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技能素質提升方案8篇

來源:文萃谷 5.99K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職工技能素質提升方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職工技能素質提升方案8篇

職工技能素質提升方案1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將職業技能培訓作為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立足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堅持需求導向、結果導向,大力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按照培訓信息公開化、培訓項目目錄化、培訓評價即時化、培訓資源集成化、資金使用有效化的工作思路,持續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力爭到20xx年底,本市技能勞動者佔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達到30%,高技能人才佔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3%。

二、大力開展企業職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

(一)加大企業職工崗前培訓力度。推行企業新錄用人員先招用、再培訓、後上崗的崗前培訓制度,開展適應崗位需求和發展需要的技能培訓。一是對於企業新招用人員,在員工入職12個月內,培訓時間不低於40課時的,按每人5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補貼。二是實施“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的新型學徒培養計劃,深化“共建專業、共育人才、共建基地”的培養機制。對於實施1至3年培養計劃的新型學徒,根據產業急需程度、職業類型、培養等級以及實施效果,按照每人每年5000元至80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補貼。三是實施高危行業企業從業人員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20xx年1月1日以後新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和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且在本市繳納失業保險1年以上的企業職工,按照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個人補貼。

(二)加強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鼓勵企業開展在崗培訓、脱產培訓、在線學習等職業技能培訓,支持企業舉辦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和服務水平。實施3項崗位技能素質提升培訓計劃:一是實施崗位培訓提升計劃,對於20xx年1月1日以後新取得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且在本市繳納失業保險1年以上的企業職工,分別按照1000元、1500元、20xx元、2500元和3000元的標準給予個人技能提升補貼。其中,經認定的困難企業開展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或職業技能等級培訓的,再按照上述標準的50%給予企業補貼;困難企業開展企業職工非等級技能培訓且培訓時間不少於20課時的,按照每人5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補貼。二是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計劃,支持企業組織高技能人才參加技術革新、工藝改造等研修培訓項目,按照每人5000元的標準,每年給予每家列入研修培訓項目的企業不超過30萬元的研修補助。三是實施技能大師工作室創新培訓計劃,支持企業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承擔技藝傳承培訓、技術技能革新、技能推廣交流等項目,每年給予每個申報通過的項目不超過30萬元的資助。

三、加強重點產業、重點領域職業技能提升培訓

(三)實施重點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圍繞首都十大高精尖產業以及金融科技、文創等重點產業,將技能提升培訓納入產業服務包,以需求為導向,開發培訓項目。對於高精尖產業企業和金融科技企業組織職工開展技能提升培訓且經考核合格的,按照每人不超過2萬元的標準,給予企業補貼;對於參加培訓且培訓後在本市相關企業就業3個月以上的,按照不超過上述標準的50%給予個人獎勵補貼。針對創意設計、動漫製作、高端民宿、老字號技藝傳承等文創產業,開發培訓目錄,對於相關企業組織職工開展技能提升培訓的,按照每人不超過50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補貼。

(四)實施生活服務和城市運行保障等重點領域從業人員培訓計劃。在養老護理、安保、醫療陪護、托幼、快遞等領域,組織開展從業人員技能提升培訓,取得相應證書的,根據工作實際,按照每人不超過30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或培訓機構補貼。對於城市供水、排水、供熱、燃氣、園林綠化、公共交通、環境衞生等城市運行保障領域和其他重點領域的企業,組織職工開展技能提升培訓的,按照每人不超過40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補貼。

此外,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本市技能培訓試點區,除享受市級普惠政策外,還可根據區域實際制定相應培訓及獎補政策,市級資金根據開發區資金投入情況予以配套支持。

四、加強重點羣體就業創業培訓

(五)實施重點羣體就業創業免費培訓計劃。面向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含低收入農户)、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轉崗職工、本市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殘疾人持續實施勞動預備培訓、就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等免費培訓。圍繞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等重點工作或重大項目,持續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加強創業培訓公共服務,創新創業培訓模式,強化創業培訓項目開發,以本市高校畢業生為重點,對符合條件且有創業願望的重點羣體開展免費創業培訓。

(六)實施就業困難人員培訓補助計劃。加大就業困難人員幫扶力度,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並開展以工代訓的,按照每人每月500元標準,給予企業不超過6個月的職業培訓補貼。對就業困難人員和農村勞動力給予培訓期間生活費補貼。

(七)實施家政服務提質擴容專項培訓計劃。對家政服務人員開展崗前培訓,每人每年培訓時間不低於80課時的,按每人20xx元的標準給予企業補貼;開展“回爐”培訓,且每人每年培訓時間不低於40課時的,按每人5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補貼,其中,對於開展“回爐”培訓的員工制家政企業,按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補貼。

(八)實施農民職業素質提升計劃。對於觀光休閒、鄉村旅遊、林下經濟、農村電商等新業態,重點圍繞提升農民職業素質、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等方面建立培訓目錄,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主組織實施農民免費培訓,加快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

五、調動培訓主體積極性

(九)支持企業擴大培訓規模。支持各類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上企業或者吸納就業人數較多的企業設立職工培訓中心,面向社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承接補貼性培訓項目。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積極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支持技能人才實訓基地開展職工技能提升培訓,並按照每人不超過4000元的標準給予實訓基地補貼。

(十)支持職業院校擴大培訓供給。完善學歷教育與培訓並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按照育訓結合、長短結合、內外結合的思路,面向在校學生和全體社會成員開展職業培訓。加快部分市屬高校嚮應用技術型轉型發展,開展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制定職業院校職業培訓管理辦法,在核定職業院校績效工資總量時,可向承擔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單位傾斜。允許職業院校將一定比例的培訓收入納入學校公用經費,學校培訓工作量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學生培養工作量。職業院校在內部分配時,應向承擔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一線教師傾斜,保障其合理待遇。

(十一)支持社會機構參與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工作。支持社會力量舉辦民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加強對培訓機構的管理和服務,完善評估獎懲制度,推動規範化、品牌化發展。按照國家要求,建立並推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製度,支持用人單位和社會培訓評價組織按照有關規定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建立評價工作質量監控體系,定期開展評估檢查,提高評價工作水平。

(十二)創新職業技能培訓內容和模式。科學設計培訓內容,將職業道德、質量意識、法律意識、安全生產、衞生健康及就業創業指導等綜合性培訓內容貫穿培訓全過程。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強化實習實訓。大力發展“互聯網+”等現代培訓方式,鼓勵建設智能化培訓平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推進虛擬工廠等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和普遍應用。推進彈性學制和學分制,加快推進“學分銀行”建設,實現學習成果可追溯、可查詢、可轉換。組建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開展前沿技術、知識更新培訓,加大遠程培訓課件開發與更新力度。

(十三)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建設。積極推進職業技能培訓清單化管理,公佈培訓和評價機構目錄,便於勞動者按需選擇。加強職業培訓師資培養和專家隊伍建設,推進職業技能培訓資源共建共享。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實行專兼職教師制度,可按規定自主招聘企業技能人才任教。加強職業培訓質量評估督導,加快職業培訓管理信息化建設。實施職業技能培訓實名制管理,對培訓全程進行監管,確保補貼資金精準使用。各區可對企業、院校、培訓機構的實訓設施設備升級改造予以支持。

六、加強組織保障

(十四)健全工作機制。本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在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建立小組統籌、市區實施、行業主責、機構參與、財政專賬、一網通核的工作機制。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技能提升行動跨部門、跨層級的統籌協調,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分解工作任務,建立完善專項資金髮放台賬,建立工作報告制度和督促檢查制度,抓好任務落實。各行業主管部門、各區要把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作為重要民生工程,結合實際,嚴格落實企業職工和重點羣體技能提升培訓任務。各行業主管部門要牽頭組織好本系統、本領域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工作,制定相關支持政策,組織培訓和資金審核工作。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行業協會,以及社會培訓和評價機構要共同參與職業技能培訓工作。財政部門要加強職業技能培訓資金的監管,做到專款專用,分賬核算,確保資金及時足額撥付到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依託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信息平台,加強與各行業主管部門、各區的溝通協調,及時彙總培訓人員和補貼數據,實現一網比對、一網歸集、一網統計。

(十五)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將就業專項資金、人才經費、行業產業發展經費中用於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統籌用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在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户中單獨建立“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相關政策自20xx年1月1日起執行,符合相關培訓補貼政策的勞動者,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過3次,同一職業同一等級不可重複享受。企業要按有關規定足額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其中60%以上用於一線職工培訓,可用於企業“師帶徒”津貼補助。落實將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税前扣除限額提高至工資薪金總額8%的税收政策。推動企業提取職工教育經費開展自主培訓與享受政策開展補貼性培訓的有機銜接。對職業技能培訓教材開發、師資培訓、教學改革以及職業技能競賽等基礎工作給予支持,對培訓組織動員工作進行獎補。

