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大家顧炎武日知錄譯文介紹

來源:文萃谷 2.62W

顧炎武所提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口號,成為激勵中華民族奮進的精神力量。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顧炎武的日知錄譯文,希望能幫到你瞭解。

文學大家顧炎武日知錄譯文介紹
  顧炎武的日知錄譯文解析

顧炎武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學者,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是《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韻補正》等等,對後世的影響相當巨大。《日知錄》經年累月、積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學術札記,主要是以救世、明道為為宗旨,概括和累計了作者的全部學術、遍佈經世、警世內涵、政治思想。而後顧炎武自己把這本書比作為”採銅于山”,表現了對此書的自信,自言説道“平生之志與業皆在其中”。

《日知錄》的創作背景歷史主要是以十七世紀中明末清初反映時代風貌的學術鉅著,書名取之於《論語·子張篇》中的“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內容宏富,包含了吏治、財賦、典禮、經義、輿地、藝文、史學、官方八類。有條目1019條,《蘇淞二府田賦之重》有5000多字;最短的是《召殺》僅有9字,內容宏富。如“禮義廉恥,是謂四維”“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慷慨激語。

169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在福建建陽潘耒據其手稿整理付刻,為三十二卷本,包括經義重刊本和齋刻本。此本書是顧炎武的`入室弟子對《日知錄》遺稿作刪削整理。而後學均認為此書在最具保存和反映顧炎武當時的學術思想。

同年(清康熙三十四年)黃汝成以潘耒整理的遂初堂本為底本,把道光以前博採諸家之長,清人註釋之大成,為《日知錄》後人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比較完善、且便利的書本。

  文學大家顧炎武的後人

顧炎武,非常優秀的的思想家還有我們瞭解到的經學家還有音韻學家,對於國家典制、天文儀象、河漕、音韻訓詁之學,郡邑掌故、兵農及經史百家都有相對研究,知識淵博,但一生輾轉反側,為清朝初期創立了新的治學方法,被譽為清學的”開山始祖“,成為一代影響力的學術宗師。

話説,在1645年的那個夏天,家鄉遭到淪陷之後,他的嗣母王氏絕食10天而以身殉國,最後説的話就是:“我雖是一婦人,身受國恩,與國俱亡,義也。汝無為異國的忠貞臣子,沒有負這世世的國恩,無忘先祖遺訓,則吾可以瞑於地下”顧炎武悲憤欲絕,將母親的遺命謹記心裏,這也是顧炎武后一直反清復明之舉的根源影響,後記載在《先妣王碩人行狀》中。

一代宗師顧炎武雖然有着輝煌的歷史成就,但婚姻生活並不幸福,19歲就結婚,妻子王氏是江南望族是母親的之女,婚後也是一直未生育。原因不明,歷史也無詳細記載,推測原因可能是因為和妻子王氏聚多離少,後又因為顧炎武北上之後,妻子王氏也是孤身在家,比顧炎武早去世兩年,當時顧炎武還山西汾州,聞其妻子死訊後,作詩五首吊念亡妻,“地下相煩告公姥,遺民猶有一人存。”就是代表句子

歷史記載顧炎武有四個妾,為了他生過孩子的妾室還有第一房和第三房,但都相續早夭,直到顧炎武60歲都沒有兒子,立同族子衍生為嗣子,衍生相隨他多年,直至他病逝。

  文學大家顧炎武的名言

顧炎武在明末清初是一個為所有人都非常仰慕的傑出的經學家、音韻學家,思想家、史地學家,晚年開啟了清代樸學風氣,主要以行己有恥為主,博學文章,合學與行、治學講究經世。而顧炎武的31條語錄在當時也是非常震驚人心的肺腑之言,他與王夫之、黃宗羲3人並稱為明末清九年級大儒。

像《日知錄》中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日知錄》卷十三《廉恥》“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辭主乎達,不論其繁與簡也;人生富貴駒過隙,惟有榮名壽金石;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禮義廉恥,是謂四維;天地存肝膽,江山閲鬢華;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等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顧炎武所著的《日知錄》中的名言,這樣的名言字眼,在顧炎武墓地的12塊刻碑中,最為突出,他的名言也大多題材都是因時事感傷時寫出。

其主要作品有《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日知錄》《古音表》《詩本音》《唐韻正》《音學五書》《韻補正》《音論》《金石文字記》《亭林詩文集》等等。

顧炎武可以説是一位學問淵博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一生輾轉,為在清初時期立了一種新的治學方法,也成為了清初時期的一代宗師,被譽為“清學開山始祖”。

熱門標籤