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家長的解決方法

來源:文萃谷 2.94W

第一步,用心傾聽

孩子發脾氣家長的解決方法

當孩子已經發脾氣以後,由於其情緒的不穩定,此時家長就需要保持平靜,温和地做出傾聽反應,先讓孩子感覺你在關注他,避免矛盾的進一步惡化。如果上來就強行制止、訓斥指責或勸慰,孩子反而會變本加厲。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發脾氣是,其表達一定比平時不清晰,所以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身體語言和進行適當的猜測。

理論上,當孩子發脾氣時,你用心傾聽時,是可以猜測孩子發脾氣的原因的。但是有意思的是,根據我井中月的經驗,在孩子發脾氣的初始期猜測原因,除個別比較明顯的情況,其他幾乎都很容易失誤,甚至被孩子誤導。原因很簡單,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就算你猜對了,孩子往往也説不是,再猜也都是錯誤了。

第二步,認同孩子情緒

孩子發脾氣,就是一種情緒發泄,宜疏不宜堵。所以,不管孩子是否有錯誤在先,也要給孩子宣泄不良情緒的機會,甚至還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不妨允許孩子進行一些活動,如在紙上畫畫、打枕頭、被子等柔軟的物品,來發泄情緒。當然,此時家長的語言安慰、肌膚接觸的擁抱,都是很好保護孩子自尊心的選擇。

其實,認同孩子情緒是可以和傾聽一起做的,就是用眼、表情、耳來傾聽,用身體接觸、放鬆的體態、輕柔的撫摸來認同情緒。這兩步的時間長短,可以根據孩子的情緒變化來判斷,一般家長共情的好,孩子情緒轉換就快。所以,孩子發脾氣你認同情緒時,就不要和孩子講大道理、埋怨、預言式總結、批評了,這些都容易使戰火復燃。

第三步,探究發脾氣的背後原因

從心理學上講,一個人除了精神病,沒有人會無緣故地發脾氣,孩子的每一個“非正常”表現的背後,都有一個“正常”的理由。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是其沒有學會正確的方法來表達自己、不能按照成人的社會行為規範來做。所以,家長要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過多的猜測孩子的原因,有可能會導致孩子過分的依賴。

當然,不管怎麼做,家長孩子應好好找找孩子好發脾氣的原因,這不僅可以有針對性的勸慰和真正幫助孩子,充分了解孩子的真實心理,及時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也可以緩解孩子的心理緊張與壓力,慢慢讓其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做到與其他人的有效溝通。這樣才能使家長的對症處理才能有效進行。對於孩子發脾氣背後的原因,可以參看《6角度37條談孩子發脾氣原因》,這裏就不再贅述。

第四步,對症處理

在解決孩子發脾氣的處理原則上,其核心是:對孩子正當、合理的需求,應主動、儘量滿足,而不合理的要求,父母則“温和而堅持”地不能滿足,同時幫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當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時,有可能會使孩子的脾氣死灰復燃,這就需要家長重複上面的步驟。這也是明確告訴孩子,吵鬧發脾氣是沒有用的。

對於死灰復燃的孩子脾氣,家長一定要“温和而堅持”,不能因為孩子哭鬧時間太長而失去耐心,也不能輕易放棄自己的原則。你這次費心了,最多再有幾次,孩子就會知道發脾氣是不解決任何問題的。但家長的妥協,就讓孩子明白了“哭鬧發脾氣”是可以當成對付父母的武器,以後你會一次又一次地重複,算總時間可能需要花費更多。

在具體處理方法上,我井中月想,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獨特的解決方法。方法本身沒有什麼好壞之分,但針對孩子的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以及事發當時的情境,採取什麼方法就需要斟酌了。這也需要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實踐中,不斷摸索了。反正一個總體的原則是:處理孩子發脾氣,家長一定要真誠、尊重孩子、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我對常規處理孩子發脾氣方法的點評,請參看《點評常規處理孩子發脾氣方法》。

第五步,事後處理

對於教育,非常強調總結和反思,而處理孩子發脾氣也是如此,這是許多家長忽略的。一般的事後處理,首先當孩子停止發脾氣的時候,應該給與一定的表揚,讓孩子知道越早停止其他人越喜歡這樣。其次,要讓孩子知道,無論什麼緣由,對人發脾氣都是不對的`,也是不尊重其他人的表現,所以應該向對方道歉。第三,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什麼是合適的情緒表達,遇到問題應該用什麼樣的合適行為,來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感受。

上面説的步驟,只是一個通用的標準,家長在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不能太拘泥了,可以隨時根據當時的情境和孩子的特點,做適當的調整。但無論如何,如果沒有傾聽和認同情緒,你後面的推斷基本都是憑藉本能和經驗來猜。猜對了固然可喜,可是假若你猜錯了,對於一個正在發脾氣的孩子來説,你説有什麼後果?

但解決孩子發脾氣的最關鍵是,家長要在平時多進行預防工作。也就是説,可對孩子進行陽性強化,在孩子針對某事未發脾氣,就必須對他進行及時表揚,例如讚許、鼓勵、擁抱、微笑等等,或增加玩耍、講故事的時間,使孩子知道你注意到並賞識他的好的表現。這樣長久以往,孩子自然知道其通過不發脾氣來解決問題,會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和陪伴。

需要説明的是,這種解決發脾氣的方法,不僅僅是針對孩子,對於成人也是有同樣的效果。雖然成人間的情緒控制,和孩子比沒有那麼明顯,那是因為我們學會了譏笑、諷刺,但實際是一回事的。而解決時,我們總是放棄傾聽和認同情緒,直接猜測背後的原因。大家可以仔細回想一下,你到底猜到幾次對方“發脾氣”的背後原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