(十六)加強質量監督檢查。健全職業技能培訓績效評估體系,支持開展第三方評估。各行業主管部門、各區要結合工作分工,切實履行申請材料審核職責,有效甄別資金髮放對象及其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要加大培訓質量監管和監督檢查力度,採取日常督導、專項督導和年度考核等方式進行督導評價,定期組織專項審計、績效考核等工作,加強廉政風險防控,保障資金安全和效益。對以虛假培訓等方式套取、騙取資金的行為,依紀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十七)做好政策解讀和輿論宣傳。各行業主管部門、各區要加大對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宣傳力度,推動培訓信息公開,引導企業、培訓機構和勞動者積極參與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用足用好政策,提高政策的公眾知曉度,共同促進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開展。

職工技能素質提升方案2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把職業技能培訓作為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作為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堅持需求導向,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適應人民羣眾就業創業需求,大力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面向職工、就業重點羣體、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等城鄉各類勞動者。20xx年至20xx年全市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3萬人次以上,其中20xx年補貼性培訓1萬人次以上。力爭到20xx年底,全市技能勞動者佔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達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佔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0%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明確培訓範圍,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

1.大力開展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企業需制定職工培訓計劃,廣泛組織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開展崗位練兵、技能競賽、在線學習等活動,提升職工素質和轉崗能力。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現代學徒制培訓,鼓勵企業和院校通過共組師資隊伍、共建實訓基地、共創培養模式等方式,培養企業後備技能人才,三年培訓100名新型學徒。(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應急管理局、市總工會、市婦聯)

2.加強對就業重點羣體的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面向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以下稱“兩後生”)等青年、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就業重點羣體實施培訓。針對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培訓、轉移就業培訓計劃、農民工“春潮行動”、“新型職業教育培訓合作行動”、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和返鄉創業培訓計劃以及勞動預備培訓、就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等專項培訓,有針對性的開展創業培訓,全面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素質提升計劃”。對農村貧困勞動力(含貧困家庭子女)開展適應就業需求的職業教育、技工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補助。積極培養貧困村產業發展帶頭人和創業致富帶頭人,廣泛開展各類農村電商培訓。(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殘聯)

3.持續加強貧困勞動力和貧困家庭子女職業技能培訓。為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並在培訓期間按規定通過就業補助資金給予生活和交通費補貼。在省內技工院校進行全日制學習的,在校就讀期間通過就業補助資金給予每人每年生活和交通費補貼2500元。鼓勵培訓機構入村入户對貧困勞動力開展培訓。深入推進技能脱貧千校行動、深度貧困地區技能扶貧行動和技工教育賦能工程,落實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政策, 按“雨露計劃”規定,給予子女接受技工教育的貧困家庭扶貧資金補助。(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扶貧辦、市農業農村局)

4.大力開展化工、礦山等高危行業領域的.企業全員安全技能培訓。持續推進以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為重點,特別是企業經營者和新工人的安全技能培訓及各類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操作資格培訓。鼓勵高危企業集中的地區建設安全生產和技能實訓基地。持續開展安全培訓專項執法監察,確保全省高危行業企業從業人員的安全技能培訓覆蓋率達到100%,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意識和技能得到全面提高。以實施推進殘疾人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為重點,針對各類殘疾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僱主培訓等專項培訓。(市人社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住建局、市殘聯、市總工會、市婦聯)

(二)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各類培訓主體積極性

1.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鼓勵各類企業尤其是規模以上企業或者吸納就業人數較多的企業設立職工培訓中心。職工培訓中心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認定後,按規定享受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補貼。支持校企合作共建培訓中心、實訓中心、教學工廠等,積極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鼓勵企業與參訓職工協商一致靈活調整工作時間,保障職工參訓期間應有的工資福利待遇。(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總工會)

2.支持院校擴大培訓供給。支持職業院校以職工、就業重點羣體和貧困勞動力為重點對象開展補貼性培訓。職業院校承擔面向社會職業技能培訓的收入在合理扣除直接成本後,可按不超過60%的比例提取補充單位績效工資,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之外單列管理。允許職業院校將一定比例的培訓收入納入學校公用經費,學校培訓工作量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學生培養工作量,具體比例由各地結合實際確定。職業院校在內部分配時,應向承擔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一線教師傾斜並予以獎補。(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總工會)

3.大力發展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大力推廣“工學一體化”“職業培訓包”“互聯網+”等先進培訓方式,推動雲計算、大數據、移動智能終端等在職業技能培訓領域的應用,提高培訓便利度和可及性。以遠程職業培訓網建設為重點,支持建設互聯網培訓平台,開展前沿技術知識更新培訓和行業信息人才培訓,搭建行業信息領軍人才交流平台。(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網信辦)

4.加強培訓服務管理力度。結合我市產教融合特點,創新培訓內容。圍繞市場急需緊缺的家政、養老服務、托幼、汽修、電工、婦女手工等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圍繞促進創業開展經營管理、品牌建設、市場拓展、風險防控等創業指導培訓。(市人社局、市商務局、市婦聯)

5.實行目錄清單制度。市人社局制定政府補貼培訓工種(項目)、培訓機構、評價機構等目錄,向社會及時公佈並進行動態調整。深化職業培訓工作“放管服”改革,在省級目錄清單基礎上,及時針對我市急需緊缺工種(項目)培訓,自主確定補充清單,適當調整補貼標準。(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三)完善補貼政策,調動廣大勞動者積極性

1.落實現行補貼政策。面向貧困家庭子女、貧困勞動力、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下崗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退役軍人和殘疾人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行動。對高校畢業生、家政服務人員和企業職工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對貧困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中的農村學員和城市低保家庭學員,在培訓期間按規定通過就業補助資金同時給予生活和交通費補貼。符合條件的企業職工參加崗前培訓、安全技能培訓、轉崗轉業培訓,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社區工廠(含扶貧車間、村鎮工廠)等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並開展以工代訓,以及參保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並開展以工代訓的,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扶貧辦、市殘聯)

2.實施職業培訓補貼新舉措。符合條件的企業依託舉辦的職業院校或經認定的職工培訓中心開展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根據職工培訓後取得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特種作業操作證書、培訓合格證書等,下同)情況給予企業培訓補貼。培訓補貼標準為初級工1000元、中級工1500元、高級工3000元、技師4000元、高級技師5000元,符合條件的企業職工同時可按規定享受參保職工技能提升補貼。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取得中級工、高級工相應證書的學徒,分別按每人每年5000元、7000元標準給予企業培訓補貼。符合條件的勞動者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職就業地參加培訓後取得證書,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原則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過3次,但同一職業同一等級不可重複享受。對企業開展培訓或者培訓機構開展項目制培訓的,可先行撥付不高於50%的培訓補貼資金。鼓勵對貧困勞動力、去產能失業人員、退役軍人、殘疾人等羣體開展項目制培訓。(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應急管理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扶貧辦、市殘聯)

3.加強資金支持。加大資金支持和籌集力度,從失業保險基金結餘、就業補助資金、人才經費、行業產業發展經費中籌集培訓資金,統籌用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企業要按有關規定足額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其中60%以上用於一線職工培訓,可用於企業“師帶徒”津貼補助。落實將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税前扣除限額提高至工資薪金總額8%的税收政策。推動企業提取職工教育經費開展自主培訓與享受政策開展補貼性培訓有效銜接,探索完善相關機制。可安排經費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對職業技能提升組織實施、培訓課程標準及教材開發、師資培訓、教學改革、考核認定及督導、職業技能競賽及其他相關基礎工作給予支持,對培訓組織動員工作進行獎補。(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市税務局、市總工會)

三、組織領導

(一)夯實工作責任。各級各部門要把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作為重要民生工程,納入目標責任考核,切實承擔主體責任,加強信息統計,建立培訓信息報送制度,提升職業培訓信息化水平,紮實有效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要建立相應的工作協調機制,制定具體貫徹落實措施,切實做好各項工作,抓好督促落實。要將財政補助資金與培訓工作績效掛鈎,加大激勵力度,擴大培訓規模,提升培訓質量和層次,確保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有效開展。

(二)健全工作機制。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全市就業工作和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協調領導,形成市級統籌、人社局牽頭、各級各部門按職責具體負責的工作格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承擔政策制定、標準開發、資源整合、培訓機構管理、質量監管等職責,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分解工作任務、抓好督促落實,組織技工院校和培訓機構承擔職業技能培訓任務。教育部門要組織職業院校承擔職業技能培訓任務。工業和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發揮行業主管部門作用,積極參與培訓工作。財政部門要及時籌集補助資金,確保足額撥付到位。農業農村部門負責組織農民教育培訓。應急管理、煤礦安監部門負責指導協調化工、礦山等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培訓和特種作業人員安全作業培訓。國資委要指導國有企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共同做好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支持鼓勵市總工會、團委、婦聯、殘聯等羣團組織以及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三)加強宣傳引導。各級各部門要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依託網站、基層公共服務平台以及主流媒體和新媒體等,採取多種方式,廣泛宣傳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不斷提升政策知曉度,幫助企業、職業院校、培訓機構、行業協會和勞動者熟悉瞭解、用足用好政策,共同促進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進一步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加強技能人才激勵表彰,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做法,帶動整體工作取得新進展。

職工技能素質提升方案3

一、工作要求和目標任務

(一)工作要求。圍繞全市重點產業培育需求,大力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面向職工、就業重點羣體、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以下簡稱貧困勞動力)等城鄉各類勞動者,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二)目標任務。20xx—20xx年,全市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7.5萬人次以上,其中20xx年度培訓2.5萬人次以上;力爭到20xx年底全市技能勞動者總量佔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達25%以上,高技能人才總量佔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30%以上。

