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審美好的方法

來源:文萃谷 1.79W

在西方國家,美術館是孩子們經常去的地方,他們認為,藝術與教育一詞的含義是不可分的,一個缺乏基本藝術審美和常識的人不能算受過真正的教育,也不可能是一個優秀的人。而培養孩子的審美,最好的方法就是帶着他們走進美術館。

培養孩子審美好的方法

一、為什麼要帶孩子參觀美術館

在歐洲以及美國、日本等國家,美術館被視為一個重要的教育機構。自1870年起,美國的美術館就把開展藝術教育作為建館的使命之一。世界上許多美術館都設有教育部門,開展各種各樣的教育活動。

在日本,美術館經常根據中國小生的特點開展專題企劃展,並根據學生既有的經驗作為出發點來設定問題,然後針對這些問題作出解釋。另外,採用移動美術館的方法,讓藝術家帶着自己的作品去學校讓學生鑑賞,從而完成美術館與學校之間的互動交流。

二、來自名人的榜樣

知名學者樑文道曾經講述,他小時候在台灣長大,在學校學了什麼東西都統統忘記了,但外公經常帶自己去台北故宮博物院,裏面的一些書畫留給他的印象很深刻。即使孩子對畫展不感興趣,只是到美術館裏隨便看看玩玩,美術館的氣氛對他成長的用處也是不可估量。

著名戲劇導演熊源偉家裏是書香門第,家裏都是畫冊,小時候他就拿起來亂翻,還常聽父母和朋友論畫。雖然沒有學過美術,但他對藝術品的評價非常到位,藝術修養就是不一樣,做起其他行業也不一樣。

三、一位媽媽的講述

我們的孩子,一定要當畫家嗎?當然不一定。學畫是為多一種表達自己的方式,不學畫的也可以欣賞畫。我們常希望人生的經驗更加豐富。而美術館就能大大拓展我們的人生體驗。

我們可以看到古代人,別的地方的人如何生活。我們可以看到同樣題材,在不同的時代與畫筆下,可以有如此多的呈現方式。我們可以看到世界的意義,在畫框之內,竟然可以顛覆、歪曲和延伸。

四、進美術館該怎樣做

在家長認識到帶孩子去美術館的重要性時,怎樣做成為很重要的事。要知道,在那裏,重要的不是“學習”,而是“感受”,把美術館當作一個休閒的,放鬆的地方,而不是“第二課堂”。

如果家長沒有進美術館的經驗,帶着孩子進去也會無所適從,這個時候最容易出現的情況是把自己對畫作的觀感灌輸給孩子,從而使得孩子對美術館產生厭倦。對於這一點,請家長們千萬不要不懂裝懂,與其煞有介事地跟孩子念念導覽上的文字,當做權威知識點來讓孩子聽,不如跟孩子一樣,放下姿態,不懂就是不懂,不覺得好就是不覺得好。

如果你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感慨,討論,就很好,不用非要孩子跟着你的思維方式,跟着你的手指頭去看。

五、帶孩子參觀美術館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1、告訴他我們即將到一個場所,那裏和醫院、圖書館一樣,説話要小聲一點。裏頭有許多藝術作品,小朋友要尊重它們,用眼睛看而不是用手摸,地上會有一條標線,那條線就像遊戲線一樣不能超越。

2、保持一顆放鬆的心,從孩子們有興趣的角落開始,如果他們看見這幅畫的邊緣畫了一頂帽子,家長們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發現,“這裏也有一個皇冠耶!”從熟悉、有趣的焦點展開對話。

3、尋找一些有互動性的藝術品,因為作者也很期待與參觀者間摩擦出火花,是孩子參觀美術館的入門秀。

4、參觀後,如果孩子有興趣,可以繼續討論下去,或是以後再遇上這個藝術家展覽時,問問孩子要不要去看他的作品。

我們帶孩子進美術館,不只是為了眼睛享受,所謂傳統的“陶冶情操”。更貪心一點,是希望在他們將來的生命裏,打開一扇通往自由和無限的門。希望他們會對藝術有尊敬親近之心,得知道世界還有另外的樣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