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自我管理意識

來源:文萃谷 1.05W

主體性自我教育的實質和核心就是使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主人,使其自主學習、積極探索、創造性地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教育的主體。我國當前的教育實踐中距此還有不小的差距,為此,我們必須繼續努力,探索主體性自我教育的方法。

如何培養自我管理意識

1、要轉變教育觀念,建立正確的教育觀

教育觀,表現為學生觀、師生觀、人才觀等方面。人們的教育實踐無不受到其教育觀的影響,要實施主體自我教育,首先必須轉變教育者的教育觀,形成與主體自我教育相適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

第一,要轉變傳統的對師生關係的看法。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的兩個主體的互動過程,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理解中接受的。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育要允許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討論,能於質疑,善於創新。而不應僅僅像過去那樣被動地接受,唯唯諾諾,惟師是從。要真正形成良性互動的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係。

第二,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首先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在此前提下,一個差生,只要他認真學習,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不斷地進步,在學習中能夠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這樣,即使在學習上成績不是最高,也應該視為在學習方面的好學生;同時,衡量好學生的標準不應該僅僅是智力方面的,應該是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統一。衡量一個學生,不應面面俱到,只要他在德智體美勞的某一方面有長處,就應該關注並予以肯定;而且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第三,要承認學生的差異性,鼓勵各種特長與基礎的學生成材。

2、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發展學生主體性

首先,應認識到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具有單一性、封閉性、滯後性,在課堂上教師起着主導和主體作用,缺乏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不利於學生主體的發揮。

其次,應明確教學的真正目的'。教師“教”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師的任何活動、教師所做的任何努力,根本上是為了使學生具有主動、自主學習的能力,掌握自我攝取知識的方法。

再次,應積極探索實施適合學生髮展的全新的課堂教學新模式。重視學生髮現的新問題、思考的新角度、找到的新聯繫。同時,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把學生培養成為“學會學習,學會研究,學會創造”的主體,使學生從知識的接受者過渡為知識的運用者、發現者和創造者。

3、在教育實踐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第一,主體自我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其實質是在承認任何教育的最終途徑都是通過自我教育的基礎上,真正把學生看作教學的中心和主體,教育自始至終都要圍繞學生來進行,教師、家長和社會都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予以尊重。尊重他的個性和選擇,因材施教,使他儘早成為一個獨立、自信的主體。

第二,發展學生的自我生存能力。

第三,要發展自我激勵能力。這種素質包括主體對各種事物和現象充滿濃厚的興趣,生活中樂觀開朗、積極進取,充滿自信。

第四,要強化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

第五,要提高自我發展能力。

4、要形成適合主體自我教育的評價體系

教育評價是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形成正確的、科學的合理的教育評價指標體系是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關鍵環節。要形成一整套體現主體自我教育的評價德智體美勞、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教學、評價學校水平等內容的教育評價指標體系,從而有力地保證主體自我教育的實施。

如何培養自我管理意識 [篇2]

重視學生人格的培養、個性發展,是當代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今世界各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和共同趨向。實行素質教育,創建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培育學生完整人格,是班主任責無旁貸的責任。我認為,班主任在有效地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不能僅靠一個或幾個教師嚴格管理,關鍵是要教育和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使每個國小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對象。

一、學生自我管理的意義。

實行國小生自我管理是班集體教學的基本要求。集體教學的優點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不足之處是難以顧及到集體中每一位成員的具體情況。自我管理是國小生自我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彌補了集體教學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可以説,班集體教學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國小生的自我管理。幾十名學生組成的一個班級,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師幾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取得較好的管理效果的。引導全班的每一位同學,發揚主人翁精神,個個都成為班集體管理工作的積極參與者,班集體方可能成為健康完整的有機體。

引導國小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們自我教育的能力。從根本上説,兒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內外兩個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引導國小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內部因素髮揮積極作用的重要途徑,使學生在更好的環境中接受教育。

引導自我管理,可以培養兒童獨立的個性。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合格二字有着無比深廣的含義。怎樣才算是合格人才呢?那就是具備現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結構,還應該具備獨立完善的個性的人才。"獨立"不僅指不依賴父母,有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不迷信書本,具有開拓創新的思維能力。在班級管理中有效地實行自我管理,有利於兒童認識自我,瞭解他人,明確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係,為培養"社會化"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國小生自我管理的引導。

自我管理的直接動力來源於國小生自我服務,行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是兒童發自內心的行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因此,引導自我管理首先要強化自我管理的意識。

一方面,我們要對學生進行生活學習的獨立性教育。我在班會、少先隊活動中強調"自己的事自己做",同時進行各類小競賽激趣,強化意識。課外,我又主動與家長聯繫,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培養獨立性的機會,保證了學校、家庭、社會影響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我又愛護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經常進行成就強化。一般説來,少年兒童的心靈是純潔無暇的,他們樂於遵守紀律,樂於配合教師的工作,也樂於為集體服務。只要教育得法,每個孩子都會成為班級管理的積極參與者。

引導學生自我管理,根本上在於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班主任應明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須要有一定的途徑,在目前的國小教育中,有些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一般不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於是,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就成了培養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訂嚴密的活動計劃,其次要充分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只能給予學生一定指導,而不能一手包辦整個活動,而且還應該儘量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鍛鍊的機會。最後要重視對活動結果的評價。強調其活動的深遠意義,致使其長期發揮效力。

總之,作為一名國小班主任,應該認真抓好班級管理工作,充分發揚民主,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管理,千方百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師管理向學生管理的過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