二、明確培訓實施範圍,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

(三)大力開展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發揮行業主管部門、龍頭企業和培訓機構的作用,引導和幫助企業開展職工培訓。企業需制定培訓計劃,通過廣泛組織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脱產培訓,開展崗位練兵、技能競賽、在線學習等活動,提升職工素質和轉崗能力。20xx—20xx年,組織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4.5萬人次以上,其中20xx年組織開展企業職工培訓1.5萬人次以上。

(四)加強對就業重點羣體的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面向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以下稱“兩後生”)等青年、退役軍人,以及我市辦理城鎮登記失業的零就業家庭人員、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失業人員、男年滿50週歲和女年滿40週歲以上的大齡城鎮失業人員、殘疾人、連續失業1年以上的城鄉登記失業人員(以下簡稱就業困難人員)等就業重點羣體實施有針對性的就業技能培訓。大力實施技能扶貧專項行動,確保有培訓意願的貧困勞動力都能參加技能提升培訓。具體工作目標:20xx—20xx年,組織就業重點羣體和貧困勞動力培訓3萬人次以上,其中20xx年組織開展就業重點羣體和貧困勞動力培訓1萬人次以上。

三、優化培訓資源配置,激發各類培訓主體積極性

(五)支持企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各類企業按計劃對職工開展職業培訓的,按照規定給予培訓補貼。規模以上企業、當地龍頭企業幫助中小微企業開展職工培訓的,納入職業培訓補貼範圍。鼓勵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上企業或者吸納就業人數較多的企業設立職工培訓中心,企業需內設職工培訓中心的由屬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組織專家進行評估,具備相應的教學設施設備及師資條件的,可按規定開展企業內部職工職業技能培訓。企業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的,可按現行有關規定根據畢業生就業人數或培訓實訓人數在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設、創業園區建設和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等方面給予支持。實施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嚴格執行從業人員安全技能培訓合格後上崗制度,化工、礦山、金屬冶煉、建築施工、道路運輸單位及危險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要組織從業人員和各類特種作業人員普遍開展安全技能培訓。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現代學徒制,3年培訓300名以上新型學徒。鼓勵企業與參訓職工協商一致,靈活調整工作時間,保障職工參訓期間應有的工資福利待遇。

(六)推動職業院校、技工院校擴大職業培訓規模。支持職業院校、技工院校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培訓,在其專業範圍內面向院(校)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資金收支管理按照有關規定執行。在核定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績效工資總量時,可根據職業技能培訓規模、培訓質量、穩定就業率等情況,向承擔職業技能培訓的院校傾斜,合理確定績效工資總量。允許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將一定比例的培訓收入納入學校公用經費,學校培訓工作量可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學生培養工作量。在院校內部分配時,應向承擔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一線教師傾斜,保障其合理待遇。在職業院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七)鼓勵支持社會培訓、評價機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工作。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職業培訓機構,新設立的職業培訓機構達到相應要求的,可直接獲得職業資格高級工及以下等級的培訓資質。鼓勵市外、省外有資質的職業培訓機構到我市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民辦職業培訓機構和評價機構在政府購買服務、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與公辦同類機構享受同等待遇。

四、創新培訓內容和形式,提升培訓管理服務效能

(八)創新拓展培訓內容。強化綜合能力培訓,將職業道德、職業規範、工匠精神、質量安全意識、有關法律法規、掃黑除惡、禁毒防艾、環保和健康衞生、就業指導等內容貫穿職業技能培訓全過程。圍繞市場急需緊缺職業,開展家政、養老服務、母嬰護理、保安、托幼、電工、建築、民族工藝等職業技能培訓。圍繞重點產業發展,開展循環農業、智慧農業、硅產業、旅遊業、康養產業、輕紡產業、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新職業新技能培訓。圍繞培育發展電商產業,將電商創業中的攝影攝像、包裝設計、物流快遞、“店鋪”裝修等電商服務技能納入職業培訓補貼範圍。

(九)鼓勵勞動者自主選擇培訓。符合我市享受職業培訓補貼條件的人員,可參加有組織的職業培訓,也可自主選擇職業培訓機構和培訓項目。對自主選擇培訓並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技能等級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由本人户籍地、市內常住地或求職就業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按照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

(十)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建設。推進保山市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提升全市技工教育的辦學層次和服務水平。鼓勵行業學會、院校與企業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積極推進職業技能培訓資源共建共享。實施“失業人員技能培訓基地”認定計劃,認定一批面向廣大失業人員或轉崗職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的.“失業人員技能培訓基地”,協調落實省級30萬—50萬元實習實訓設備等補貼。支持企業設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到20xx年,至少建設1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繼續推進“永昌技能名師”評選工作。加強師資建設,盤活教師資源,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和培訓機構實行專兼職教師制度。依託就業補助資金支付對象實名制數據庫信息系統、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等,推進“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培訓通APP”建設,實現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實名制信息化管理,建立勞動者職業培訓電子檔案。

(十一)提高培訓管理服務水平。深化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強化“放管服”改革,對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實施目錄清單管理,各縣(市、區)要及時公佈本地培訓項目目錄、培訓和評價機構目錄。各地原則上通過公開招標、競爭性談判等方式購買培訓服務和評價服務,不得分離准入資格與具體培訓項目。完善培訓統計,建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參與的培訓數據共享機制,健全培訓績效評估體系,建立培訓機構和評價機構退出機制。探索建立培訓服務和補貼申領告知承諾制。

五、完善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強化政府引導激勵

(十二)給予職業培訓補貼。户籍地、常住地、求職就業地在我市的符合條件勞動者參加培訓並取得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特種作業操作證書、培訓合格證書等),按照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原則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過3次,但同一職業同一等級不可重複享受。

對企業組織職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並取得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或有關證書的,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失業人員等符合條件的勞動者參加培訓的,可給予職業培訓補貼。確有培訓需求且不具備按月領取養老金資格的人員,可納入職業培訓補貼政策範圍。培訓補貼按照“誰墊付,誰申領”的原則支付給企業或個人。具體補貼標準按照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和省財政廳的有關規定執行。

職工參加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的,給予企業每人每年4000元以上的職業培訓補貼,由企業自主用於學徒培訓工作。用人單位組織職工參加崗前培訓、在崗安全技能培訓、轉崗轉業培訓的,按照規定給予每人800元的職業培訓補貼。

(十三)給予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對貧困勞動力、失業人員、“兩後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轉崗職工、殘疾人、退役軍人,由公共服務機構採取公開招標方式組織開展的免費職業技能培訓,所需資金實行全額支付。

(十四)給予培訓期間生活費補貼。對貧困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兩後生”中的農村學員,在培訓期間按照規定從就業補助資金中給予每人每天60元的生活費補貼。

(十五)給予以工代訓培訓補貼。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扶貧車間等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並開展以工代訓,以及參保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並開展以工代訓的,按照用工方支付給勞動者工資總額20%的標準給予職業培訓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

(十六)給予預撥職業培訓補貼資金。對企業按照計劃組織職工開展培訓的,以及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和培訓機構經招標確認對貧困勞動力、去產能失業人員、退役軍人開展項目制培訓的,可先行撥付50%的培訓補貼資金。

六、加強組織領導,強化保障措施

(十七)強化工作職責。各級政府要把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作為重要民生工程,切實承擔主體責任。要建立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工作協調機制,根據市人民政府的部署,認真組織實施。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具體政策措施,明確目標任務,進行任務分解,建立工作情況月報、季報、年報制度。

(十八)健全工作機制。健全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工作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各方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承擔政策制定、標準開發、資源整合、培訓機構管理、質量監管等職責,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分解工作任務,抓好督促落實;發展改革部門要統籌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建設;教育體育部門要組織職業院校承擔職業技能培訓任務;工業和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要發揮行業主管部門作用,積極參與培訓工作;財政部門要確保就業補助資金等及時足額撥付到位;農業農村部門負責職業農民培訓;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負責協調組織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應急管理部門負責指導協調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培訓和特種作業人員安全作業培訓;國資監管部門要指導國有企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積極配合,共同做好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支持鼓勵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以及工商聯、個私協、行業協會等參與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財政局可在省級發佈職業培訓補貼工種目錄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適當調整補貼標準,並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備案後實施。縣(市、區)人民政府可對有關部門各類培訓資金和項目進行整合,解決資金渠道和使用管理分散問題。

(十九)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強化資金監督管理。按照要求,市人民政府從20xx年底失業保險基金滾存結餘中提取20%的資金,專項用於支持20xx—20xx年全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在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户中單獨建立“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按照規定實行分賬核算、專款專用。各縣(市、區)要將一定比例的就業補助資金、地方人才經費和行業產業發展經費中用於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以及失業保險金統籌用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本方案已明確應由就業補助資金支出的項目,從就業補助資金支出外,其他支出項目從失業保險基金專賬支出。企業要按照有關規定足額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其中60%以上用於一線職工培訓,可用於企業“師帶徒”津貼補助。落實將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税前扣除限額提高至工資薪金總額8%的税收政策。要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切實做好監督檢查和專項審計工作,要定期向社會公開資金使用情況,規範資金申報、撥付程序。同一培訓項目不得重複申報職業培訓補貼。對以虛假培訓等套取、騙取資金的,依法依紀嚴懲,對培訓工作中出現的失誤和問題,要區分不同情況對待,保護工作落實層面幹事擔當的積極性。

