教師31人,分別是實驗國小8人、新安鎮中心校8人、大英鎮中心學校1人、相官國小2人、來安四中12人。工作措施:同時多開展評選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等活動,以評促教,鼓勵年輕教師成長。

三、每百名學生擁有體育、藝術(音樂、美術)專任教師數情況。

現有國小學生數21803人,每百名學生應該擁有體育、藝術專任教師數為196.23人,我縣實際擁有體育、藝術專任教師數190人,還差6.23人,未達到規定標準。現有國中學生數10719人,每百名學生應該擁有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為96.47人,我縣實際擁有體育、藝術專任教師數107人,達到規定標準。存在問題:10所中學共計缺少音體美專任教師32人,12所國小缺少音體美教師44人。工作措施:繼續招聘體育、藝術(美術、音樂)專任教師,繼續開展骨幹教師評選。計劃在近幾年招聘新教師時向音體美專業傾斜。

四、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

國小、國中分別達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存在問題:來安四中、實小、施官鎮中心校等3所學校不達標。工作措施:來安四中:根據縣政府安排,今年啟動建輝西路建設,計劃新建四中南大門,在南大門兩側建設20xx平方米的教學及輔助用房。實驗國小:實驗國小現有校區無法進行新的教學用房建設,建議學生分流,建設新生人數,將學生分流至永陽國小,20xx年公園路國小也將投入使用,也可以接受部分生源。施官鎮中心學校:根據縣政府安排,施官職中將建成九年一貫制學校,在施官職中校園內建設國小部教學樓及其他輔助用房,建築面積約15000平方米,建設項目已掛網招標,今年5月即可開工建設。

五、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

國小、國中分別達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存在問題:來安三小、張山鎮中心學校、大英鎮中心學校、水口鎮中心學校、施官鎮中心學校、來安四中、來安五中、汊河國中等8所學校不達標。工作措施:來安三小:根據縣政府安排,公園路國小建成後來安三小將整體遷入辦學,活動場地不足現象將徹底解決。張山鎮中心學校:今年已經安排資金70萬元,為張山鎮中心學校鋪設塑膠跑道。大英鎮中心學校:大英鎮中心學校已經遷入大英中學校園辦學,原大英中學運動場面積是足夠的,今年已經安排資金,對大英中學運動場進行改造。水口鎮中心學校:根據縣政府安排,今年9月份,水口鎮中心學校將遷入水口中學校園內容辦學,水口中學運動場為標準的400米運動場。施官鎮中心學校:20xx年秋季開學施官鎮中心學校將遷入施官職中校園內辦學,施官職中現有運動場完全滿足指標要求。來安四中:來安四中活動場地應該包括全民活動中心,城南國小原校區也納入四中,活動場地應該重新測量。來安五中:現有運動場地是否包括河南側場地,按照規劃在校園主幹道到東側空地,建設約1000平方米的室內活動場地。汊河中學:學校上報活動場地面積有誤,學校是標準的400米運動場地,運動場的.不會只有6000平方米。根據項目安排,汊河中學將進行擴建,建設中將學校原食堂改造為室內活動場地。

六、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

國小、國中分別達到20xx元以上、2500元以上。存在問題:目前7所中國小未達標,其餘達標,分別是來安三小、水口鎮中國小校、楊郢中心校、武集國小、長山國小、來安四中、來安五中。工作措施: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不足的學校,按照標準,加大投入,確保按時達標。

七、每百名學生擁有網絡多媒體教室數。

國小、國中分別達到2.3間以上、2.4間以上。

存在問題:目前來安四中缺少9間。工作措施:根據縣政府安排,今年啟動建輝西路建設,計劃新建四中南大門,在南大門兩側建設20xx平方米的教學及輔助用房。加快縣城和重點鄉鎮學校的智慧校園建設,加大對鄉鎮小規模學校的現代化教育資源的整合,使全縣所有義務教育學校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都達標。

八、所有國小、國中每12個班級配備音樂、美術專用教室1間以上。

其中,每間音樂專用教室面積不小於96平方米,每間美術專用教室面積不小於90平方米。存在問題:大英中學、施官職中、永陽國小、汊河中心校、武集國小等5所學校達標外,其他學校均不達標。其中,缺少音美專用教室31間,面積不足教室60間。工作措施:針對各校報來面積不足60間音、美教室,根據省專家介紹,國家對此項考核指標已作下調(20xx年前建設的音、美教室面積分別達到73、67平米即為達標)。此項指標待外出學習確認後重新統計。針對報來的各校共計缺少31間音美教室,目前我縣已按照方案,分年度有序推進、分步實施,確保到20xx年底縣符合國家規定要求。

九、所有國小、國中規模不超過20xx人

九年一貫制學校、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義務教育階段規模不超過2500人。存在問題:來安二小超1504人,汊河中心校超572人,陽光國小超600人,來安四中超69人、陽光國中超1100人。

