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國小生數學學習的自我反思意識

來源:文萃谷 2.26W

一、用“尊重和關愛”換取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何培養國小生數學學習的自我反思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關愛和信任學生,把他們看成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創設和諧的氛圍,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學生的意見,寬容學生的錯誤,鼓勵學生的創新,鼓勵他們獨立思考。持讚賞的態度正確地評價學生,以表揚、鼓勵為主,使學生感覺到如坐春風,如沐春雨。在課堂上的一句不經意的話,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對能順利完成訓練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成功的喜悦讓學生更有自信。對待那些在訓練中遇到困難的學生,也不能選擇批評,不要挫傷他們的信心,而應給予啟發開導。

二、創設良好的“情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我們都知道,應試教育下,使得很多孩子認為數學是枯燥無味的。一提起數學課,彷彿就是無休止的計算。其實,數學應該是國小階段最容易吸引學生的有趣的學科。因為它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還有較強的人文性,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在教學中,我就靈活運用各種手段,如形體語言,課件、錄音錄像,簡筆畫,故事表演等等,再現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涉境體味,都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等式的基本性質》、《簡易方程》等課時,我藉助教學課件,分別以生動的小故事、有趣的小遊戲導入新課,孩子們在娛樂的同時複習了舊知識,產生了新問題,接下來便主動地投入到探究學習中,教師和學

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學習效率很高。

三、讓“爭論”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每個學生都有每個學生的不同,所謂千人千面。我們教師不應用“唯我獨尊”的威嚴壓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而應創造一個能讓學生百家爭鳴,各抒己見的寬鬆的學習環境,在爭論之中,尋找自我價值得體現,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的內驅動力,培養開拓創新精神。

在教學中,我注意抓住契機,適時點燃爭論的“導火索”,儘量給學生一些表現自己的機會,盡好引導者的職責。在爭論過程中,完全是學生們自己在討論、交流。事實證明,學習效果是極好的,因為,他們是在主動學習,有自我價值的體現在等着他們。所以,鼓勵爭辯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心需要。

四、利用“遷移”提高教學興趣

學習動機是可以遷移的。現實中,學習差,對學習有厭倦感的學生,往往對其它活動比較感興趣,如體育活動、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興趣濃厚,我們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引導者,應因人而異,因勢利導,把參加各種課外活動的動機與學習數學聯繫起來,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事半功倍。

如何培養國小生數學學習的自我反思意識 [篇2]

荷蘭著名數學家和教育家費賴登塔爾教授指出:"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通過反思才能使現實世界數學化。"國小階段數學學習中的自我反思指的是國小生思考自己的數學學習的經歷,包括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的結果、學習情感、學習的態度等的再思考,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回顧、思考、總結、評價、調節,獲得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下面,我就如何培養國小生數學學習中自我反思能力談談我的具體做法。

一、讓學生掌握反思方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常常引導學生自問"怎麼做"、"為什麼這樣做"、"還可以怎麼做"、"哪一種方法最簡便"、"錯在哪裏"、"為什麼會錯"、"怎樣改"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其實,這就是教師在教會學生自我提問、自我總結、自我評價。這樣就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數學問題,避免學生只看題目是否做對或做錯,真正讓學生掌握自我反思方法。

在解決某個問題後,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解題的正誤作進一步的思考,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方法、思維等方面進行總結,尋找思維規律。

例如:我在教學六年級數學百分數應用題時,我出示例題:光明國小四年級有學生250人,五年級人數比四年級多20%,比六年級少40%,五、六年級各有多少人?讓學生自己先解答。我在評講時,問學生解決這道題你是怎樣思考的?學生回答:"先求五年級有多少人?我發現五年級的人數是四年級的120%,這道題就是求250的120%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即單位'1'的量×分率=分率所對應的量;再求六年級有多少人?我發現是已知了六年級人數的60%跟五年級的人數相等,就是已知了單位'1'的百分之幾是多少,要求單位'1'是多少?應該用除法計算或列方程解答。"這樣,學生就獲得了用百分數解決問題常用的解題思路。

《如何培養國小生數學學習的自我反思意識》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