(二十)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宣傳。各級各部門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發揮網站、微信、廣播電視、新聞報刊等作用,分批、持續開展政策解讀,注重提高政策解讀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升政策公眾知曉度,幫助企業、培訓機構和勞動者熟悉瞭解、用足用好政策,共同促進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開展。

職工技能素質提升方案4

一、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勢在必行

20xx年底,漯河市總工會在抽樣選取了50家企業,就職工技能素質狀況進行專項調研,調研範圍涉及製造、建築、交通、紡織、水電、糧食、服務、食品加工等10個行業,並隨機抽樣調查了1000名一線操作人員,其中熟練工615名,164名具有初級工職業資格,152名具有中級工職業資格,41名具有高級工職業資格,28名具有技師和高級技師職業資格,分別佔職工總數的61.5%、16.4%、15.2%、4.1%和2.8%。按照“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屬高技能人才”的國家分類標準,漯河市高技能人才只佔全部職工總數的6.9%,佔技能人才總數的17.9%,兩項指標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從調研情況看,漯河市高技能人才主要分佈在機械製造、食品、造紙、鹽化工和服務等行業。企業的技師、高級技師年齡普遍偏高,40週歲以上的佔60%,許多企業原本就奇缺的高技能人才後繼乏人,有的已出現斷檔,技能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都不能滿足漯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並且隊伍結構不盡合理,技能結構與年齡結構老化。同時,技能人才還存在社會地位較低、來源質量下降、成長與晉升體系不健全、培養途徑不暢通、評價體系及培養激勵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漯河市制造業及新興服務業的發展,制約了先進工藝設備、先進技術在生產中的運用,直接影響了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提高。從漯河當前形勢看,漯河市資源相對不足、經濟總量也不大,要在“十二五”更加激烈的區域發展競爭中贏得主動,實現在中原經濟區快速崛起,必須人才先行,必須集聚更多的高技能人才為加快漯河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幹事創業、競作貢獻。

二、漯河市高技能人才培養勢頭良好

近幾年來,漯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出台了相關政策,明確了目標任務,完善了工作機制,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圍繞實施漯河人才發展戰略,出台了《漯河市職工素質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委副書記任組長、12個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漯河市職工素質提升工程領導小組,明確了漯河市職工素質提升工程五年工作目標、工作任務、保障措施和各部門職責,完善了相關工作制度。各相關單位積極開展工作,解決技能人才培養、使用、待遇等方面的問題。目前,漯河市已經形成黨政領導高度重視、部門配合聯動、行業(企業)積極推進、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明確工作目標,全力推進實施。針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及經濟建設對技能人才的需要,20xx年,漯河市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明確了漯河市技能人才培養的目標任務,實施了“金藍領高技能人才培訓計劃”。20xx年,漯河市出台了《漯河市職工素質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實施“153”培養計劃。通過各級各單位的努力,使10萬名職工提升學歷層次,5萬名職工提升技術等級,職工隊伍中高級技能人才佔技術工人的比例達到30%以上。兩縣四區及漯河市400家企業都制訂了提升職工素質的五年規劃及人才培養計劃,為整個工程的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20xx年,漯河市制定下發了《漯河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明確了漯河市人才發展的指導方針、總體目標、工作重點,提出要按照提高專業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的要求,以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為重點,建設一支既能創新、又能創業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要求,建設規模相當、技藝精湛、具備創新精神、能滿足產業發展需要的技能人才隊伍。

三是建立獎勵機制,激勵職工成才。制訂了漯河市技能競賽組織及獎勵辦法、職工技能創新獎勵辦法、職業技能帶頭人管理辦法、技能培訓經費使用制度等。創新技能人才表彰獎勵機制,建立了“有突出貢獻的技能人才”評選表彰制度,開展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評選。完善技能人才崗位使用機制,推行首席員工制度。通過舉辦漯河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展,開展漯河市規模的職業技能大賽,充分激發了職工技能人才隊伍的創新活力,調動了廣大職工學習技術、鑽研技能的積極性,一大批愛崗敬業、技術精湛的技能人才脱穎而出。

三、發揮工會優勢,幫助職工實現崗位成才夢想

隨着時代發展,經濟收入已不再是企業職工的惟一追求,他們更加看重個人的成長空間、發展前景。工會作為黨和政府聯繫職工的橋樑和紐帶,在組織職工、教育職工、引導職工、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提高職工隊伍的技術技能素質,是加快推進漯河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工會服務漯河市發展大局的職責所在。市總工會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堅持圍繞促進企業發展、提升職工素質的工作思路,採取有效舉措,幫助職工實現崗位成才夢想。

一是實施“四位一體”,提升職工素質。20xx年,市總工會提出了實施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幫帶、職業技能競賽和職業技能晉級為主要內容的“四位一體”職工素質提升工程,動員各方力量,合力加以推進,取得明顯效果。至目前,已建立市、縣、企業三級職業技能帶頭人隊伍6000人;32607名職工提升技術等級;新湧現出市級以上技術能手345人;培養藍領專家42人;產生職工創新成果624項。

二是完善獎勵機制,激發成才動力。市勞動競賽委員會堅持每年開展符合當年實際的勞動競賽,每四年舉辦一屆漯河市職工技術運動會,每年分行業組織技能競賽。對市級技能競賽前3名授予“漯河市技術能手”稱號,漯河市第一名可申報“漯河市五一勞動獎章”;取得決賽前10名的,可直接參加該年的技師考評;對獲得市級以上技術能手稱號的,有關單位和企業要給予500-1000元的物質獎勵。市總工會每兩年舉辦一次“五小”成果評選活動,並拿出專項資金對成果進行獎勵。對參與企業技術革新、項目攻關獲得成果,或在企業技能競賽活動中成績優秀的,可作為破格晉升職業資格等級的申報條件。在技能競賽、技術創新或師帶徒等活動中成績突出者,都可列入“漯河市職業技能帶頭人”人才庫,帶頭人除享有崗位津貼外,還可推薦參評“漯河市優秀高技能人才”、“漯河市拔尖人才”,推薦申報“河南省傑出人才獎”。

三是開展技能培訓,提升職工技能。鼓勵漯河市企業依託院校和企業培訓機構,組織企業職工參加崗前、在崗和轉崗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職工技能水平。利用職工學校、再就業技能培訓基地,採取財富創業培訓、一站式”培訓、“選單式”培訓、“3+2”培訓、流動培訓、自主式培訓、農莊式培訓等七種培訓方式,對下崗人員和農民工進行培訓。進一步深化“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通過建設職工書屋、職工培訓示範點、讀書演講等活動,鼓勵職工自學成才。每年組織舉辦技能人才巡迴報告會,指導幫助職工進行職業規劃,提高職工自身素質。定期舉辦技術練兵、技術比武、技術攻關、技能大賽等活動,提升廣大職工的操作能力和技術水平。

四是開展名師帶徒,提升職工技能。師傅帶徒弟是企業職工快速成長,提升技能素質的`有效途徑,也是企業教育培訓職工的重要方式。與其他培訓方式相比,具有更直接、親切、生動、見效快等特點。組織漯河市企業通過建立多層次職業技能帶頭人隊伍,簽訂師徒協議書,明確師帶徒技能提升目標,完善師帶徒獎勵機制,保證教育培訓經費投入等一系列措施,推動漯河市師帶徒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們還根據漯河市企業形勢的變化不斷創新幫帶內容、完善管理辦法,探索出了“師帶新徒,實現新徒崗前培訓;師帶老徒,實現老徒技能升級;師帶優徒,實現優徒技術創新”及勞模創新工作室等多元化師帶徒模式,使企業職工技能素質得到了迅速提升。漯河市400多家企業建立了職工資格等級晉升機制、技能與工資掛鈎機制、技能競賽和五小成果評選表彰機制,開展了“一幫一”、“結對子”、“師帶徒”等活動,一大批技術能手和骨幹發揮示範帶動和傳幫帶作用,帶動身邊職工提升技能,促進了企業健康發展。

五是加強輿論宣傳,營造濃厚氛圍。充分藉助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技能型人才也是人才”和“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宣傳高技能人才對經濟建設和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開闢“勞動風景線”、“維權時空”、“勞模風采”等專欄,展示職工技能競賽風采、崗位創新成就和技能人才刻苦鑽研、崗位成才、無私奉獻的先進事蹟,營造了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鼓勵創造和有利於高技能人才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