工作措施:汊河中心校目前實有學籍2572人,待汊河國小新校區建設完成,對汊河國小學區進行劃分,可以解決汊河中心校大校額問題。來安二國小籍3504人,加快建設公園路國小,作為來安二小教育集團校,通過重新調整學區,嚴格二小招生計劃控制,停止接受轉學生等措施可以化解來安二小大校額問題。陽光國中在校生3100人,採取回購陽光國小辦成九年一貫制學校,其國中部可以提供880個學位,來安五中還可以提供780個學位;在來城新建一所至少提供約600左右國中學位學校,才能使縣城優質均衡不出現大校額。

學校發展調研報告15

調研時間:

xx-12-12

調研地點:

多媒體教室

調研人員:

支部書記,支部全體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年級組長,教研組長。

調研主題:

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學校和諧發展

調研目的:

明確科學發展觀深刻內涵,結合實際,運用科學發展觀的思想來分析解決問題,推進學校和諧發展

調研過程:

1、分組討論

2、各自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3、支部書記做最後總結

調研總結:

通過此次對科學發展觀的調研,使我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明確了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及時性與必要性,學會要有意識的用科學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同時,不斷將其與學校發展相結合,做到統籌兼顧,全面分析。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是我黨在新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理論的深化。科學發展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新的領導集體對中國建設客觀規律認識的昇華。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的改革以何種觀念統領將關係到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穩定,關係到中國未來發展的戰略決策。科學發展觀不僅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導綱領,也是推動科學、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發展的指導綱領。教育科學發展觀是在教育領域,破除傳統的、被長期束縛的思想觀念,樹立起現代化的、科學的發展觀。教育科學的發展觀是有時代特色的、符合時代需要的發展理念。只有具有一流的發展觀,才能辦出一流的教育。這是被實踐反覆證明了的真知灼見。

此次對科學發展觀的調研,明確了影響學校和諧發展的問題:

第一,學校領導班子成員中部分領導自身素質有待提高,個別領導工作方法有待改進,工作作風也存在些問題,如工作不落實、不到位,與老師溝通交流較少等。

第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質量求生存,質量求發展,影響我校教學質量提高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1、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從總體情況看,學校人才總量不足,尤其是專任教師數量不足;人才結構不盡合理,高學歷人才、學科帶頭人緊缺,中級職稱人員比例偏低,名師較少。

2、學校各項制度有待應進一步完善,學校執行制度體現公平公正前後連貫不夠。

第三,後勤管理有待加強。

一是學校後勤管理人員服務意識有待提高,不能很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保障教育教學秩序正常進行,

二是教工和學生住宿住宿及用水條件亟待改善。

第四、後進生管理和轉化工作缺乏創新性和時效性。

為了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學校和諧發展,我們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學校領導班子成員要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改進工作方法,深入羣眾。

二、努力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我們必須深刻地認識到:人才是興校之本、強校之本,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是我們當前一項十分重要而迫切的工作。首先,突出重點,築造凝聚人才的高台。目前,學校的發展是全校教職工最為關注的事情,也是我校吸引和穩定人才的根本出路。對於學校的發展,主要領導做了很多有意義的工作,但教職工對工作進展情況不瞭解,對結局不明朗,看不到希望,這是部分教師工作不主動,不熱情的主要原因。學校可在適當時機召開全體教職工大會,通報情況,統一思想和認識,同時抽調得力人員,成立工作班子,明確工作任務,制訂工作進程表。各部門召開教職工會,展開討論,為學校的發展獻計獻策。其次,更新人才觀念,全面推進人才興校強校戰略。要確立“以人為本”思想,強調教師在學校建設中的核心作用;要堅持人才的科學發展觀,尊重人才規律,克服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急功近利行為;要注重人才整體效應的充分發揮;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評價標準;要加強培養創業型人才。第三,創新機制,優化環境,採取切實措施抓好人才興校強校戰略的實施。要創新體制機制,激發人才工作的生機與活力;要優化人才環境,為各類人才發揮作用、實現價值提供廣闊舞台;要優化人才資源配置,提高人力資源使用效益;要全面貫徹黨管人才原則,切實保證人才強校戰略的組織實施。

三、加強校風建設,創新德育管理機制,不斷提高校風班風學風的管理水平。增強責任意識,樹立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強化制度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評機制和激勵機制,切實把構建文明校園工程,夯實基礎,穩固框架,淨化表象。贏得社會認可,家長滿意。使得學生能在安全和諧的校園裏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四、學校要努力加強後勤管理,要積極爭取資金,力爭得到縣政府鎮政府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儘快解決制約學校發展問題。隨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進一步深入,學校將進一步自查自糾,邊學習邊整改,以推動學校和諧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