四、打造品牌賽事,搭建人才成長平台

多年來,漯河市總工會緊扣技術創新主線,突出技能大賽特色,堅持舉辦了系列職工職業技能大賽,選出了一批首席員工、技能尖子、狀元和能手,成為造就新型產業技術工人的工會工作品牌,為技能人才成長搭建了平台。在比賽項目設置方面,結合企業實際和行業特點,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滿足企業現實需要。在組織動員方面,依託各級工會組織聯繫企業與職工的優勢,廣泛宣傳發動,並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大賽。在比賽獎勵方面,加大對選手獎勵力度,對獲獎選手給予榮譽與物質上的雙重獎勵。在對外宣傳方面,從賽前的預熱、到賽中的跟蹤報道、到決賽的優秀選手的事蹟挖掘,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強化宣傳效果,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今後,漯河市總工會將認真總結舉辦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的成功經驗,把這項工作打造成工會工作的一個響亮品牌,為每一位職工鋪設高速通道,讓他們立足本職盡情發揮才幹、展現風采,進一步提升漯河市職工的創新能力和技能水平,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高素質人才,為加快漯河“一區兩城一中心”建設,實現漯河在中原經濟區快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職工技能素質提升方案5

一、目標任務

20xx-20xx年,全市共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45萬人次以上,其中20xx年培訓16萬人次以上;三年培訓企業新型學徒3000名。到20xx年底,全市技能勞動者佔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達28%以上,高技能人才佔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32%以上。

二、重點行動

(一)企業職工技能提升行動。充分發揮企業培訓主體作用,鼓勵企業適應生產經營、技術進步需要,制定職工培訓計劃,組織開展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轉崗轉業培訓、學徒培訓、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活動,並按規定給予支持。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新錄用員工參加崗前培訓(含特種作業人員安全作業培訓)的,根據培訓合格人數,按每人300元標準給予補貼;對符合條件的企業職工參加技能培訓並取得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按《宿遷市區就業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宿財社〔20xx〕55號)規定給予補貼;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含勞務派遣企業)開展職工轉崗轉業培訓的,根據培訓項目、合格人數,按每人不高於1000元標準給予企業培訓補貼;對參加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的`,根據《江蘇省企業新型學徒制工作實施方案》(蘇人社發〔20xx〕177號)規定,按獲得職業工種等級給予企業每人每年4000-8000元的培訓補貼;對組織高危行業企業人員開展安全技能培訓的,根據培訓合格人數,按每人300元標準給予培訓補貼。(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國資委、市交通運輸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總工會,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

(二)就業重點羣體技能培訓行動。針對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含技工院校高級工、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等青年、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退役軍人、殘疾人等重點羣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持續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勞動預備培訓、農民工“春潮行動”、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化解過剩產能企業職工、家政專項、“求學圓夢行動”、殘疾人就業援助行動等培訓計劃。對有創業願望的開展創業培訓。上述就業重點羣體參加培訓並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按《宿遷市區就業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宿財社〔20xx〕55號)規定給予補貼;對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書的,按每人500元標準給予培訓補貼。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素質提升計劃,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補貼。(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國資委、市總工會、市婦聯、市殘聯,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

(三)貧困勞動力技能扶貧行動。實施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及貧困家庭子女免費接受職業培訓行動。對貧困和重度殘疾人的培訓範圍可以延伸至其直系親屬,待遇等同於殘疾人本人蔘加培訓。支持我市職業院校面向結對掛鈎貧困地區開展職業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幫扶,招收貧困家庭學生並按規定落實補助政策。對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户和城鄉低保對象中的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農村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學員,在參加培訓期間通過就業補助資金給予30元/人·天的生活費補貼。對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扶貧車間等生產經營主體吸納我市貧困勞動力、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户和城鄉低保對象中的勞動力就業並開展以工代訓的,以及參保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並開展以工代訓的,按每人每月150元標準給予生產經營主體補貼,最長不超過6個月,以工代訓補貼與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培訓、就業見習、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崗位補貼不可重複享受。(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殘聯,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

三、主要舉措

(四)完善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符合條件的勞動者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職就業地參加培訓後取得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特種作業操作證書、培訓合格證書等)的,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原則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過3次,但同一職業同一等級不可重複享受。將確有培訓需求、不具有按月領取養老金資格的人員納入補貼政策範圍。對企業開展培訓或者培訓機構開展項目制培訓的,可先行撥付不高於50%的培訓補貼資金。(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責任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

(五)加大職業技能培訓投入力度。將一定比例的就業補助資金、地方人才經費和行業產業發展經費中用於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以及從失業保險基金結餘中提取的1.8億元,用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企業按規定足額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其中60%以上用於一線職工培訓,可用於企業“師帶徒”津貼補助。認真落實將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税前扣除限額提高至工資薪金總額8%的税收政策。各地可安排經費,對培訓教材和培訓包開發、複合型培訓項目開發、師資培訓、教學改革以及職業技能競賽等基礎工作給予支持,對培訓組織動員工作進行獎補。(牽頭單位: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國資委、市税務局、市總工會,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

(六)豐富職業技能培訓內容方式。加強職業技能、職業素質和求職能力等綜合性培訓,將職業道德、職業規範、工匠精神、安全環保、健康衞生、就業指導等內容貫穿培訓全過程。圍繞市場急需緊缺職業,大力開展家政、養老服務、托幼、保安、電商、汽修、電工、手工等就業技能培訓。圍繞我市五大產業體系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開展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產業、新技能培訓。鼓勵行業協會、企業、職業院校等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標準化建設,開發培訓教材,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方式予以支持。支持職業院校啟動開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職業院校技能培訓工作量可按培訓實際課時量同比折算成全日制學生培養工作量,開展技能培訓所得收入的一定比例納入學校公用經費、作為績效工資來源。在核定職業院校績效工資總量時,向額外承擔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單位傾斜,學校在內部分配時,按照多勞多得的原則向承擔技能培訓工作的一線教師傾斜。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實行專兼職教師制度,可按規定自主招聘企業技能人才任教。(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國資委、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殘聯,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

(七)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基礎建設。支持企業設立職工培訓中心,與職業院校共建實訓中心、教學工廠,對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的,按規定享受相關税費優惠政策。支持企業、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設立技能大師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等載體。對認定的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每個給予一次性2萬元補助,對認定的市級企業首席技師每人給予一次性20xx元補助。對承擔政府補貼培訓較多、質效較好的企業、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升級改造實訓設施設備的,予以支持。推進職業培訓基地建設,支持其增加培訓工種(項目)。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民辦職業培訓機構在政府購買服務、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與公辦同類機構享受同等待遇,其獲得的財政補貼,符合條件的,可享受企業所得税税收優惠。(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國資委、市應急管理局、市税務局、市總工會、市殘聯,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

(八)深化職業技能培訓“放管服”改革。建立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目錄清單管理制度,定期向社會公佈培訓項目、培訓機構和評價機構目錄。建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信用等級評定製度,加強對培訓機構、培訓過程和培訓質量的監管。建立培訓補貼網上經辦服務平台,推行信用支付等辦法,推動培訓補貼不見面申報申領。(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

(九)健全職業技能考核評價體系。完善技能人才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評價體系,統籌做好通用職業工種、行業特有職業工種技能評價工作。支持培訓和評價機構建立同業交流平台。加強考評員和質量督導員隊伍建設,開發一批急需緊缺職業(工種)題庫,逐步向社會公佈題庫資源。推動在工程技術領域實現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管委會)

四、組織保障

(十)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把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作為重要民生工程,切實承擔主體責任。發揮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職能作用,健全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工作協調機制。人社部門負責牽頭政策制定、標準開發、資源整合、培訓管理等工作,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加強溝通和信息共享,採取定期會商、聯合行動等方式,協調解決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中的矛盾問題。建立工作情況季報、年報制度和重大情況專報制度,確保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有效開展。

(十一)加強資金監管。每年對各地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執行和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督查,同時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專項審計和績效評價。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加強廉政風險防控,規範資金管理,公開資金使用情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對挪用、佔用、截留培訓資金和以虛假培訓等套取、騙取資金的依法依紀嚴肅處理。

(十二)加強宣傳引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開展政策宣傳和解讀,幫助企業、培訓機構和勞動者瞭解、用好政策。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強技能人才激勵表彰和典型事蹟宣傳,營造技能成才良好環境。

本實施方案自印發之日起執行,至20xx年12月31日終止,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解釋。我市現行職業技能培訓等相關規定,凡與本實施方案規定不一致的,按本實施方案執行。

職工技能素質提升方案6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發、共享發展理念,緊盯努力實現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緊盯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部署,加大技能培訓力度,提升職工技能水平,夯實安全發展基礎,突出技術創新實效,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全面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創先爭優、建功立業。

二、目標任務

圍繞工業園區、重大工程建設和各類生產、服務類企業發展,圍繞科教文衞事業發展,圍繞促進農民脱貧致富,深入開展園區項目和企業建設競賽、崗位業務能力競賽、農民工職業技能競賽。以技能競賽、創新競賽、安全競賽為抓手,激發職工學技術練本領熱情,培養職工創新意識和安全意識,鍛鍊職工的創造能力和安全能力。到“十三五”末,全縣技能人才隊伍明顯壯大,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大量湧現,安全發展新常態逐步形成,技能大師、技術能手、技術標兵隊伍不斷壯大,職工職業技能素質明顯提升,競賽活動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彰顯。

堅持“三個圍繞”:

圍繞工業園區、重大工程建設和各類生產、服務類企業發展,在園區、項目和企業職工中開展競賽活動,促進園區、重大工程建設和企業發展。

圍繞科技文衞事業發展,在中國小校、職業學校和文化衞生事業單位職工中深入開展崗位業務能力競賽,促進社會事業不斷髮展。

圍繞全縣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工作大局,配合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競賽,提高農民就業技能,促進農民脱貧致富,加快農業現代化。

突出“三個抓手”:

以技能競賽為抓手,激發職工學技術練本領的熱情,帶動職工技能培訓,提高職工技術技能素質,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鼓勵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每年全縣各類技能比賽工種達到3個以上。

以創新競賽為抓手,激發職工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評選表彰職工技術創新成果,推動企業創新發展。每年平均徵集評選縣級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先進操作法3項以上。

以安全競賽為抓手,激發職工安全意識和安全能力,普及安全知識,健全安全制度,夯實安全發展基礎。每年參加安全競賽的職工達到3000人次以上。

搞好“一個選樹”:

大力選樹競賽活動中湧現出的技能人才、創新人才、安全典型,發揮先進模範人物的帶頭示範作用,引領廣大職工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三、競賽內容

(一)開展技能競賽,提高職工技術素質。

1.深入開展多層次多職業(工種)技能競賽。

(1)通用職業(工種)技能競賽。根據我縣產業結構實際,確定焊工、電工、鋼筋工、餐廳服務員、客房服務員等職業(工種)為縣級通用職業(工種)競賽項目,每3年循環競賽1次。

(2)崗位業務能力(專業技術能力)競賽。各行政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根據實際,每年舉辦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崗位業務能力(專業技術能力)競賽。

(3)農民工職業技能競賽。各鄉鎮、部門根據所聯繫村實際,每年舉辦農民工實用技術培訓,增強農民致富增收能力。

2.以競賽帶動技能培訓。以競賽引導職工學技術,推動企業加強職工培訓,通過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培訓,使國有企業、非公企業職工培訓率有明顯提高。農業實用技能培訓普遍開展。“十三五”期間,通過技能競賽每年帶動培訓職工達到5000人次以上。

3.結合競賽開展技術精英展演(示)活動。結合技能競賽,組織相應競賽工種(項目)的技能演(展)示,採取技術精英介紹經驗、現場演示、觀摩人員現場諮詢、交流,實際操作示範演練等方式,交流技藝,傳授絕技絕活。“十三五”期間舉辦演(展)示活動10場次以上,參加觀摩學習職工達1500人次以上。

(二)開展創新競賽,增強企業創新發展能力。

1.徵集申報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鼓勵職工圍繞企業技術難題和關鍵環節,開展技術攻關、技術革新活動。在工業、服務業、科教文衞事業、農業等多個領域每年徵集上報一批“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向市總工會推薦申報優秀職工技術創新成果。

2.徵集申報職工先進技術操作法。鼓勵職工圍繞企業生產經營提合理化建議,改進操作流程,創造先進操作法。圍繞調動和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在工業、服務業、科教文衞事業、農業等多個領域,每兩年徵集申報一批“職工先進技術操作法”。

3.開展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交流展示活動。通過現場演示、舉辦展覽、網上展示等形式,集中展示職工技術創新優秀成果。

4.建立勞模(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在工業、服務業、科教文衞事業、農業實用技術等多個領域加快創建勞模(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縣總工會每兩年申報一批省級示範性勞模(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制定勞模(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管理辦法,創造條件對勞模(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給予扶持。

5.圍繞提高質量、效率,開展“小革新、小發明、小改造、小設計、小建議”活動,設立“創新示範崗”、開展“首席員工”、“金牌工人”、“創新能手”命名活動,創建用户滿意服務明星活動,評選表彰優秀質量管理班組、明星班組、傑出管理者,選樹培養急需的知識技能型、技術技能型、複合技能型人才,帶動企(事)業技術進步。

(三)開展安全競賽,夯實安全發展基礎。

1.深入開展“安康杯”競賽活動。每年圍繞普及職業病防護知識、安全生產知識,提高職工安全健康意識和安全生產技能,促進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在全縣各類企業組織開展羣眾性“安康杯”競賽活動,為促進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建功立業。

2.開展“安康杯”競賽示範單位、示範班組和“安康企業家”推薦申報活動。根據慶陽市總工會“安康杯”競賽組委會部署,在“安康杯”競賽優勝單位中推薦申報示範單位、示範班組和“安康企業家”。

3.開展“安康杯”競賽優勝單位推薦申報活動。根據慶陽市總工會“安康杯”競賽組委會部署,以職業健康體檢、勞動安全衞生專項集體合同簽訂、安全防護、安全管理等為主要內容開展競賽活動,依據考核評選標準,推薦申報優勝單位,鼓勵更多企業進入優勝單位行列。

4.開展“安康杯”競賽優勝班組推薦申報活動。根據“安康杯”競賽考核評選標準,推薦申報優勝班組,鼓勵更多班組進入優勝班組行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加強對此項活動的'組織領導,成立寧縣職工職業技能素質提升活動組委會,專門負責此項活動的組織協調,各類競賽活動的統籌安排、指導實施和表彰獎勵等工作。組委會辦公室設在縣總工會,具體負責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工作方案,籌辦全縣競賽,指導協調各系統、企事業單位開展活動。

(二)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現代傳媒手段,大力宣傳競賽活動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宣傳活動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宣傳廣大職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貢獻,唱響勞動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的主旋律。

(三)及時總結表彰。根據《甘肅省職工職業技能比賽獎勵辦法》(甘總工發〔20xx〕12號)和《甘肅省職工優秀創新成果獎勵辦法(暫行)》(甘總工發〔20xx〕3號)文件要求,縣總工會對競賽中湧現出的優秀選手、優秀成果、優秀組織單位、優秀個人等予以表彰獎勵。

職工技能素質提升方案7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把職業技能培訓作為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作為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堅持需求導向,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適應人民羣眾就業創業需要,大力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面向職工、就業重點羣體、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以下簡稱貧困勞動力)等城鄉各類勞動者,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二)目標任務。20xx年至20xx年,持續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提高培訓針對性實效性,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三年共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000萬人次以上,其中20xx年培訓1500萬人次以上;經過努力,到20xx年底技能勞動者佔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達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佔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0%以上。

二、對職工等重點羣體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

(三)大力開展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企業需制定職工培訓計劃,開展適應崗位需求和發展需要的技能培訓,廣泛組織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脱產培訓,開展崗位練兵、技能競賽、在線學習等活動,大力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組織實施高技能領軍人才和產業緊缺人才境外培訓。發揮行業、龍頭企業和培訓機構作用,引導幫助中小微企業開展職工培訓。實施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化工、礦山等高危行業企業要組織從業人員和各類特種作業人員普遍開展安全技能培訓,嚴格執行從業人員安全技能培訓合格後上崗制度。支持幫助困難企業開展轉崗轉業培訓。在全國各類企業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現代學徒制培訓,三年培訓100萬新型學徒。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現學校培養與企業用人的有效銜接。鼓勵企業與參訓職工協商一致靈活調整工作時間,保障職工參訓期間應有的工資福利待遇。

(四)對就業重點羣體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面向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以下稱“兩後生”)等青年、下崗失業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含殘疾人),持續實施農民工“春潮行動”、“求學圓夢行動”、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和返鄉創業培訓計劃以及勞動預備培訓、就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等專項培訓,全面提升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對有創業願望的開展創業培訓,加強創業培訓項目開發、創業擔保貸款、後續扶持等服務。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素質提升計劃,開展職業農民技能培訓。

(五)加大貧困勞動力和貧困家庭子女技能扶貧工作力度。聚焦貧困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鼓勵通過項目制購買服務等方式為貧困勞動力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並在培訓期間按規定通過就業補助資金給予生活費(含交通費,下同)補貼,不斷提高參訓貧困人員佔貧困勞動力比重。持續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框架下職業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幫扶和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深入推進技能脱貧千校行動和深度貧困地區技能扶貧行動,對接受技工教育的貧困家庭學生,按規定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等政策;對子女接受技工教育的貧困家庭,按政策給予補助。

三、激發培訓主體積極性,有效增加培訓供給

(六)支持企業興辦職業技能培訓。支持各類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上企業或者吸納就業人數較多的企業設立職工培訓中心,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共建實訓中心、教學工廠等,積極建設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企業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院校的,各級政府可按規定根據畢業生就業人數或培訓實訓人數給予支持。支持企業設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企業可通過職工教育經費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政府按規定通過就業補助資金給予補助。支持高危企業集中的地區建設安全生產和技能實訓基地。

(七)推動職業院校擴大培訓規模。支持職業院校開展補貼性培訓,擴大面向職工、就業重點羣體和貧困勞動力的培訓規模。在院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按《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xx〕4號)規定執行。在核定職業院校績效工資總量時,可向承擔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單位傾斜。允許職業院校將一定比例的培訓收入納入學校公用經費,學校培訓工作量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學生培養工作量。職業院校在內部分配時,應向承擔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一線教師傾斜,保障其合理待遇。

(八)鼓勵支持社會培訓和評價機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工作。不斷培育發展壯大社會培訓和評價機構,支持培訓和評價機構建立同業交流平台,促進行業發展,加強行業自律。民辦職業培訓和評價機構在政府購買服務、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與公辦同類機構享受同等待遇。

(九)創新培訓內容。加強職業技能、通用職業素質和求職能力等綜合性培訓,將職業道德、職業規範、工匠精神、質量意識、法律意識和相關法律法規、安全環保和健康衞生、就業指導等內容貫穿職業技能培訓全過程。堅持需求導向,圍繞市場急需緊缺職業開展家政、養老服務、托幼、保安、電商、汽修、電工、婦女手工等就業技能培訓;圍繞促進創業開展經營管理、品牌建設、市場拓展、風險防控等創業指導培訓;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開展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以及循環農業、智慧農業、智能建築、智慧城市建設等新產業培訓;加大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職業新技能培訓力度。

(十)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建設。有條件的地區可對企業、院校、培訓機構的實訓設施設備升級改造予以支持。支持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和公共實訓基地,加強職業訓練院建設,積極推進職業技能培訓資源共建共享。大力推廣“工學一體化”、“職業培訓包”、“互聯網+”等先進培訓方式,鼓勵建設互聯網培訓平台。加強師資建設,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實行專兼職教師制度,可按規定自主招聘企業技能人才任教。加快職業技能培訓教材開發,規範管理,提高教材質量。完善培訓統計工作,實施補貼性培訓實名制信息管理,探索建立勞動者職業培訓電子檔案,實現培訓評價信息與就業社保信息聯通共享,提供培訓就業一體化服務。

四、完善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加強政府引導激勵

(十一)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對貧困家庭子女、貧困勞動力、“兩後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下崗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退役軍人、殘疾人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行動,對高校畢業生和企業職工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對貧困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兩後生”中的'農村學員和城市低保家庭學員,在培訓期間按規定通過就業補助資金同時給予生活費補貼。符合條件的企業職工參加崗前培訓、安全技能培訓、轉崗轉業培訓或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培訓,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或參保職工技能提升補貼。職工參加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的,給予企業每人每年4000元以上的職業培訓補貼,由企業自主用於學徒培訓工作。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扶貧車間等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並開展以工代訓,以及參保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並開展以工代訓的,給予一定期限的職業培訓補貼,最長不超過6個月。

(十二)支持地方調整完善職業培訓補貼政策。符合條件的勞動者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職就業地參加培訓後取得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特種作業操作證書、培訓合格證書等)的,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原則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過3次,但同一職業同一等級不可重複享受。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可在規定的原則下結合實際調整享受職業培訓補貼、生活費補貼人員範圍和條件要求,可將確有培訓需求、不具有按月領取養老金資格的人員納入政策範圍。市(地)以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可在規定的原則下結合實際確定職業培訓補貼標準。縣級以上政府可對有關部門各類培訓資金和項目進行整合,解決資金渠道和使用管理分散問題。對企業開展培訓或者培訓機構開展項目制培訓的,可先行撥付一定比例的培訓補貼資金,具體比例由各省(區、市)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各地可對貧困勞動力、去產能失業人員、退役軍人等羣體開展項目制培訓。

(十三)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大資金支持和籌集整合力度,將一定比例的就業補助資金、地方人才經費和行業產業發展經費中用於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以及從失業保險基金結餘中拿出的1000億元,統籌用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各地擬用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失業保險基金結餘在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户中單獨建立“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用於職工等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實行分賬核算、專款專用,具體籌集辦法由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另行制定。企業要按有關規定足額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其中60%以上用於一線職工培訓,可用於企業“師帶徒”津貼補助。落實將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税前扣除限額提高至工資薪金總額8%的税收政策。推動企業提取職工教育經費開展自主培訓與享受政策開展補貼性培訓的有機銜接,探索完善相關機制。有條件的地區可安排經費,對職業技能培訓教材開發、師資培訓、教學改革以及職業技能競賽等基礎工作給予支持,對培訓組織動員工作進行獎補。

(十四)強化資金監督管理。要依法加強資金監管,定期向社會公開資金使用情況,加強監督檢查和專項審計工作,加強廉政風險防控,保障資金安全和效益。對以虛假培訓等套取、騙取資金的依法依紀嚴懲,對培訓工作中出現的失誤和問題要區分不同情況對待,保護工作落實層面幹事擔當的積極性。

五、加強組織領導,強化保障措施

(十五)強化地方政府工作職責。地方各級政府要把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作為重要民生工程,切實承擔主體責任。省級政府要建立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工作協調機制,形成省級統籌、部門參與、市縣實施的工作格局。各省(區、市)要抓緊制定實施方案,出台政策措施,明確任務目標,進行任務分解,建立工作情況季報、年報制度。市縣級政府要制定具體貫徹落實措施。鼓勵各地將財政補助資金與培訓工作績效掛鈎,加大激勵力度,促進擴大培訓規模,提升培訓質量和層次,確保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有效開展。

(十六)健全工作機制。在國務院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框架下,健全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工作協調機制,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等各方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承擔政策制定、標準開發、資源整合、培訓機構管理、質量監管等職責,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分解工作任務,抓好督促落實。發展改革部門要統籌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建設。教育部門要組織職業院校承擔職業技能培訓任務。工業和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要發揮行業主管部門作用,積極參與培訓工作。財政部門要確保就業補助資金等及時足額撥付到位。農業農村部門負責職業農民培訓。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負責協調組織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應急管理、煤礦安監部門負責指導協調化工、礦山等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培訓和特種作業人員安全作業培訓。國資監管部門要指導國企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共同做好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支持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以及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十七)提高培訓管理服務水平。深化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放管服”改革。對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實施目錄清單管理,公佈培訓項目目錄、培訓和評價機構目錄,方便勞動者按需選擇。地方可採取公開招投標等方式購買培訓服務和評價服務。探索實行信用支付等辦法,優化培訓補貼支付方式。建立培訓補貼網上經辦服務平台,有條件的地區可對項目制培訓探索培訓服務和補貼申領告知承諾制,簡化流程,減少證明材料,提高服務效率。加強對培訓機構和培訓質量的監管,健全培訓績效評估體系,積極支持開展第三方評估。

(十八)推進職業技能培訓與評價有機銜接。完善技能人才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評價方式,動態調整職業資格目錄,動態發佈新職業信息,加快國家職業標準制定修訂。建立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製度,為勞動者提供便利的培訓與評價服務。從事准入類職業的勞動者必須經培訓合格後方可上崗。推動工程領域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支持企業按規定自主開展職工職業技能等級評價工作,鼓勵企業設立首席技師、特級技師等,提升技能人才職業發展空間。

(十九)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宣傳。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提升政策公眾知曉度,幫助企業、培訓機構和勞動者熟悉瞭解、用足用好政策,共同促進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開展。大力弘揚和培育工匠精神,落實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政策措施,加強技能人才激勵表彰工作,積極開展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營造技能成才良好環境。

職工技能素質提升方案8

根據我礦《關於開展 “三基建設年”活動的通知》(XX礦發〈20xx〉XX號)文件精神,為了進一步加強職工隊伍的基本技能建設,努力提升職工綜合素質,全力推進礦井安全發展,現就職工基本技能建設及素質提升制定以下方案:

一、工作目標

(一)各級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根據上級安排,全年完成各類管理及專業技術人員培訓240人次;

(二)專業技術人員及各級管理幹部繼續學歷教育。副處級以上管理(專技)人員80%達到本科及以上學歷;各職能科室負責人、基層隊支部書記80%達到大專及以上學歷;各副總90%達到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

(三)井上下生產作業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完成井上下崗位作業和操作人員安全培訓計劃1200人次,井上下特種作業人員安全培訓計劃100人次,全部做到持證上崗。

(四)崗位職業技能培訓。開展崗位職業技能培訓120人次,培訓、鑑定各層級技術工人50人以上;每年爭取鑑定技師2~3人,職業技能鑑定不低於5個工種(按照集團安排執行)。

(五)職業技能大賽、技術比武。除本礦工團組織的內部技能大賽外,要積極參加華煤集團公司工會舉辦的相關職業技能大賽,對採煤機、電工、輸送機、安全檢查工等地面10個專業工種,先在礦內集中開展一次員工崗位技術練兵和比武活動,員工技術練兵、技術比武活動的參與率達到95%以上,通過技術比武、技能比賽和崗位練兵,實現職業技能培訓的目的。

(六)大力開展 “技術創新”、“工人先鋒號”創建、“青工崗位技能”建設、節能減排“金點子”、合理化建議、“絕活、絕技、絕招”展示和傳授活動。

(七)認真落實好師帶徒的“傳、幫、帶”。對新上崗和轉崗人員按照集團公司(20xx)XX號文件規定,簽訂師徒合同,建立師帶徒激勵機制,帶動新人早日結業獨立上崗。

(八)爭先創優。在專業技術人員中開展評選1~2名“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在技術工人中評選2名“金藍領”活動。

(九)加強教育培訓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教育培訓機制體制,建設好網絡課堂,完善教育培訓基地,為員工培訓創造有利條件。

二、工作任務和措施

(一)加強各層級管理人員的培訓。一是按照集團公司要求對公司領導班子成員進行培訓。按時參加集團公司舉辦的高管人員培訓班和職業經理人資格培訓班。內容重點是戰略決策、管理創新、資本運作、人力資源管理、危機風險管理、廉潔從政、依法治企等高新企管理論的培訓,提高領導人員高層管理理論知識和應對複雜局面能力。二是按照集團公司安排,選派科室隊黨政負責人蔘加集團公司舉辦的各類培訓班。培訓內容重點進行基層黨務、企業文化、管理實務和政策法規等內容的系統培訓,着力強化安全質量管理、項目合同管理、績效管理、精細化管理意識,加快知識和觀念更新,提高組織、領導、協調、溝通能力

(二)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一是依照集團公司安排的專項培訓,按時組織全礦專業人員培訓。二是根據礦井實際,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開展技術開發、技術改造、技術攻關項目,有針對性地對專業技術人員開展以新理論、新規程、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為主要內容的繼續教育和培訓,靈活採用專題研討、講座等方式,使專業人員參加培訓人數達到100%。三是按照崗位技術需要,制定傾斜政策,對有潛質的青年人才,可以選送到高等院校深造、進修。四是按照專技人員實行繼續教育學分考核和證書登記制度,把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學分與其職稱評聘掛勾,激發專業技術人員提升自身業務素質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加強井下生產一線及井輔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進一步規範、創新安全培訓模式,持續提升員工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加大科隊及班組長等三級管理人員培訓,其內容主要是安全質量體系的機制建設、安全生產和企業文化、管理理念的培訓。重點是安全管理、質量管理、隊伍管理、事故案例分析和管理技巧等內容。班組長培訓內容:主要圍繞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安全規程、班組建設、班組文化、班組核算、應急處置、緊急避險、管理技巧和班組管理制度、班組現場管理實務(班組及崗位隱患排查防控、危險源辨識防控、安全監測監控設施管理等)。一線職工的培訓內容:重點抓好崗位標準流程和安全規程、操作規程、作業規程的學習和應知應會知識。

(四)全面加強崗位職業技能培訓。廣泛開展崗位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鑑定工作。專業(工種)培訓重點是生產、安全相關的、技術含量較高的`生產崗位和輔助工、以及其他專業技術工種的鑑定。參加集團公司以培養中、高級工以上高技能人才為主的職業技能鑑定提升計劃、專業技能培訓計劃和職業技能鑑定。根據集團公司下達培訓計劃,分解落實技術工人培訓指標,選派優秀技術工人脱產到技術學院進行強化新知識、新理論和操作技能的系統培訓,嚴格鑑定程序和職業標準,抓好鑑定質量,提高鑑定合格率。結合生產需要,進一步擴大培訓工種、範圍、人數,立足崗位全員培訓的同時,要注重實效,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開展自主培訓,全年計劃完成崗位技能自主培訓120人次,爭取主要生產單位職工普遍提升一個技能水平檔次,達到生產、安全、質量對員工專業技術素質的要求。

(五)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大賽、技術比武活動。積極參加本礦和集團公司工會組織的技術比武活動,按照礦工會制定的實施計劃,組織開展專業工種的大賽活動。組織各級幹部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幹開展計算機、寫作、演講、書法等崗位技能比賽;組織生產崗位人員學業務學技能,達到應知應會、熟練操作的要求,員工參與率達到80%以上。使員工達到精一崗、會兩崗、懂三崗,成為安全生產和業務領域的行家裏手。

(六)深化“技術創新”、“工人先鋒號”創建、“青工崗位技能”建設等活動。一是開展技術創新課題評選活動。針對本單位的技術難題、節能減排等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組織發動廣大員工進行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解決影響生產效益的系列難題,促進企業科技進步。二是依託工會組織開展的“工人先鋒號”創建活動,推薦一名集團公司級的“工人先鋒號”典型,形成先鋒帶頭作用的良好氛圍。三是開展節能減排的“金點子”、合理化建議,開展人人獻計獻策活動,組織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中級工以上的技能人才開展技術管理創新或提出合理化建議,評審出優秀的技術管理創新成果上報集團公司參加評獎,從而激發員工鑽研崗位技術的積極性。四是通過“絕活、絕技、絕招”展示和傳授活動,着力推動員工隊伍由操作型向知識型、技能型、學習型轉變,五是礦團委要以“青工崗位技校”建設為載體,利用多種手段,培養一批勤於學習,善於鑽研,基本功紮實,複合技能型的青年人才。

(七)開展好“傳、幫、帶”活動。新老專技人員和新老工人之間簽訂導師徒合同,建立師帶徒激勵機制。工程師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要明確指導1~2名技術員成才;技師、高級工每年帶徒不少於2人,培養的徒弟應分別達到中、高級工基本技能水平。對專業技術人員和技師、高級技師實行動態管理,嚴格按照集團公司的有關規定認真進行考核。通過簽訂師徒合同,明確雙方的責權利,對培養出人才的中高級工、技師,按培養人數給予獎勵,並作為年度續聘或高聘的依據之一。

(八)開展爭先創優活動。依照《集團公司明星員工和技術技能人才評選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加強對優秀技術工人和優秀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的評選,採取自下而上逐級推薦的方法進行。按照集團公司要求做好“明星員工”和優秀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參評人選的推薦工作。每年力爭在專業技術人員中開展評選1~2名“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在技術工人中評選2名“金藍領”。對評選的技術技能人才稱號實行動態管理,認真兑現人才待遇。一是有計劃地定期安排優秀專業技術技能人才脱產學習、參觀考察、舉辦講座和技術交流。二是優先推薦參加高一個等級的專業職稱、職業資格考評;三是兑現專業技術技能人才津貼。按照集團公司有關規定隊技術工人、明星員工和優秀專業技術人員給予相應的津貼補助,以鼓勵他們繼續發揮革新創造作用。

(九)加強教育培訓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以集團職工培訓中心為依託,以本礦職工培訓校舍為基礎,廣泛開展各層級、各類別員工的政治思想素質、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健康體魄素質等的培訓。不斷加大教育培訓投入,加強軟、硬件建設,充分發揮網絡大學和信息化技術的資源優勢,與集團培訓中心協調,搞好網站建設,開發培訓項目,增強服務功能,把信息化教育的輻射面逐步延伸到區隊、班組和家庭,形成方便快捷、內容豐富、文明上網、適應自學的先進教育培訓手段。完善培訓組織機構,提高培訓質量。合理安排各層級、各類別人員的培訓費用比例,確保80%以上的職教經費用於全體員工的教育培訓活動。

三、活動時間安排

由人力資源科、黨羣工作部、安全檢查科、礦團委等各有關單位配合,制定全年工作計劃,開展各類管理人員的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生產作業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崗位職業技能培訓、“傳、幫、帶”活動和加強教育培訓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並嚴格責任分工,按照制定下發的方案、培訓和驗收計劃,逐月分步實施。

由黨羣部、工會、團委、安檢科、人力科牽頭,有關單位配合,組織實施“技術創新”、“工人先鋒號”創建、“青工崗位技能”建設、節能減排“金點子”合理化建議、“絕活、絕技、絕招”展示和傳授活動,技術比武活動,爭先創優活動等工作。

四、檢查督導

礦職工技能素質提升小組要切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督查指導,對每項活動都要制定周密的實施方案,嚴格責任,落實任務目標,抓好督促檢查。檢查的內容為月度目標完成情況、工作措施的落實情況、工作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工作的重點和方向糾偏、工作中的創新做法和湧現出的典型事例、活動的效果和員工羣眾的反響反映等。實行每天都要調度情況,每旬都要有重點工作,每月都要進行全面檢查,每季度都要按專業召開現場推進會。對存在的各類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方案或意見,加以指導、協調與溝通,要認真督促抓好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檢查、督導工作結束後,必須形成專門的書面檢查、督導報告,提交到 “三級建設年”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五、考試評估

考試採取兩種方式:一是組織各專業(崗位)理論知識考試。由各專業部門審核,建立各專業(工種)考試試題庫的內容,列出每個工種崗位的“應知應會”、“必知必會”的試題,採取筆試或機考的形式,組織全員考試。二是組織實踐操作技能考試。在模擬實訓基地或作業現場,組織實踐操作技能過關考試。礦員工技能素質提升組及有關部門,負責監考和培訓質量的評估檢查。對管理人員、專技人員和特殊工種人員的考試,必須由安檢、黨羣、紀委及專業部門的人員監考。發現作弊現象的單位和個人,按規定給予嚴肅處理。考試成績作為年度各部門、基層單位素質提升效果評估依據之一。

六、考核與獎懲

按照《關於開展 “三基建設年”活動的通知》(XX發〈20xx〉XX號)文件精神,依照專項素質提升實施方案的有關內容要求進行責任包保和分工。企管科考核辦負責將員工素質提升納入績效考核內容。結合《員工素質提升工程進展情況月度通報》及季度員工素質提升工程推進會等有關情況,對各部門、單位和人員進行績效考核,對考核評估成績達不到素質提升要求的部門、單位要重新學習、補考、驗收,確保員工素質提升工程各項工作達到預期的目標。對在合理化建議、小改小革、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爭先創優活動中做出顯著成績的,按照礦發有關文件執行獎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